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三黑和土地
8
佛本石意一源自课木,带你夯实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
()
A.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B.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人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
钻进水里。
C.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D.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2.这首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A.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B.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C.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D.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3.这首诗主要表达了
()
A.三黑勤劳朴实,热爱生活。
B.三黑喜欢种地,种地让他有成就感。
C.不管生活多么艰苦,都要保持一颗童心。
D.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
二、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
细细打碎。
“这样地”是指什么?用“一”画出来。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三黑翻地时的
和
,由此可以感受到三黑对土地的
三、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三黑有了地的
心情
三黑把地知得
三黑网忆起
三黑对
三黑内心感到的
机象养麦籽儿躺在早面的
的情宗
的展望。
幸一
舒适,以放在地里
的情宗
第六单元93
盛优提盒一牛发文中.摆你坭升能力
一、开阔视野
1.将下列谚语、俗语补充完整。
(1)四时行焉,
(2)保土必先
,治土必先
(3)不作异乡人,不知
亲。
(4)不是好汉不出乡,
2.读一读下列环保标语,再写一句。
(1)足下留情,春意更浓。
(2)树立环保理念,创建绿色家园。
(3)你栽一棵树,我栽一棵树,我们共同为地球添绿色。
3.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
议通过并颁布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管理法》。为纪念这一天,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
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
多国土地日
念宣传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节日的意义在于倡导
人们珍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从
年起,每年的
月
日为全国土地日。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
B.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C.设立全国土地日的意义在于倡导人们珍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D.保护土地只是农民的事情。
(3)全国土地日的徽标上有哪些信息?
二、素养提升。
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吾土
[唐]白居易
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
94语文六年级上册(R)部分参考答案
三、回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跳舞、唱歌、
第一单元
骑马主客联欢BC【解析】本题考查课文的理
解与概括。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可知考查的是
1草原
课文第4、5自然段的内容。这两个自然段主要描写
「课本拓展
了蒙古族同胞和客人联欢的情景,所以思雏导图展
一、1.静寂平静安静静谧【解析】本题考查
示的是主客联欢时的情景;根据“敬酒”“唱民歌”
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静寂”指“沉寂无声”。“平
“套马”“掉跤”等内容可知,这展现的是习俗美。
静”形容心情平和安静。“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
(1)根据“千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
吵闹和喧哗”。“静谧”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
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可知,蒙
样。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及词语
古同胞“敬酒”,客人“回敬”。(2)根据“鄂温克族姑
搭配完成即可。
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
2.(1)B【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修辞手法及
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可知,“鄂温克族姑娘
其理解。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好像回味着
们唱民歌”,客人的“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草原的无限乐趣”赋予骏马和大牛以人的情思:
(3)根据“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
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
将“河”比作“带子”;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蒙古马”可知,蒙古同胞“表演套马、摔跤、民族舞
“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比作“彩虹”。
蹈”,客人“跳舞、唱歌、骑马”。
(2)D【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这句话的
[培优提高]
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
一、1.(1)示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风景如画
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解析】本题考查图文
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所以A、B两项正确。
转换和文学常识。图片上有广阔的天空、无边无际
这句话位于文章结尾,起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
的草原和散落在草原上数不尽的牛羊。据此,我们
用,C项正确。D项中“希望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永
能想到描写草原的成语要表现出草原的广阔、青
远在一起”与句意不符,D项错误。
翠、美丽。根据诗句“天苍苍”,再结合图片,不难写
二、1.(1)绿毯【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记忆
出下面两句诗。
能力,回答时注意正确书写。
(2)示例:纯净的天空下,纯净的草原让你拥有
(2)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解析】本题考
纯净的心。【解析】本题考查宣传语写作。所写
查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
宣传语要包含两个要,点:(1)展现草原的美,吸引大
的修辞手法,将“草原”比作了“无边的绿毯”,将“羊
家来草原旅游:(2)呼吁大家爱护草原环境。此外
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
宣传语的语言要流杨、生动、简短、富有号召力。
(3)示例:碧绿的湖面上漂浮着朵朵盛开的白
2.(1)①√③√【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
莲花【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要求仿写的是一个
解。根据材料一中“塞罕坝两代人通过近50年的艰
比喻句,其中需要包含两个比喻关系,即草原像什
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
么,羊群像什么,两个喻体之间要有联系。据此,发
洲的绿色奇迹”可知,①表述正确;②表述过于绝
挥想象,按要求作答即可。
对,不正确;③对材料三中图片的描绘正确。
2.(1)①②【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
(2)C【解析】本题考查对图片的理解。材料
据第①句中“那些小丘的线条…”可知,此句直接
三中的图片,画面为一片大树叶托着一个地球,整
描写草原景色。根据第②句中“既使人惊叹,又叫
个图形的轮廓似一只亮晶晶的眼睛,意在启示我们
人舒服……”可知,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感受。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地球,爱护绿色家园。
(2)BC【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3)示例:塞罕坝人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将原
“在写景中融入人的感受的写法的好处”即“寓情于
本荒芜的塞罕坝建设成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
景”,其好处是既写了景,又表达了情,容易让读者
优良、经济富有的绿洲。这就告诉我们保护和建设
感同身受: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情因景生,景因情
好自然环境,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
美。所以B、C两项正确。
是我们现在和将来最大的财富。【解析】本题考
部分参考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