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10课 劝学 师说 晨读晨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10课 劝学 师说 晨读晨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5:1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劝学 *师说
一、文意理解
(第1层)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请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层)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        )有槁暴(    ),不复挺(    )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          )则直,金(        )就(         )砺(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    )乎己,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请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        )。假(    )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          )也。
请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跬(         )步(       ),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请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梳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以为轮(  )   (2)中绳(  )
(3)槁暴(  )(  ) (4)就砺(  )
(5)参省(  )(  ) (6)跂而望(  )
(7)跬步(  ) (8)骐骥(  )(  )
(9)锲而不舍(  ) (10)金石可镂(  )
(11)二螯(  ) (12)蛇鳝(  )
(二)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使之然也 (      )
(2)虽有槁暴 (      )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
(4)君子生非异也 (      )
(三)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虚词的含义。
(1)绝
(2)假
(3)劝
(4)望
(5)而
(6)焉
(四)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木直中绳,·以为轮 (      )
(2)其曲中规 (      )
(3)故木受绳则直 (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
(8)积善成德 (      )
(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
(10)用心一也 (      )
(五)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品格高尚的人。
(2)以为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5)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地下深处。借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六)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1)用心一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直中绳,以为轮。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旅游结束后,李华借助人工智能快速制作出一家人旅游的视频,家人都惊叹不已。《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说明了“善于利用外物”的重要性。
(2)在高三第一课上,王老师用阿拉伯谚语“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正面设喻,又用《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面设喻告诉同学们积累的重要性。
(3)《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一、(第1层)停止 提出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第2层)颜色深 合乎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圆规 即使 晒干 直 经过墨线比量 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接近、靠近 磨刀石 检验 省察 同“智”,见识 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第3层)踮起脚后跟 劲疾 清楚 借助 善于奔走 到达 游泳 横渡 同“性”,天性 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论述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不足。
(第4层)兼词,相当于“于此” 非凡的智慧 圣人的心怀 跨出一脚 跨出两脚 没有用来……的,无从 骏马 一天的行程 停止、止息 刻 雕刻 泥土,尘土 地下的泉水 专一 蟹钳 浮躁,不专心 论述学习的方法态度,强调要注重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二、(一)(1)róu (2)zhòng (3)gǎo pù (4)lì (5)cān xǐng (6)qǐ (7)kuǐ (8)qí jì (9)qiè (10)lòu (11)áo (12)shàn
(二)(1)“”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2)“有”同“又”,表示再次 (3)“知”同“智”,见识 (4)“生”同“性”,天性
(三)(1)动词,横渡 动词,停止,消失 形容词,与人世隔绝的 副词,极,非常 (2)动词,借助,凭借,利用 动词,假装 动词,借 (3)动词,鼓励 动词,劝说,劝导 (4)动词,向远处看 名词,名望,声望 (5)连词,表并列关系 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 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连词,表修饰关系 (6)兼词,相当于“于此” 代词,可译作“它” 语气助词,相当于“了”“呢”,常不译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四)(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形容词作名词,弯曲的弧度 (3)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4)名词作状语,每天 (5)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走得快 (7)名词作动词,游泳 (8)形容词作名词,善事 (9)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10)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五)(1)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把……做成。 (3)广泛地学习。 (4)特指长江、黄河。 (5)(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6)地下的泉水。 (7)藏身。
(六)(1)判断句 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的缘故。
(2)判断句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用火烘烤使它变成这样的。 (3)省略句 木材直得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用火烘烤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 (4)定语后置句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5)状语后置句 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比蓝草颜色深。
(七)(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坚持不懈
荀子在《劝学》中说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成功在于坚持不懈。再好的马只跃进一步,总归不如驽马行路的十日之遥;即使是一段朽木,锲而舍之,终难刻断,更何况要使之成器;金石之可镂,全在于锲而不舍的坚持。
[适用角度] 坚持不懈 恒心与毅力 坚守
1.名句识记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张岱《夜航船·政事部·识断》)
(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刘禹锡《杂曲歌辞·浪淘沙》)
(6)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7)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偶成》)
2.名段诵读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的名言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坚持不懈的意义。体育健儿在训练场上咬紧牙关,再多坚持一会儿,便能在比赛时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一会儿”可不得了,那是无数汗水与泪水的累积。据统计,一位优秀运动员一年的训练时长可达上千小时,他们在这漫长的时光里与疲惫和伤痛斗争,只为了那赛场上的荣耀一刻。就如跑马拉松,过程枯燥又艰辛,但唯有坚持到底的人才能穿过终点线。
(2)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可现实是,许多人只是思想上的巨人,却是行动上的矮子。意志力太过薄弱,目标不明确,做事半途而废,往往会遭遇失败。如果每个人都能像黄大发、林俊德那样,用一生时间只为做好一件事情,最终会有所收获。坚持是一份巨大的力量,自古以来,人们对这种宝贵的精神,无不赞美。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还有近代的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现代的航空精神、工匠精神等等。这些精神都有个特点,那就是坚持不懈、砥砺前行,激励着每个时代的人民,使人民更加团结,国家更加富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驽马十驾
驽马:指资质较差、不出众的马。也指蹩脚马。语出《周礼·夏官·马质》:“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
1.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明理知义]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成长启示] 人言可畏之处,在于其是非难辨,让人曲直难分。有些虽然只是捕风捉影的事情,但是经过人们的口耳相传,却能在精神上戕害对手,足能杀人于无形之中。即便是像孔子这般淡定之人,在面对弟子的质疑时,也只得无奈地指天发誓,才能还自己一个清白。由此可见,“人言”的破坏力有多大。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明理知义]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造福天下百姓。
[成长启示] 穷达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才是根本。所以要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当你穷困不得志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一颗失落的心;当你飞黄腾达得志时,它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为你心安理得地做官提供着坚实的心理基础。
一、文意理解
(第1层)古之学者(    )必有师。师者,所以(        )传道受(    )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     )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     )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       )道也,夫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请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层)嗟乎!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    )人也远矣,犹且(    )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      )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      )焉,惑(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焉,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请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层)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    )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    ),如是而已。
请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层)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        )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余嘉(    )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    )之。
请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梳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句读(  ) (2)近谀(  )
(3)经传(  ) (4)郯子(  )
(5)苌弘(  ) (6)老聃(  )
(7)子蟠(  ) (8)贻之(  )
(9)无少(  ) (10)或不焉(  )
(二)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2)或师焉,或不焉 (      )
(三)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虚词的含义。
(1)师
(2)道
(3)相
(4)传
(5)而
(6)其
(四)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吾师道也 (      )
(2)吾从而师之 (      )
(3)而耻学于师 (      )
(4)孔子师郯子 (      )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
(6)小学而大遗 (      )
(7)吾未见其明也 (      )
(8)惑而不从师 (      )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
(五)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古旧的道路。
(4)吾从而师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大家;许多人。
(6)小学而大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7)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六)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拘于时,学于余。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不必贤于弟子。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耻学于师。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刚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负责中国古代教育的相关内容,孔子的“有教无类”揭示了他选择学生的观点,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八个字概括了他的择师观点。
(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韩愈《师说》中的名句来说,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一、(第1层)求学的人 用来……的、凭它(他)来……的 同“授”,传授 疑惑 知道,懂得 以……为师 学习 表示反问语气 提出中心论点,并以老师的职能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原则。
(第2层)尊师学习的风尚 超出 尚且,还 一般人 更加、越发 以从师学习为耻 糊涂 同“否” 放弃,舍弃 如此之类 差不多 谄媚奉承 并列、排列 竟 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第3层)固定的老师 同类的人 不一定 超过 学术技艺 学习、研究 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第4层)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 全面 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赞许 指古人从师之道 赠送 赞许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缘起。
二、(一)(1)dòu (2)yú (3)zhuàn (4)tán (5)chánɡ (6)dān (7)pán (8)yí (9)shào (10)fǒu
(二)(1)“受”同“授”,传授 (2)“不”同“否”,不(向老师学习)
(三)(1)名词,老师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动词,学习 动词,尊师学习 意动用法,以……为师 动词,从师学习 (2)名词,道理 名词,道理 名词,道德学问,学识修养 名词,风尚 名词,从师之道 (3)副词,互相 代词,动作偏指一方 名词,官名。辅佐君主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4)动词,传授 动词,流传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5)连词,表并列,并且,同时 连词,表顺承,不译 连词,表顺承,不译 连词,表顺承,可译为“然后”“就” 而已,罢了 (6)代词,它们,指不跟从老师学习而遗留下的问题 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代词,他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副词,与“欤”配合表感叹语气,相当于“真是……啊!”
(四)(1)名词作动词,学习 (2)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4)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5)名词作动词,低于 (6)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7)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明智的地方 (8)名词作动词,遇到疑惑 (9)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10)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学习
(五)(1)求学的人。 (2)用来……的、凭它(他)来……的。 (3)指古人从师之道。 (4)跟随、而且。 (5)一般人。 (6)在小的方面学习。 (7)不一定。
(六)(1)判断句 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 (2)判断句 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3)宾语前置句 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4)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5)状语后置句 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 (6)状语后置句 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七)(1)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2)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博采众长
《师说》一文,针砭时弊。针对当时人“耻学于师”的现状,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这既体现了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也破除了对长者、权贵等权威迷信的观念。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则用动态的、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为教育理论作出了很大贡献。
[适用角度] 博采众长 超越前人 勇于探索 大胆质疑
1.名句识记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5)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郑板桥题《竹梅图》)
(6)虚心竹石后,直学古人心。 (王安石《进学》)
(7)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8)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荀子·非十二子》)
2.名段诵读
(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是我们的老师,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像一棵树,如果花不娇艳,也许叶子翠色欲滴;如果叶子和花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的地理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多姿。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找准每个人身上值得学习的点是很重要的,只有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并走向成功。
(2)古语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世间,人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人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肯定他们的价值,并且向他们学习,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本事。
偏见和嫉妒并不能使人变好,但欣赏可以。如果你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就会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好,从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你总是嫉妒他人的才华,往往只会心生怨念,也就难有长进;但如果你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诚心实意向对方学习,就能够取长补短、日渐增益。
(3)善于学习他人的人往往是一个能接受批评的人,这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美国的奠基者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批评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因为他们指出了我们的错误。”不能接受他人批评,不能进行自我批评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往往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的人让人尊敬,骄傲的人永远被人唾弃。
句读之不知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①《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诗》《书》《礼》《易》《春秋》是“四书五经”中的“五经”。②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经传:经,古代经典或某些专门性的著作。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离娄下》)
[明理知义] 孟子说:“人和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一般人抛弃它,君子却保存它。舜明白一般事物的道理,了解人类的常情,于是遵循仁义之路而行,而不是为行仁义而行仁义。”
[成长启示] 在孟子看来,人和禽兽的差别就在于有没有教养,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没有精神方面的追求。孟子的主张,应该是“饱食、暖衣、逸居而有教”,既不排除人之常情,又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物质生存与精神追求都要充分重视。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