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章末综合测评3 机械波(含答案)--高中鲁科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章末综合测评3 机械波(含答案)--高中鲁科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5:42:04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测评(三)
1.B [由于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因此波无论在空气中还是在水中频率都不变,C、D错;又因波在水中速度较大,由公式v=λf可得,波在水中的波长变大,故A错,B对。]
2.C [波的传播距离x=vt=0.25 m=λ,故波向左传播,P所通过的路程为5倍振幅,即50 cm,C正确。]
3.B [可以画出PQ之间的最简单的波形,如图所示,由于P、Q之间可以含有多个完整的波形,则xPQ=λ(n=0,1,2,…),整理可以得到λ=(n=0,1,2,…),当n=0时,λ=0.3 m,当n=1时,λ=0.1 m,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4.C [由题图(b)的振动图像可知,振动的周期为4 s,故三列波的波速为v===1 m/s,A错误;由题图(a)可知,D处距离波源最近的距离为3 m,故开始振动后波源C处的横波传播到D处所需的时间为tC== s=3 s,故t=2 s时,D处的质点还未开始振动,B错误;由几何关系可知AD=BD=5 m,波源A、B产生的横波传播到D处所需的时间为tAB== s=5 s,故t=4.5 s时,仅波源C处的横波传播到了D处,此时D处的质点振动时间为t1=t-tC=1.5 s,由振动图像可知此时D处的质点向y轴负方向运动,C正确;t=6 s时,波源C处的横波传播到D处后振动时间为t2=t-tC=3 s,由振动图像可知此时D处为波源C处传播横波的波谷;t=6 s时,波源A、B处的横波传播到D处后振动时间为t3=t-tAB=1 s,由振动图像可知此时D处为波源A、B处传播横波的波峰。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此时D处质点的位移为y=2A-A=2 cm,故t=6 s时,D处的质点与平衡位置的距离是2 cm,D错误。故选C。]
5.BC [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大,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的频率低,故其频率小于f0;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的频率高,故其频率大于f0,故A、D错误,B、C正确。]
6.BD [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可知两列波的波速相等,根据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由题图可知,甲波的波长比乙波的大,由波速公式v=λf知,两波的频率不等,不能发生干涉现象,故A错误,B正确;甲波向右传播,由“上下坡”法可知,此时质点a正向上运动,质点b正向下运动,所以质点a比质点b后回到平衡位置,故C错误;若v甲=20 m/s,则v乙=20 m/s,则再经t=0.15 s,两列波分别传播x=vt=3 m,此时由甲波在坐标原点处的质点引起的位移为10 cm,乙波在坐标原点处的质点引起的位移为0,则此时位于原点的质点位移是10 cm,D正确。]
7.BD [波的传播方向可能向+x或-x方向传播,A错;ab之间的距离可能是λ(n=0,1,2,…)或λ(n=0,1,2,…),周期为 4 s,波长可能为8 m,波速可能为2 m/s,C错,B、D对。]
8.AC [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所以需要考虑波传播方向的不确定性。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1=2 s时O点振动方向竖直向上,则传播时间Δt=t2-t1=3 s满足Δt=T+nT(n=0,1,2,3,…),解得T= s(n=0,1,2,3,…),当n=0时,解得周期T=4 s,A正确,B错误;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在t2=5 s时O点处于波谷,则Δt=T+nT(n=0,1,2,3,…),解得T= s(n=0,1,2,3,…),当n=0时,解得周期T=12 s,C正确,D错误。]
9.解析:(1)由“带动看齐法”(或“上下坡法”)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质点A向上振动,质点C向下振动。
(2)再经过T,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3A=3×2 cm=6 cm;质点C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即C的位移是2 cm,方向沿y轴正方向。
答案:(1)向上 向下 (2)6 2
10.解析:波长λ=vT=2 m,两列波的波长相等
两波源到A点的路程差
Δx= m-8 m=2 m
两波源到B点的路程差
Δx′= m- m=0
初相相差π,B点为振动减弱点
两波源到C点的路程差Δx″=3.5 m-2.5 m=1 m=,初相相差π,C点为振动加强点。
答案:2 减弱 加强
11.解析:(1)由波形图可知:λ=8 m,则
T== s=0.2 s。
(2)从图示时刻开始计时,x=2 019 m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则只需t=0时刻x=11 m处的波峰传到x=2 019 m处,需要的时间t== s=50.2 s。
(3)t=1.25 s时,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的距离为s=vt=40×1.25 s=50 m,则从波源到x=10 m处所有质点均振动=6个周期
则形成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答案:(1)8 m 0.2 s (2)50.2 s (3)见解析图
12.解析:(1)由题图可知振幅A=0.2 m,波长λ=8 m。
(2)若波向右传播,则Δt=0.05 s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x1=λ=v1Δt(n=0,1,2,…)
速度v1=(n=0,1,2,…)
若波向左传播,则Δt=0.05 s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x2=λ=v2Δt(n=0,1,2,…)
速度v2=(n=0,1,2,…)
显然当n取同一数值时v1<v2,取n=0,最小速度v1=40 m/s,方向向右。
答案:(1)0.2 m 8 m (2)40 m/s 方向向右
13.解析:(1)对O点的振动分析,则t=T
解得T=2 s
对M点的振动分析,知C区域水波波长为λC=OM=4 m
则有vC==2 m/s
由v=代入数据求得hC=0.40 m。
(2)由v=代入数据求得vD==3 m/s
又由vD=
解得λD=vDT=6 m
波传到N点的时间t1==1 s
所以t=3 s时,N点刚好完成一个全振动,可知其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位移为0。
(3)t=10 s时,O点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可画出D区域水波的波动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OQ=10.5 m
则有Δt== s=3.5 s
则Q点振动的时间为
t2=10 s-3.5 s=6.5 s=3T
所以Q点振动的路程为
s=3×4A=13A=0.65 m。
答案:(1)0.40 m (2)向上振动,位移为0 
(3)0.65 m
4 / 4章末综合测评(三) 机械波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一列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已知水中声速较大,则(  )
A.声波频率不变,波长变小
B.声波频率不变,波长变大
C.声波频率变小,波长变大
D.声波频率变大,波长不变
2.如图所示,实线为一列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像,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0.25 m/s,经过时间1 s后的波形为虚线所示。那么这列波的传播方向与这段时间内质点P(x=0.1 m处)所通过的路程是(  )
A.向左,10 cm     B.向右,30 cm
C.向左,50 cm D.向右,70 cm
3.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
A.0.60 m B.0.30 m
C.0.20 m D.0.15 m
4.如图(a)所示,在均匀介质中有A、B、C和D四点,其中A、B、C三点位于同一直线上,AC=BC=4 m,DC=3 m,DC垂直AB。t=0时,位于A、B、C处的三个完全相同的横波波源同时开始振动,振动图像均如图(b)所示,振动方向与平面ABD垂直,已知波长为4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三列波的波速均为2 m/s
B.t=2 s时,D处的质点开始振动
C.t=4.5 s时,D处的质点向y轴负方向运动
D.t=6 s时,D处的质点与平衡位置的距离是6 cm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5.如图所示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P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圆表示波峰,已知波源的频率为f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者在图中A点接收波的频率是定值,但大于f0
B.观察者在图中A点接收波的频率是定值,但小于f0
C.观察者在图中B点接收波的频率是定值,但大于f0
D.观察者在图中B点接收波的频率是定值,但小于f0
6.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绳上相向传播的甲、乙两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其中a、b是甲波上的两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列波相遇时能发生干涉现象
B.甲波的速度v甲和乙波的速度v乙相等
C.质点a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
D.若v甲=20 m/s,再经t=0.15 s,位于原点的质点位移是10 cm
7.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图甲和乙分别是在x轴上a、b两质点的振动图像,且xab=6 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A.波一定沿x轴正方向传播
B.波长可能是8 m
C.波速一定是6 m/s
D.波速可能是2 m/s
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如图所示,实线为t1=2 s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2=5 s时的波形图。以下关于平衡位置在O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三、非选择题(共60分,其中9、10为填空题,11、12、13题为计算题)
9.如图所示是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
(1)质点A________振动,质点C________振动(选填“向上”或“向下”)。
(2)再经过T,质点A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__cm,质点C的位移是________cm。
10.如图(a)所示,在xy平面内有两个沿z方向做简谐运动的点波源S1(0,4)和S2(0,-2)。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0 m/s。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的路程差为______m,两列波引起的点B(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选填“加强”或“减弱”),点C(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选填“加强”或“减弱”)。
(a)
(b)         (c)
11.(12分)位于坐标原点的波源S不断地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40 m/s,已知t=0时刻波刚好传播到x=13 m处,部分波形图如图甲所示。根据以上条件,求:
(1)求波长λ和周期T;
(2)从图示时刻开始计时,x=2 019 m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峰需要多长时间?
(3)在图乙中画出t=1.25 s时,从波源到x=10 m处所有质点形成的波形。
甲           乙
12.(12分)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t1=0时刻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t2=0.05 s 时刻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求:
(1)这列波的振幅和波长;
(2)这列波的最小波速的大小和方向。
13.(15分)水面上水波的速度跟水的深度有关,其关系式为v=,式中h为水的深度,g为重力加速度。如图甲所示是某水域的剖面图,C、D两部分深度不同,图乙是从上往下的俯视图,O点处于两部分水面分界线上,M和N分别是处在C和D两区域水面上的两点。t=0时刻O点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形成以O点为波源的向左和向右传播的水波(可看作是简谐横波)。t=2.5 s时O点第二次到达波峰,此时M点第一次到达波峰。已知D区域水波振幅A=5 cm,水深hD=0.90 m,OM间距离为4.0 m,ON间距离为3.0 m,g取。求:
(1)C区域的水深hC;
(2)N点在t=3 s时的振动方向及此时的位移;
(3)t=10 s时,处在D水域水面上的Q点(图中未标出)处于波峰,且OQ间只有一个波峰,则Q点在t=0至t=10 s时间内振动的路程是多少?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