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一、读准字音,写对字形。(括号内填字音,横线上写字形)
1.笃实( ) 2.挑剔( )
3.一把锉( ) 4.精湛( )
5.赋予( ) 6.凝神铸魂( )
7.______(yōnɡ)容 8.肺______(fǔ)
9.______(zhēn)于至善 10.造______(yì)
二、辨析下列近义词,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赋予·付与
[辨词] 两者都有“交给”的意思,但所交给的对象不同。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付与:指拿出,交给钱物等。
[运用] “七夕”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同时还被________了与爱情相关的美好内涵,而年轻恋人们只有互相________真情,才能牵手一生,幸福长久。
2.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辨词] 两者都指达到很高的境界,但适用范围不同。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运用] (1)他的烹饪技艺________,每一道菜都让人回味无穷。
(2)严定宪等导演拍摄的《哪吒闹海》,对原作剧本进行颠覆性创新,对动作设计严苛要求,对色彩把握________。
3.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辨词]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多用于人工事物。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多用于天然景观。
[运用]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不仅有着雄奇壮丽、________的自然景观,而且还有意蕴丰富、________的人文景观。
4.不谋而合·不约而同
[辨词] 两者都有“偶然一致”的意思。①适用对象不同。“不谋而合”多指见解、计划、理想等相同;“不约而同”多指(不同人的身体各部分)活动的相同,侧重动作。“不约而同”有动作、活动“同时”发生的意思,而“不谋而合”无此意思。②语法功能不同。“不谋而合”一般在句中作谓语,“不约而同”一般作状语。
[运用] (1)东京奥运会女排资格赛中中国女排战胜捷克,虽然大比分是3∶0,郎平却当场点出女排一大问题,与奥运冠军的解说________。
(2)在那个决定命运的时刻,我们________地选择了同一条道路。
三、识记下列成语,在下面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成语积累]
1.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
2.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
3.臻于至善:不断探索,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不断探索才能发现真理,达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4.出类拔萃:拔,超出;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形容超出同类。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5.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成语填空]
1.虽然对他来说做粉笔雕刻只是( ),但他仍耐心地给学生示范。
2.老年人不要( ),应该选择适宜的养老之地,以保持充分的社交联系,这样既能保持记忆力,也能延缓衰老。
3.在开放包容的多元化世界里,越来越多的女性力量出现在政治、商业、文化、科技等领域,她们( ),推动平等。
4.当米芾在书画上施展才华并达到( )的境界时,便得到士林的接纳,其书法成就竟与蔡襄、苏轼、黄庭坚三位最著名的士人齐名。
5.中国传统空间美学追求( ),探索“物”在各种平衡下的潜力,驱使设计表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对话。
[提示] 一、1.dǔ 2.ti 3.cuò 4.zhàn 5.fù 6.zhù 7.雍 8.腑 9.臻 10.诣
二、1.赋予 付与 2.(1)炉火纯青 (2)出神入化
3.鬼斧神工 巧夺天工 4.(1)不谋而合 (2)不约而同
三、1.雕虫小技 2.离群索居 3.臻于至善 4.出类拔萃 5.格物致知
弘扬工匠精神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我们的社会及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应抛弃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适用角度] 工匠精神 心态 成功与失败 理论与实践
1.名句识记
(1)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德经》)
(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
(4)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习近平)
(5)对于好产品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它来自对每个细节的打磨和探究,它是基于一种将细节做到极致的欲望,是对以往的颠覆和创新。 (乔纳森·艾夫)
(6)从创新的角度来讲,很多时候最需要的素质应该是能够耐得住寂寞,在别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你是不是愿意相信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愿意投入做这个事情。 (李彦宏)
(7)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把做的事看成有灵气的生命体。 (《大国工匠》系列)
2.名段诵读
(1)大至护国御敌,小至便利国民,器之制造,精妙无双。国之重器,重于千钧。从留名青史的鲁班锁、浑天仪等精巧发明,到当今火爆的章丘铁锅,我国重器榜上群英荟萃,造福各方百姓、古今世人。器,不在于大、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我国辉煌的制造历史是由一件件重器堆出来的,而这背后,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如今我们要追求更便利的生活、更强大的国力、更光明的未来,便离不开器的制造,更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传承。传承工匠精神,乃制器之关键。
(2)工匠精神,是对创新的不断努力。多少人体验过,为了一个知识,就拼尽全力,只为要搞明白;为了一个问题,就驻足思考,草稿遍桌;为了一次小小的突破,就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在许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学者的一种怪癖。但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影响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伟业,如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是的,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心脏。
(3)上至名人殿堂,下至市井常人,国之匠人,项背相望。有人说:“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我们欣赏过大国工匠徐立平“炸药上雕花”的超神绝技,我们为樊锦诗坚守敦煌半个多世纪感到佩服,我们为阿木爷爷这样的民间高手感到惊奇又敬仰。当我们在为他们喝彩欢呼的时候,不妨也思考一个问题:我国令人钦佩的匠人数之不尽,他们又是如何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呢?答案很简单,他们生为常人,却凭借工匠精神造就着不平凡的人生。若没有工匠精神的滋润和引导,我国万不可能涌现如此之多的大国工匠,更不可能依靠他们的辉煌成果阔步向前。工匠精神,是匠人的培养皿,培养人才的坚韧意志。
1.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明理知义]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成长启示] 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里,也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行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2.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
[明理知义]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对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成长启示] 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