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到培优 9 我的战友邱少云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从课本到培优 9 我的战友邱少云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pdf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5:14:00

文档简介

9关
我的战友邱少云
食佛本石意一源自课木,带你夯实基
一、积累运用。
1.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轻轻地蜷(qudn)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B.我们找了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潜(qiǎn)伏起来。
C.我们全靠身上的伪(wě)装掩护自己。
D.我发现这条干涸(hé)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
(2)下列句子中“居高临下”的意思与其他句不同的是
A.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
B.狼牙山五壮士居高临下,利用有利条件阻挡了敌人的进攻。
C.他整天都是那种居高临下的模样,叫人很不舒服
D.我登上万寿山,居高临下,整个颐和园的美景尽收眼底。
(3)课文第3自然段介绍了我军潜伏的山沟环境,这样写的作用是
A,表现了战斗环境非常恶劣。
B.说明此地干燥,适合放火。
C.说明我军居高临下,占据地理优势
D.为下文写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做铺垫。
2.依次在语段横线处填人关联词语,使语意通顺流畅。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战士们怀揣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面对
数量远远超过我方的敌人时,他们
没有一个人退缩,
勇往直前、前仆后继,最
后终于战胜了敌人。
二、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
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1.“纹丝不动”的意思是
,邱少云“纹丝不动”的原因是
2.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邱少云比作
,突出了他
的坚
强意志,以及他
的精神。
3.邱少云在最后一息时,他的心中想到的可能是
第二单元35
三、根据课文内容,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天亮前——潜伏—隐蔽的山沟
“我”
不敢看,忍不住不看;心里像刀绞,眼泪模糊眼晴
我的战友邱少云着火
邱少云—一(2)
(1)
冲上敌人阵地—一为邱少云报仇
侣优提合
牛姿文市,升能力
一、开阔视野,
1.课文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故事,你对抗美援朝了解多少呢?填一填。
(1)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于

月,结束于

月。
(2)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是
(3)将下列抗美援朝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与对应的事迹连线。
黄继光
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
罗盛教
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
杨根思
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
邱少云
抱炸药,冲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
2.邱少云牺牲后,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的称号。我们要为他颁发“国际英
雄”奖,请你将颁奖词补充完整。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有多少英雄为了祖国,
。他们的名字将
永远
邱少云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将激励
二、素养提升。
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上曲
[唐]戴叔伦①
汉家滩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注释】①戴叔伦:唐代中期著名诗人。②玉门关: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
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读了这首诗,小语觉得“汉家旌帜满阴山”中“满”字用得好,你同意她的看法吗?请说
明理由。
36
语文六年级上册(R)部分参考答案
三、回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跳舞、唱歌、
第一单元
骑马主客联欢BC【解析】本题考查课文的理
解与概括。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可知考查的是
1草原
课文第4、5自然段的内容。这两个自然段主要描写
「课本拓展
了蒙古族同胞和客人联欢的情景,所以思雏导图展
一、1.静寂平静安静静谧【解析】本题考查
示的是主客联欢时的情景;根据“敬酒”“唱民歌”
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静寂”指“沉寂无声”。“平
“套马”“掉跤”等内容可知,这展现的是习俗美。
静”形容心情平和安静。“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
(1)根据“千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
吵闹和喧哗”。“静谧”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
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可知,蒙
样。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及词语
古同胞“敬酒”,客人“回敬”。(2)根据“鄂温克族姑
搭配完成即可。
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
2.(1)B【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修辞手法及
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可知,“鄂温克族姑娘
其理解。A.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好像回味着
们唱民歌”,客人的“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草原的无限乐趣”赋予骏马和大牛以人的情思:
(3)根据“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
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
将“河”比作“带子”;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蒙古马”可知,蒙古同胞“表演套马、摔跤、民族舞
“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比作“彩虹”。
蹈”,客人“跳舞、唱歌、骑马”。
(2)D【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这句话的
[培优提高]
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
一、1.(1)示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风景如画
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解析】本题考查图文
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所以A、B两项正确。
转换和文学常识。图片上有广阔的天空、无边无际
这句话位于文章结尾,起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
的草原和散落在草原上数不尽的牛羊。据此,我们
用,C项正确。D项中“希望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永
能想到描写草原的成语要表现出草原的广阔、青
远在一起”与句意不符,D项错误。
翠、美丽。根据诗句“天苍苍”,再结合图片,不难写
二、1.(1)绿毯【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记忆
出下面两句诗。
能力,回答时注意正确书写。
(2)示例:纯净的天空下,纯净的草原让你拥有
(2)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解析】本题考
纯净的心。【解析】本题考查宣传语写作。所写
查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
宣传语要包含两个要,点:(1)展现草原的美,吸引大
的修辞手法,将“草原”比作了“无边的绿毯”,将“羊
家来草原旅游:(2)呼吁大家爱护草原环境。此外
群”比作了“白色的大花”。
宣传语的语言要流杨、生动、简短、富有号召力。
(3)示例:碧绿的湖面上漂浮着朵朵盛开的白
2.(1)①√③√【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
莲花【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要求仿写的是一个
解。根据材料一中“塞罕坝两代人通过近50年的艰
比喻句,其中需要包含两个比喻关系,即草原像什
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
么,羊群像什么,两个喻体之间要有联系。据此,发
洲的绿色奇迹”可知,①表述正确;②表述过于绝
挥想象,按要求作答即可。
对,不正确;③对材料三中图片的描绘正确。
2.(1)①②【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
(2)C【解析】本题考查对图片的理解。材料
据第①句中“那些小丘的线条…”可知,此句直接
三中的图片,画面为一片大树叶托着一个地球,整
描写草原景色。根据第②句中“既使人惊叹,又叫
个图形的轮廓似一只亮晶晶的眼睛,意在启示我们
人舒服……”可知,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感受。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地球,爱护绿色家园。
(2)BC【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3)示例:塞罕坝人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将原
“在写景中融入人的感受的写法的好处”即“寓情于
本荒芜的塞罕坝建设成为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
景”,其好处是既写了景,又表达了情,容易让读者
优良、经济富有的绿洲。这就告诉我们保护和建设
感同身受: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情因景生,景因情
好自然环境,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
美。所以B、C两项正确。
是我们现在和将来最大的财富。【解析】本题考
部分参考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