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章末综合测评1 物质及其变化--2026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章末综合测评1 物质及其变化--2026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5:46:03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测评(一) 物质及其变化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太阳能分解H2O    B.海底开采可燃冰
C.可燃冰做燃料     D.火箭发射
2.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A.溶液与胶体:属于不同分散系的本质原因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一种元素
C.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D.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物质本身的导电性
3.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下列古文或诗词的解读错误的是(  )
A.“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表达了对于世界体系的分类概念
B.“野火烧不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涉及丁达尔效应
D.“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4.某种硅溶胶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硅溶胶通电,硅溶胶中离子做定向移动
B.若硅溶胶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用滤纸过滤提纯
C.硅溶胶区别于悬浊液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D.用激光笔照射该分散系,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5.分类是学习物质化学性质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酸性氧化物 碱 电解质
A SO2 C2H5OH 熟石灰
B CO2 NaOH 食盐水
C CO KOH 硫酸铜
D P2O5 Fe(OH)3 氯化氢
6.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以下物质间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中Ca作还原剂
B.CaO是常见的干燥剂
C.实现反应③只能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
D.反应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7.利用食醋、小苏打、蔗糖和水可以自制简易的碳酸饮料,涉及的化学反应为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不属于电解质
B.H2O、CO2均属于氧化物
C.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CH3COON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Na===Na++CH3COO-
8.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最简个数比如下表,则M可能为(  )
所含离子 M
最简个数比 2 2 1 1
A.OH-        B.Ba2+
C.H+ D.Mg2+
9.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Fe3+
B.常温下,pH<7的溶液中:Ca2+、Cl-、OH-
C.澄清透明的溶液中:K+、、
D.含有Ca2+的溶液中:Cl-、H+、
10.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基本素养之一,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OH-===H2O
B.用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Fe(OH)3+3H+
C.石灰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O3↓+2OH-
D.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2H++2OH-===BaSO4↓+2H2O
11.验证氧化性强弱:Cl2>Br2>I2,设计如下实验(已知: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忽略氧气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溶液变为 浅黄绿色 溶液变 为黄色 溶液变为 棕黄色 溶液变 为蓝色
A.实验①设计目的:排除实验②③④水稀释的影响
B.实验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
C.实验③的现象可以证明氧化性:Cl2>I2
D.实验④能证明氧化性:Br2>I2
12.工业上冶炼锡的第一步反应原理为2SnO2+3C===2Sn+aM↑+CO2↑,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应中SnO2被还原
B.a为3
C.反应后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有两种
D.还原性:C>Sn
13.如图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新物质时体系导电性的变化曲线(其中I为电导率,m为加入的新物质的质量)。下列情况与图a、b、c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是(  )
①Ba(OH)2溶液中滴入H2SO4溶液至过量
②CH3COOH溶液中滴入NH3·H2O溶液至过量
③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
④NH4Cl溶液中逐渐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至恰好反应
⑤盐酸中通入少量氨气
A.②-a ①③-b ④⑤-c
B.②⑤-a ①③-b ④-c
C.②⑤-a ①-b ③④-c
D.⑤-a ①④-b ②③-c
14.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生物和化学资源。海水晒盐后,以其母液(卤水)和贝壳为原料,还可以生产一种具有特殊用途的材料——纳米氧化镁,其简要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Ⅰ的煅烧可在表面皿中直接进行
B.纳米MgO溶于水后形成的分散系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C.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Mg(OH)2+Ca2+
D.滤液中含有的粒子仅为Ca2+和Cl-
15.亚磷酸 (H3PO3)是一种酸,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H3PO33H3PO4+P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的H3PO3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
B.H3PO3在反应中既作氧化剂被氧化,又作还原剂被还原
C.亚磷酸受热分解的过程中,被氧化的亚磷酸和被还原的亚磷酸分子个数比为1∶3
D.每生成一个PH3分子,转移6个电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5分)现有以下几种物质(或微粒):
①Cu ②液态HCl ③稀H2SO4溶液 ④熔融NaNO3 ⑤KNO3溶液 ⑥饱和FeCl3溶液 ⑦消毒酒精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物质中属于能导电的电解质是________(填序号)。(2分)
(2)③中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利用⑥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描述)。(3分)
(4)向③中逐渐加入Ba(OH)2固体,其溶液的导电性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根据酸能电离出H+的数目可将酸分为一元酸(如HNO3)、二元酸(如H2SO4)、三元酸(如H3PO4)。二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如Na2SO4)和一种酸式盐(如NaHSO4),三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如Na3PO4)和两种酸式盐(如NaH2PO4、Na2HPO4)。
①H2C2O4属于二元酸,写出它与KOH反应生成酸式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3PO3与KOH溶液反应生成的酸式盐只有一种,则H3PO3是________元酸;若反应生成正盐,则该正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6分)
17.(15分)某同学通过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装置示意图如下(忽略HCl挥发)。
(1)按阳离子分类,碳酸钙属于钙盐;按阴离子分类,碳酸钙属于__________。 (2分)
(2)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分)
A.Ⅰ中发生了分解反应
B.Ⅰ中的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
C.Ⅱ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写出Ⅰ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4)下列能在澄清石灰水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________(填字母)。 (2分)
A.Cu2+、Cl-      B.K+、
C.H+、 D.Na+、
(5)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Ⅲ中现象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14分)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对于下列A~D涉及H2O2的反应:
A.Na2O2+2HCl===2NaCl+H2O2
B.Ag2O+H2O2===2Ag+O2↑+H2O
C.2H2O22H2O+O2↑
D.+10KOH===2K2CrO4+3K2SO4+8H2O
①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②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_______。
③上述反应说明H2O2、Ag2O、K2CrO4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已知甲、乙、丙是三种可溶性物质,其中甲是碱,乙、丙是盐,它们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所有离子如下表所示:
阳离子 Na+、H+、Ba2+
阴离子 OH-、、
①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②乙溶液与丙溶液反应可生成气体M,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丙溶液与甲溶液反应可分别生成白色沉淀A和B,其中B可溶于稀硝酸。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写出乙溶液与甲溶液按溶质个数之比1∶1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19.(11分)双氧水和“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两种消毒剂,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研究H2O2的性质。
序号 实验 实验现象
ⅰ 向5% H2O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 a.溶液紫色褪去 b.有大量气泡产生
ⅱ 向5% H2O2溶液中滴加淀粉碘化钾溶液 c.溶液变蓝
已知:淀粉遇碘变蓝。
(1)①能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是________(填序号)。
②写出实验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依据表格信息,将I2、H2O2、KMnO4按氧化性由强到弱依次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7分)
(2)某届奥运会期间,由于工作人员将“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与双氧水两种消毒剂混用,导致游泳池藻类快速生长,池水变绿。一种可能的原因是NaClO与H2O2反应产生O2促进藻类快速生长。该反应说明氧化性:NaClO__________H2O2(填“>”或“<”);当参加反应的NaClO和H2O2的个数比为1∶1时,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填字母)。 (4分)
A.O2 B.H2O
C.Cl2 D.NaCl
E.NaClO2
8 / 8章末综合测评(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D B D C C D C C D B A C D
16.(1)④ === (3)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盛有沸水的烧杯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立即停止加热 (4)先减弱再增强 (5)①H2C2O4+KOH===KHC2O4+H2O ②二 K2HPO3
17.(1)碳酸盐 (2)A (3)2H++CaCO3===Ca2++H2O+CO2↑ 否 反应前后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4)B (5)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在水溶液中碳酸能电离出H+,溶液呈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8.(1)①D ②C ③Ag2O > H2O2>K2CrO4 
(2)①Ba(OH)2 ②===H2O+CO2↑ ===BaSO4↓+H2O
19.(1)①ⅰ ②+5H2O2+6H+===2Mn2++5O2↑+8H2O ③KMnO4>H2O2>I2 (2)> D
1.B [H2O分解生成H2和O2,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从海底开采可燃冰,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燃料的燃烧涉及化学变化,C、D不符合题意。]
2.C [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故A错误;纯净物、混合物与是否仅含一种元素没有必然的关系,比如:O2和O3混合在一起,虽然只含一种元素,但仍是混合物;H2SO4含三种元素,但由于是一种物质,仍是纯净物,故B错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并不是看物质本身是否导电,而是看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是否能导电,故D错误。]
3.D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表达了对于世界体系的分类概念,A正确;“野火烧不尽”涉及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雾属于胶体分散系,则“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涉及丁达尔效应,C正确;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错误。]
4.B 
5.D [C2H5OH属于醇类,不属于碱,A错误;食盐水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B错误; 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C错误; P2O5属于酸性氧化物,Fe(OH)3属于碱,氯化氢溶于水导电,属于电解质,D正确。]
6.C [反应①中Ca失电子,作还原剂,A正确;CaO能与水反应,是常见的干燥剂,B正确;实现反应③可以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还可以与碳酸钠等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反应生成碳酸钙,C错误;反应④为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7.C [蔗糖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所以它不属于电解质,A正确;氧化物是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H2O、CO2均属于氧化物,B正确;题述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CH3COONa在水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CH3COONa===Na++CH3COO-,D正确。]
8.D [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大于钠离子所带正电荷数,根据溶液显电中性可知M应该是阳离子,且M带2个单位正电荷。又因为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因此M是Mg2+。]
9.C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Fe3+和OH-反应会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H+和OH-会发生反应生成H2O,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K+、、三种离子之间不反应,虽然有色,但是澄清透明,C符合题意;H+和会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10.C 
11.D [实验①是将氯水加入蒸馏水将其稀释,后续实验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这样可以排除实验②③④水稀释的影响,故A正确;溶液变为黄色是因为产生溴单质,说明氯气可以将溴单质置换出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故B正确;溶液变为棕黄色是因为产生碘单质,说明氯气可以将碘单质置换出来,可以证明氧化性:Cl2>I2,故C正确;②反应后的黄色溶液是含有溴单质的溶液,但是不能排除含有氯单质,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会变蓝,证明产生了碘单质,可能是氯气或是溴单质置换出了碘单质,不能证明氧化性:Br2>I2,故D错误。]
12.B [由元素守恒知a=2,M应为CO。]
13.A 
14.C [固体灼烧应该在坩埚中进行,因此步骤Ⅰ的煅烧不能在表面皿中直接进行,A错误;纳米MgO的粒子直径超过100 nm,溶于水后形成的分散系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错误;步骤Ⅱ沉淀镁离子,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Mg(OH)2+Ca2+,C正确;滤液中含有的粒子主要为Ca2+和Cl-,还含有少量镁离子等,D错误。]
15.D [液态的H3PO3属于电解质但是不能导电,因为没有发生电离,A错误;H3PO3在反应中,磷元素化合价有升有降,既作氧化剂被还原,又作还原剂被氧化,B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亚磷酸受热分解的过程中,被氧化的亚磷酸和被还原的亚磷酸分子个数比为3∶1,C错误;H3PO3生成PH3,磷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3价,故每生成一个PH3分子,转移6个电子,D正确。]
16.(1)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才能导电,故只有④熔融NaNO3才符合要求。(2)硫酸属于二元强酸,其溶质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3)将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盛有沸水的烧杯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立即停止加热。(4)H2SO4溶液是电解质溶液,加入Ba(OH)2固体后,生成沉淀BaSO4和水,其溶液中导电的粒子逐渐减少,其溶液的导电性减弱,但过量后自身能电离,其溶液的导电性又逐渐增强。(5)根据定义,草酸生成酸式盐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KOH===KHC2O4+H2O。H3PO3与KOH溶液反应生成的酸式盐只有一种,根据定义知H3PO3是二元酸,若生成正盐,需要中和两个氢离子,其化学式为K2HPO3。
17.(2)碳酸钙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Ⅰ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A项不合理;Ⅰ中发生的反应为CaCO3+2HCl===CaCl2+H2O+CO2↑,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B项合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则Ⅱ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项合理;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项合理。(3)Ⅰ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aCO3===Ca2++H2O+CO2↑,此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4)Cu2+与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K+、在澄清石灰水中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正确;H+与OH-反应生成H2O,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与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19.(1)①根据实验ⅰ可知KMnO4发生还原反应,H2O2中-1价氧元素被氧化为O2,即实验ⅰ中H2O2为还原剂,表现还原性。②根据实验现象可推知H2O2与KMnO4反应有O2和Mn2+生成,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5H2O2+6H+===2Mn2++5O2↑+8H2O。③由实验ⅰ、ⅱ可得氧化性:KMnO4>H2O2、H2O2>I2,故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H2O2>I2。(2)根据题意可写出题述反应为NaClO+H2O2===O2↑+NaCl+H2O,氧化性:NaClO>H2O2;由化合价变化可知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NaCl,O2为氧化产物,D符合题意。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