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基础课)
素养 目标 1.能从物质类别、氮元素的价态的角度预测分析硝酸的性质。 2.了解硝酸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初高 衔接 酸的通性:(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一、硝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特性
无色 液态 刺激性 > 易挥发
2.实验探究硝酸的性质
实验装置 及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瓶口产生白雾,闻到刺激性气味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反应缓慢,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变蓝 铜与稀硝酸常温下缓慢反应生成NO气体
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蓝 铜与浓硝酸常温下剧烈反应生成NO2气体
无明显现象 铁发生钝化
3.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电离方程式为。硝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能与金属、碱、碱性氧化物等反应。
(2)不稳定性
浓硝酸受热或见光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34NO2↑+O2↑+2H2O。
(3)强氧化性
4.用途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和硝酸盐等。在实验室里,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含有NO2。 (√)
(2)常温下,铁质容器可以盛装浓硝酸,不可以盛装稀硝酸。 (√)
(3)除去铜粉中混有的氧化铜,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4)浓硝酸氧化性很强,常温下就可以和碳发生反应。 (×)
二、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1.含氮物质的来源及危害
2.减少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影响的措施
(1)控制进入大气、土壤和水体中含有氮元素的物质的量。
(2)增强生态系统对含有氮元素的物质的吸收能力。
将常见的环境问题填入下列括号中。
(1)与SO2及氮氧化物有关。(酸雨)
(2)与氮氧化物及碳氢化合物有关。(光化学烟雾)
(3)与氮氧化物及氟氯烃有关。(臭氧层空洞)
(4)与含氮、磷元素的污水有关。(水体富营养化)
硝酸的强氧化性
通过以下实验分析硝酸的氧化性,并完成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Cu+HNO3(稀) Cu缓慢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在试管上部变红棕色,溶液变蓝色 === 3Cu2++2NO↑+4H2O
Cu+HNO3(浓) Cu迅速溶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溶液变蓝色 ===Cu2++2NO2↑+2H2O
Fe+HNO3(稀) Fe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在试管上部变红棕色,溶液变棕黄色 ===Fe3++NO↑+2H2O
Fe+HNO3(浓) 无明显现象 钝化
[问题1]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一定产生氢气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与酸不反应吗?
提示:均不一定。如Fe与稀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Cu与浓硝酸、稀硝酸均可以反应。
[问题2] Fe与稀硝酸反应时的产物与二者的用量有何关系?
提示:硝酸过量:===Fe3++NO↑+2H2O。
铁过量:===3Fe2++2NO↑+4H2O。
[问题3] 金属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起什么作用?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提示:①强氧化性:HNO3中+5价的氮元素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如Fe与稀硝酸反应时,稀硝酸将Fe氧化为高价态的Fe3+,自身被还原为NO。
②酸性:生成了盐类物质,如Fe(NO3)3、Al(NO3)3。
硝酸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1.本质:HNO3中的+5价氮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
2.规律
(1)HNO3(浓硝酸)NO2,HNO3(稀硝酸)NO。
(2)硝酸的浓度越大,反应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3)还原剂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态。
(4)还原产物为氮的氧化物而不是氢气。
3.具体表现
(1)硝酸和金属的反应
①除Au、Pt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可以氧化所有的金属。
②活泼金属与HNO3反应不生成H2,硝酸的浓度不同,还原产物不同,一般情况下为
③常温下浓硝酸能使Fe、Al钝化。
(2)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
一般反应规律:非金属单质+浓硝酸―→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二氧化氮。
(3)硝酸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如H2S、HI、SO2、H2SO3、、Fe2+等。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碳与浓硝酸反应时,浓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B.在0.1 mol·L-1的盐酸中,K+、Fe2+、、能大量共存
C.56 g Fe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Fe转移的电子是3 mol
D.室温下,可用铝槽车贮存或运输浓硝酸
D [碳与浓硝酸反应时生成CO2、NO2和H2O,HNO3全部被还原为NO2,则浓硝酸只表现氧化性,A错误;在0.1 mol·L-1盐酸中存在大量H+,在H+存在下,Fe2+与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因Fe与硝酸反应的物质的量未知,Fe是否完全反应或反应后是生成Fe2+还是生成Fe3+都无法确定,故Fe转移的电子数也无法确定,C错误。]
2.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向浓硝酸中投入铁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
B.与金属反应时,稀硝酸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硝酸
C.硝酸电离出的H+能被锌、铁等金属还原成H2
D.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是+5价的N得电子
D [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不能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A项错误;浓硝酸比稀硝酸氧化性强,B项错误;硝酸有强氧化性,主要是因为+5价的N易得电子,而HNO3电离出的H+不能被锌、铁等金属还原为H2,C项错误,D项正确。]
3.有人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浓硝酸、稀硝酸分别跟铜片的反应:
(1)实验a中试管中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铜被氧化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中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气体颜色方面的差别外,两实验中还有哪些实验现象有明显差异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前做过浓硫酸与铜共热的实验,与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相比较,浓硝酸的氧化性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浓硫酸。
[答案] (1)生成红棕色气体,溶液变蓝色 溶液变蓝色 (2)b中试管上部先出现红棕色气体后红棕色消失,溶液变蓝色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O2+2NO===2NO2 (3)反应速率明显不同,实验a中反应快,实验b中反应慢 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氧化性强 (4)大于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
将32.64 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NO和NO2的混合气体0.5 mol。
[问题1] 反应中共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提示:=n气+2nCu=0.5 mol+2×=0.5 mol+0.51×2 mol=1.52 mol。
[问题2] 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 mL a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多少?
提示:根据氮元素守恒,N最终以NO、NO2及NaNO3的形式存在。因此c(HNO3)
== mol·L-1。
守恒法突破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题
1.思维模型
2.计算中守恒思想的应用
原子守 恒法 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性作用,以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
得失电子 守恒法 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电荷守 恒法 HNO3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不考虑OH-,则有=c(H+)+nc(Mn+)(Mn+代表金属离子)
离子方程 式计算法 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生成的硝酸盐中的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进行计算,且溶液中符合电荷守恒规律
1.0.3 mol Cu2S与H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和H2O,则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
A.1.0 mol B.1.2 mol
C.0.3 mol D.2.2 mol
B [未被还原的HNO3中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反应后Cu(NO3)2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由Cu2S~2Cu(NO3)2得,n[Cu(NO3)2]=0.6 mol,所以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1.2 mol。]
2.铜和镁的合金4.6 g完全溶于足量的硝酸后,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9.7 g沉淀,则合金与硝酸反应时,放出的气体可能是( )
A.0.2 mol NO
B.0.2 mol NO2和0.05 mol N2O4
C.0.1 mol N2O
D.0.1 mol NO、0.1 mol NO2和0.1 mol N2O4
B [分析题意可知:MMn+M(OH)n。即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参加反应的OH-的物质的量=HNO3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参加反应的OH-的物质的量为=0.3 mol,即可直接找出HNO3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3 mol的选项,应选B。]
1.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无关的是( )
A.温室效应 B.光化学烟雾
C.酸雨 D.水体的富营养化
A [温室效应主要来自CO2的大量排放,和氮氧化物无关。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水体中过量的含氮元素的物质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疯长”。]
2.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
A.稀硝酸与FeO反应
B.稀硝酸与HI反应
C.稀硝酸与Fe2O3反应
D.浓硝酸受热分解
[答案] A
3.(2023·江苏卷)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探究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气态产物:HNO3(稀)NONO2
B.工业制硝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N2NOHNO3
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2NO+2CON2+2CO2
D.实验室制备少量NH3的原理:CaCl2+2NH3↑+2H2O
[答案] B
4.已知某四种单质分别与浓硝酸混合出现的情况依次是①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②反应生成最高价含氧酸;③发生钝化;④不发生反应。则符合上述情况的单质可能是( )
A.Cu、Si、Zn、Au B.Ag、P、Al、Pt
C.Fe、C、Sb、Hg D.Cu、S、Fe、Pb
B [Si与浓硝酸不反应,故A项不正确;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铁、铝钝化,故C项不正确;浓硝酸能与Pb反应,故D项不正确。]
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
(1)硝酸一般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稀硝酸进行实验:反应开始后,铜丝逐渐变细,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
①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试管中的气体略有红棕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使用浓硝酸进行实验:反应剧烈进行,铜丝逐渐变细,溶液变绿,试管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①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学推测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是NO2在溶液中达到饱和,NO2的饱和溶液呈黄色,硝酸铜溶液呈蓝色,两者混合后呈绿色。他取少量该绿色溶液,向其中加入适量水后溶液变为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1)4HNO34NO2↑+O2↑+2H2O ===3Cu2++2NO↑+4H2O ②2NO+O2===2NO2 (3)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3NO2+H2O===2HNO3+NO
数智分层作业(二十二)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试卷共50分)
1.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铁与稀硝酸反应不能放出氢气——强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氢氧化亚铁固体与稀硝酸混合——强酸性
D [A项,浓硝酸因有酸性而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又因浓硝酸的强氧化性而使其褪色;B项,因稀硝酸有强氧化性,与铁反应不产生H2;C项,因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因此应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且避光保存;D项,稀硝酸与氢氧化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表现了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2.涉及HNO3的下列反应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A.4HNO3(浓)+SSO2↑+4NO2↑+2H2O
B.HNO3+NaOH===NaNO3+H2O
C.2HNO3+CuO===Cu(NO3)2+H2O
D.2HNO3+CaCO3===Ca(NO3)2+CO2↑+H2O
A [HNO3属于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和某些盐反应,故B、C、D均体现了酸的通性;浓硝酸与S加热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A符合题意。]
3.(2023·黑龙江合格考)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铜丝逐渐变细
B.铜丝表面有无色气体产生
C.溶液变蓝
D.产生的气体遇到空气无明显变化
D [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和Cu反应生成Cu(NO3)2,同时生成无色气体NO,Cu不断被溶解而导致铜丝逐渐变细,A正确;生成无色气体NO,所以有气泡产生,B正确;溶液中含有Cu2+,所以溶液呈蓝色,C正确;生成的无色气体NO遇空气变成红棕色,D错误。]
4.已知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u做还原剂,HNO3做氧化剂
B.HNO3在该反应中只有部分表现出了氧化性
C.每生成22.4 L(标准状况)NO,有3 mol的电子转移
D.如果有8 mol HNO3被还原,则生成了2 mol NO
[答案] D
5.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FeCl3,②Fe2O3,③Cu(NO3)2,④KNO3。能使铜粉溶解的是( )
A.仅①② B.仅②④
C.仅①②③ D.①②③④
D [铜粉在稀硫酸中不溶解,当分别加入①②两种物质时,相当于加入了Fe3+,会发生反应Cu+2Fe3+===2Fe2++Cu2+,铜粉溶解;当分别加入③④两种物质时,相当于加入了,会发生反应===3Cu2++2NO↑+4H2O,铜粉溶解。]
6.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浓硝酸氧化性比稀硝酸强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浓硝酸遇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稀硝酸遇石蕊溶液只变红不褪色
B.浓硝酸能与NO反应生成NO2,而稀硝酸不能与NO反应
C.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可与碳单质反应,而稀硝酸则不能
D.足量的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消耗1 mol HNO3转移电子数分别为NA和3NA
[答案] D
7.3.2 g铜与过量硝酸(8 mol·L-1,30 mL)充分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和NO,反应后溶液中所含H+为a mol,则此时溶液中所含为( )
A.(0.2+a)mol B.(0.1+a)mol
C.(0.05+a)mol D.a mol
B [反应后存在于硝酸和硝酸铜中,n[Cu(NO3)2]=n(Cu)==0.05 mol,n(HNO3)剩余=a mol,则)=2n[Cu(NO3)2]+n(HNO3)剩余=(0.1+a)mol。]
8.(10分)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1)实验室中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分)
(2)储运浓硝酸时通常用铁罐或铝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硝酸具有易挥发性,当两支分别蘸有浓硝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大量白烟,白烟的成分是________(写化学式)。(2分)
(4)工业上通常用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写出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工厂尾气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 硝酸见光易分解,需避光保存;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钝化,可用铁、铝罐盛装浓硝酸;硝酸蒸气与氨气反应生成的白烟是硝酸铵。硝酸工厂尾气中氮氧化物会引起酸雨。
[答案] (1)4HNO34NO2↑+O2↑+2H2O (2)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钝化 (3)NH4NO3 (4)4NH3+5O24NO+6H2O 形成酸雨
9.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NO2
B.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
C.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D.由上述实验可知,Cu在常温下可与稀硝酸反应,也可与稀硫酸反应
B [A项,①中发生反应3Cu+8HNO3(稀+2NO↑+4H2O,生成的Cu(NO3)2使溶液呈蓝色,稀硝酸被Cu还原为NO,在试管口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NO2,错误;B项,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SO4===4CuSO4+2NO↑+4H2O,正确;C项,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等同于硝酸,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硫酸,错误;D项,Cu在常温下可与稀硝酸反应不与稀硫酸反应,错误。]
10.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在常温下与浓硝酸不反应
C.对比Ⅰ、Ⅱ中的现象,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D.红棕色气体的成分是NO2
B [Ⅰ中由于稀硝酸的强氧化性,与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得到电子被还原为NO,NO为无色气体,当遇到空气时,发生反应2NO+O2===2NO2,气体变为红棕色的NO2,A正确;Ⅱ中由于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在室温下遇铁、铝会使金属表面氧化产生一层氧化物薄膜,对内层金属起保护作用,从而防止金属的进一步反应,即发生钝化现象,因此不能进一步反应,这恰好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B错误,C正确。]
11.氨氮废水超标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可用以下流程处理:
高浓度氨氮废水低浓度氨氮废水含硝酸废水达标
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Ⅰ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过程Ⅱ中,每转化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C.过程Ⅲ中CH3OH→CO2,甲醇做还原剂
D.过程Ⅲ中HNO3→N2,转移10 mol e-时可生成11.2 L(标准状况)N2
[答案] C
12.(10分)将加热至红热的2.4 g木炭投入盛有足量12 mol·L-1的浓硝酸的试管中,立即塞好塞子,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已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开始后撤去酒精灯,试管a中除可看到木炭剧烈反应直至最后消失外,还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试管b中最终________(填“有”或“无”)沉淀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集气瓶e中最后收集到的气体为______(填化学式),理论上该气体的总体积为________L(标准状况,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数字)。(3分)
[解析] (4)由关系式C~4NO2~NO可得,n(NO)== mol,故标准状况下V(NO)=mol×22.4 L·mol-1≈5.97 L。
[答案] (1)试管上部充满红棕色气体 (2)无 NO2与水反应生成的HNO3(足量)中和了Ca(OH)2 (3)Ba(OH)2+2CO2===Ba(HCO3)2 (4)NO 5.97
14/14第3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基础课)
素养 目标 1.能从物质类别、氮元素的价态的角度预测分析硝酸的性质。 2.了解硝酸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初高 衔接 酸的通性:(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一、硝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特性
_____色 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易________
2.实验探究硝酸的性质
实验装置及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瓶口产生__________,闻到__________气味 硝酸是无色、________、__________的液体
反应缓慢,有少量气泡产生,__________ 铜与稀硝酸常温下缓慢反应生成__________气体
反应剧烈,有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 铜与浓硝酸常温下剧烈反应生成__________气体
无明显现象 铁发生__________
3.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电离方程式为。硝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能与金属、碱、碱性氧化物等反应。
(2)不稳定性
浓硝酸受热或见光分解,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强氧化性
4.用途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和硝酸盐等。在实验室里,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含有NO2。 ( )
(2)常温下,铁质容器可以盛装浓硝酸,不可以盛装稀硝酸。 ( )
(3)除去铜粉中混有的氧化铜,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
(4)浓硝酸氧化性很强,常温下就可以和碳发生反应。 ( )
二、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1.含氮物质的来源及危害
2.减少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影响的措施
(1)控制进入大气、土壤和水体中含有氮元素的物质的量。
(2)增强生态系统对含有氮元素的物质的吸收能力。
将常见的环境问题填入下列括号中。
(1)与SO2及氮氧化物有关。(酸雨)
(2)与氮氧化物及碳氢化合物有关。(光化学烟雾)
(3)与氮氧化物及氟氯烃有关。(臭氧层空洞)
(4)与含氮、磷元素的污水有关。(水体富营养化)
硝酸的强氧化性
通过以下实验分析硝酸的氧化性,并完成相关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Cu+HNO3(稀) Cu缓慢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在试管上部变红棕色,溶液变蓝色 === 3Cu2++2NO↑+4H2O
Cu+HNO3(浓) Cu迅速溶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溶液变蓝色 ===Cu2++2NO2↑+2H2O
Fe+HNO3(稀) Fe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在试管上部变红棕色,溶液变棕黄色 ===Fe3++NO↑+2H2O
Fe+HNO3(浓) 无明显现象 钝化
[问题1]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一定产生氢气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与酸不反应吗?
[问题2] Fe与稀硝酸反应时的产物与二者的用量有何关系?
[问题3] 金属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起什么作用?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硝酸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1.本质:HNO3中的+5价氮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
2.规律
(1)HNO3(浓硝酸)NO2,HNO3(稀硝酸)NO。
(2)硝酸的浓度越大,反应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3)还原剂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态。
(4)还原产物为氮的氧化物而不是氢气。
3.具体表现
(1)硝酸和金属的反应
①除Au、Pt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可以氧化所有的金属。
②活泼金属与HNO3反应不生成H2,硝酸的浓度不同,还原产物不同,一般情况下为
③常温下浓硝酸能使Fe、Al钝化。
(2)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
一般反应规律:非金属单质+浓硝酸―→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二氧化氮。
(3)硝酸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如H2S、HI、SO2、H2SO3、、Fe2+等。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碳与浓硝酸反应时,浓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B.在0.1 mol·L-1的盐酸中,K+、Fe2+、、能大量共存
C.56 g Fe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Fe转移的电子是3 mol
D.室温下,可用铝槽车贮存或运输浓硝酸
2.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向浓硝酸中投入铁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
B.与金属反应时,稀硝酸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硝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硝酸
C.硝酸电离出的H+能被锌、铁等金属还原成H2
D.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是+5价的N得电子
3.有人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浓硝酸、稀硝酸分别跟铜片的反应:
(1)实验a中试管中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铜被氧化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中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气体颜色方面的差别外,两实验中还有哪些实验现象有明显差异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前做过浓硫酸与铜共热的实验,与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相比较,浓硝酸的氧化性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浓硫酸。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
将32.64 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NO和NO2的混合气体0.5 mol。
[问题1] 反应中共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问题2] 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 mL a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多少?
守恒法突破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题
1.思维模型
2.计算中守恒思想的应用
原子守 恒法 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部分HNO3起酸性作用,以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
得失电子 守恒法 HNO3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电荷守 恒法 HNO3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不考虑OH-,则有=c(H+)+nc(Mn+)(Mn+代表金属离子)
离子方程 式计算法 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生成的硝酸盐中的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作过量判断,然后根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进行计算,且溶液中符合电荷守恒规律
1.0.3 mol Cu2S与H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和H2O,则未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
A.1.0 mol B.1.2 mol
C.0.3 mol D.2.2 mol
2.铜和镁的合金4.6 g完全溶于足量的硝酸后,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9.7 g沉淀,则合金与硝酸反应时,放出的气体可能是( )
A.0.2 mol NO
B.0.2 mol NO2和0.05 mol N2O4
C.0.1 mol N2O
D.0.1 mol NO、0.1 mol NO2和0.1 mol N2O4
1.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无关的是( )
A.温室效应 B.光化学烟雾
C.酸雨 D.水体的富营养化
2.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
A.稀硝酸与FeO反应
B.稀硝酸与HI反应
C.稀硝酸与Fe2O3反应
D.浓硝酸受热分解
3.(2023·江苏卷)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探究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气态产物:HNO3(稀)NONO2
B.工业制硝酸过程中的物质转化:N2NOHNO3
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2NO+2CON2+2CO2
D.实验室制备少量NH3的原理:CaCl2+2NH3↑+2H2O
4.已知某四种单质分别与浓硝酸混合出现的情况依次是①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②反应生成最高价含氧酸;③发生钝化;④不发生反应。则符合上述情况的单质可能是( )
A.Cu、Si、Zn、Au B.Ag、P、Al、Pt
C.Fe、C、Sb、Hg D.Cu、S、Fe、Pb
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
(1)硝酸一般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稀硝酸进行实验:反应开始后,铜丝逐渐变细,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
①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试管中的气体略有红棕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使用浓硝酸进行实验:反应剧烈进行,铜丝逐渐变细,溶液变绿,试管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①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学推测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是NO2在溶液中达到饱和,NO2的饱和溶液呈黄色,硝酸铜溶液呈蓝色,两者混合后呈绿色。他取少量该绿色溶液,向其中加入适量水后溶液变为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