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0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2课时 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0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2课时 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1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5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
第2课时 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学 习 目 标 1.结合图文资料,识记海水的三种运动形式,结合实例说明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结合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一、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1.海水运动的意义
(1)不仅输送水,而且输送物质和____。
(2)促进了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循环,并影响着全球的天气和气候。
能量
物质
2.海水运动类型
(1)波浪——主要是风浪
①风浪:在____作用下形成的海面的波状起伏运动。
②影响
风力
重新悬浮
水质净化
(2)潮汐
①概念:由月球和太阳的______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
②类型
引潮力
涨潮
落潮
③潮汐的影响
大型船舶可趁____高潮位进出河流和港口。潮汐也可以用来____。
(3)洋流
①概念:海水常年较稳定地沿________作大规模的流动。
②成因:大多数洋流是在______吹拂下形成的。
涨潮
发电
一定方向
盛行风
③分类
类型 暖流 寒流
概念 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__的洋流 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__的洋流
流向 一般从较低纬度海域流向较高纬度海域 一般从较高纬度海域流向较低纬度海域


④影响
影响海上航行 __________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会形成____,对海上航行不利
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世界著名渔场主要分布于______交汇和________的海区
影响流经海域及附近地区的气候 暖流________,寒流________
影响近海污染物 加快污染物扩散,降低________;但同时也会扩大污染范围
顺洋流航行
海雾
寒暖流
海水上泛
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污染浓度
微思考 暖流的水温是否一定高于寒流的水温?
提示:不一定。寒流和暖流都是相对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的。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但在不同纬度的海区,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低纬度的寒流水温可能比高纬度的暖流水温高。
二、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1.概念
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____、____、____等环节__________________地运动的过程。
蒸发
降水
径流
连续不断、周而复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循环类型 字母 主要环节
海陆间 大循环 A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________、⑤下渗、⑥________
海上内循环 B ①蒸发、⑦降水
陆上内循环 C ⑧植物____、⑨蒸发、③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蒸腾
3.地理意义
(1)使地表不同区域的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____,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不断溶解和带走岩石、土壤中的矿物质,促进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________。
更新
物质迁移
(3)促进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____交换,对地表____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4)改变一些地区的____和生活环境。
(5)不断进行着势能和动能的转换,产生________、搬运和____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
能量
温度
生态
流水侵蚀
沉积
微思考 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更新,那么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提示:不是。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角度讲,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量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材料一 某年9月13日,农历八月十八,是观赏钱塘江潮水的最佳时机。该年,受台风“梅花”影响,钱塘江在风雨之中迎来大潮。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外口宽度达100 km;溯江而上,河道越来越窄,在海宁附近河道急剧收缩,宽度已不足3 km。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涌积,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潮流高度暴涨。
材料二 摩尔曼斯克港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最大的军港之一,是俄罗斯最大的渔港和北方最大的商港,俄罗斯北方唯一的不冻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11月至次年3月通航需要靠破冰船破冰航行。
问题1 (综合思维)分析中秋节前后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提示: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的天体引潮力最大。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口大肚小,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潮流高度暴涨。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问题2 (人地协调观)分析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提示:大型船舶可趁潮水涨落进出河流和港口;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问题3 (综合思维)摩尔曼斯克港纬度高,却成为不冻港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有暖流经过摩尔曼斯克港,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因此摩尔曼斯克港虽然地处北极圈内,却常年不冻。
问题4 (人地协调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的纬度比摩尔曼斯克港低,11月至次年3月通航却要靠破冰船破冰航行,为什么?
提示:虽然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的纬度低于摩尔曼斯克港,但由于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的作用明显,冬季有结冰现象,因此11月至次年3月需要靠破冰船破冰航行。
1.波浪和潮汐的对比
运动形式 波浪 潮汐
形成因素 风、海底地震、火山喷发以及水下塌陷等 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
时间 无周期性 具有周期性
分布 普遍 普遍
方向 多随风向的变化而变化 海水定时涨落
2.潮汐的形成及利用
(1)潮汐活动规律及成因
周期 活动规律 成因
一天 两次潮汐 在地球上,当某地处于正对或背对月球时,此处的海水被月球引力“拉”起来,周围的海水也向着此处聚集堆积,就形成涨潮。大部分海域一天出现两次海水涨落
周期 活动规律 成因
一月 两次大潮 (朔望时) 当太阳、月球与地球三者的位置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叠加在一起,易形成大潮
两次小潮 (上下弦月时) 当太阳、地球连线与月球、地球连线大致垂直时,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小,便产生小潮
(2)潮汐现象的影响和应用
①准确掌握海水潮汐规律对渔业生产有很大帮助。
②涨潮时,外海高盐度的海水被推向岸边,是提取海水晒盐的好机会。
③海上航运事业和潮汐关系更加密切,潮流影响航行的方向和速度。
④掌握潮汐规律,能使港口提高船只通过能力;充分利用潮间带发展水产养殖业。
⑤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可以用来发电,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
项目 方法 图示
确定流向 “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为洋流的流向

A处洋流自南向北流,
B处洋流自北向南流
3.洋流运动及影响
(1)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确定洋流流向和性质
项目 方法 图示
判读性质 “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

A是暖流,B是寒流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项目 影响 举例
气候 高、低纬度之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分布(影响全球) 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影响沿岸沙漠气候形成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影响局部地区)
项目 影响 举例
海洋 生物环境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海水表层——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
项目 影响 举例
海洋 环境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轮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 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顺洋流加速,逆洋流减速;拉布拉多寒流常携带冰山南下,且其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1.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捡拾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下图为山东省青岛港2023年8月23日(农历七月初八)潮汐表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日最适合赶海的时间段为(  )
A.7—9时 B.12—14时
C.17—19时 D.19—21时
(2)在适合赶海的时间段,同样适宜开展的活动有(  )
A.游泳 B.冲浪
C.采集海带 D.船舶进港


(3)与该日相比,青岛港8月16日的潮高(  )
A.高潮更高,低潮更低
B.高潮更低,低潮更高
C.高潮和低潮均更高
D.高潮和低潮均更低

(1)C (2)C (3)A [第(1)题,由生活经验及材料可知,赶海应选择在落潮时,潮差越大,低潮越低,往往收获越多。由图可知,该日潮位最低时在19时,19时之前为退潮,19时之后开始涨潮,所以在低潮前1~2个小时,随着海水的下降,来不及退走的海洋生物会比较多,更适合赶海,C正确。7—9时正在涨潮,不适宜赶海,A错误。12—14时正在落潮,但潮高较高,不适宜赶海,B错误。19—21时处于涨潮期间,不适宜赶海,D错误。
第(2)题,落潮时游泳的危险远大于涨潮时,容易被推离岸边较远的地方,A错误。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所以冲浪往往选择在风浪更大的时候,B错误。落潮时,水位较低,适合采集海带,C正确。落潮时海水水位较低,不适宜船舶进港,D错误。
第(3)题,由材料可知,8月23日为农历七月初八,可推知8月16日为农历七月初一,日、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日月引力相互叠加,所产生的引潮力较大,形成大潮,潮差较大,因此高潮更高,低潮更低。]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模拟水循环小实验
实验过程:
(1)在一个平底器皿中加入少量水,盖满底部即可。把一个装有沙子的培养皿放入水中。
(2)把一块塑料纸盖在器皿上用橡皮筋扎紧,然后把一块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石头要放在装沙子的培养皿的正上方。
(3)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或用台灯直接照射。
问题1 (地理实践力)1小时后,观察器皿内和塑料纸各有什么变化?
提示:水从器皿中蒸发,然后在塑料纸上凝结,在放置石块处滴落到培养皿中的沙子上。
问题2 (综合思维)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是怎样发生的?
提示:海陆间大循环。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水汽蒸发。实验中的沙就是“陆地”,水就是“海洋”。
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各有特点,意义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型 海陆间大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区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类型 海陆间大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类型 海陆间大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特点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典例 长江流域的水循环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2.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
蒸发 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
降水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
地表径流 植被状况、地质条件、降水量、流域面积、人类活动
下渗 植被状况、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地面性质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下图示意城市植被浅沟的结构,a、b、c、d为水循环环节。
(1)在城市建设中用植被浅沟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之后,水循环a、b、c、d四个环节会发生什么变化?
(2)与传统管网排水系统相比,城市建设中采用植被浅沟有什么优点?
(3)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水循环的角度提出可行性措施。
[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a是蒸发,b是地表径流,c是下渗,d是地下径流。在城市建设中用植被浅沟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中的c下渗增加,b地表径流减少,d地下径流增加,a蒸发增加。
第(2)题,城市大量设置植被浅沟后,可以截留雨水,收集雨水,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植被浅沟对雨水可以起到过滤、净化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城市水质;使地表径流减少,减轻了城市内涝;植被浅沟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第(3)题,增加绿地面积,截留雨水,增加下渗;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补充城市地下水,或实施地下水回灌;进行污水处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答案] (1)a增加,b减少,c增加,d增加。
(2)收集雨水;补充地下水;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美化城市环境。
(3)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减轻水污染。
必备知识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波浪、潮汐和洋流等。
2.按水温高低可将洋流分为寒流和暖流。寒流是指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是指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3.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航运和海洋污染有影响。
必备知识
4.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陆上内循环(蒸发、植物蒸腾、降水)和海陆间大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使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2)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3)促进了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4)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5)改造地表形态。
课堂小结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题组1 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读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潮汐动力资源数据表。据此完成1~2题。
省份 平均潮差/m 年潮汐总能量(亿度/年)
浙江 3.7 1 146
山东 1.5 165
江苏 1.2 101
河北 0.65 2.6
四省沿海潮汐动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统计表
1.中国近海的潮差分布特点是(  )
A.黄海潮差小,东海潮差大
B.夏季潮差小,冬季潮差大
C.外海潮差大,近岸潮差小
D.沿潮波方向,左岸潮差比右岸大

2.四省中,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
A.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
B.夏季风增强了潮汐的能量
C.地转偏向力大,潮汐能丰富
D.海底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小

1.A 2.C [第1题,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中国近海的潮差分布特点是黄海潮差小,东海潮差大;表中是平均潮差,不能表示潮差的季节变化;表中数据都是近岸潮差;位于沿海地区,与左岸、右岸无关。
第2题,浙江省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受夏季风影响,增强了潮汐的能量;海底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小。潮汐能是天体引潮力形成的,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读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A.P沿岸降水增多
B.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C.Q沿岸降水减少
D.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4.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洋流、洋流 B.纬度、洋流
C.径流、纬度 D.洋流、径流


3.D 4.D [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附近洋流由高纬海域流向低纬海域,为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Q附近洋流由低纬海域流向高纬海域,为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故选D。
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海域有寒流流经,水温降低,海水的蒸发作用减弱,海水盐度降低;Q海域有河流注入,带来大量淡水,导致海水盐度降低。因此,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洋流和径流,D正确。]
题组2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住宅的设计图。据此完成5~6题。
5.雨水花园主要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6.城市雨水花园可以(  )
①改变河网,拓展城市空间 ②改善水质,提高用水效率 ③增加蓄渗,减少城市内涝 ④节约土地,降低资源消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C 6.B [第5题,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利于雨水的下渗并回收利用雨水,减小了地表径流,因此雨水花园主要改变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C正确;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不是其主要改变的水循环环节,A、B、D错误。
第6题,由材料可知,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雨水花园没有改变河网,拓展城市空间,①错误;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可改善水质,提高用水效率,②正确;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可增加蓄渗,减少城市内涝,③正确;雨水花园并未体现节约土地,降低资源消耗,④错误。故选B。]
[教学活动点拨]
教材P42活动
提示:表2-2-1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人类活动 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修建水库 改变地表径流,影响局部地区的蒸发
人工增雨 影响局部地区的大气降水
植树造林 影响蒸发、下渗、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跨流域调水 影响地表径流的分布
教材P44活动
1.提示:植被对河流流量的影响主要有: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2.提示:植被主要影响水循环的蒸发、下渗、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等环节。具体表现为:植被的蒸腾作用会使水汽蒸发量增加,植被枝叶和凋落物会截留部分降水,减缓汇水过程,使地表径流总量减少,加大地表水的下渗,增加地下径流。
课时分层作业(八) 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2023年6月20日某海洋运输船来到中国辽宁省锦州港,该船是符合进港条件的最大吨位船舶。右图
表示锦州港当日的潮汐时刻表。据此
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潮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潮汐形成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有关
B.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
C.潮汐是深层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D.潮汐的水位高低与海岸的形态有关
2.此日,这艘船舶要进港卸货,最合理的进港时间是(  )
A.6:00 B.11:00
C.16:00 D.21:00


1.D 2.C [第1题,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有关,A错误。发生在白天的海水涨落叫潮,发生在晚上的海水涨落叫汐,B错误。潮汐是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C错误。潮汐的水位高低与海岸的形态有关,如杭州湾“口大肚小”的倒三角形海湾形状使大潮时水位增高,D正确。
第2题,大型船舶进港口最合理的时间应是水位涨至最高时。读图可知,16:00前后,高潮的水位较高,此时港阔水深便于大吨位船只进港,不易发生搁浅,C正确。]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冲浪爱好者利用了(  )
A.潮汐的能量
B.洋流的能量
C.海啸的能量
D.波浪的能量

4.下列关于图中波浪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波浪越高,能量越大
B.风速越小,波浪越大
C.波浪越高,波峰越低
D.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反

5.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啸大多由海底地震引起
B.热带、温带沿海地区可能受到风暴潮的袭击
C.通常,一天中可以观察到三次海水涨落
D.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3.D 4.A 5.C [第3题,海面的浪潮涌动属于波浪,因此冲浪利用的是波浪的能量。故D正确。
第4题,波浪越高,能量越大;风速越小,波浪越小;波浪越高,波峰越高;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同。故A正确。
第5题,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及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A说法正确。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通常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导致海水水位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潮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热带、温带沿海地区可能受到风暴潮的袭击,B说法正确。通常,一天中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C说法错误。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D说法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M市西部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饵料丰富
B.有洋流经过,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C.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D.港湾宽阔,风浪较小,适于渔业捕捞

7.图中洋流(  )
A.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加快
B.导致沿岸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C.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
D.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

6.B 7.C [第6题,根据图示可知,M市位于北非的西海岸,图中的洋流是加那利寒流。此处没有寒暖流交汇,A错误;图中的洋流是加那利寒流,寒流经过,海水上泛,将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所以才形成渔场,B正确;从图中可看出,沿岸河流短小,入海河流较少,带来的营养物质少,C错误;图示海岸线平直,不易形成优良港湾,且风浪较大,故D错误。
第7题,该处洋流为加那利寒流,其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为逆洋流航行,航速减慢,A错误;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为降温减湿,B错误;该处夏季蒸发量较大,空气中水汽较多,寒流流经,水汽遇冷凝结成雾,C正确;该处洋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D错误。]
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地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大规模整治,当地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某年7月,黄河支流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但未形成明显洪峰。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据此完成8~10题。
8.与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④⑥
9.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但未形成明显洪峰,主要是因为(  )
A.植被生长需水量大
B.气温高,蒸发旺盛
C.地表水下渗量较大
D.林冠大量截留雨水


10.下列水体类型中,平均循环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A.河水 B.湖水
C.土壤水 D.深层地下水

8.B 9.C 10.A [第8题,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原因是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地表径流增多,对地表的冲刷加强。因此与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和地表径流,读图可知,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B正确。
第9题,由材料可知,当地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但未形成明显洪峰,与植被生长需水量大关系不大,A错误;短时间降水集中且量大并不会被迅速蒸发,B错误;植被可降低地表径流流速,增加地表水下渗量,使地表径流大量转化为地下径流,使该流域汇水速度减缓,河流径流量减小,无明显洪峰形成,C正确;林冠可以降低雨水冲刷程度,但其截留雨水不是未形成明显洪峰的主要原因,D错误。
第10题,河水的流动性高,更新快,A正确。]
下图示意趵突泉成因。据此完成11~12题。
11.能反映趵突泉泉水形成过程的是(  )
①地下水遇阻出露地表 ②地下径流 ③大气降水 ④下渗 ⑤地表径流
A.①③⑤④② B.①⑤③④②
C.③④②⑤① D.③⑤④②①

12.有利于趵突泉持续喷涌的生态措施是(  )
A.合理分配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量
B.提高石灰岩分布区的植被覆盖率
C.修建地下设施考虑地下水分布特征
D.禁止开采岩浆岩分布区的地下水

11.D 12.B [第11题,趵突泉泉水来自地下水,先是大气降水降落到地表,形成地表径流;后经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地下径流汇集形成地下水;最后地下水碰到岩浆岩,因岩浆岩组织很紧密,水流受阻,这些被拦阻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的压力,从地下的裂隙中涌上地面,形成了趵突泉。综上所述,D正确。
第12题,石灰岩分布区为趵突泉的补给区,而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能力,提高石灰岩分布区的植被覆盖率有利于趵突泉持续喷涌,B正确;合理分配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量不能增加地下水量,A错误;修建地下设施考虑地下水分布特征属于工程措施,C错误;禁止开采岩浆岩分布区的地下水说法有误,应该是合理开采,D错误。]
13.(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6月,安徽歙县遭遇强降雨,境内多条河流水位上涨,河水倒灌入城造成多地积水严重。歙县地处皖南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 477 mm。歙县水系发达,新安江穿城而过,曲折东南流,流入千岛湖,最终注入东海。下图为歙县水系示意图。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此次歙县积水难以下渗的原因。(4分)
(2)从新安江水库水量的收支状况角度,列举属于“收入”的水循环环节。(3分)
(3)说明大幅度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对城市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6分)
[解析] 第(1)题,影响下渗的因素包括坡度大小、土壤状况、降水强度、降水时间、植被覆盖等因素,可从水循环角度主要分析降水与地表径流。由材料可知,此次强降水的暴雨强度大,导致地表径流量大,且流速快,不利于下渗;并且此次持续性的降水导致土壤过湿,使土壤水分和地下径流已达饱和状态,积水难以继续下渗。
第(2)题,材料显示歙县位于新安江水库的上游地区,该地的众多河流最终注入新安江水库,所以新安江水库的水量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输入;新安江水库与库区周边地区相比地势较低,雨季时,库区周边地区的降水下渗以地下径流形式汇入水库;水库上方的降水直接进入水库。
第(3)题,分析植被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从植被涵养水源与调节气候角度描述。大幅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使植被覆盖率提高,降水时减缓了地表径流流速,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河流水位较低时,植被涵养的地下水可以以地下径流的方式补给河水,从而调节地表径流季节变化;由于下渗增多,地下水含量增多;植被增多,蒸发、蒸腾量增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湿度增大。
[答案] (1)持续多日降雨致使地下径流已经饱和,积水难以下渗;此次暴雨强度大,地表径流水量大、流速快。
(2)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3)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调节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增加下渗,提升地下水含量;植被蒸腾作用增强,使空气中的水汽增多,空气湿度增大。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