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1 第二单元 主题拓展课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1 第二单元 主题拓展课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1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主题拓展课 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编者按】
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对于地球表层结构的演变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理解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023·浙江6月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
材料二 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1)黄河中游地区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并指出造成径流深度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
(2)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后的再降水,太行山西侧明显多于黄土高原,分析其原因。
(3)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
【命题解读】
命题 立意 该题选取黄河上、中游水循环的图文材料为命题情境,综合考查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 探源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该题考查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对应教材P41~44内容
素养 体现 区域 认知 抓住图中黄河中上游的地理位置、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理清黄土高原、太行山脉和黄河中上游的位置关系
综合 思维 根据图中黄土高原、太行山、海洋与黄河中上游的位置关系,综合分析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及对水循环的影响
【思路点拨】
(1)图文材料→黄河中游南部汇流较多,水量较大→径流深度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高北低→考虑两个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取用水量不断增大→径流深度逐年变低。
(2)材料显示→黄河中上游蒸发的水汽会形成降水→太行山位于中上游以东→太行山西侧处于冬季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黄土高原会阻挡中上游水汽的进入→距离海洋较远→气候较为干旱→降水相对较少。
(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水引入黄河→增加了黄河中上游的水量→为沿线的农业增加灌溉水源→同时增加了区域内水汽的蒸发量→区域内的空气更加湿润→更易形成降水→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答案] (1)南高北低 农业活动;采矿;生活取水。
(2)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后易下渗,蒸发量小,再降水量小;太行山西侧,坡度较大,下渗少,加之植被覆盖度高,蒸发(蒸腾)量大,再降水量大。
(3)赞同。“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可以增加黄河中上游径流量,增加灌溉水源,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灌溉增多使流域蒸发量增大,提升再降水,可降低种植业灌溉频率。
或不赞同。黄河中上游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区域,蒸发量大;过度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量增加,次生盐碱化加剧,土地退化,种植业减产。
一、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二者呈正相关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砂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量减少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5)影响下渗的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对地表水下渗的影响
地面性质 硬化地面,如水泥地不利于下渗,砂质土壤利于下渗
坡度 坡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
植被 植被越茂密,越利于下渗
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
降水持续时间 降水持续时间越长,越利于下渗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能储存较多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利影响 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多使地下水位抬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不利影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减少植物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会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会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不利影响 城市路面硬化: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二、水循环原理的应用
对于水循环的考查,多以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命题背景,我们可借助水循环示意图,分析这些现象的主要环节,并探究其成因。
1.沼泽湿地的形成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量大、蒸发量小、不易下渗等多个条件作用下,土壤过度潮湿会形成沼泽湿地。如图所示:
2.内流河断流的原因
内流河地处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流域内降水少,河流流量普遍较小;河流流经沙漠等干旱地区时,下渗严重;气温升高,蒸发量会增大,再加上人类过度引用河水,河流水量会大量减少,出现断流现象。如下图所示:
3.土地盐碱化的成因
一些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如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降水较少。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再加上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下渗增多,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
水上泛至地表。由于蒸发旺盛,水分
蒸发而盐分保留在地表造成土地盐碱
化。如图所示:
4.城市内涝的成因
城市建设使地表植被减少,地面硬化,降水时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易造成城市内涝。如下图所示:
位于西亚的约旦河流域降水稀少,当地人修建地下水坝,借助地下由砾卵层组成的天然空间存储地下水,形成地下水库。下图示意约旦河东侧沿32°N的地质剖面(局部)。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修建地下水坝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下渗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2.该地区地下水库可以(  )
A.调节地表水的空间分布
B.加快地下水的更新速度
C.增加地表水的蒸发
D.方便存储利用地下水


1.D 2.D [第1题,由图可知,地下水坝阻拦的是砾卵层中的地下水,即地下径流,D正确;并没有直接拦截降水和地表径流,并且降水和地表径流已经在砾卵层下渗,所以A、B、C错误。
第2题,地下水库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利于存储地下水,D正确;并没有改变地表水的空间分布,而是增加下渗并加以利用,A错误;拦截导致地下水的流动停止,减慢了地下水的更新速度,B错误;地表水渗入砾卵层,减少了地表水的蒸发,C错误。]
湖南省紫鹊界水稻梯田分布在海拔500~1 200 m的山坡上,这里最高山峰海拔约1 500 m,山体岩石渗透性差,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层较厚。该地人们世代耕作,即使在农闲的冬季,也是水满田畴。研究发现,这里虽然没有复杂的水利设施,但独特的水循环系统(下图)是紫鹊界旱涝保收的根源。据此完成3~4题。
3.当地独特的水循环系统中(  )
A.岩石使渗漏量减少
B.梯田使地表径流量增加
C.土层使储水量减小
D.森林减少了水分的蒸发
4.当地冬季水满田畴的目的是(  )
A.增加蒸发 B.涵养水源
C.防御寒潮 D.保护耕地


3.A  4.D [第3题,结合材料“山体岩石渗透性差”可知,当地独特的水循环系统中山体岩石使渗漏量减少,A正确;由材料“这里虽然没有复杂的水利设施,但独特的水循环系统是紫鹊界旱涝保收的根源”可知,梯田改变了地表形态,降低了坡度,使地表径流量减少,B错误;当地土层较厚,涵养水源能力较强,使土层储水量增加,C错误;森林增加了植物蒸腾,且因涵养水源,使水分滞留,有可能会增加水分的蒸发,D错误。
第4题,冬季气温低,蒸发弱,水满田畴不是为了增加蒸发,A错误;水田里灌满水与涵养水源关系不大,B错误;冬季是农闲时,不用防御寒潮,C错误;冬季水满田畴主要是防止农田开裂,农田开裂会影响来年保水功能,因此当地冬季水满田畴的目的是保护耕地,D正确。]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