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2 第2章 第5节 生活中的振动 讲义--高中鲁科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2 第2章 第5节 生活中的振动 讲义--高中鲁科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5:41:57

文档简介

第5节 生活中的振动
[学习目标] 
1.了解阻尼振动和阻尼振动的图像,掌握受迫振动的概念,知道受迫振动与驱动力的关系。
2.会分析简谐运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的特点,能比较它们的异同。
3.通过做受迫振动的实验,了解受迫振动的特点及共振的条件。
4.能分析受迫振动、阻尼振动在生产、生活中的利弊,知道共振的应用与防止。
知识点一 阻尼振动
1.定义
阻尼振动是指振幅不断减小的振动。振动系统受到的________越大,振幅减小得越快。
2.产生的原因
振动物体需不断克服阻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不断________,振幅也不断________。
3.图像
如图所示,振幅________,最后停止振动。
 阻尼振动的振幅逐渐减小,但频率不发生变化。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做阻尼振动的物体因克服阻力做功,它的机械能逐渐减小。 (  )
(2)阻力越大,物体的振幅减小得越快。 (  )
(3)阻尼振动振幅逐渐减小时,其固有频率也逐渐减小。 (  )
知识点二 受迫振动与共振
1.受迫振动
(1)驱动力:给振动物体施加的一个______的外力。
(2)受迫振动:在________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振动。
(3)受迫振动的周期或频率
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周期(或频率)总等于________的周期(或频率),与物体的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无关。
2.共振
(1)条件: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________物体的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
(2)特征:共振时,物体受迫振动的________最大。
(3)共振曲线:如图所示。
知识点三 共振的应用与防止
1.共振的应用
(1)共振破碎机:
①作用:用于旧水泥路面的破碎。
②原理:通过调节振动锤头的振动______,使其等于或接近水泥路面的固有频率,从而使锤头下的水泥路面因局部范围产生共振而被击碎。
③特点:破碎效率高、破碎深度________。
(2)音叉共鸣箱:
①共鸣的定义:把某一频率的音叉插在一端开口的共鸣箱上,当敲击音叉使它振动时,箱内的空气柱就能产生共振,发出较响的声音,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②共鸣的实质:共鸣是一种________现象。
2.共振的防止
(1)轮船航行时,人们常通过改变轮船的航向和速率,使海浪冲击力的频率与轮船的________相差很大,以此防止共振现象的产生。
(2)集体列队经过桥梁时要便步走,以防对桥梁形成周期性驱动力使桥梁发生共振。
(3)许多机电设备,如车床、磨床、电锯等,工作时都会伴随不同程度的振动,要防止它们产生共振现象。
(4)人体各个部位的________不同,接近振动源时,应该设法防止共振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受迫振动的振幅有什么特点?
2.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其频率由自身决定。 (  )
(2)驱动力的频率越大振动物体振幅越大。 (  )
(3)共振的条件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 (  )
3.填空
用扁担挑水时,有时桶里的水会荡得厉害,并从桶中溅出来,这是因为产生了________现象。
(1)在实际振动中,由于阻力的存在,振动会慢慢停止,怎样才能使受阻尼作用的振动物体的振幅不变,且一直振动下去呢?
(2)洗衣机启动和停止时,随着电机转速的变化,有时洗衣机会振动得很厉害,这是什么原因?
考点1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与简谐
运动的比较
三者对比表
简谐运动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产生条件 不受阻力作用 受阻力作用 受阻力和驱 动力作用
频率 固有频率 频率不变 驱动力频率
振幅 不变 减小 大小变化不确定
振动图像 形状不确定
实例 弹簧振子振动,单摆做小角度摆动 敲锣打鼓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弱 扬声器纸盆振动发声、钟摆的摆动
角度1 阻尼振动
【典例1】 (双选)一单摆在空气中振动,振幅逐渐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B.后一时刻的动能一定小于前一时刻的动能
C.后一时刻的势能一定小于前一时刻的势能
D.后一时刻的机械能一定小于前一时刻的机械能
[思路点拨] (1)在阻尼振动中,振动系统的机械能减小,即动能和势能之和减小。
(2)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动能和势能不一定都减小,关键要看动能与势能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听课记录]                               
                                    
                                    
                                    
                                    
                                    
 阻尼振动的三个特点
(1)振幅逐渐减小,最后停止振动。
(2)系统的机械能逐渐减少,最后耗尽。
(3)周期、频率不随振幅的变化而变化。
角度2 受迫振动
【典例2】 如图所示的装置,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4 Hz。现匀速转动把手,给弹簧振子以周期性的驱动力,测得弹簧振子振动达到稳定时的频率为1 Hz,则把手转动的频率为(  )
A.1 Hz    B.3 Hz
C.4 Hz    D.5 Hz
[听课记录]                               
                                    
                                    
                                    
                                    
                                    
[跟进训练]
1.(角度1)(双选)如图所示是单摆做阻尼振动的振动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球A时刻的动能等于B时刻的动能
B.摆球A时刻的势能等于B时刻的势能
C.摆球A时刻的机械能等于B时刻的机械能
D.摆球A时刻的机械能大于B时刻的机械能
2.(角度2)下列振动中属于受迫振动的是 (  )
A.用重锤敲击一下悬吊着的钟后,钟的摆动
B.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振针的振动
C.小孩睡在自由摆动的吊床上,小孩随着吊床一起摆动
D.弹簧振子在竖直方向上上下振动
考点2 共振的特点
1.对共振条件的理解
(1)从受力角度来看:
振动物体所受驱动力的方向跟它的运动方向相同时,驱动力对它起加速作用,使它的振幅增大,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越接近,使物体振幅增大的力的作用次数就越多,当驱动力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达到最大。
(2)从功能关系来看:
当驱动力频率越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驱动力与物体运动一致的次数越多,驱动力对物体做正功越多,振幅就越大。当驱动力频率等于物体固有频率时,驱动力始终对物体做正功,使振动能量不断增加,振幅不断增大,直到增加的能量等于克服阻尼作用损耗的能量时,振幅才不再增加。
2.对共振曲线的理解
(1)两坐标轴的意义:
纵轴:受迫振动的振幅,如图所示。
横轴:驱动力频率。
(2)f固的意义:表示固有频率。
(3)认识曲线形状:f=f固,共振;f>f固或f<f固,振幅较小。f与f固相差越大,振幅越小。
(4)结论:驱动力的频率f越接近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f固,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反之振幅越小。
【典例3】 如图所示,在曲轴A上悬挂一个弹簧振子,如果转动把手,曲轴可以带动弹簧振子上下振动。
(1)开始时不转动把手,而用手往下拉振子,然后放手让振子上下振动,测得振子在10 s内完成20次全振动,振子做什么振动?其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各是多少?若考虑摩擦和空气阻力,振子做什么振动?
(2)在振子正常振动过程中,以转速4 r/s匀速转动把手,振子的振动稳定后,振子做什么运动?其周期是多少?
(3)若要振子振动的振幅最大,把手的转速应多大?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理解简谐运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的概念。
(2)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的关系。
[听课记录]                               
                                    
                                    
                                    
                                    
                                    
                                    
 共振问题的分析方法
(1)在分析解答有关共振问题时,要抓住产生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此时振动的振幅最大。
(2)在分析有关共振的实际问题时,要抽象出受迫振动这一物理模型,弄清驱动力频率和固有频率,然后利用共振的条件进行求解。
[跟进训练]
3.如图甲所示,在一条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当a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绳子给其他各摆施加驱动力,使其余各摆也振动起来,达到稳定时b摆和c摆的周期大小关系是:Tb________Tc,两个摆中________摆的振幅大,图乙是c摆稳定以后的振动图像,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a摆的摆长为________。
甲           乙
1.(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阻力的振动叫作受迫振动
B.物体振动时受到外力作用,它的振动就是受迫振动
C.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作受迫振动
D.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振动,它的振动频率最终等于驱动力频率
2.在飞机的发展史中有一个阶段,飞机上天后不久,飞机的机翼很快就抖动起来,而且越抖越厉害。后来人们经过了艰苦的探索,利用在飞机机翼前缘处装置一个配重杆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在飞机机翼前缘处装置配重杆的目的主要是(  )
A.加大飞机的惯性
B.使机体更加平衡
C.使机翼更加牢固
D.改变机翼的固有频率
3.(源自人教版教材改编)如图为受迫振动的演示装置,在一根张紧的绳子上悬挂几个摆球,可以用一个单摆(称为“驱动摆”)驱动另外几个单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个单摆摆动过程中多次通过同一位置时,速度和加速度一定都相同
B.如果驱动摆的摆长为L,则其他单摆的振动周期都等于2π
C.驱动摆只把振动形式传播给其他单摆,不传播能量
D.如果某个单摆的摆长等于驱动摆的摆长,则这个单摆的频率最大
4.(新情境题,以弹簧振子为背景,考查受迫振动)如图所示,两个弹簧振子悬挂在同一个支架上,已知甲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为8 Hz,乙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为72 Hz,支架受到竖直方向且频率为9 Hz的驱动力作用而做受迫振动。
问题:两个弹簧振子的振动情况是怎样?
                                    
                                    
                                    
                                    
                                    
回归本节知识,自我完成以下问题:
1.阻尼振动有什么特点?
2.受迫振动的频率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共振的条件是什么?共鸣实质是什么现象?
生活中的减振
除了避免共振之外,有时我们还需要减振,以降低外界冲击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减振的思路之一是给被保护的物体加一层减振的阻尼材料,使冲击过程的机械能尽量多地转化为阻尼材料的内能,减轻被保护物受到的冲击作用。例如,用泡沫塑料作为商品的内包装,就能起到这种作用。
减振的另一个思路是在物体与外界冲击作用之间安装弹簧,形成一个“物体—弹簧”系统。对一个周期性变化的驱动力来说,在一段较长的时间(远大于1周期)内,驱动力的平均值是非常小的。外界冲击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弹簧系统上时,如果这个系统的固有周期比外界冲击力的周期大很多,弹簧不会及时地把冲击力传递给物体,这种延缓的过程实际上对冲击力起到了“平均”的作用。图是某汽车三级减振的示意图,最下面是由车轮的轴和轮胎组成的第一级物体—弹簧系统,车身和底座弹簧构成第二级,乘客和座椅弹簧构成第三级。这些物体—弹簧系统的固有频率都比较低,能对来自地面的频率较高的振动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
汽车的一种减振系统
 减振是什么振动?实际上是减小了什么?
                                    
                                    
10 / 10第5节 生活中的振动
[学习目标] 1.了解阻尼振动和阻尼振动的图像,掌握受迫振动的概念,知道受迫振动与驱动力的关系。2.会分析简谐运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的特点,能比较它们的异同。3.通过做受迫振动的实验,了解受迫振动的特点及共振的条件。4.能分析受迫振动、阻尼振动在生产、生活中的利弊,知道共振的应用与防止。
知识点一 阻尼振动
1.定义
阻尼振动是指振幅不断减小的振动。振动系统受到的阻力越大,振幅减小得越快。
2.产生的原因
振动物体需不断克服阻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不断减小,振幅也不断减小。
3.图像
如图所示,振幅逐渐减小,最后停止振动。
 阻尼振动的振幅逐渐减小,但频率不发生变化。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做阻尼振动的物体因克服阻力做功,它的机械能逐渐减小。 (√)
(2)阻力越大,物体的振幅减小得越快。 (√)
(3)阻尼振动振幅逐渐减小时,其固有频率也逐渐减小。 (×)
知识点二 受迫振动与共振
1.受迫振动
(1)驱动力:给振动物体施加的一个周期性的外力。
(2)受迫振动: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振动。
(3)受迫振动的周期或频率
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周期(或频率)总等于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与物体的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无关。
2.共振
(1)条件: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
(2)特征:共振时,物体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3)共振曲线:如图所示。
知识点三 共振的应用与防止
1.共振的应用
(1)共振破碎机:
①作用:用于旧水泥路面的破碎。
②原理:通过调节振动锤头的振动频率,使其等于或接近水泥路面的固有频率,从而使锤头下的水泥路面因局部范围产生共振而被击碎。
③特点:破碎效率高、破碎深度大。
(2)音叉共鸣箱:
①共鸣的定义:把某一频率的音叉插在一端开口的共鸣箱上,当敲击音叉使它振动时,箱内的空气柱就能产生共振,发出较响的声音,这种现象称为共鸣。
②共鸣的实质:共鸣是一种声共振现象。
2.共振的防止
(1)轮船航行时,人们常通过改变轮船的航向和速率,使海浪冲击力的频率与轮船的固有频率相差很大,以此防止共振现象的产生。
(2)集体列队经过桥梁时要便步走,以防对桥梁形成周期性驱动力使桥梁发生共振。
(3)许多机电设备,如车床、磨床、电锯等,工作时都会伴随不同程度的振动,要防止它们产生共振现象。
(4)人体各个部位的固有频率不同,接近振动源时,应该设法防止共振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受迫振动的振幅有什么特点?
提示:驱动力的频率f越接近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f固,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反之振幅越小。
2.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其频率由自身决定。 (×)
(2)驱动力的频率越大振动物体振幅越大。 (×)
(3)共振的条件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 (√)
3.填空
用扁担挑水时,有时桶里的水会荡得厉害,并从桶中溅出来,这是因为产生了共振现象。
(1)在实际振动中,由于阻力的存在,振动会慢慢停止,怎样才能使受阻尼作用的振动物体的振幅不变,且一直振动下去呢?
(2)洗衣机启动和停止时,随着电机转速的变化,有时洗衣机会振动得很厉害,这是什么原因?
提示:(1)我们通常给系统加一个周期性的外力,来补偿系统的机械能量的损失,使系统持续地振动下去。
(2)当洗衣机电机转动的频率等于洗衣机的固有频率时,发生了共振现象,这时洗衣机振动得很厉害。
考点1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与简谐运动的比较
三者对比表
简谐运动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
产生条件 不受阻力作用 受阻力作用 受阻力和驱 动力作用
频率 固有频率 频率不变 驱动力频率
振幅 不变 减小 大小变化不确定
振动图像 形状不确定
实例 弹簧振子振动,单摆做小角度摆动 敲锣打鼓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弱 扬声器纸盆振动发声、钟摆的摆动
角度1 阻尼振动
【典例1】 (双选)一单摆在空气中振动,振幅逐渐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B.后一时刻的动能一定小于前一时刻的动能
C.后一时刻的势能一定小于前一时刻的势能
D.后一时刻的机械能一定小于前一时刻的机械能
[思路点拨] (1)在阻尼振动中,振动系统的机械能减小,即动能和势能之和减小。
(2)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动能和势能不一定都减小,关键要看动能与势能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AD [单摆振动过程中,因不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使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内能,故选项A、D对;虽然单摆总的机械能在逐渐减小,但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仍不断地相互转化,动能转化为势能时,动能逐渐减小,势能逐渐增大,而势能转化为动能时,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所以不能断言后一时刻的动能(或势能)一定小于前一时刻的动能(或势能),故选项B、C错。]
 阻尼振动的三个特点
(1)振幅逐渐减小,最后停止振动。
(2)系统的机械能逐渐减少,最后耗尽。
(3)周期、频率不随振幅的变化而变化。
角度2 受迫振动
【典例2】 如图所示的装置,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4 Hz。现匀速转动把手,给弹簧振子以周期性的驱动力,测得弹簧振子振动达到稳定时的频率为1 Hz,则把手转动的频率为(  )
A.1 Hz   B.3 Hz   C.4 Hz   D.5 Hz
A [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把手转动的频率为1 Hz,选项A正确。]
[跟进训练]
1.(角度1)(双选)如图所示是单摆做阻尼振动的振动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球A时刻的动能等于B时刻的动能
B.摆球A时刻的势能等于B时刻的势能
C.摆球A时刻的机械能等于B时刻的机械能
D.摆球A时刻的机械能大于B时刻的机械能
BD [在单摆振动过程中,因不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使振动的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内能,C错,D对;虽然单摆总的机械能在逐渐减小,但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仍不断地相互转化。由于A、B两时刻单摆的位移相等,所以势能相等,但动能不相等,A错,B对。]
2.(角度2)下列振动中属于受迫振动的是 (  )
A.用重锤敲击一下悬吊着的钟后,钟的摆动
B.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振针的振动
C.小孩睡在自由摆动的吊床上,小孩随着吊床一起摆动
D.弹簧振子在竖直方向上上下振动
B [受迫振动是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振动,故选B。]
考点2 共振的特点
1.对共振条件的理解
(1)从受力角度来看:
振动物体所受驱动力的方向跟它的运动方向相同时,驱动力对它起加速作用,使它的振幅增大,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越接近,使物体振幅增大的力的作用次数就越多,当驱动力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达到最大。
(2)从功能关系来看:
当驱动力频率越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驱动力与物体运动一致的次数越多,驱动力对物体做正功越多,振幅就越大。当驱动力频率等于物体固有频率时,驱动力始终对物体做正功,使振动能量不断增加,振幅不断增大,直到增加的能量等于克服阻尼作用损耗的能量时,振幅才不再增加。
2.对共振曲线的理解
(1)两坐标轴的意义:
纵轴:受迫振动的振幅,如图所示。
横轴:驱动力频率。
(2)f固的意义:表示固有频率。
(3)认识曲线形状:f=f固,共振;f>f固或f<f固,振幅较小。f与f固相差越大,振幅越小。
(4)结论:驱动力的频率f越接近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f固,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大,反之振幅越小。
【典例3】 如图所示,在曲轴A上悬挂一个弹簧振子,如果转动把手,曲轴可以带动弹簧振子上下振动。
(1)开始时不转动把手,而用手往下拉振子,然后放手让振子上下振动,测得振子在10 s内完成20次全振动,振子做什么振动?其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各是多少?若考虑摩擦和空气阻力,振子做什么振动?
(2)在振子正常振动过程中,以转速4 r/s匀速转动把手,振子的振动稳定后,振子做什么运动?其周期是多少?
(3)若要振子振动的振幅最大,把手的转速应多大?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理解简谐运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的概念。
(2)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的关系。
[解析] (1)用手往下拉振子使振子获得一定能量,放手后,振子因所受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F=-kx),所以做简谐运动,其周期和频率是由它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称为固有周期(T固)和固有频率(f固),根据题意T固== s=0.5 s,f固== Hz=2 Hz。由于摩擦和空气阻力的存在,振子克服摩擦力和阻力做功消耗能量,使其振幅越来越小,故振动为阻尼振动。
(2)由于把手转动的转速为4 r/s,它给弹簧振子的驱动力的频率为f驱=4 Hz,周期T驱=0.25 s,故振子做受迫振动。振动达到稳定状态后,其频率(或周期)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或周期),而跟固有频率(或周期)无关,故f=f驱=4 Hz,T=T驱=0.25 s。
(3)要使弹簧振子的振幅最大,处于共振状态,必须使其驱动力的频率f驱等于它的固有频率f固,即f驱=f固=2 Hz,故把手的转速应为n=2 r/s。
[答案] (1)简谐运动 0.5 s 2 Hz 阻尼振动
(2)受迫振动 0.25 s (3)2 r/s
 共振问题的分析方法
(1)在分析解答有关共振问题时,要抓住产生共振的条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此时振动的振幅最大。
(2)在分析有关共振的实际问题时,要抽象出受迫振动这一物理模型,弄清驱动力频率和固有频率,然后利用共振的条件进行求解。
[跟进训练]
3.如图甲所示,在一条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当a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绳子给其他各摆施加驱动力,使其余各摆也振动起来,达到稳定时b摆和c摆的周期大小关系是:Tb    Tc,两个摆中    摆的振幅大,图乙是c摆稳定以后的振动图像,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a摆的摆长为    。
甲            乙
[解析] a摆摆动起来后,通过水平绳子对b、c两个摆施加周期性的驱动力,使b、c两摆做受迫振动,两摆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由于驱动力频率相同,则两摆的周期相同;受迫振动中,当固有频率等于驱动力频率时,出现共振现象,振幅达到最大,由于c摆的固有频率与a摆的相同,故c摆发生共振,振幅最大;a摆的固有周期与c摆的相同,由题图乙可知,振动周期为T=t0,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即t0=2π,知摆长为L=。
[答案] = c 
1.(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阻力的振动叫作受迫振动
B.物体振动时受到外力作用,它的振动就是受迫振动
C.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作受迫振动
D.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振动,它的振动频率最终等于驱动力频率
CD [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作受迫振动,选项C对,B错;这个周期性的外力应当能给振动物体补充能量,而阻力不能,选项A错;受迫振动的频率最终等于驱动力频率,选项D对。]
2.在飞机的发展史中有一个阶段,飞机上天后不久,飞机的机翼很快就抖动起来,而且越抖越厉害。后来人们经过了艰苦的探索,利用在飞机机翼前缘处装置一个配重杆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在飞机机翼前缘处装置配重杆的目的主要是(  )
A.加大飞机的惯性
B.使机体更加平衡
C.使机翼更加牢固
D.改变机翼的固有频率
D [飞机抖动得厉害是因为发生了共振现象,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使系统的固有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差距增大,在飞机机翼前缘处装置一个配重杆,改变的是机翼的固有频率,故选项D正确。]
3.(源自人教版教材改编)如图为受迫振动的演示装置,在一根张紧的绳子上悬挂几个摆球,可以用一个单摆(称为“驱动摆”)驱动另外几个单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个单摆摆动过程中多次通过同一位置时,速度和加速度一定都相同
B.如果驱动摆的摆长为L,则其他单摆的振动周期都等于2π
C.驱动摆只把振动形式传播给其他单摆,不传播能量
D.如果某个单摆的摆长等于驱动摆的摆长,则这个单摆的频率最大
B [某个单摆摆动过程中多次通过同一位置时,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可能不同,根据F=-kx,可得加速度a==-,则加速度一定相同,故A错误;如果驱动摆的摆长为L,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有T=2π,而其他单摆的振动都是受迫振动,则其振动频率都等于驱动摆的频率,振动周期也都等于驱动摆的周期,故B正确,D错误;共振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C错误。]
4.(新情境题,以弹簧振子为背景,考查受迫振动)如图所示,两个弹簧振子悬挂在同一个支架上,已知甲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为8 Hz,乙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为72 Hz,支架受到竖直方向且频率为9 Hz的驱动力作用而做受迫振动。
问题:两个弹簧振子的振动情况是怎样?
[解析] 支架在受到竖直方向且频率为9 Hz 的驱动力作用而做受迫振动时,甲、乙两个弹簧振子都做受迫振动,它们振动的频率都等于驱动力的频率9 Hz,由于甲的频率接近于驱动力的频率,所以甲的振幅较大。
[答案] 见解析
回归本节知识,自我完成以下问题:
1.阻尼振动有什么特点?
提示:振幅减小,频率不变。
2.受迫振动的频率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提示:与驱动力的频率相等,与固有频率无关。
3.共振的条件是什么?共鸣实质是什么现象?
提示:驱动力的周期(或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周期(或频率),是一种声共振现象。
生活中的减振
除了避免共振之外,有时我们还需要减振,以降低外界冲击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减振的思路之一是给被保护的物体加一层减振的阻尼材料,使冲击过程的机械能尽量多地转化为阻尼材料的内能,减轻被保护物受到的冲击作用。例如,用泡沫塑料作为商品的内包装,就能起到这种作用。
减振的另一个思路是在物体与外界冲击作用之间安装弹簧,形成一个“物体—弹簧”系统。对一个周期性
变化的驱动力来说,在一段较长的时间(远大于1周期)内,驱动力的平均值是非常小的。外界冲击力作用在一个物体—弹簧系统上时,如果这个系统的固有周期比外界冲击力的周期大很多,弹簧不会及时地把冲击力传递给物体,这种延缓的过程实际上对冲击力起到了“平均”的作用。图是某汽车三级减振的示意图,最下面是由车轮的轴和轮胎组成的第一级物体—弹簧系统,车身和底座弹簧构成第二级,乘客和座椅弹簧构成第三级。这些物体—弹簧系统的固有频率都比较低,能对来自地面的频率较高的振动起到很好的“过滤”作用。
汽车的一种减振系统
 减振是什么振动?实际上是减小了什么?
提示:阻尼振动,冲击力。
课时分层作业(七) 生活中的振动
?题组一 阻尼振动与受迫振动
1.为了提高松树上松果的采摘率和工作效率,工程技术人员利用松果的惯性发明了用打击杆、振动器两种使松果落下的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则(  )
A.针对不同树木,落果效果最好的振动频率可能不同
B.随着振动器频率的增加,树干振动的幅度一定增大
C.打击杆对不同粗细的树干打击结束以后,树干的自由振动频率相同
D.振动器对树木振动稳定后,不同粗细树干的振动频率始终与树木的固有频率相同
A [根据共振的条件知,当振动器的频率等于树木的固有频率时产生共振,此时落果效果最好,而不同的树木的固有频率不同,针对不同树木,落果效果最好的振动频率可能不同,故A正确;当振动器的振动频率等于树木的固有频率时产生共振,此时树干的振幅最大,则随着振动器频率的增加,树干振动的幅度不一定增大,故B错误;打击结束后,树干做阻尼振动,阻尼振动的频率小于树干的固有频率,振动过程中频率不变,粗细不同的树干,固有频率不同,则打击结束后,粗细不同的树干频率可能不同,故C错误;树干在振动器的振动下做受迫振动,则稳定后,不同粗细树干的振动频率始终与振动器的振动频率相同,故D错误。故选A。]
2.(双选)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振幅逐渐减小,这是由于(  )
A.振子开始振动时振幅太小
B.在振动过程中要不断克服外界阻力做功,消耗能量
C.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D.振子的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内能
BD [由于阻力作用,振子的机械能减小,振幅减小。故选BD。]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际的自由振动必然是阻尼振动
B.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是受迫振动
C.阻尼振动的振幅越来越小
D.受迫振动稳定后频率与自身物理条件无关
B [实际的自由振动,必须不断克服外界阻力做功而消耗能量,振幅会逐渐减小,必然是阻尼振动,A、C说法正确;只有在周期性外力(驱动力)的作用下,物体所做的振动才是受迫振动,B说法不正确;受迫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由驱动力的频率决定,与自身物理条件无关,D说法正确。故选B。]
?题组二 共振现象
4.(双选)如图所示,一根水平张紧的绳子上系着五个单摆,摆长从左至右依次为、l、、l、2l,若让D摆先摆动起来,周期为T,稳定时A、B、C、E各摆的情况是(  )
A.B摆振动的振幅最大
B.E摆振动的振幅最大
C.C摆振动的周期为T
D.A摆振动的周期大于T
AC [这是一个受迫振动的问题,由D摆提供驱动力,使A、B、C、E摆做受迫振动,其振动的频率和周期等于D摆的振动频率和周期,故C正确,D错误;因为B摆的摆长与D摆的摆长相等,所以B摆的固有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满足发生共振的条件,B摆发生共振,振幅最大,故A正确,B错误。]
5.(双选)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噪音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等。为解决噪音问题,某种减噪装置结构如图所示,通过装置的共振可吸收声波。已知其固有频率为f0=(SI制),其中σ为薄板单位面积的质量,L为空气层的厚度。经测试发现它对频率为150 Hz的声音减噪效果最强,若外界声波频率由150 Hz变为280 Hz,则(  )
A.系统振动频率为280 Hz
B.系统振动频率为150 Hz
C.为获得更好的减噪效果,可仅减小L的大小
D.为获得更好的减噪效果,可仅换用σ更大的薄板
AC [系统做受迫振动,振动时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即为280 Hz,A正确,B错误;由原本对频率为150 Hz的声音减噪效果最强可得原来系统的固有频率等于或接近150 Hz,当外界声波频率由150 Hz 变为280 Hz时,驱动力的频率大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所以为获得更好的减噪效果应增大系统的固有频率,根据题中公式可知,可以减小L或者σ,C正确,D错误。故选AC。]
6.为了交通安全,常在公路上设置如图所示的减速带,减速带使路面稍微拱起以达到车辆减速的目的。一排等间距设置的减速带,可有效降低车速,称为洗衣板效应。如果某路面上的减速带的间距为1.5 m,一辆固有频率为2 Hz的汽车匀速驶过这排减速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汽车以5 m/s的速度行驶时,其振动频率为2 Hz
B.当汽车以3 m/s的速度行驶时最不颠簸
C.当汽车以3 m/s的速度行驶时颠簸得最厉害
D.汽车速度越大,颠簸得就越厉害
C [当汽车以5 m/s的速度行驶时,驱动力的周期为T== s=0.3 s,所以频率f== Hz,故A错;当汽车以3 m/s的速度行驶时,汽车的频率为f′== Hz=2 Hz,此时和固有频率相同,所以振动得最厉害,故C对,B、D错。故选C。]
7.如图所示是用来测量各种发动机转速的转速计原理图。在同一铁支架MN上焊有固有频率依次为80 Hz、60 Hz、40 Hz、20 Hz的四个钢片a、b、c、d。将M端与正在转动的电动机接触,发现b钢片振幅最大,则电动机转速可能为多少?a、b、c、d此时振动频率分别为多少?
[解析] 钢片b振幅最大,说明可能发生了共振现象,根据共振的条件知,f驱=f固=60 Hz,电动机的转速可能为60 r/s,钢片a、b、c、d做的是受迫振动,其频率f迫=f驱=60 Hz。
[答案] 60 r/s 均为60 Hz
?题组三 共振曲线
8.(双选)一洗衣机在正常工作时非常平稳,当切断电源后发现先是振动越来越剧烈、然后振动逐渐减弱,这一过程中洗衣机振幅随波轮转速(国际单位制中,转速与波轮对洗衣机施加的力的频率数值上相等)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工作时,洗衣机波轮的转速数值上大于洗衣机的固有频率
B.正常工作时,洗衣机波轮的转速数值上小于洗衣机的固有频率
C.当洗衣机振动最剧烈时,洗衣机的固有频率最大
D.当洗衣机振动最剧烈时,波轮转速数值上恰等于洗衣机的固有频率
AD [当波轮振动频率等于洗衣机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振幅最大,所以根据题图可知,正常工作时,洗衣机波轮的转速数值上大于洗衣机的固有频率,故A正确,B错误;固有频率是自身属性,不随外界变化,故C错误;当波轮振动频率等于洗衣机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洗衣机振动最剧烈,故D正确。故选AD。]
9.(双选)某简谐振子,自由振动时的振动图像如图甲中的曲线Ⅰ所示,而在某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时,稳定后的振动图像如图甲中的曲线Ⅱ所示,那么,此受迫振动对应的状态可能是图乙中的(  )
甲           乙
A.a点         B.b点
C.c点 D.一定不是c点
AD [振子的固有周期与驱动力周期的关系是T驱=T固,则f驱=f固,所以受迫振动的状态一定不是题图乙中的b点和c点,可能是a点,故A、D正确。]
15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