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氯气的性质(基础课)?
素养目标 初高衔接
1.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氯元素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2.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掌握氯气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3.熟知氯气与碱的反应,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漂白原理及其保存方法。
知识点一 氯气的物理性质
1.氯的原子结构及存在
2.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溶解性
黄绿色 气体 刺激性气味 有毒 1体积的水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 )
(2)闻氯气气味时,用手轻轻在集气瓶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氯气飘进鼻孔。
( )
(3)发生氯气泄漏时,污染区居民应向顺风、低洼处转移,并用湿毛巾护住口鼻。 ( )
(4)氯气易液化,在低温和加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 )
[答案] (1)√ (2)√ (3)× (4)√
2.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
C.氯气能溶于水
D.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
B [氯气、液氯是纯净物,氯水是混合物。]
知识点二 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1.氯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与钠反应 2Na+Cl22NaCl 产生大量白色烟
与铁 反应 2Fe+3Cl22FeCl3 产生大量棕褐色烟
与铜反应 Cu+Cl2 CuCl2 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2.氯气与非金属单质(氢气)的反应
(1)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缓慢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②燃烧结束后,抽去盖在集气瓶口处的毛玻璃片,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l22HCl。
(2)氯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强光照射时,反应瞬间完成,放出的热量使气体急剧膨胀而发生爆炸。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过量的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2。 ( )
(2)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处有白烟生成。 ( )
(3)任何物质的燃烧必须有O2的参与。 ( )
[答案] (1)× (2)× (3)×
2.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Cl2直接化合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CuCl2 B.MgCl2 C.FeCl2 D.FeCl3
B [CuCl2可以由Cu与Cl2化合制得,不能由Cu和盐酸反应制得,A项不符合题意;MgCl2可以由Mg与Cl2化合制得,也可以由Mg和盐酸反应制得,B项符合题意;Fe和Cl2化合生成FeCl3,Fe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C、D项均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三 氯气与水、碱的反应
1.氯气与水的反应
(1)常温下,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溶于水中的部分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H2O HCl+HClO。
(2)漂白原理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色布条不褪色 干燥的Cl2无漂白作用
有色布条褪色 在有H2O存在的条件下,Cl2有漂白作用
有色鲜花褪色 在有H2O存在的条件下,Cl2有漂白作用
氯气溶于水能杀菌、消毒以及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
(3)次氯酸的性质:次氯酸是很弱的酸,只存在于水溶液中。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O2HCl+O2↑。
新制氯水的成分与性质
(1)新制氯水的成分
由于HClO、H2O是弱电解质,存在着微弱的电离。
①三分子:Cl2、HClO、H2O;
②四离子:H+、Cl-、ClO-、OH-。
(2)新制氯水中各粒子的性质
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漂白液
(1)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2)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3)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3.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
(1)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2)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Ca(ClO)2,有效成分是,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Ca(ClO)2。
(3)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利用复分解反应原理,漂白粉中的Ca(ClO)2与酸(如盐酸或碳酸等)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
(4)漂白粉应密封、避光保存,并置于阴凉干燥处。
“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为什么不能与洁厕剂(通常含盐酸)等酸性产品同时使用?
提示:因二者发生反应NaClO+2HCl===Cl2↑+NaCl+H2O,而使“84”消毒液失效,且产生的氯气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1.为探究氯水中含有的部分粒子及某些粒子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观察氯水颜色,发现氯水呈浅黄绿色,证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
(2)向氯水中滴入碳酸钠溶液,有气体生成,说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
(3)盛有氯水的试管中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
(4)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新制氯水中,溶液显红色,起作用的粒子是________,过一会儿,溶液的颜色褪去,起作用的粒子是________。
(5)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
(6)氯水经光照后,颜色逐渐消失,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溶液的酸性_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7)将氯气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l2 (2)H+ (3)HClO (4)H+ HClO (5)Cl- (6)O2 增强 (7)Cl2、ClO-、HClO
2.某化工厂生产的漂白粉,产品说明书如下:
漂白粉使用说明书
主要成分:次氯酸钙、氯化钙
用法用量:每次取漂白粉2 g,水1 000 mL,配成0.2%~0.3%的浊液。
将衣物浸泡其中5~10分钟,如需要,浓度可提高,时间可延长。
注意事项:……
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为漂白粉写一份保存、使用的注意事项(不超过3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漂白粉的生产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般情况下,漂白粉失效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密封、避光保存在阴凉处,随配随用,勿接触皮肤,不能用以漂洗丝、毛织品等
(2)①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②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
1.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有漂白性
B.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亚铁
C.常温下,干燥的氯气能和铁快速发生反应
D.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实验后加少量水得到绿色溶液
D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但没有漂白性,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A项错误; Fe在Cl2中燃烧的产物是FeCl3,不会生成FeCl2,B项错误;常温下,干燥的Cl2与Fe不反应,C项错误;红热的铜丝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实验后加少量水得到CuCl2绿色溶液,D项正确。]
2.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制备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是纯净物
B.“反应”中Cl2是氧化剂,石灰乳是还原剂
C.将Cl2通入烧碱溶液中也可以制得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D.工业制备漂白粉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ClO-+H2O
C [石灰乳中通入氯气发生反应: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蒸发后过滤得到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是混合物,A错误;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错误;将氯气通入烧碱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C正确;石灰乳不可拆,离子方程式为Ca(OH)2+Cl2===Ca2++Cl-+ClO-+H2O,D错误。]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铜粉放在耐高温托盘内(防止硬质玻璃管炸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加热之前应该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观察到AgN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时,点燃酒精灯加热;写出AgN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中空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颜色的变化为__________。
(5)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 (1)为防止铜与空气中的O2反应,在加热前应先通入Cl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2)在AgNO3溶液中,先是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再与AgNO3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l2+H2O HCl+HClO、HCl+AgNO3===AgCl↓+HNO3。(3)装置中空试管可防止右侧试管中的水倒吸入硬质玻璃管中,引起硬质玻璃管炸裂。(4)Cl2与紫色石蕊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Cl2+H2O HCl+HClO,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HClO有漂白性,又能使溶液褪色,故可看到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有毒,可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其离子方程式为Cl2+2OH-=== Cl-+ClO-+H2O。
[答案] (1)先通入氯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Cu+Cl2 CuCl2 (2)Cl2+H2O HCl+HClO HCl+AgNO3===AgCl↓+HNO3 (3)防止右侧试管中的水倒吸入硬质玻璃管中,使硬质玻璃管炸裂 (4)先变红后褪色 (5)Cl2+2OH-=== Cl-+ClO-+H2O
数智分层作业(十二) 氯气的性质
(分值:35分)
(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鼻子对着盛有氯气的瓶口,就可以嗅到氯气的气味
B.用向下排空气法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氯气
C.贮氯罐意外泄漏,应沿逆风方向疏散群众
D.氯气车间液氯泄漏时,应弯腰逃离氯气泄漏区域
C [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不能直接用鼻子闻,A不正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B不正确;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氯气会顺着风向扩散,疏散时应该逆着风向转移,C正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泄漏时离地面越近氯气浓度越大,应尽量远离地面逃生,D不正确。]
2.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Cl2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Ⅰ中:实验现象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作用,潮湿的氯气有漂白作用
B.图Ⅱ中:闻Cl2的气味时应吸入足量氯气
C.图Ⅲ中:生成棕黄色的烟
D.图Ⅳ中:若气球膨胀,证明Cl2可与NaOH溶液反应
B [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潮湿的氯气具有漂白作用,是因为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A项正确;Cl2有毒,闻气味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B项错误;铜丝在Cl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C项正确;若Cl2与NaOH溶液反应,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外压大于内压,故气球会膨胀,D项正确。]
3.下列关于漂白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和CaCl2
B.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后会变质失效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不稳定,易分解
D.在使用漂白粉时要加盐酸
B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故A错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不稳定,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HClO,不易分解,故C错误;使用漂白粉时若加入浓盐酸,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氯气,氯气有毒,故D错误。]
4.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的是( )
C [A中产生O2,B中产生CO2,D中产生O2。]
5.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B.用湿润的有色布条检验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检验
D.用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检验
B [A项,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遇HCl不变红色,遇Cl2不变红也不褪色,不能检验;B项,HCl不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能检验是否有Cl2;C项,HCl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发生反应HCl+AgNO3===AgCl↓+HNO3,Cl2通入AgNO3溶液中发生反应Cl2+H2O HCl+HClO,HCl+AgNO3===AgCl↓+HNO3,不能检验;D项,HCl和Cl2都能使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不能检验。]
6.实验表明,将氯水滴加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上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一个小圆和一个圆环,且小圆和圆环的颜色不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实验表明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B.小圆呈白色,圆环呈红色或浅红色
C.该实验说明HClO分子的扩散速率比H+的小
D.将实验后的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D [小圆和圆环颜色不同,即说明氯水表现出酸性和漂白性,A正确;小圆中HClO表现强氧化性,起漂白作用,圆环中H+表现酸性而呈红色或浅红色,B正确;小圆呈白色,圆环呈红色或浅红色即表明HClO分子的扩散速率比H+的小,C正确;HClO有强氧化性,加热不可使其恢复原色,D错误。]
7.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加热钠至熔化后,停止加热并通入氯气,钠剧烈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钠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B.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小颗粒
C.棉球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l2+2NaOH===NaCl+NaClO+H2O
D.可在棉球右侧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A [钠燃烧时火焰为黄色,A错误;氯气与Na反应生成NaCl,则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固体小颗粒,B正确;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C正确;氯气具有氧化性,能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所以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D正确。]
(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
8.如图所示,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打开B阀后,C处的红布条不褪色,关闭B阀时,C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是( )
A.浓KOH溶液 B.浓硫酸
C.饱和NaCl溶液 D.浓NaOH溶液
C [A处通入干燥的Cl2,打开B阀后,C处的红布条不褪色,说明C处红布条不是湿润的;关闭B阀时,C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说明洗气瓶D中装的物质不能吸收氯气,并且能带来水蒸气,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中有次氯酸,次氯酸有漂白性。氢氧化钾溶液与氯气反应,能吸收氯气,A项错误;浓硫酸与氯气不反应,但关闭B阀时,得到的气体中不含水蒸气,C处的红布条不褪色,B项错误;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不能吸收氯气同时带来水蒸气,C项正确;氢氧化钠溶液与氯气反应,能吸收氯气,D项错误。]
9.如图为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箭头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涉及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B.反应(2)中Cl元素只被氧化
C.反应(5)的离子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
D.新制氯水久置后,溶液颜色变浅,酸性增强
CD [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反应(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既被氧化又被还原,B错误;HCl中Cl元素为-1价,NaClO中Cl元素为+1价,可以发生归中反应生成Cl2,C正确;新制氯水中次氯酸不稳定,光照条件下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久置后,溶液颜色变浅,酸性增强,D正确。]
10.(13分)“84”消毒液是一种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广泛用于家庭、医院的消毒。某兴趣小组对“84”消毒液的组成、性质与使用进行探究。
所用试剂:“84”消毒液(含NaClO)、医用酒精(CH3CH2OH体积分数为70%~75%)。
Ⅰ.探究“84”消毒液的成分
(1)实测该“84”消毒液pH=12.4(溶液呈碱性),能使pH试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其成分中,除了NaCl、NaClO,还含有少量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分)
(2)“84”消毒液露置于空气中,消毒效果先增强,而再将其光照后消毒效果又降低。消毒效果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
Ⅱ.探究“84”消毒液的性质与使用
(3)“84”消毒液具有氧化性,预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某游泳场,由于工作人员将“84”消毒液与双氧水混用,导致游泳池藻类快速生长,池水变绿。一种可能的原因是NaClO与H2O2反应产生O2促进藻类快速生长,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Ⅲ.探究“84”消毒液能否与医用酒精混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KI是常见的还原剂;单质碘(I2)遇淀粉变蓝。
实验 液体A 液体B 现象
① 20 mL “84”消毒液(pH=12.4) 20 mL蒸馏水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溶液pH变为12.0;淀粉-KI试纸在8 min时变蓝,49 min时蓝色完全褪去
② 20 mL “84”消毒液(pH=12.4) 20 mL医用酒精 产生气泡,颜色无明显变化;溶液pH升高到13.1,淀粉-KI试纸在3 min时变蓝,21 min时蓝色完全褪去
(4)判断实验②中生成了Cl2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图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结论:医用酒精可与“84”消毒液发生反应,二者不可混用。
[解析] (1)“84”消毒液显碱性且消毒液具有漂白性,故pH试纸先变蓝后褪色,“84”消毒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制成的,溶液显碱性,则其成分中除了NaCl、NaClO,还含有少量氢氧化钠。(2)NaClO与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反应有HClO生成,HClO具有强氧化性,消毒效果增强;HClO不稳定,见光分解导致消毒效果降低,化学方程式为2HClO2HCl+O2↑。(3)ClO-具有氧化性,“84”消毒液中含ClO-,故“84”消毒液具有氧化性;NaClO与H2O2反应产生O2,化学方程式为NaClO+H2O2===H2O+NaCl+O2↑。(4)氯气能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过量的氯气能进一步氧化碘单质使试纸褪色,故判断实验②中生成了Cl2的依据是相同条件下,实验②的淀粉-KI试纸变色比实验①快。(5)题图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l2,防止污染环境。
[答案] (1)先变蓝后褪色 NaOH (2)2HClO2HCl+O2↑ (3)ClO-具有氧化性 NaClO+H2O2===H2O+NaCl+O2↑ (4)相同条件下,实验②的淀粉-KI试纸变色比实验①快
(5)吸收Cl2,防止污染环境
8 / 14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氯气的性质(基础课)?
素养目标 初高衔接
1.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氯元素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2.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掌握氯气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3.熟知氯气与碱的反应,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漂白原理及其保存方法。
知识点一 氯气的物理性质
1.氯的原子结构及存在
2.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溶解性
____色 ____ __________ ____ 1体积的水溶解约__体积的氯气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 )
(2)闻氯气气味时,用手轻轻在集气瓶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氯气飘进鼻孔。
( )
(3)发生氯气泄漏时,污染区居民应向顺风、低洼处转移,并用湿毛巾护住口鼻。 ( )
(4)氯气易液化,在低温和加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 )
2.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
C.氯气能溶于水
D.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
知识点二 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1.氯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与钠反应 2Na+Cl22NaCl 产生大量____烟
与铁 反应 2Fe+3Cl22FeCl3 产生大量______烟
与铜反应 Cu+Cl2 CuCl2 产生大量______烟
2.氯气与非金属单质(氢气)的反应
(1)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缓慢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____,发出______火焰。
②燃烧结束后,抽去盖在集气瓶口处的毛玻璃片,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口上方出现____。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l22HCl。
(2)氯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强光照射时,反应瞬间完成,放出的热量使气体急剧膨胀而发生____。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过量的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2。 ( )
(2)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处有白烟生成。 ( )
(3)任何物质的燃烧必须有O2的参与。 ( )
2.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Cl2直接化合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CuCl2 B.MgCl2 C.FeCl2 D.FeCl3
知识点三 氯气与水、碱的反应
1.氯气与水的反应
(1)常温下,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溶于水中的部分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漂白原理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色布条______ 干燥的Cl2__________
有色布条____ 在有H2O存在的条件下,Cl2有________
有色鲜花____ 在有H2O存在的条件下,Cl2有________
氯气溶于水能杀菌、消毒以及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________具有强氧化性。
(3)次氯酸的性质:次氯酸是很弱的酸,只存在于水溶液中。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制氯水的成分与性质
(1)新制氯水的成分
由于HClO、H2O是弱电解质,存在着微弱的电离。
①三分子:Cl2、HClO、H2O;
②四离子:H+、Cl-、ClO-、OH-。
(2)新制氯水中各粒子的性质
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漂白液
(1)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2)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3)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
3.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
(1)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2)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效成分是,漂粉精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3)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利用复分解反应原理,漂白粉中的________________与酸(如盐酸或碳酸等)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________。
(4)漂白粉应____、____保存,并置于____干燥处。
“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为什么不能与洁厕剂(通常含盐酸)等酸性产品同时使用?
1.为探究氯水中含有的部分粒子及某些粒子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观察氯水颜色,发现氯水呈浅黄绿色,证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
(2)向氯水中滴入碳酸钠溶液,有气体生成,说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
(3)盛有氯水的试管中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
(4)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新制氯水中,溶液显红色,起作用的粒子是________,过一会儿,溶液的颜色褪去,起作用的粒子是________。
(5)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
(6)氯水经光照后,颜色逐渐消失,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溶液的酸性_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7)将氯气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工厂生产的漂白粉,产品说明书如下:
漂白粉使用说明书
主要成分:次氯酸钙、氯化钙
用法用量:每次取漂白粉2 g,水1 000 mL,配成0.2%~0.3%的浊液。
将衣物浸泡其中5~10分钟,如需要,浓度可提高,时间可延长。
注意事项:……
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为漂白粉写一份保存、使用的注意事项(不超过3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漂白粉的生产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般情况下,漂白粉失效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有漂白性
B.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亚铁
C.常温下,干燥的氯气能和铁快速发生反应
D.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实验后加少量水得到绿色溶液
2.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制备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漂白粉是纯净物
B.“反应”中Cl2是氧化剂,石灰乳是还原剂
C.将Cl2通入烧碱溶液中也可以制得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D.工业制备漂白粉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ClO-+H2O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铜粉放在耐高温托盘内(防止硬质玻璃管炸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加热之前应该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观察到AgN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时,点燃酒精灯加热;写出AgN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中空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颜色的变化为__________。
(5)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