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1课 沁园春·长沙 晨读晨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1课 沁园春·长沙 晨读晨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5:1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沁园春·长沙
一、读准字音,写对字形。(括号内填字音,横线上写字形)
1.沁园春(  ) 2.橘子洲(  )
3.百舸争流(  ) 4.寥廓(  )(  )
5.峥嵘(  )(  ) 6.挥斥方______(qiú)
7.万户______(hóu) 8.浪______(è)飞舟
二、辨析下列近义词,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寥廓·辽阔
[辨词] “寥廓”和“辽阔”都有“广阔”的意思,但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寥廓”指宇宙高远辽阔,多用于空间范围,“辽阔”多用于平面范围。
[运用] 站在山巅,仰望天空,它是那样的________而深邃;俯视大地,它是那样的苍茫而________。
2.意气·义气
[辨词] “意气”和“义气”音同义不同:“意气”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运用] 本应________风发的某中学同学为讲________与校外人员打架斗殴,被当地派出所民警带走。
三、识记下列成语,在下面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成语积累]
1.百舸争流: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形容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
2.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形容朝气蓬勃,富有才华。
3.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
4.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
5.挥斥方遒:指青年人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成语填空]
1.让我们聆听志愿军老兵的传奇故事,追忆抗美援朝那段充满荣光的(    )。
2.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到今天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并且依然(    )、充满朝气活力,成为世界瞩目的政治奇观。
3.毛泽东在长沙学习和工作期间,曾多次和挚友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人搏浪击水、横渡湘江,来到橘子洲头处“(    )”,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写景的角度和手法多样,其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动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上阕描写远望景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了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的句意。
3.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江上生机勃勃的景象,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4.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过渡对往昔不平凡生活的回忆。
5.在《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用夸张手法写出了作者劈波斩浪、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提示] 一、1.qìn 2.jú 3.ɡě 4.liáo kuò
5.zhēnɡ rónɡ 6.遒 7.侯 8.遏
二、1.寥廓 辽阔 2.意气 义气
三、1.峥嵘岁月 2.风华正茂 3.指点江山
四、1.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2.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3.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4.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志存高远
青年毛泽东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心中涌动改造天下、拯救苍生的豪情。在这个宏愿的激励下,他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古少年立壮志。“少年心事当拏云”(李贺),青少年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应该志存高远,树立伟大的理想,以改造天下为己任,并把它作为人生的航标,指引自己在人生的碧海上乘风破浪。
[适用角度] 志存高远 理想与追求 胸怀天下
1.名句识记
(1)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七绝·呈父亲》)
(2)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2.名段诵读
(1)一国之志向,在青年之胸怀。吾辈青年当心怀天下,立志高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的名言家喻户晓,少年周恩来就已经心系国家,心怀民族,为后辈青年立起挺拔标杆。无论是不屈不挠,历经千难万险也要回祖国发展的钱学森,还是甘愿隐姓埋名几十载,无怨无悔,致力于“两弹一星”的邓稼先;无论是一生献给水稻,汗水灌溉农田的袁隆平,还是带领团队致力突破难题,得到青蒿素的屠呦呦……他们都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心系国家,志存高远,无私奉献。若无先辈,就无今朝;若无青年,就无明日。因此,吾辈青年当心怀天下,志存高远。
(2)仰望,家国天下,高屋建瓴。《管子》曰:“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情系家国天下,遍察万民之心,进而集民心所向以为的,挺身以为矢,切准时脉之搏,成民之共愿,除民之共疾,求得自己的人生最高值。秦晋围郑,民将涂炭,烛之武迎着秦兵而去,何等风流潇洒!汉末曹操,见“白骨露于野”,便要收拾分崩离析的天下,这就是以民为心的英雄!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今之青年,唯有以家国天下为心,才有德高学厚、行稳致远的不竭动力。
(3)傲视群雄的壮志豪情是一种兼济天下的绝对自信。黄巢作为起义领袖,身上更多的是一种英雄豪情。“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种自信与张扬在历代文人身上很少见,也并不会因他的功败垂成而消弭,反而格外难得。与他不同,毛泽东的豪言壮语变成了现实。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面对湘江寒秋,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叩问。就算是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他也会慷慨高歌:“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粪土当年万户侯
侯:侯爵,侯门,封侯,诸侯;封建制度五等(公、侯、伯、子、男)爵位的第二等。
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这些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租税、服劳役。食邑万户以上的侯爵,号称“万户侯”,是汉代侯爵最高的一层,其中张良、卫青与霍去病都曾受封。万户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作为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关税及自然资源等),代表着地位、财富、权力。后来泛指高官贵爵。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明理知义]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成长启示] 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明理知义]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成长启示] 《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