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离子的检验(基础课)
素养目标 初高衔接
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离子的检验,分析探究实验注意事项,促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知识点一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1)通常实验室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浓盐酸的作用是作还原剂,并起酸的作用;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MnO2。
2.仪器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类型:固+液气。
(2)发生装置所用仪器A、B的名称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3)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Cl2中少量的HCl气体。
(4)装置D的作用是干燥氯气(或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3.收集方法
(1)向上排空气法(氯气密度大于空气)。
(2)排饱和食盐水法(氯气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用此法可除去实验中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
4.验满方法
(1)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氯气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
(2)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氯气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发生先变红后褪色的变化,则证明已集满。
5.尾气处理
(1)仪器装置图中烧杯F中盛放的液体是NaOH溶液。
(2)该液体的作用是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的注意事项
(1)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制取氯气时必须选用浓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浓盐酸变稀盐酸不能继续与MnO2反应,所制得氯气小于理论值,盐酸有剩余。另外,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氯化氢的挥发。
(2)制取的氯气有毒,且在加热时容易逸出,所以应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
(3)尾气处理时,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氯气,因为澄清石灰水中的Ca(OH)2含量少,吸收不完全。
(4)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装置中残留的氯气,再拆装置,避免污染空气。
1.实验室中氯气的制备原理为
H(浓)2。
完成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MnO2和浓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ClO)2与浓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ClO3与浓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KMnO4与浓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MnO2+4H++2Cl-Mn2++Cl2↑+2H2O
(2)ClO-+Cl-+2H+===Cl2↑+H2O
+5Cl-+6H+===3Cl2↑+3H2O
+10Cl-+16H+===2Mn2++5Cl2↑+8H2O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取、收集纯净干燥的氯气并探究氯气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整套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f接( )、( )接( )、( )接( )(填各接口处的字母)。
(2)E装置中制取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装置中试剂X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制得的Cl2中含有HCl、H2O(g)杂质,先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浓硫酸除去杂质,再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接着通过碘化钾-淀粉溶液探究其性质,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因此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为f接a、b接e、d接c。(2)E装置中为MnO2氧化浓盐酸制取Cl2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3)B装置中盛装浓硫酸,作用是干燥Cl2;A装置中的试剂X是饱和食盐水,作用是除去HCl。(4)C装置中氯气置换出单质碘,因此溶液变为蓝色;D装置中氢氧化钠被氯气消耗,因此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
[答案] (1)a b e d c (2)MnO2+4H++2Cl-Mn2++Cl2↑+2H2O (3)干燥Cl2 饱和食盐水 (4)溶液变蓝 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
知识点二 氯离子的检验
1.实验探究
溶液2~3 mL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 加入足量稀硝酸
①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沉淀不溶解 Cl-+Ag+===AgCl↓
②氯化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沉淀不溶解 Cl-+Ag+===AgCl↓
③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 +2Ag+===Ag2CO3↓、Ag2CO3+2H+===2Ag++CO2↑+H2O
2.检验方法
(1)试剂:稀硝酸、AgNO3溶液。
(2)操作方法:未知溶液中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
(3)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4)原理:Ag++Cl-===AgCl↓。
(5)注意:加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等离子的干扰。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 )
(2)检验Cl2中是否混有HCl,可通入AgNO3溶液中,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l2中混有HCl。 ( )
(3)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有NaCl杂质,可先加AgNO3溶液,再加过量的稀盐酸,若沉淀不溶解,则有NaCl杂质。 ( )
[答案] (1)× (2)× (3)×
2.有一包白色固体,它可能是KCl、K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下列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在所得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③再滴加稀硝酸,沉淀量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同时有气泡生成。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
(1)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
(2)请写出上述实验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三种物质溶于水均得到无色溶液,且相互之间不反应;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可能含KCl、K2CO3或两者中的一种;滴加稀硝酸,沉淀量减少同时有气泡生成说明固体中含有K2CO3,沉淀不完全消失说明固体中含有KCl。
[答案] (1)KCl和K2CO3 KNO3 (2)Ag++Cl-===AgCl↓、===Ag2CO3↓、Ag2CO3+2H+===2Ag++H2O+CO2↑
1.在制氯气时有如下操作,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缓缓加热,加快反应,使气体均匀逸出;
③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④从盛有浓盐酸的分液漏斗中将浓盐酸缓缓滴入烧瓶中;
⑤将多余的Cl2用NaOH溶液吸收;
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②①⑥⑤
C.①④③②⑥⑤ D.①③④②⑥⑤
D [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顺序要注意:连接好装置后,要先检查气密性,后装药品;装药品的顺序是先加固体,后加液体;对于有毒的气体,一定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2.自来水是用Cl2杀菌消毒的,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蒸馏水出售,为辨真伪,可用下列哪一种试剂鉴别( )
A.酚酞溶液 B.FeCl3溶液
C.AgNO3溶液 D.NaOH溶液
C [自来水用Cl2杀菌消毒后会含有Cl-,加入AgNO3溶液后会产生白色沉淀而变浑浊。]
3.(教材互鉴·苏教必修第一册)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得MnCl2·4H2O
C [A项应用酒精灯加热;B项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且长管进气,短管出气;D项制MnCl2·4H2O时不能蒸干氯化锰溶液。]
4.通过下列装置制备氯气,并验证氯气的性质。
(1)写出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射器内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通过U形管左侧的导气管通入CO2气体,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以验证氯气具有氧化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H++10Cl-===2Mn2++5Cl2↑+8H2O (2)湿润试纸和红纸 (3)赶尽装置内的氯气,让NaOH溶液完全吸收 (4)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数智分层作业(十三)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离子的检验
(分值:35分)
(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
1.下列关于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二氧化锰是氧化剂
B.该反应需要加热
C.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4Cl-MnCl2+2H2O+Cl2↑
D.该方法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
C [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二氧化锰是氧化剂,A正确;该反应需要加热,B正确;氯化锰是可溶性的盐,C错误;该方法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D正确。]
2.在处理某污水处理厂的水样时,水质检验员取适量被检测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酸化,再滴入几滴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判断该溶液中含有( )
B.Ca2+ D.Cl-
D [A项跟硝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再滴加硝酸银溶液,无沉淀生成;B项,Ca2+和硝酸以及硝酸银都不反应;C项和硝酸以及硝酸银都不反应;D项,Cl-和Ag+能反应生成难溶于硝酸的白色AgCl沉淀。]
3.已知KMnO4在常温下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如图是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的简易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①中盛有饱和食盐水,用②收集Cl2
B.用①收集Cl2,②可防止NaOH溶液倒吸入试管①中
C.③用于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环境
D.用该装置收集到的Cl2中会混有HCl气体和水蒸气
A [根据导管的进出长短可知①用于收集Cl2,②用于防止NaOH溶液倒吸入①中,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环境,①中收集到的Cl2不纯,混有HCl和水蒸气。]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MnO2、浓盐酸反应来制取干燥的氯气并验证其有无漂白性,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可重复使用,不含制气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气流流动的先后顺序,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DACBE
B.按气流流动的先后顺序,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DABAE
C.装置E的主要用途是制备NaClO
D.若实验中使用到装置C且有色布条褪色,则说明湿润的氯气有漂白性
B [用浓盐酸与MnO2加热制取Cl2,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在Cl2中含有HCl杂质及水蒸气,先通过装置D除去HCl,再通过装置A除去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然后通过B验证干燥的Cl2没有漂白性,最后通过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为防止装置E中水蒸气进入装置B中,在装置B、E之间还应加装一个装置A,故使用装置的先后顺序为DABAE,故A错误,B正确;装置E的主要用途是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故C错误;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干燥的Cl2是否有漂白性,故不需要使用装置C,且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故D错误。]
(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
5.氯气可用作自来水厂的消毒剂,但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泄漏。如图为自来水厂一种预防和处理Cl2泄漏的方法。下列有关离子反应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B.铁屑的作用是将FeCl3还原为FeCl2:Fe3++Fe===2Fe2+
C.吸收泄漏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Cl-+2Fe3+
D.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 2H++Cl-+ClO-
BD [B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D项,HClO是弱酸,不能拆,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Cl2+H2O H++Cl-+HClO。]
6.①~③是浸有相应溶液的滤纸条,该实验制备氯气的原理为KClO3+6HCl(浓)===KCl+3Cl2↑+3H2O(已知:Fe3+和KSCN溶液反应会生成红色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B.②处变蓝,证明还原性:Cl->I-
C.③处变红,证明氧化性:Cl2>Fe3+
D.与KClO3的反应中浓盐酸只体现了还原性
C [Cl2没有漂白性,A错误;②处变蓝,Cl2将I-氧化为I2,自身被还原为Cl-,可证明还原性:I->Cl-,B错误;③处变红,即Cl2将Fe2+氧化为Fe3+,证明氧化性:Cl2>Fe3+,C正确;浓盐酸和KClO3的反应中,浓盐酸生成Cl2时表现出还原性,生成KCl时表现出酸性,即反应中浓盐酸体现了酸性和还原性,D错误。]
7.(11分)ClO2作为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将逐渐用来取代Cl2成为自来水的消毒剂。已知ClO2是一种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实验室制备ClO2的原理是用亚氯酸钠固体与纯净的氯气反应:2NaClO2+Cl2===2ClO2+2NaCl。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用于制备和收集一定量纯净的ClO2的装置(某些夹持装置和垫持用品省略)。其中E中盛有CCl4液体。
(1)仪器P的名称是________。(1分)
(2)写出装置A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反应中,盐酸体现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3分)
(3)B装置中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F处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2分)
(5)以下是尾气吸收装置,能用于吸收多余ClO2气体,并能防止倒吸的装置是______。(2分)
[解析] A装置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通过B装置除去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C中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在D中与亚氯酸钠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氯,E中用CCl4除去未反应的氯气,F装置用来收集二氧化氯,G装置平衡压强,防止倒吸。
[答案] (1)分液漏斗 (2)MnO2+4H++2Cl-Mn2++Cl2↑+2H2O 酸性和还原性 (3)饱和食盐水 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4)② (5)②④
8.(8分)“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可与硫酸溶液反应制取氯气,反应原理为NaClO+NaCl+H2SO4Na2SO4+Cl2↑+H2O;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利用此原理制氯气并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
(1)从①、②、③装置中选择合适的制氯气装置(A处)________(填序号)。(2分)
(2)装置B、C中依次放的是干燥的红色布条和湿润的红色布条,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发现装置B中的布条也褪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请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氯气通入饱和NaHCO3溶液能产生无色气体,已知酸性:盐酸>碳酸>次氯酸,该实验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________(填“盐酸”或“次氯酸”)。(2分)
[解析] (1)由NaClO+NaCl+H2SO4Na2SO4+Cl2↑+H2O可知,反应有液体参加,需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故选装置②。(2)装置B中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中可能混有少量的水蒸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而漂白,因此应在A和B之间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Cl2中的水蒸气。(3)氯气通入水溶液会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酸性:盐酸>碳酸>次氯酸,氯气通入饱和NaHCO3溶液能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盐酸。
[答案] (1)② (2)产生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会反应生成次氯酸 在装置A、B之间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或干燥装置) (3)盐酸
10 / 12第2课时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离子的检验(基础课)
素养目标 初高衔接
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离子的检验,分析探究实验注意事项,促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知识点一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1)通常实验室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浓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
2.仪器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类型:固+液气。
(2)发生装置所用仪器A、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方法
(1)向上排空气法(氯气密度大于空气)。
(2)排饱和食盐水法(氯气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用此法可除去实验中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
4.验满方法
(1)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氯气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
(2)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氯气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发生先变红后褪色的变化,则证明已集满。
5.尾气处理
(1)仪器装置图中烧杯F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_。
(2)该液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的注意事项
(1)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制取氯气时必须选用浓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浓盐酸变稀盐酸不能继续与MnO2反应,所制得氯气小于理论值,盐酸有剩余。另外,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氯化氢的挥发。
(2)制取的氯气有毒,且在加热时容易逸出,所以应选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
(3)尾气处理时,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氯气,因为澄清石灰水中的Ca(OH)2含量少,吸收不完全。
(4)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装置中残留的氯气,再拆装置,避免污染空气。
1.实验室中氯气的制备原理为
H(浓)2。
完成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MnO2和浓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ClO)2与浓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ClO3与浓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KMnO4与浓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取、收集纯净干燥的氯气并探究氯气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整套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f接( )、( )接( )、( )接( )(填各接口处的字母)。
(2)E装置中制取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装置中试剂X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氯离子的检验
1.实验探究
溶液2~3 mL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 加入足量稀硝酸
①稀盐酸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氯化钠溶液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碳酸钠溶液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方法
(1)试剂:稀硝酸、AgNO3溶液。
(2)操作方法:未知溶液中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
(3)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4)原理:Ag++Cl-===AgCl↓。
(5)注意:加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等离子的干扰。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 )
(2)检验Cl2中是否混有HCl,可通入AgNO3溶液中,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l2中混有HCl。 ( )
(3)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有NaCl杂质,可先加AgNO3溶液,再加过量的稀盐酸,若沉淀不溶解,则有NaCl杂质。 ( )
2.有一包白色固体,它可能是KCl、K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下列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在所得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③再滴加稀硝酸,沉淀量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同时有气泡生成。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
(1)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
(2)请写出上述实验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制氯气时有如下操作,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缓缓加热,加快反应,使气体均匀逸出;
③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④从盛有浓盐酸的分液漏斗中将浓盐酸缓缓滴入烧瓶中;
⑤将多余的Cl2用NaOH溶液吸收;
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②①⑥⑤
C.①④③②⑥⑤ D.①③④②⑥⑤
2.自来水是用Cl2杀菌消毒的,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蒸馏水出售,为辨真伪,可用下列哪一种试剂鉴别( )
A.酚酞溶液 B.FeCl3溶液
C.AgNO3溶液 D.NaOH溶液
3.(教材互鉴·苏教必修第一册)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得MnCl2·4H2O
4.通过下列装置制备氯气,并验证氯气的性质。
(1)写出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射器内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通过U形管左侧的导气管通入CO2气体,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以验证氯气具有氧化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