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0 17:00:0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1·cn·jy·com
【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新课学习
(一)长征开始
教师:这首诗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过,要想理解这首诗,还需学习长征的历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师: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多媒体展示)2·1·c·n·j·y
教师:结合文章找出重点内容?
教师:长征开始的时间?
学生:1934年10月
教师:从哪里出发的?
学生:瑞金
教师:长征开始后中央红军后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与挫折,关键时刻谁给红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此后发生的那一件事成为我党历史上生死有关的转折点?www.21-cn-jy.com
学生:冲破四道封锁线红军损失过半,只剩三万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人,去湘西将会全军覆没,红军面临着生死考验,关键时刻谁毛泽东提出停止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发,并迅速渡过乌江,占领贵州北部重镇遵义,遵义会议成为我党历史上生死有关的转折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二)遵义会议
教师:结合文章找出重点信息?
教师:遵义会议的时间
学生:时间:1935年
教师:本次会议的两大议题是什么?
组织: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军事:由毛泽东 周恩来负责指挥
教师:具体阐述遵义会议的会议内容?
学生: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多媒体展示)21cnjy.com
多媒体展示遵义会议的遗址及会议的内部图景。
教师:思考遵义会议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21·世纪*教育网
教师: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学生:遵义会议之前,博古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倾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失利如果任由他指挥下去,红军仍然很危险。而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全权负责指挥军事。实际上就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所以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所以说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多媒体展示)www-2-1-cnjy-com
教师:通过两个14年进行比较我们会一目了然的
教师:从1921年中共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的14年,中共还很幼稚:先后经历了国民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1-c-n-j-y
教师:从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4年,开始走向成熟:先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21*cnjy*com
教师:所以遵义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此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党和红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来源:21cnj*y.co*m】
教师:长征后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进行了哪些重大的军事行动?多媒体展示
学生:四渡赤水河
学生:巧渡金沙江
学生:强渡大渡河
学生:飞夺泸定桥
学生:激战腊子口
学生:直罗镇战役
多媒体展示飞夺泸定桥、过草地图片。
多媒体展示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教师:长征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长征胜利在陕北会师1935年10月 (吴起镇),会宁会师1936年10月。
教师:讨论一下长征胜利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具有历史意义
学生: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学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学生: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学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思考:红军长征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生:敌人的围追堵截。
学生:恶劣的环境。
学生:缺少粮食给养。
讨论:长征精神”包括哪些精神
学生: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学生: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学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学生: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师:弘扬长征精神 继承革命传统(多媒体展示长征精神的图片)
三、课堂总结
长征精神一直都在激励着我们。08年的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雪灾、汶川地震,虽然来得可怕,但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它们都被我们给一一克服了.遇到困难,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会胜利。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
(1)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确立是在( B )
A.第五次反围剿后 B.遵义会议后
C.渡过金沙江 D.长征结束后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A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出处:21教育名师】
(3) 红军长征中敌人的包围是在哪一事件后( C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讲述的是万里长征,长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一直都在激励着我们。08年的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虽然来得可怕,但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它们都被我们给一一克服了.遇到困难,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会胜利。播放一些视频、图片或史料来丰富学生的视野。21教育网
红军不怕远征难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经过
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吴起镇)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结果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红军不怕远征难》练习
一、选择题
1.一位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蒋介石的魔爪”伸向的是(  )21教育网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陕甘宁边区 D.左右江根据地
2.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 )
A.1933年10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
3.老战士黄镇用画笔记录了他的一段难忘经历,作品中描绘了汹涌的大渡河、白茫茫的雪山和荒芜的草地等。他的这段“难忘经历”应是指(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4.和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和国民党合作
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C.把革命推向全国
D.建立革命根据地
5.“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一个典范,在四渡赤水河的战斗中,毛泽东成功运用的战术是(   )21·cn·jy·com
A.声东击西 B.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C.调虎离山 D.迂回战术
6.遵义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稼祥 D.博古
7.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理由是(   )
A.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C.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D.毛泽东独立负责军事
8.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 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遵义会议
B.中央红军到达陕甘
C.飞夺泸定桥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9.如果我们要寻访红军长征的足迹,下列地点中我们可以选择的是( )
①遵义②瑞金③会宁④南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毛泽东《长征》诗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下列红军所渡河流,按先后顺序应为(  )21cnjy.com
①湘江  ②乌江  ③赤水河  ④金沙江  ⑤大渡河
A.②①④⑤③ B.①⑤④③②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②①
1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
①遵义会议
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④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A.①③②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③⑤④① D.②③①⑤④
12.下列不属于遵义会议内容的是( )
A.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B.取消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二、简答题
13.简述遵义会议的内容?


三、材料分析
14. 阅读下列材料
七律《长征》
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反映了 什么事件?“三军”是指哪三军?
(2)“大渡桥横铁索寒”反映了长征途中的哪些军事行动?
(3)在这一过程中召开过什么会议?
(4)“金沙水拍云崖暖”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军事意义?
(5)红军克服了哪些困难?
15.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红军长征的图片
遵义会议旧址 飞夺泸定桥 翻域雪山 红军吃的野菜 红军穿的蓑衣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二的图片提供的信息,指出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艰难险阻?(4分)
(2)“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估计你会遇到哪些困难?试举一例。(2分)
  (3)我们经常说:要发扬长征精神,你心中“长征精神”是什么?(3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中共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2.A
3.D
4.B
5.D
6.A
7.B 解析:根据遵义会议的内容可以判断出选择B项
8.D
9.A
10.C 解析:1934年10月中央红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所以首先排除C、D两项。然后红军改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11.D
12.D
二、简答题
13.简述遵义会议的内容?
(1)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2)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3)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三、材料分析
14.材料分析
(1)毛泽东的诗句;反映了1934年---1936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 “三军”是指红一、红二、红四 方面军 。 www.21-cn-jy.com
(2)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3)遵义会议。
(4)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5)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
15.材料分析
(1)党内左倾错误的统治;敌人的围追堵截;严酷的自然险阻;物资的严重匮乏。
(2)思想、精神、身体、生活用品的准备等即可。
(3)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8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导入
新授
一、长征开始
材料一: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200架飞机,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及临近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企图逐渐消耗红军兵力,缩小根据地,最后寻求红军主力决战,消灭红军。
材料二: 当时,“左”倾领导人全面否定了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错误地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反“围剿”开始时,国民党军占领黎川。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先是实行军事冒险主义,企图收复黎川,御敌于根据地之外,令红军北上迎敌,进攻黎川以北硝石、资溪桥等白区敌之坚固阵地,结果屡战不胜,丧失了主动权。
新授
一、长征开始
材料三:1934年4月广昌一战,红军损失很大。国民党军队向根据地中心进攻,博古、李德又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六路分兵,全线抵御,以堡垒对堡垒,“短促出击”,大打阵地战,同敌人拼消耗,使红军东堵西截,完全陷于被动地位。在反“围剿”中,毛泽东曾先后指出以红军主力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和湖南中部去,以打破敌人“围剿”的正确建议,但博古、李德拒不接受。
材料四:红军经过一年苦战,终于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最后,博古、李德又实行逃跑主义,于1934年10月,仓促决定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一、长征开始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新授
被迫实行战略转 移──长征
二、长征的过程
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
冲破四道封锁线(损失过半)
到达遵义(1935年1月)
强渡乌江
放弃去湘西改道贵州
1.长征开始
2.初期受挫
新授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红军长征路线:
瑞金
渡过湘江
渡乌江
解放遵义
新授
(1)时间:1935年
(2)两大议题:
组织:
军事:
选举毛泽东为
政治局常委
由毛泽东 周恩来
负责指挥
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二、遵义会议
新授
遵义会议的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新授
遵义会议会址室内陈设(复原)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室内陈设(复原)
新授
思考:遵义会议的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新授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14年
转折点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新授
长征后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进行了哪些重大的军事行动?
讨论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激战腊子口
直罗镇战役
新授
飞夺泸定桥
过草地
新授
泸定桥
赤水 河
湘 江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吴起镇(1935.10)
会 宁(1936.10)
新授
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长征胜利:
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吴起镇)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长征的结果:
新授
讨论:长征胜利的意义
(1)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1.历史意义:
(2)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新授
思考:红军长征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缺少粮食给养。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环境。
新授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毛泽东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
长征是波澜壮阔的诗史。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
讨论:长征精神”包括哪些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新授
弘扬长征精神 继承革命传统
永不言弃—2008年汶川地震
2008年南方发生雪灾
新授
长征精神一直都在激励着我们。08年的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虽然来得可怕,但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它们都被我们给一一克服了.遇到困难,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会胜利。
总结
1.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确立是在( )
A.第五次反围剿后 B.遵义会议后
C.渡过金沙江 D.长征结束后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B
A
练习
3.红军长征中敌人的包围是在哪一事件后(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C
练习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吴起镇)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渡过湘江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瑞金出发
原因
结果
经过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