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四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基础课) 课件--2026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四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基础课) 课件--2026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5:4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9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基础课)
素养目标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并理解其实质。
2.会设计实验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会比较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
初高衔接


知识点一 1~18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图
(2)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______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
由1到8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1)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图

(2)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________的周期性变化。
由大到小
归纳总结
“四同法”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3.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1)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图
(2)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______变化,即每周期,最高正价:________(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最低负价:________。
周期性
+1到+7
-4到-1
微点拨
①并不是所有周期的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重复+1至+7价的周期性变化。如O、F的最高正价不是+6、+7价。
②并不是所有元素均有负化合价,如金属元素只有正价无负价。
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B.P、S、Cl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C.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第ⅦA族的为最大
D.Na、Mg、Al的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

C [Na、Mg、Al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原子的还原性依次减弱,但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A正确;P、S、Cl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5价、+6价、+7价,由于P、S、Cl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也依次增强,B正确;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错误;因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则它们的氢氧化物的碱性也依次减弱,D正确。]
2.X、Y、Z、M、Q、R皆为前20号元素,其原子半径与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Q位于第三周期第ⅠA族
B.X、Y、Z三种元素组成的
化合物可能是盐或碱
C.Y、Z的氢化物稳定性:Z>Y
D.Z与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C [由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可知X为H、Y为O,Z为N,M为Cl,Q为Na,R为Ca。Y的氢化物为H2O,Z的氢化物为NH3,非金属性:O>N,则H2O的稳定性强于NH3,故C错误。]
3.下列各组粒子,按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Mg、Ca、K、Na    B.S2-、Cl-、K+、Na+
C.Br-、Br、Cl、S D.Na+、Al3+、Cl-、F-

B [K、Ca比Na、Mg多1个电子层,故有r(K)>r(Ca)>r(Na)>r(Mg),A错误;S2-、Cl-、K+三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又因K+比Na+多1个电子层,故有r(S2-)>r(Cl-)>r(K+)>r(Na+),B正确;Br-比Br多1个电子,半径大,Br比Cl多1个电子层,故r(Br-)>r(Br)>r(Cl),但r(Cl)<r(S),C错误;Na+、Al3+、F-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Cl-比F-多1个电子层,故有r(Cl-)>r(F-)>r(Na+)>r(Al3+),D错误。]
4.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W2+、bX+、cY2-、d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X>Z>Y
B.热稳定性:H2Y>HZ
C.离子半径:W2+>Y2-
D.碱性:XOH>W(OH)2

D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根据所带电荷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大概位置为 。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
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X>W>Y>Z,A错;热稳定性与非金属性有关,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热稳定性:HZ>H2Y,B错;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W2+W(OH)2,D对。]
1.钠、镁、铝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知识点二 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①该实验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试管至液体沸腾,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液体变为____色。该实验说明镁与____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上述实验可知,镁和水反应不如钠和水反应____。
粉红
冷水
Mg+2H2OMg(OH)2+H2↑
剧烈
(2)镁、铝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①实验甲中a、b两支试管中沉淀逐渐溶解,最终完全消失,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述反应可知Al(OH)3为____氢氧化物。
②实验乙中a试管中沉淀溶解,b试管中沉淀不溶解,a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H)4]-
两性
Mg(OH)2+2H+===Mg2++2H2O
③由上述实验可知
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镁、铝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NaOH>Mg(OH)2>Al(OH)3
Na>Mg>Al
2.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Si P S Cl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的酸性 H2SiO3: 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强酸
酸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Si、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____
HClO4>H2SO4>H3PO4>H2SiO3
增强
3.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逐渐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
减弱
增强
归纳总结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
(1)Al3++4OH-===[Al(OH)4]-
(2)[Al(OH)4]-+4H+===Al3++4H2O
(3)[Al(OH)4]-+H+===Al(OH)3↓+H2O
===或===+H2O
1.下列关于铝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l(OH)3的碱性比Mg(OH)2的强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n:n(Al)>n(C)
C.Al原子失电子的能力比硼(B)原子的强
D.通常条件下,Fe单质比Al单质更耐腐蚀

C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的碱性比Mg(OH)2的弱,A错误;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因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n:n(C)>n(Al),B错误;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Al原子失电子的能力比硼(B)原子的强,C正确;通常条件下,Al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铁不会,因此Al单质比Fe单质更耐腐蚀,D错误。]
2.软钾镁矾(化学式K2SO4·MgCl2·6H2O)是重要的钾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性:Mg(OH)2>KOH
B.离子半径:Mg2+C.稳定性:H2S>H2O
D.酸性:HClO4
B [Na、Mg同周期,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K、Na同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递增,可得出金属性:K>Na>Mg,碱性:H2SO4,D不正确。]
3.宋代《千里江山图》所用矿物颜料绿松石中含有CuAl6(PO4)4(OH)8·5H2O。
(1)CuAl6(PO4)4(OH)8·5H2O中Cu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
(2)比较Na、Mg、Al的金属性强弱的实验如下:
实验1: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酞溶液的5 mL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2:取一小段镁带投入5 mL水中,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至液体沸腾,再观察现象;
实验3:取一小段铝片放入试管中,加入 2 mL 1 mol·L-1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4:……
①实验前必须对镁带与铝片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1中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2中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
2Na+2H2O===2NaOH+
产生气泡,滴有酚酞溶液的水红
色变深
H2↑
④实验3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4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由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2Al+6H+===2Al3++3H2↑
取与铝片大小相同的一段镁带,投入2 mL
1 mol·L-1盐酸中,观察现象
Na>Mg>Al
(3)P与N、As是同主族元素。
①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______(填字母)。
a.NH3    b.PH3    c.AsH3
②非金属性:P>________(填“N”或“As”)。
a
As
[解析]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铝为+3价,氧为-2价,氢为+1价,磷酸根离子中磷为+5价,可以计算得到Cu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2)①由于镁和铝较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有氧化膜,故实验前必须对镁带与铝片进行的操作是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②实验1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③实验2中加热后镁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故现象为产生气泡,滴有酚酞溶液的水红色变深;④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⑤应设计实验探究镁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大小,所以实验4的步骤是取与铝片大小相同的一段镁带投入2 mL 1 mol·L-1盐酸中,观察现象;⑥根据与水、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得到的结论是金属性:Na>Mg>Al。(3)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N非金属性最强,其最简单氢化物NH3最稳定,故选a;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P的非金属性大于As。
1.(教材互鉴·苏教必修第一册)在同一周期的元素中(稀有气体元素除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随堂评估 知能落实

C [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2.下列4种微粒中,半径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C [①~④依次为S、Cl、S2-、F,故微粒半径:③>①>②>④。]
3.下列关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Cl的酸性强于H2S,故非金属性:Cl>S
B.第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金属性:Na>Mg>Al,故其对应离子的氧化性:Na+>Mg2+>Al3+
D.第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B [HCl的酸性强于H2S,与相应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A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第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B正确;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故简单离子的氧化性应为Na+4.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邻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Z
B.原子的得电子能力:X>Y>Z
C.单质的氧化性:X>Y>Z
D.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XO4>H2YO4>H3ZO4,所以非金属性:X>Y>Z,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A正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X>Y>Z,故B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故C正确;由题意可知,X、Y、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7、6、5,故D不正确。]
5.已知X、Y、Z、W均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它们具有如下特征:
元素 特征
X 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
Y 常温下,有Y2、Y3型两种气体单质存在
Z 其原子内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10∶1
W 最高化合价为+6价
(1)W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Y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________(填“强”或“弱”)于W,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Na

O、S位于同一主族,氧原子和硫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于氧原子比硫原子少一个电子层,氧原子半径小于硫原子半径,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比硫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强,故原子得电子能力:O>S
(4)将WY2通入BaCl2溶液中,没有明显变化,再向其中加入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
===+H2O、+
Ba2+===BaSO3↓
[解析] X的原子半径最小,则X为H;常温下,Y元素有Y2、Y3型两种气体单质,则Y为O;Z元素原子内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10∶1,则Z为Na;W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6价,则W为S。(1)W的元素符号为S,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Na>S>O>H。
(3)O、S位于同一主族,氧原子和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氧原子比硫原子少一个电子层,氧原子半径小于硫原子半径,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比硫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强,所以原子得电子能力:O>S。
(4)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亚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Ba2+===BaSO3↓。
(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
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增大
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数智分层作业(二十八)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分值:35分)
C [结构决定性质,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的性质,所以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C项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2.我国超低轨道遥通一体卫星上大量使用砷化镓(GaAs)太阳能电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的还原性: As> Ga
B.氢化物的稳定性: AsH3>NH3
C.镓是一种半导体材料
D.As原子最多可以得到5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 [同周期主族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自左向右逐渐减小,单质还原性:As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3.下列事实或实验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
A.盐酸是强酸,氢硫酸是弱酸,判断氯与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B.热稳定性:H2Se<H2S<H2O,判断氧、硫与硒的非金属性强弱
C.沸点:H2O>NH3>CH4,判断碳、氧与氮的非金属性强弱
D.在MgCl2与AlCl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性强弱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B [盐酸和氢硫酸均不是相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作为判断氯与硫的非金属性强弱依据,A错误;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化合,得到的氢化物越稳定,故可依据热稳定性:H2Se<H2S<H2O,判断氧、硫与硒的非金属性强弱,B正确;沸点高低不能判断碳、氧与氮的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镁与铝的金属性强弱可用其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在MgCl2与AlCl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不能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性强弱,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4.若aAm+与bB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离子半径:Am+<Bn-
B.原子半径:A<B
C.A的原子序数比B大m+n
D.b=a-n-m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B [A失去m个电子与B得到n个电子后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A位于B的下一周期,故A的核电荷数比B的核电荷数大,所以离子半径:Am+<Bn-,原子半径:A>B,由于a-m=b+n,则a-b=m+n,b=a-m-n。]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5.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浓盐酸,B为Na2SO3,C中盛有
Na2SiO3溶液,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
明非金属性:S>Si
B.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有KI
淀粉溶液,C中溶液变蓝色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若A为浓氨水,B为氢氧化钠,C中盛有AlCl3溶液,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D.若A为H2O2,B为MnO2,C中盛有Na2S溶液,C中溶液变浑浊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浓盐酸与Na2SO3反应生成SO2,SO2通入Na2SiO3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H2SiO3,只能说明H2SO3的酸性强于H2SiO3,且浓盐酸易挥发,也能和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H2SiO3,不能证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Si,非金属性的强弱是根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来确定的,A错误;浓盐酸与MnO2要在加热时才能反应生成Cl2,但该装置没有加热,所以C中溶液不会变色,B错误;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出热量,浓氨水释放出的NH3通入AlCl3溶液中,可生成白色沉淀Al(OH)3,但NH3·H2O是弱碱,不能溶解,C错误;H2O2在MnO2催化下分解生成O2,O2的氧化性强于S,能与Na2S反应生成不溶性的S,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6.(8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隐含着许多信息和规律。下表所列是七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已知铍的原子半径为0.089 nm)。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元素 代号 A B C D E F G
原子半 径/nm 0.037 0.160 0.143 0.102 0.099 0.074 0.075
主要 化合价 +1 +2 +3 +6、 -2 +7、 -1 -2 +5、
-3
(1)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2分)
(2)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2分)
(3)D、E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分)
(4)上述七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2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ⅢA
HCl>H2S
HClO4
[解析] A显+1价,原子半径小于铍,则A为H元素。结合表中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信息推知,B~G分别为Mg、Al、S、Cl、O、N元素。(1)C是Al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族。(2)B为Mg,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元素的非金属性:S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
7.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W的原子序数与其常见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X可能为H或Li
B.原子半径:r(Y)>r(M)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溶解在氢氧化钾溶液中
D.H3MO4的酸性比HWO4的强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 [X的常见化合价为+1,其原子序数小于其他四种元素,则元素X可能为H或Li;Y的常见化合价为+5,则Y为N;Z的常见化合价为+3,M的常见化合价为-3,原子序数:M>Z,则Z为Al、M为P;W的常见化合价为-1,其原子序数最大,则W为Cl。元素X可能为H或Li,A正确;N和P为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r(N)<r(P),B错误;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能溶解在KOH溶液中,C错误;非金属性:P<Cl,故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3PO4<HClO4,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8.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其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089 0.102 0.074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B.M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T>H2R
D.单质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Q>L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BC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L是Mg,M是Al,Q是Be,R是S,T是O。Mg2+与S2-的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0和18,不相等,A错误;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B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O>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C正确;由于Mg的金属性强于Be,所以单质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Be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9.(9分)Ⅰ.元素a、b、c、d、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元素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2分)
(2)五种元素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1分)

ⅤA
Al3+
Ⅱ.下图是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3)X的元素符号:________。(1分)
(4)上述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1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O
HClO4
Ⅲ.(5)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2分)
A.元素甲的氢氧化物只有碱性,而元素乙的氢氧化物具有两性,所以金属性:甲>乙
B.元素甲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而乙最外层有两个电子,所以金属性:甲>乙
C.金属元素A、B能分别形成+2、+3价离子,所以氧化性:A2+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E
D.因为2Fe3++Pb===2Fe2++Pb2+,所以金属性:Pb>Fe
E.因为Cl2+Na2S===2NaCl+S,所以非金属性:Cl>S
F.因为水溶液的酸性:HmA>HnB,所以非金属性:A>B
G.HCl是一元酸,而H2SO4是二元酸,所以酸性:H2SO4>HCl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Ⅳ.(6)甲同学查阅资料知:氨(NH3)的分解温度在850 ℃以上,甲烷(CH4)的分解温度是655 ℃,据此得出结论:N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C元素。乙同学对此结论持怀疑态度,甲同学通过实验间接证明了自己的结论。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是(请结合离子方程式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把硝酸滴加到碳酸盐中,产生无色气体,离子方程式
为===H2O+CO2↑或2H++CaCO3===Ca2++H2O+CO2↑
[解析] Ⅰ.由元素a、b、c、d、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知a为N、b为O、c为Al、d为S、e为Cl。(1)元素a即N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ⅤA族。(2)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五种元素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3+。Ⅱ.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位于同主族时,核电荷数越大,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由图知,X为O、Y为F、Z为Na、M为Al、N为Si、R为Cl。(4)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没有对应的酸存在,则最高价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Ⅲ.(5)元素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没有指明元素甲、乙的氢氧化物是否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所以难以比较金属性,A错误;金属性的强弱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无关,所以难以比较金属性,B错误;金属性的强弱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无关,所以难以比较离子的氧化性, C错误;因为铁是变价金属元素,铁离子的还原产物是亚铁离子,不能通过2Fe3++Pb===2Fe2++Pb2+比较Pb与Fe的金属性,D错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误;因为Cl2+Na2S===2NaCl+S,则离子还原性:硫离子大于氯离子,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所以非金属性:Cl>S,E正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不能根据简单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F错误;酸性强弱与几元酸无关,G错误。Ⅳ.(6)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要证明N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C元素,只要证明硝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故甲同学的实验方案是把硝酸滴加到碳酸盐中,可产生无色气体。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