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阶段提升课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与应用
素养 目标 1.能从铁元素价态的视角对铁及其化合物进行分类,依据相关原理预测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2.能认识铁及其化合物是可以转化的,知道它们的转化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
考点一 利用“价—类”二维图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关系
1.构建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
(1)横向变化体现了同价态不同类别(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2)纵向变化体现了不同价态的同类物质之间的转化,主要体现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3)斜向变化体现不同价态、不同类别之间物质的转化,主要体现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Fe2O3、FeO是碱性氧化物,分别溶于稀硫酸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OH)2和Fe(OH)3属于碱,分别溶于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O3+6H+===2Fe3++3H2O
FeO+2H+===Fe2++H2O
Fe(OH)2+2H+===Fe2++2H2O
Fe(OH)3+3H+===Fe3++
3H2O
(3)Fe(OH)2和Fe(OH)3都是沉淀,可由可溶性盐和可溶性碱反应制得:
如:FeCl2+2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6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OH)2↓+2NaCl
2Fe(OH)3↓+3Na2SO4
3.从化合价的角度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Fe2O3具有氧化性,可用还原剂将其还原为铁单质,如高炉炼铁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CO+Fe2O32Fe+3CO2。
(2)Fe2+―→Fe3+:Fe2+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要使Fe2+转化为Fe3+,需要氧化性更强的氧化剂。能将Fe2+氧化为Fe3+的氧化剂有Cl2、Br2、H2O2、KMnO4(H+)溶液等。例如:2Fe2++Cl2===2Fe3++2Cl-、2Fe2++H2O2+2H+===2Fe3++2H2O、+8H+===5Fe3++Mn2++4H2O。
(3)Fe3+―→Fe2+:Fe3+具有一定的氧化性,不能使用还原性很强的物质进行还原。能将Fe3+还原为Fe2+的还原剂有Fe、Cu、I-等。如Fe+2Fe3+===3Fe2+、Cu+2Fe3+===2Fe2++Cu2+等。
1.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箭头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与氧气的燃烧反应可实现上述①转化
B.加热Fe(OH)3发生转化⑥,Fe2O3与水反应可转化为Fe(OH)3
C.由图可预测:高铁酸盐()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D.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成Fe2O3
√
C [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A错误;加热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可发生转化⑥,但氧化铁不溶于水,加水不溶解,不可转化为氢氧化铁,B错误;高铁酸盐中铁元素化合价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可被还原成铁离子,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C正确; 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氧化为四氧化三铁,D错误。]
2.铁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的是______(填字母)。
A.d B.e C.f D.g
(2)c固体的颜色为________,能否由 a在氧气中点燃得到?________(填“能”或“否”)。
A
红棕色
否
(3)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烧杯中加入几滴 g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即可制得e的胶体。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最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检验g中铁元素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高温下,a 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
丁达尔效应
KSCN溶液
3Fe +4H2O(g)Fe3O4+4H2
(5)将溶液中生成的d置于空气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工业上可用g的溶液腐蚀电路板上的铜,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
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2Fe3++Cu===2Fe2++Cu2+
[解析] a为Fe,b为FeO,c为Fe2O3,d为Fe(OH)2,e为Fe(OH)3,f为FeCl2,g为FeCl3。(1)Fe(OH)2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A符合题意;4Fe(OH)2+O2+2H2O===4Fe(OH)3,B不符合题意;2FeCl3+Fe===3FeCl2,C不符合题意;铁与氯气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铁,D不符合题意。(2)c为Fe2O3,Fe2O3固体为红棕色;铁在氧气中燃烧得到的是四氧化三铁,不能得到Fe2O3。(3)e为Fe(OH)3,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最本质特征是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鉴别胶体
和溶液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4)g为FeCl3,检验铁离子的常用试剂是KSCN溶液;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生Fe3O4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5)d为Fe(OH)2,将溶液中生成的氢氧化亚铁置于空气中会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现象为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FeCl3溶液与铜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1.框图推断
铁及其化合物涉及的框图推断题常用以下题眼:
(1)红褐色沉淀:Fe(OH)3(特征颜色);
(2)使KSCN溶液呈红色:Fe3+(特征反应);
考点二 铁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应用
(3)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Fe2+(特征反应现象);
(4)磁性氧化物:Fe3O4(特征性质);
(5)滴入沸水中的产物有丁达尔效应:制Fe(OH)3胶体(特征方法)。
2.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探究题
此类题涉及铁及其化合物的以下性质:
(1)Fe2+、Fe3+的检验;
(2)Fe2+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
(3)Fe3+氧化性的探究;
(4)基于K2FeO4的性质探究;
(5)各物质间的转化综合应用。
3.含Fe2+、Fe3+的除杂问题
主要成分 杂质 除杂方法
FeCl3(aq) FeCl2(aq) 加入氯水或H2O2
FeCl2(aq) FeCl3(aq) 加过量铁粉后过滤
FeCl2(aq) CuCl2(aq) 加过量铁粉后过滤
4.离子的共存问题
(1)Fe3+与I-、S2-等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2)Fe2+与(H+)、ClO-等氧化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分析如下框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E3+的氧化性比M2+的氧化性强
B.在反应①中H2SO4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氧化性
C.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3SCN-+E3+===E(SCN)3
D.在反应③中若不加稀硫酸可能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
√
B [M是红色金属,则可以确定其为金属铜,在H2O2作用下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CuSO4,Y遇到KSCN溶液显红色,Y中含有Fe3+,则金属E是铁,X是FeSO4,经反应③转化为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Z)。Fe3+的氧化性比Cu2+的氧化性强,A正确;在反应①中硫酸只表现了酸性,H2O2表现了氧化性,B错误;SCN-与Fe3+反应生成的产物是可溶于水的配合物,C正确;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可见反应过程中消耗H+,若在反应中不加稀硫酸,则体系pH增大,有可能会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D正确。]
2.利用废旧铁铜粉可以制备碳酸亚铁和胆矾。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1”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写出检验该金属离子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
不变色,滴入氯水,如果溶液变红色,则溶液中含有Fe2+(或者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则溶液中含有Fe2+;或者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铁氰化钾溶液,如果生成蓝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Fe2+)
漏斗、玻璃棒、烧杯
(3)“溶解1”过程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纯净的碳酸亚铁固体中加入足量乳酸溶液,在70 ℃下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可得到补铁剂乳酸亚铁。为防止乳酸亚铁变质,在反应体系中应加入少量铁粉,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使用铁粉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H2O2受热分解
2Fe3++Fe===3Fe2+
(5)“结晶”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6)向FeCO3固体中加入蒸馏水,固体未见明显减少;一段时间后,难溶物上方出现红褐色氢氧化物并有气泡产生。试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浓缩
4FeCO3+O2+6H2O===4Fe(OH)3+4CO2
1.为了探究铁盐、亚铁盐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对应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
随堂评估 知能落实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离子方程式
A 向FeCl2溶液中加入Zn片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Fe2+具有还原性 Fe2++Zn===
Zn2++Fe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离子方程式
B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Fe2+具有还原性 2Fe2++Cl2===2Fe3++2Cl-
C 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 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Fe具有还原性 Fe+Fe3+===2Fe2+
D 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铜粉 铜粉逐渐溶解,溶液由蓝色变为棕黄色 Fe3+具有氧化性 Fe3++Cu===Fe2++Cu2+
√
B [锌具有还原性,Fe2+具有氧化性,A错误;FeCl2溶液呈浅绿色,滴加新制氯水后FeCl2被氧化为FeCl3,溶液呈棕黄色,可证明Fe2+具有还原性,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B正确;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Fe+2Fe3+===3Fe2+,Fe具有还原性,C错误;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铜粉,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发生反应2Fe3++Cu===2Fe2++Cu2+,Fe3+具有氧化性,D错误。]
2.用废铁屑(表面有油污)制备磁性胶体粒子,制取过程如下:废铁屑溶液AFe3O4(胶体粒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硫酸是为了使铁溶解生成硫酸亚铁
B.通入N2是防止空气中的O2氧化Fe2+
C.加适量的H2O2是为了将部分Fe2+氧化为Fe3+,涉及反应:H2O2+2Fe2++2H+===2Fe3++2H2O
D.溶液A中Fe2+和Fe3+的浓度比为2∶1
√
D [用Na2CO3溶液浸泡废铁屑,以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F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溶液后,向溶液中加入适量H2O2溶液,将部分Fe2+氧化为Fe3+,调节pH=1~2,得到溶液A;向溶液A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通氮气,加热,得到Fe3O4(胶体粒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A正确; Fe2+容易被氧气氧化,因此通入N2是防止空气中的O2氧化Fe2+,B正确;利用H2O2的氧化性把部分Fe2+氧化成Fe3+,涉及反应为H2O2+2Fe2++2H+===2Fe3++2H2O,C正确;从制得Fe3O4胶体粒子可知,加入H2O2并没有把Fe2+都氧化成Fe3+,根据Fe3O4的构成可知溶液A中Fe2+和Fe3+的个数比应为1∶2,D错误。]
3.含铁物质与其相应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
A.可用KSCN溶液鉴别d和e
B.a与水反应可直接生成c
C.e的水溶液常用于净水
D.存在e-d-f-g的循环转化关系
√
A [由题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及所属类别,可确定a为Fe、b为FeO、c为Fe2O3、d为含Fe3+的盐、e为含Fe2+的盐、f为Fe(OH)3、g为Fe(OH)2。d为含Fe3+的盐、e为含Fe2+的盐,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物质,Fe2+不能,可用KSCN溶液鉴别二者,A正确;a为Fe、c为Fe2O3,Fe与水在常温下不反应,在高温下与水反应生成Fe3O4和H2,B错误;Fe3+的水溶液常用于净水,e为含Fe2+的盐,Fe2+氧化后才能用于净水,C错误;Fe2+能一步转化为Fe3+,Fe3+能一步转化为Fe(OH)3,但Fe(OH)3不能一步转化为,D错误。]
4.部分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或化合物的溶液)的转化关系如图。已知A是生活中使用广泛的金属单质,常温下B是无色无味的液体,E是胃酸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E:__________;G: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C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FeCl3
3Fe+4H2O(g)Fe3O4+4H2
用作燃料(答案合理即可)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溶液常温下呈浅绿色,该溶液中金属阳离子为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证明溶液中含有该金属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反应④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a.取样,加入铜粉,无明显现象
b.取样,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Fe3O4+8H+===Fe2++2Fe3++4H2O
Fe2+
b
1∶2
[解析] 常温下B是无色无味的液体,B为H2O,A是生活中使用广泛的金属单质,A与H2O在高温下能反应,则A为Fe,E是胃酸的主要成分,E为HCl,A和B反应生成的C为H2,D为Fe3O4,A和E反应生成的F为FeCl2,则G为FeCl3。(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H2在生产、生活中可用作燃料。(3)反应②为Fe3O4和HCl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Fe2++
2Fe3++4H2O。(4)F为FeCl2,F溶液中含Fe2+。取样,加入铜粉,两者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Fe2+的存在,a错误;取样,滴加NaOH溶液,产生Fe(OH)2白色絮状沉淀,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可证明Fe2+的存在,b正确。反应④为2FeCl2+Cl2===2FeCl3,其中氧化剂为Cl2,还原剂为FeCl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分值: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铁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应用最广的金属。关于铁及其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既存有游离态铁也存在化合态的铁
B.向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立即出现红色沉淀
数智分层作业(二十一)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与应用
题号
1
3
5
2
4
6
7
C.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D.将Fe(OH)3投入足量氢碘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6H++2I-===2Fe2++6H2O+I2
题号
1
3
5
2
4
6
7
B [人类最早使用的铁是陨铁,自然界中有少量单质铁,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A正确;溶液变成红色,而不是出现红色沉淀,B错误;还原性:Fe2+>Br-,少量Cl2只氧化Fe2+,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C正确;氢氧化铁是碱,氢碘酸是酸,二者可发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6H++2I-===2Fe2++6H2O+I2,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7
2.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同时也可以用于制造补铁药物,但其具有毒性,故严禁在食品中滥用硫酸亚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eSO4溶液为棕黄色
B.大量服用FeSO4导致人体中毒可能与其还原性有关
C.向FeSO4溶液中加入铜粉可析出铁单质
D.向FeSO4溶液中加入少许铁粉,其目的是防止Fe2+被还原
√
题号
1
3
5
2
4
6
7
B [FeSO4溶液为浅绿色,A错误;硫酸亚铁可以用于制造补铁药物,但其具有毒性,大量服用FeSO4导致人体中毒可能与其还原性有关,B正确;金属活动性:Fe>Cu,所以向FeSO4溶液中加入铜粉,不能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铁单质,C错误;向FeSO4溶液中加入少许铁粉,其目的是使被氧化生成的Fe3+与加入的Fe反应再转化为Fe2+,防止Fe2+被氧化导致变质,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7
3.如图是铁与其他物质之间的性质关系(“-”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化①的过程中,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
B.变化②中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C.变化③可通过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实现
D.变化④可能是2Fe+6HCl===2FeCl3+3H2↑
√
题号
1
3
5
2
4
6
7
B [反应①Fe+CuSO4===FeSO4+Cu中,固体由Fe(相对原子质量为56)变为Cu(相对原子质量为64),固体质量增大,A错误;反应②为Fe+2AgNO3===Fe(NO3)2+2Ag,Ag为银白色固体,B正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需在氧气中燃烧,C错误; 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7
二、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4.用铁泥(主要成分为Fe2O3、
FeO和少量Fe)制备超顺磁性纳
米Fe3O4(平均直径为25 nm)的
流程图如下(所加试剂均过量,
部分步骤已省略):
题号
1
3
5
2
4
6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能用KSCN溶液检验滤液B中是否有Fe3+
B.步骤②中发生的反应均为置换反应
C.步骤④中,反应完成后剩余的H2O2无需除去
D.将步骤⑤得到的超顺磁性纳米Fe3O4均匀分散在水中,得到的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
题号
1
3
5
2
4
6
7
√
D [铁泥(主要成分为Fe2O3、FeO和少量Fe)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的滤液A中溶质为氯化铁、氯化亚铁、过量的HCl;加入铁粉还原铁离子:2Fe3++Fe===3Fe2+,过量的盐酸和Fe反应:2HCl+Fe===FeCl2+H2↑,滤液B中溶质为氯化亚铁,加入NaOH溶液,生成Fe(OH)2,向浊液C中加入H2O2溶液,反应完成后需除去剩余的H2O2,再与FeCl2溶液混合,经一系列操作后得到产品纳米Fe3O4。滤液B中溶质为FeCl2,可用KSCN溶液检验是否含有Fe3+,A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7
步骤②中发生反应2Fe3++Fe===3Fe2+、2H++Fe===Fe2++H2↑,分别为化合反应、置换反应,B错误;为防止H2O2在步骤⑤中继续氧化Fe2+,需除去剩余的H2O2,C错误;超顺磁性纳米Fe3O4平均直径为25 nm,均匀分散在水中得到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7
5.向100 mL 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7
A.a点时溶液中阳离子为Fe3+、Cu2+、Fe2+
B.b点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Fe+Cu2+===Cu+Fe2+
C.c点时加入的铁粉与Cu2+反应
D.原溶液中Fe2(SO4)3和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
√
题号
1
3
5
2
4
6
7
√
AB [由于氧化性:Fe3+>Cu2+,故加入铁粉时,铁先与氧化性强的Fe3+发生反应,当Fe3+完全反应后,再与溶液中的Cu2+发生反应。a点时容器中固体的质量仍为0,则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由于该反应仍未结束,故a点时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Fe3+、Cu2+、Fe2+,A正确。b点时容器中固体的质量增加,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Cu+Fe2+,B正确。当加入铁粉的质量大于1.68 g后,图中曲线出现了拐点,由点(2.24,1.84)和(1.68,1.28)可知,此过程铁粉增加的质量与固体剩余物增加
题号
1
3
5
2
4
6
7
的质量相等,故c点时没有发生反应,C错误。当加入铁粉的质量为0~0.56 g时,此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溶液中n(Fe3+)=2n(Fe)=2×=0.02 mol,故溶液中n[Fe2(SO4)3]=
0.01 mol;当加入铁粉的质量为0.56~1.68 g时,此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Cu+Fe2+,则溶液中n(Cu2+)=n(Fe)==0.02 mol,故溶液中n(CuSO4)=0.02 mol,则溶液中与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7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
6.(12分)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运用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印刷电路板(PCB)是用腐蚀液(FeCl3溶液)将覆铜板上的部分铜腐蚀掉而制得。一种制作PCB 并将腐蚀后废液(其中金属阳离子主要含 Fe3+、Cu2+、Fe2+ )
回收再生的流程如图。
题号
1
3
5
2
4
6
7
(1)腐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上述各池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池。(2分)
(3)由置换池中得到固体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2分)
题号
1
3
5
2
4
6
7
2FeCl3+Cu===2FeCl2+CuCl2
沉降
过滤
(4)向再生池中通入Cl2也可以使废液再生,请写出通入氯气后再生池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比Cl2,用H2O2溶液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题号
1
3
5
2
4
6
7
2Fe2++Cl2===2Fe3++2Cl-
避免毒气污染环境
(5)若取少量循环使用的氯化铁溶液于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2分)
A.有铜无铁 B.有铁无铜
C.铁、铜都有 D.铁、铜都无
题号
1
3
5
2
4
6
7
B
[解析] 由流程图可知覆铜板加入FeCl3溶液,发生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经沉降后在置换池中加入铁粉,可置换铜,同时生成FeCl2,发生反应CuCl2+Fe===FeCl2+Cu,过滤后得到固体Cu和过量的Fe,氯化亚铁在再生池中被H2O2溶液氧化为氯化铁。(1)腐蚀池中Cu和氯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2)由分析可知,上述各池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沉降池。(3)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方法,所以由置换池中得到固体的操作名称是过滤。(4)Cl2能够将Fe2+氧化为Fe3+,该反应的离
题号
1
3
5
2
4
6
7
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Cl2有毒,污染环境,为防止过量的氯气污染环境需要尾气处理,加H2O2溶液氧化后生成水,避免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所以向再生池中通入Cl2也可以使废液再生,相比Cl2,用H2O2溶液的优点是避免有毒气体污染环境。(5)因为Fe的还原性大于Cu,则Fe能还原铜离子,所以可能Fe完全反应而Cu剩余,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如果加入的Fe过量而Cu没有反应,所以铁、铜都有,C不符合题意;如果氯化铁过量,则铁、铜都无,D不符合题意。
题号
1
3
5
2
4
6
7
7.(14分)高铁酸钾(K2FeO4)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和优良的絮凝功能,是一种绿色环保多功能型水处理剂。下图是生产高铁酸钾的一种工艺流程:
题号
1
3
5
2
4
6
7
已知K2FeO4的部分性质如下:
题号
1
3
5
2
4
6
7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难溶于有机物
稳定性 温度为0~5 ℃或强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放出O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②中加入NaOH固体的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2分)
A.为后续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B.加入NaOH固体作为氧化剂有利于除去NaCl
C.NaOH固体溶解时会放出较多的热量,有利于后续生成K2FeO4
D.与溶液Ⅰ中过量的Cl2继续反应,生成更多的NaClO
题号
1
3
5
2
4
6
7
Cl2+2OH-===Cl-+ClO-
+H2O
AD
(3)写出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反应每生成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6分)
题号
1
3
5
2
4
6
7
===
+3Cl-+5H2O
3∶2
3NA
(4)从溶液Ⅱ中得到K2FeO4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洗涤、干燥。(2分)
(5)⑥中洗涤时,洗涤剂最好选用________(填字母)。(2分)
A.KOH溶液 B.乙醇
C.H2O D.FeCl2溶液
题号
1
3
5
2
4
6
7
过滤
B
[解析] (1)①中Cl2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2)溶液Ⅰ中加入NaOH固体能使过量的Cl2完全反应转化为NaClO,并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Fe3+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A、D正确;NaOH没有氧化性,不能将溶液中的NaCl氧化,B错误;K2FeO4在0~5 ℃或强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NaOH固体溶解时会放出较多热量,不利于后续生成K2FeO4,C错误。(3)④中碱性条件下,Fe3+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Cl-,其离子方程式为===+3Cl-+
题号
1
3
5
2
4
6
7
5H2O,该反应中氧化剂ClO-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结合该反应和化合价变化可知生成时转移电子数为3NA。(4)从溶液Ⅱ中得到K2FeO4晶体的操作为过滤、洗涤、干燥。具有强氧化性,会与FeCl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2FeO4易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难溶于有机物,为减少K2FeO4溶解降低产率,洗涤剂最好选择乙醇。
题号
1
3
5
2
4
6
7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