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文意理解
(第1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 )橹( )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江月。
请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梳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故垒( ) (2)羽扇纶巾( )
(3)公瑾( ) (4)樯橹( )
(5)酹( )
(二)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一尊还酹江月 ( )
(三)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1)去
(2)发
(3)道
(4)故
(四)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大江东去,浪淘尽 ( )
(2)樯橹灰飞烟灭 ( )
(五)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大江东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泛指流量较大的河流。
(2)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轻浮放荡。
(3)故国神游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历史悠久的国家;祖国;故乡。
(4)多情应笑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容易动情。
(六)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1)故国神游。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情应笑我。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生华发。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以“诗词中的英雄”为话题的演讲比赛中,小华在幻灯片上展示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相关内容,并标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导听众品析周瑜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一、(第1层)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上片着重写景,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第2层)姿容雄伟 英气勃发 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挂帆的桅杆 一种摇船的桨 指赤壁古战场 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下片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二、(一)(1)lěi (2)ɡuān (3)jǐn (4)qiánɡ (5)lèi
(二)“尊”同“樽”,一种盛酒器。这里指酒杯
(三)(1)动词,流淌 动词,走 动词,离开 形容词,逝去的 (2)名词,头发 动词,生出 动词,射出 动词,征调,征发 (3)动词,说 名词,路,道路
(4)形容词,旧的 连词,因此
(四)(1)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五)(1)指长江。 (2)有功业的,有文采的。
(3)指赤壁古战场。 (4)多愁善感。
(六)(1)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 今日神游当年的赤壁古战场。 (2)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 应笑我多愁善感。 (3)倒装句,应为“华发早生” 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
(七)(1)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4)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旷达乐观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都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人们的心坎上。他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适用角度] 旷达乐观 自然情怀 人生追求
1.名句识记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轼《定风波》)
(2)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其一)]
(5)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2.名段诵读
(1)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吗?是那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行者吗?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词人吗?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受到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2)正是苏轼这种旷达而敢于追逐的精神,才能把波光平静的人生激起涟漪,让灰暗的生活变得精彩。纪伯伦曾说:“谁不在梦想的舞台上度日,他就是岁月的奴隶。”苏轼的“锋芒毕露”,何尝不是勇于展现才华、勇于挑战自我的表现?他的“旷达不羁”,何尝不是面对挫折时的迎难而上、豁达超脱?而这种精神更能直面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让当代青年有勇气对抗单调枯燥的生活,有勇气去追求心中所憧憬的未来。倘若当代青年都追求淡泊中和,那么大部分人只会被定格在苍白而程序化的模板里,不会有人站出来发声,整个社会会因此而陷入沉默。所以,我更愿意像苏轼一样旷达不羁,保留心中的那份狂热,保留那份难能可贵的激情。
(3)痛苦的历练往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困难,我们要做的不是用迷雾来遮盖心灵的光辉,不是把困难放大来羁绊人生。放大困难的蛹,永远成不了蝶;放大困难的鸟,决不会在烈火中重生。我们要做的是用心灵的月光照亮黑夜的路,用乐观豁达的浩然之气点化人生旅途中“千里快哉风”的惬意!“乌台”的暗流褪尽苏轼昔日的荣耀,颠沛流离取代了曾经的光风霁月。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样的挫折他始料未及,这样的遭遇注定坎坷。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能驾一叶扁舟,出没于惊涛骇浪而从容应对,豁达处之。
羽扇纶巾
羽扇:用鸟类羽毛做成的扇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汉末盛行于江东,晋陆机、傅咸皆有《羽扇赋》,传蜀诸葛亮、晋顾荣皆有持白羽扇指挥众军之事。
纶巾: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又称“诸葛巾”。后被视作儒将的装束。
1.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论语·宪问》)
[明理知义]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要正直,行为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也要正直,但言语应谦逊谨慎。”
[成长启示] 在这里,孔子主要讲君子应如何在邦有道和邦无道的情况下注意自己的言行。事实上,无论在何种境地下,君子都应该保持正直的作风。
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论语·雍也》)
[明理知义]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学说,是我能力不够。”孔子说:“如真的能力不够,你会半途而废。如今你却画地为牢,不肯前进。”
[成长启示] 冉求对学习理论失去了信心,孔子则以学走路为喻对他进行开导和帮助。孔子告诉他,并不是他的能力不够,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在作怪,自己给自己设置了障碍,只要努力去做,肯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达到学习的目标。
一、文意理解
(第1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请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层)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赢得( )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请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梳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舞榭歌台( ) (2)巷陌( )
(3)金戈铁马( ) (4)狼居胥( )
(5)佛狸祠( )( ) (6)可堪回首( )
(二)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1)顾
(2)处
(3)道
(三)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金戈铁马 ( )
(2)赢得仓皇北顾 ( )
(3)尚能饭否 ( )
(四)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轻浮放荡。
(2)元嘉草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匆忙仓促的样子。
(3)赢得仓皇北顾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博得,获得。
(五)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封狼居胥。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语文课上,李老师让同学们列举一个运用人物典故来表达情感的例子,小张立即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借刘裕北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决心。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下、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文课上,老师说道:“我国历史上曾有无数心怀家国的文人墨客,他们虽华发早生、身老年迈,但是仍一心为国效力,壮志凌云。”小明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正在吟咏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辛弃疾形象。
[提示] 一、(第1层)英雄业绩 街道 上片借怀念孙权、刘裕,表达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之情。
(第2层)轻率 落得 哪堪,怎堪 下片先是对南宋元嘉年间的一段历史的评议,接着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慨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二、(一)(1)xiè (2)mò (3)gē (4)xū (5)bì cí (6)kān
(二)(1)动词,回头看 动词,拜访 副词,反而,却 (2)名词,处所 名词,处所 动词,居住 动词,置身 (3)动词,说 名词,路途,道路 名词,方法
(三)(1)名词活用作形容词,坚固的;精良的 (2)名词作状语,向北 (3)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
(四)(1)英雄业绩。 (2)轻率。 (3)落得。
(五)(1)倒装句,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无处寻觅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 (2)省略句,应为“封于狼居胥” (想建立)在狼居胥封山而还(那样的功业)。 (3)宾语前置句,应为“扬州路烽火” 四十三年过去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抗金的烽火。
(六)(1)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3)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责任担当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真正的勇者,穿越红尘的喧嚣,回归至真至善的心灵,历经世间一切苦难,而那份坚持依旧岿然不动。辛弃疾为国而生,为国而战,为国而死。他一生报国无门,却矢志不渝,写了大量爱国词文,在已收录的宋词中,他是词作量最多的词人之一。
[适用角度] 责任担当 爱国 苦与乐
1.名句识记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6)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2.名段诵读
(1)古今中外的人们,因为勇于承担责任而有口皆碑,流芳百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人生的信念,“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豪迈的誓言,“我以我血荐轩辕”是志士的情怀,“拯救祖国”是勇士的呐喊——这些是责任!关心老人,爱护儿童,这也是责任;堂堂正正做人,为人民谋幸福,这更是责任;而对于每一个平凡普通的人来说,把自己身边的事做好,同样是责任。
(2)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而是对世人的考验。有的人不能通过考验,于是他选择了逃避;有的人成功通过了考验,于是他戴上了桂冠。虽然不管是逃避的人还是成功的人,终将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失,但这两类人在后人的心中仍以各自的不耻或高尚生存着。愿我们所有人都能勇敢承担责任,将担当的品质带到成长之路上,让人生散发出金子般耀眼的光芒!
(3)作为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将高尚的追求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无论是在基层一线,还是在高端领域,我们都要以高尚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与挑战,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与进步。我们还要学会团结协作,与他人携手共进,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元嘉草草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遭到重创。元嘉,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424—453)。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明理知义]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成长启示] 人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沉浸在淡泊宁静的状态中,刻苦勤奋,同时还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
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明理知义] 我善于修养我心中的浩然之气。
[成长启示] “浩然之气”极其刚强宏大,是一种智慧之气,修养之气,是大丈夫人格力量的源泉,应该成为我们的立身之根本,成功之动力。
一、文意理解
(第1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请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层)满地黄花( )堆积,憔悴( )损,如今有谁堪( )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 )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请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梳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戚戚( ) (2)乍暖还寒( )
(3)三杯两盏( ) (4)憔悴( )( )
(5)梧桐( )
(二)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的含义。
(1)将
(2)过
(3)损
(三)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乍暖还寒时候 ( )
(2)独自怎生得黑 ( )
(四)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乍暖还寒时候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时间。
(2)满地黄花堆积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黄色的花朵,娇嫩的花。
(3)憔悴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容貌疲劳枯槁的样子。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依次,按照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最近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张老师想到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她马上给住校的女儿发了短信,提醒她要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
(2)《声声慢》(寻寻觅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3)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词人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提示] 一、(第1层)悲愁、哀伤的样子 忽然 养息,休息 上片写作者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
(第2层)菊花 凋零、枯萎 可以,能够 怎么、怎样 光景,状况 下片进一步表达作者的凄苦之情。
二、(一)(1)qī (2)huán (3)zhǎn (4)qiáo cuì (5)wú
(二)(1)动词,保养,调养 名词,将领 副词,将要 (2)动词,飞过 动词,超出,超过 动词,犯错误 副词,过于 (3)副词,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 动词,损害 动词,削减 动词,损害
(三)(1)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暖 (2)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夜晚
(四)(1)季节。 (2)菊花。 (3)凋零、枯萎。 (4)光景,状况。
(五)(1)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2)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3)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执着坚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寻觅的是什么呢?其中之一就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而是“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游、辛弃疾那样有政界、文坛的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
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但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将就。她的词一如她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在做着真实的自己,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适用角度] 执着坚韧 人生价值 爱国情怀 追寻
1.名句识记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论衡·感虚篇》)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6)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7)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2.名段诵读
(1)没有经历坎坷的人生不能谓之完美充实的人生,而饱经磨炼愈挫愈勇的人才有机会飞上天空,拥抱云蒸霞蔚或是电闪雷鸣。当我们面对人生的灾难时,应握紧拳头,对自己说:“我必须要跨过这道坎儿,一定能。”挚爱的丈夫不幸死去,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李易安的头上炸响。从此再没有夫妻比翼双飞共修《金石录》,新婚时娇问丈夫画眉深浅的幸福时刻也一去不复返。面对人生中的这道坎儿,李清照没有化作明日黄花在西风中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凭着对另一扇翅膀的美好回忆,在人世间单翅翱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儿,在飘零的南宋活出了一个顽强勇敢的易安居士。
(2)坚韧不拔,探索不止,才能栉风沐雨,朝乾夕惕,才能勇于突破,扶摇直上。坚韧探索赴征程,让钱七虎六十年甘守国家国防,为国铸盾挺脊梁;让陆鸿身残志坚,不断创业,打造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让陈清泉不断打磨,把汽车、电机、控制等技术融合到一起,形成一门全新学科,让中国制造在世界领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我辈青年,亦当以坚韧探索勇突破,在风起云涌人生路上,奋笃不辍,逐梦向阳。
(3)戢鳞潜翼耐浮沉,自得峻邈来日长。黾勉苦辛,朝乾夕惕,天道酬勤,力耕不欺。若无坚韧,怎探索写出旷世名作《红楼梦》?半卷红楼传世,一生坚韧,曹公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穷经皓首;也正因有探索之勇毅,林俊德才能坚韧前行,“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敢做隐姓埋名人”,全军挂像,熠熠生辉。历览前贤,我辈青年亦坚韧以探索新路,踔厉奋发行不倦,踵事增华待花开。笃行不怠,履践致远。
(4)浮舟不惧沧海阔,青衿志远踏歌行。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运动生涯陷入低谷时,吴易昺坚韧不拔,全力以赴,是心怀热爱才让他探索不止,成为中国优秀的网球选手;矢志不渝,方有探索之力挥斥方遒,初雯雯探索不止,建立阿勒泰生态区保护河狸,把青春的芳华写在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的宣言里。终日乾乾,但行不倦,“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守正笃行,久久为功,“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雁过也,正伤心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梧桐更兼细雨
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明理知义]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成长启示]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明理知义]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成长启示] 孔子主要是讲教育者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受教育者开启活泼的心灵、生动的智慧,能够独立思考。这是一种典型的“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他反对“填鸭式”的机械教学做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是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的。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