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9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
第1课时 水圈的组成 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学 习 目 标 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水圈的组成。
2.结合图文资料,说出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
3.结合实例说明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一、水圈的组成
1.水圈:由A____水、B大气水、C陆地水组成,____水是水圈的主体。
海洋
海洋
2.淡水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占水体的比重大。 ( )
2.海水是水圈的主体。 ( )
3.地下淡水占水体的比重比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大。 ( )
×
√
×
提示:1.× 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水体的比重很小。
2.√ 海水占地球水体总储量的96.538%,是水圈的主体。
3.× 陆地淡水占2.526%,而地下淡水仅占陆地淡水的30.07%,地下淡水占水体的比重比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小。
二、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1.海水温度
(1)热量来源:主要来自________。
(2)分布规律
①水平分布规律:表层海水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②时间分布规律:同一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夏季____冬季。
③垂直分布规律: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一定深度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不大。在高纬度地区,海水中往往会存在一个________。
太阳辐射
高于
降低
冷中间层
(3)影响
影响 表现
地球的热量______ 地球上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储存于海洋中
对大气温度变化具有____作用 与陆地相比,海水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幅度小,变化过程____
储存库
调节
滞后
影响 表现
引起海平面变化 海水温度增高,体积膨胀,引起海平面一定幅度的____
影响气候 局部区域海水____的异常变化,会引发气候的异常变化
上升
温度
2.海水盐度
(1)含义: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的____物质的质量叫盐度,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 _______。
(2)影响因素
①主要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____,反之盐度____。
②其他因素:陆地径流、结冰和融冰、洋流等。
盐类
35‰
较低
较高
(3)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利用海水____。
②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
③影响海水养殖。
④随科技发展,海水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4)我国的著名盐场:渤海沿岸的____盐场、海南岛的______盐场、台湾的____盐场等。
晒盐
长芦
莺歌海
布袋
[轻巧记忆]
(1)在外海或大洋中,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
(2)在近岸地区,海水盐度主要受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
3.海水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海水的____称为海水密度,其单位是g/cm3或kg/m3。
(2)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盐度 盐度越大,密度越大 ____盐度最高,密度最大;________盐度最低,密度最小
质量
红海
波罗的海
因素 影响 举例
压力 压力越大,密度越__ 深层海水,压力增大,密度较大
温度 在冰点温度以上,温度越高,密度越__
大河入海口 ①一般因____较低,密度较小;②因河水裹挟泥沙,密度____
大
小
盐度
增大
(3)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影响船舶的吃水深度,进而影响核载____。
②不同海域海水密度差异会产生____流。
重量
密度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因此,同纬度海区的海水温度是相同的。 ( )
2.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小,因此,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 )
3.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主要原因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 )
4.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高。 ( )
5.表层海水的密度与深度(压力)关系最密切。 ( )
×
√
√
×
×
提示:1.×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有很多,太阳辐射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
2.√ 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小于陆地,变化过程滞后于陆地,海洋对大气温度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3.√ 表层海水的盐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一般来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海区,海水盐度较高,反之较低。副热带海域降水少,但温度高,蒸发量大,所以盐度高。
4.× 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低。
5.× 表层海水的密度与温度关系最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海水温度
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冷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其中,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支出主要指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在不同季节、不同海区,热量收支不平衡。图甲是海洋表层平均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图乙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图。
问题1 (综合思维)结合图甲,判断图乙中三个观测站纬度的高低顺序,并说明理由。
提示:三个观测站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③②①。理由: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问题2 (综合思维)结合图甲,世界海洋表层水温最高的海域在赤道吗?为什么?
提示:不在。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陆地对海洋表层水温影响较大。在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陆地温度要比海洋温度高,同时陆地上方大气吸收的热量也比海洋上方大气吸收的热量多,这些热量通过大气运动传递给同纬度的海域,导致世界海洋表层水温最高的海域不在赤道,而在北纬10°附近。
问题3 (综合思维)结合以上两个问题,说明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纬度、海陆分布、深度。
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项目 分布规律 原因
时间分布 同一海区表层海水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夏季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冬季反之
项目 分布规律 原因
空间分布 水平方向 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一纬度,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暖流水温高于周围海区,寒流水温低于周围海区
项目 分布规律 原因
空间分布 垂直方向 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水深1 000 m以下的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 太阳辐射是海水热量的主要来源,而太阳辐射先到达海水表面,越向深处,海水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少
2.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
(1)纬度
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海洋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低纬度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热量盈余;高纬度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热量亏损。故一般海水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2)深度: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高纬度海区因表层冷海水下沉存在冷中间层。
(3)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水温高于寒流水温。
(4)海陆分布:靠近陆地的海区,夏季水温较高,冬季水温较低。
(5)季节:同一海区,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1.温跃层是指位于海面以下某深度内,海水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
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水层。右图为
某海域某月海水温度垂直结构。读图,完成
(1)~(2)题。
(1)图中海域内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有( )
①10~20米温差大导致温跃层显著
②20~30米随海水深度增加温度下降最快
③3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小
④表层水温高,向深处水温逐渐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该海域温跃层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1)D (2)B [第(1)题,读图可知,3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变化小,表层水温高,向深处水温逐渐降低,③④正确;10~20米等温线最密集,说明随海水深度增加温度下降最快,②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温跃层是指位于海面以下某深度内,海水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水层。10~20米温差大且水温较高,与下部的冷水团间形成温跃层,①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
第(2)题,夏季太阳辐射强,浅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大,水温高,而深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小,水温低,故夏季温差垂直变化大,温跃层表现最明显,B正确。]
海水盐度
下图为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分布图。
问题1 (综合思维)该图反映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分析其相关性。
提示:蒸发量:蒸发量大,盐度高;温度:温度高,蒸发强,盐度高;降水:降水少,盐度高。
问题2 (综合思维)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高,但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原因是什么?
提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
问题3 (地理实践力)南纬60°附近与北纬60°附近海水盐度有一定差异,原因是什么?
提示:南纬60°附近海水盐度高于北纬60°附近。北纬60°附近海域有大量大陆淡水注入,南纬60°附近基本上全是海洋。
1.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及成因
分布规律 随纬度变化呈现双峰分布格局: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域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域递减
海域差异 赤道附 近海域 气温高,蒸发强,但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
副热带海域 降水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最高
海域差异 中高纬 度海域 气温较低,蒸发较弱,盐度较低
南北 半球 纬度40°~60°附近海域,北半球盐度较低,主要是因为该纬度带北半球陆地广阔,有较多的河流入海,对海水起稀释作用
2.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3.世界特殊海域盐度的特征及原因
(1)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是红海,盐度达41‰。红海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有: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红海两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陆地淡水注入;红海海域较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2)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域是波罗的海,盐度不超过10‰。其盐度低的主要原因有:波罗的海海域降水较多而蒸发量小,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的淡水注入;海域较封闭,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
2.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右图),
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
以上。据此完成(1)~(2)题。
(1)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相对干旱 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
C.沿岸流影响大 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
(2)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
A.由海向湖
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
C.由湖向海
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
√
(1)A (2)A [第(1)题,读图可知,时令河所在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河流会季节性断流,注入的河流水量少,蒸发旺盛,湖水盐度高,A正确;由图可知,马德雷湖入湖河流较少,地表河流补给少,带来的盐分较少,B错误。马德雷湖与墨西哥湾之间有沙坝相隔,沿岸流对其影响较小,C错误;马德雷湖仅通过南、北口与墨西哥湾相连,水体交换较少,D错误。
第(2)题,马德雷湖湖水盐度较高,说明其盐分难以排出,可推测南北两侧的出入口处表层水流方向均为由海向湖,A正确;若湖水可以排出,则该湖泊应为淡水湖,湖水盐度不会太高,B、C、D错误。]
海水密度
轮船上的“吃水线”被称为“生命线”。为了安全航行,远洋轮船船体上都有几条水平横线分别表示该船在
不同水域和不同季节所允许的满载时的“吃
水深度”,如图所示。其中FW表示淡水线,
S表示夏季海洋线,W表示冬季海洋线。
问题1 (综合思维)“吃水深度”是海水哪种物理性质的体现?
提示:海水密度。
问题2 (综合思维)“冬季海洋线”在“夏季海洋线”下方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冬季海水温度较低,海水密度大,吃水深度浅;夏季海水温度较高,海水密度小,吃水深度深。
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2.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密度大致相同。
(2)垂直分布:一般而言,随着深度增加,海水密度逐渐增大。
(3)特殊分布:有时随着深度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出现“海中断崖”现象。
3.海水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远洋航海中,标准吨位船只的核载重量要考虑不同海区密度的差异,以确保航运安全。
(2)海水密度差异产生密度流,影响人类活动。例如,曼德海峡西北侧的红海海水盐度较高,密度较大,海水下沉;海水从底层流向印度洋。对航运、渔业和海洋生态都有影响。
3.同海域海水盐度不同,会导致海水密度不同,进而影响海水流动方向以及轮船的吃水深度。下图为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海水盐度图。读图,完成(1)~(2)题。
(1)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海水的流向分别是( )
A.自东向西 自西向东 B.自西向东 自东向西
C.自东向西 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2)一艘自西向东航行的轮船,在图示海域吃水深度(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
√
(1)B (2)B [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因蒸发量大,其盐度高于西侧大西洋,海平面整体低于大西洋,导致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而深层海水由盐度高处向盐度低处扩散,即自地中海流向大西洋,B正确。
第(2)题,由所学知识及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自西向东盐度增加,轮船受浮力影响,吃水深度越来越浅,B正确。]
必备知识
1.海水是水圈的主体。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很有限。
2.表层海水温度一般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一定深度以下变化不大。
3.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量、蒸发量、陆地径流、结冰和融冰、洋流等。
4.波罗的海是世界上海水盐度最低的海区,红海是世界上海水盐度最高的海区。
5.一般来说,盐度越大,密度则越大;压力越大,密度也越大。
课堂小结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题组1 水圈的组成
下图为地球上水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陆地上各种水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储量大于地下水储量
B.沼泽的分布范围比地下水广
C.冰川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
D.地下水在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2.下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 )
A.河流 B.冰川
C.湖泊 D.沼泽
√
√
3.当前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世界上水资源总量虽然很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使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C 2.A 3.B [第1题,读图可知,河流储量远小于地下水储量,A错误;地下水的分布范围比沼泽广,B错误;冰川是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C正确;地下水的不合理利用,往往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引起地面沉降,D错误。
第2题,河流是陆地上的一种自然水体,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A正确;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难以利用,湖泊、沼泽的利用相比河流要少,B、C、D错误。
第3题,当前水资源问题主要是水资源短缺。相对于人类利用量来看,目前世界上水资源总量是充足的,①不符合题意;世界上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②符合题意;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导致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变少,从而出现水资源短缺,③符合题意;世界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某些地区和某些时段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
题组2 海水温度
下图为太平洋海域某月海水平均温度(单位:℃)随经度和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海域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是( )
A.自表层向深层递增
B.50~200 m变化幅度较大
C.表层水温西低东高
D.自西向东呈递增趋势
5.形成图示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分布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经度
C.地表径流 D.太阳辐射
√
√
4.B 5.D [第4题,读图可知,该海域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是自表层向深层递减;50~200 m处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变幅较大;表层水温西高东低;表层水温自西向东呈先增后减的趋势,300 m以下东西水温接近一致,变化不大。
第5题,图示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分布特点是由表层向深层递减,表层水温高,深层水温低。主要原因是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水温高,深层阳光透入少,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因此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人类活动对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影响较小;地表径流对图示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影响不大;各经度分布区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都是由表层向深层递减,不是经度因素。]
题组3 海水盐度
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溶解的盐类物质的质量表示。世界各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受蒸发量、降水量、陆地径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如图为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随纬度变化图。读图,完成6~7题。
6.海洋表层平均盐度的纬向变化规律与下列哪种要素的纬向变化规律相似( )
A.世界年均降水量 B.海洋表层水温
C.世界年均蒸发量 D.年太阳辐射量
√
7.P、Q两地纬度相当但盐度差异大,影响其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洋流 B.径流
C.降水 D.蒸发
√
6.C 7.B [第6题,读图可知,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变化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海区递减。世界年均降水量和海洋表层水温分布规律为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副热带海区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成为全球蒸发量最大的海区,与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变化规律相似;低纬度地区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年太阳辐射量总体上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第7题,世界大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海区递减。根据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特点可知,P、Q两地纬度相当但盐度差异大,主要原因是P地位于北纬60°海域附近,周围有大量陆地淡水随河流注入海洋,对海水起稀释作用,而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大面积的海洋,受陆地径流影响小;P、Q两地纬度相当,蒸发量差异不大,洋流、降水对两地盐度差异影响较小。]
题组4 海水密度
读海水温度、盐度与密度关系图,回答8~9题。
8.海水的密度( )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9.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
A.南极海区 B.红海
C.赤道海区 D.副热带海区
√
√
8.C 9.C [第8题,据图分析可知,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两者呈负相关;海水盐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大,两者呈正相关,故选C项。
第9题,结合上题的结论可知,赤道海区海水温度高,且降水多,海水盐度低,因此海水密度最小。]
[教学活动点拨]
教材P36活动
提示:绘图略。
沿180°经线海洋表层海水平均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原因:表层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而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教材P38活动
1.提示:绘图略。
沿180°经线海洋表层平均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海区递减。
原因:海水的盐度主要与降水量和蒸发量有关。一般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海区,海水盐度较高,反之较低。赤道附近海区降水多,盐度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量大,盐度高;副极地地区温度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
2.略。
教材P39活动
提示:特征: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最低值约出现在5°N附近,从5°N附近向南北两侧方向大致呈“V”形分布,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海水密度稍大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
由图2-2-8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由赤道到副热带海区的盐度与密度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呈正相关。
课时分层作业(七) 水圈的组成 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下图为8月大西洋沿某经线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海水盐度
B.曲线②表示海水密度
C.曲线③表示海水密度
D.曲线②表示海水温度
√
2.与副热带海域相比,赤道地区( )
A.海水密度大,因为赤道地区水温高
B.海水盐度低,因为赤道地区降水丰富
C.海水水温高,因为赤道地区海水密度大
D.海水盐度高,因为赤道地区海水蒸发强烈
√
1.D 2.B [第1题,根据所学海水性质知识可知,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海区向两极递增;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海区向两极递减;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域分别向两侧的低纬、高纬海区递减。由此可知图中曲线①表示海水密度,曲线②表示海水温度,曲线③表示海水盐度,D正确。
第2题,海水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副热带海域相比,赤道地区水温高,海水密度小,A错误;与副热带海域相比,赤道地区海水盐度低,因为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对海水稀释作用强,B正确,D错误;与副热带海域相比,赤道地区海水水温高,是因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C错误。]
墨西哥湾为北美洲大陆东南沿海水域,湾内北部河流众多。位于墨西哥湾东南部的环流系统是墨西哥湾区环流的主要驱动力,该环流从加勒比海向北经墨西哥湾,
再经佛罗里达海峡流向北大西洋。
如图为墨西哥湾环流示意图。据
此完成3~4题。
3.墨西哥湾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季节变化最大的部位是( )
A.海湾西侧 B.海湾东侧
C.海湾北侧 D.海湾南侧
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丁、丙、乙
C.丁、甲、丙、乙 D.甲、丁、乙、丙
√
√
3.C 4.D [第3题,读图可知,海湾东侧和南侧受海洋影响更大,水温季节变化小,B、D错误;西部和北部受陆地影响更大,温差较大,但北部河流众多,受河水注入影响,海水温度季节变化更大,C正确,A错误。
第4题,甲地纬度最高,蒸发量最小,且周边数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盐度最低;丙地纬度较低,无河流淡水注入,有暖流流经,盐度最高;丁地和乙地,虽然丁地纬度更低,蒸发量更大,但是有河流注入大量淡水,因此丁地盐度低于乙地。因此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甲、丁、乙、丙,D正确。]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下图为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①海水温度 ②海水密度 ③海水盐度
B.①海水密度 ②海水盐度 ③海水温度
C.①海水温度 ②海水盐度 ③海水密度
D.①海水盐度 ②海水密度 ③海水温度
√
6.下列关于海水盐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温越高的海区海水盐度越大
B.降水越多的海区海水盐度越大
C.海水最大盐度出现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海区
D.海水最小盐度出现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海区
√
5.C 6.C [第5题,根据图示分析可知,①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代表海水温度;②的数值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低纬度递减,因此代表海水盐度;③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代表海水密度,C正确。
第6题,赤道附近的海区纬度低且水温高,但是其盐度小于副热带海区,同时海水盐度不仅受水温影响,也受降水、陆地径流注入量和海区封闭程度影响,故水温不能最终决定海水盐度,A错误;降水较多的海区,由于注入海洋的淡水多,一般会使盐度降低,B错误;海水最大盐度出现在副热带海区,因其长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天多,蒸发旺盛且降水少,其降水量小于蒸发量,C正确;海水盐度最低的海区为波罗的海,其接近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海区而不是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海区,D错误。]
下图中a、b、c、d分别位于马达加斯加岛、英国、古巴和澳大利亚附近,并且a处有暖水水流经过,d处有冷水水流经过。据此完成7~8题。
7.2月时,图中a、b、c、d四个海域水温由高到低依次是( )
A.c>d>a>b B.a>d>c>b
C.c>b>a>d D.a>c>d>b
8.图中各海域盐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
A.dC.b√
√
7.B 8.C [第7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a与d均位于南回归线以南,纬度相差不大,但是a处有暖水水流经过,d处有冷水水流经过,因此a处水温比d处高,排除A;b位于英国西侧海区,纬度最高,所以水温最低,排除C;此时为2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c地在古巴附近,水温低于南半球的a和d,排除D,B正确。
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a处有暖水水流经过,d处有冷水水流经过,暖水水流经过导致水温较高,蒸发更旺盛,因此a处海水盐度会比d处高,排除B;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可知b处盐度最低,a处、d处盐度均高于c处,排除A、D,C正确。]
海洋中的逆温现象,即水温随海水深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阿拉斯加湾是位于太平洋东北角的半封闭海湾。右图为阿拉斯加湾北部温度和盐度随海水深度变化剖面图。据此完成9~10题。
9.该海域逆温层厚度约为( )
A.50 m B.70 m
C.90 m D.110 m
10.据图推测,该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关系是( )
A.呈正相关
B.呈负相关
C.表层呈正相关,深层呈负相关
D.表层呈负相关,深层呈正相关
√
√
9.A 10.C [第9题,读图可知,该海域逆温层的上边界大约为海水深度90 m,而逆温层下边界大约为海水深度140 m,所以该海域逆温层厚度约为50 m。故A正确。
第10题,读图可知,该海域海水温度与盐度的关系表现为表层呈正相关,深层呈负相关。故C正确。]
11.(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盐度是海水基本性质之一,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夏季长江入海口及其附近海域表层平均盐度分布图。
(1)描述夏季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表层盐度的分布特点。(4分)
(2)分析该季节,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表层盐度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4分)
(3)推测与夏季相比,冬季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表层盐度的分布差异。(4分)
[解析] 第(1)题,从东西与南北两个方向描述夏季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表层盐度的分布特点。由图可知,以长江入海口和钱塘江入海口为中心,由近海向外海,表层海水盐度递增;与南北海域相比,夏季长江入海口处盐度较低。
第(2)题,抓住长江和钱塘江的汛期这一关键因素,分析夏季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表层盐度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夏季,正值长江和钱塘江汛期,有大量径流汇入海洋,河水稀释海水作用强,使该海域海水盐度降低;距河流入海口越近,接纳的河流径流越多,海水盐度越低,反之越高。
第(3)题,从冬季长江和钱塘江进入枯水期这一因素入手,推测与夏季相比,冬季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表层盐度的分布差异。冬季河流水量少,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低盐度的范围缩小;河水稀释海水的作用弱,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海水盐度增大。
[答案] (1)以长江入海口和钱塘江入海口为中心,由近海向外海,表层海水盐度递增;与南北海域相比,形成一个低盐度海区。
(2)夏季,正值长江和钱塘江汛期,大量径流汇入海洋,使该海域海水盐度降低;距河流入海口越近,接纳的河流径流越多,海水盐度越低,反之越高。
(3)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低盐度的范围缩小;长江入海口及附近海域海水盐度增大。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