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数智分层作业1 走进化学科学--2026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数智分层作业1 走进化学科学--2026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13:51

文档简介

数智分层作业参考答案
数智分层作业(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B D C B D D B C C D D
9.(1)⑤⑥ (2)④⑦ (3)⑧⑨ (4)①②③
14.(1)B (2)D
15.(1)+5价 (2)吸附性 物理 (3)CH3COOH(或醋酸) (4)CH4 CH4+2O2CO2+2H2O
1.A [使用火是人类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
2.B [造纸、火药、炼铜炼铁、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都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3.D [制陶技术的成熟属于古代化学的成就,D项符合题意。]
4.C [火药使用过程中涉及化学反应;粮食酿酒过程中涉及化学反应;转轮排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反应;铁的冶炼是由铁的化合物制备铁单质的过程,涉及化学反应。]
5.B 
6.D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打捞起河里或湖里的泥沙后,用淘盘将淤泥洗去,可以得到金,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项符合题意。]
7.D [减少氟利昂的排放可以减少臭氧层的破坏,但不能减少CO2的排放,A项不符合题意;用脱硫煤代替原料煤做燃料可以减少SO2的排放,防止酸雨的形成,但不能减少CO2的排放,B项不符合题意;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会增大甲烷的使用,增大CO2的排放,C项不符合题意;加强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再利用可以减少CO2的排放,D项符合题意。]
8.B [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大量开采会破坏地质结构,引起灾难,B项错误。]
9.研制开发超导材料可以减少能耗,属于能源问题。
10.C [疫苗的研制是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A项不符合题意;雾霾出现的原因探究是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研究,属于化学研究范畴,B项不符合题意;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原子弹的爆炸涉及原子核的变化,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属于核物理研究范畴,C项符合题意;冶炼特种钢是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D项不符合题意。]
11.C [C项,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不含水分子,故错误。]
12.D [“捣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提升发酵速率,也能促进混合完全,A项正确;“曲”中含有多种酶、细菌和真菌,具有催化作用,含有复杂的催化剂,B项正确;“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C项正确;“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是让酒曲充分发酵,生成CO2气体,产生如鱼眼大小的气泡,不是水蒸气气泡,D项错误。]
13.D [A项,指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正确;B项,指金属铜和锡自身都较柔软,铜和锡形成合金,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高,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正确;C项,指的是碳酸钙受热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项,是利用了萃取的原理,该提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14.(1)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消除污染,则在化学生产中不排放任何有害物质,只有选项B符合。(2)A项,泼上汽油焚烧,浪费能源,并造成大气污染;B项,倒入江河中,会造成水体污染;C项,深埋于土壤中,会造成土壤污染。
15.(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钾和氧的化合价分别是+1和-2价,故碘的化合价为+5价。(2)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能吸附色素使红糖脱色。(3)食醋的主要成分是CH3COOH。(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2数智分层作业(一) 走进化学科学
(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试卷共55分)
1.人类的化学实践活动是从下列哪项活动开始的(  )
A.使用火        B.制陶瓷
C.酿酒   D.炼丹
2.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发现,为现代物质文明奠定了基础。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的是(  )
①造纸 ②火药 ③炼铜炼铁 ④发现元素周期律 ⑤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⑥提出分子学说 ⑦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⑦   D.④⑤⑥⑦
3.进入20世纪后,化学科学的发展更为迅速,取得了若干项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C.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
D.制陶技术的成熟
4.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5.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6.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积淀,在下列古代发明和工艺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孔明灯 B.用树皮、棉、麻造纸
C.烧制彩陶 D.淘黄金
7.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
A.减少氟利昂的排放
B.用脱硫煤代替原料煤做燃料
C.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D.加强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再利用
8.“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人们对水的需求
C.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可吸收大量CO2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9.(6分)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化学家们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包括:
①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 ②开发新型制冷剂取代氟利昂 ③在无污染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 ④研制开发超导材料 ⑤合成人造皮肤和血管 ⑥开发新型、高效药品 ⑦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能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⑧合成高效化肥 ⑨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
(1)属于健康问题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1.5分)
(2)属于能源问题的有________。(1.5分)
(3)属于粮食问题的有________。(1.5分)
(4)属于环境问题的有________。(1.5分)
10.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越来越多,界限越来越不明显,但目前的科学研究,学科间的分工依然存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仍有不同。下列叙述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疫苗的研制     B.雾霾出现的原因探究
C.原子弹爆炸实验 D.冶炼特种钢
11.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项发现属于医药方面的应用
B.青蒿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C.青蒿素由C原子和H2O分子构成
D.青蒿素中C、H、O的质量比为90∶11∶40
12.《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酒曲的处理,“乃平量曲一斗,臼中捣令碎。若浸曲一斗,与五升水。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捣碎”目的是促进混合完全
B.“曲”中含有复杂的催化剂
C.“斗”和“升”都是容量单位
D.“鱼眼”是水蒸气气泡的拟像化
13.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涉及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B.《吕氏春秋别类》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钢”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
C.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14.(4分)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消除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
(1)在化学工业生产中,绿色化学是指________(填字母,下同)。(2分)
A.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严格处理
B.在化学工业生产中不排放任何有害物质
C.在化工厂周围种草、种花、种树,使化工厂成为花园式工厂
D.以绿色植物为原料,用生物催化剂实现化工生产
(2)下列对音像市场废旧光盘的做法中,属于“绿色销毁”的是________。(2分)
A.泼上汽油焚烧
B.倒入江河中
C.深埋于土壤中
D.碾压粉碎后再回收利用
15.(9分)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柴、米、油、盐、酱、醋、糖等都属于化学物质。请回答。
(1)加碘食盐所含的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1分)
(2)白糖与红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__,可将红糖脱色变成白糖,此变化为________变化。(2分)
(3)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台面上,会使其表面变得粗糙而失去光泽。这是因为食醋中的________与大理石发生了化学反应。(2分)
(4)东部城市部分家庭厨房中的“柴”已被“西气东输”工程送来的“天然气”所替代,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