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23 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23 第四单元 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1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8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学 习 目 标 1.学会认读卫星影像图,并能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
2.能够区分3S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3.能够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一、地理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用途
1.地理信息技术
(1)概述: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地理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和应用的综合性技术,是地理科学与________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核心技术:遥感、________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
现代信息
地理信息
2.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用途
应用领域 作用
________ 调查资源数量、资源分布,对农作物进行估产
灾害监测与评价 监测灾害分布,估算受灾面积,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监测与评价 监测环境现状及变化,为分析环境变化的原因和制定对策提供依据
资源普查
应用领域 作用
区域发展、城市规划、工程设计  工程勘察和测量,工程影响分析,城市布局优化
交通 定位、导航、________、监测地壳运动
其他 ________、安全保障、科学研究
规划线路
事故救援
二、遥感及其应用
1.遥感概述
(1)概念:是利用装在飞机、飞船、卫星上的光学仪器和________,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2)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____、发射电磁波,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电子仪器
反射
(3)环节:
(4)特点:探测范围__、获取资料__、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__。
(5)应用:资源评估、环境监测、____预警等领域。
信息
传输
接收
应用



灾害
2.遥感影像中识别地物
色彩 水域为蓝色,人工建筑多呈灰色,植被呈__色
形状 人工建筑、工程的边界往往____明显,形状规则;____的宽度一般变化较小,而河流的宽度多变;道路相对比较顺直,而____则弯弯曲曲等
3.遥感影像判读:具体情况应作具体分析,有的还应当结合________进行判读。

棱角
道路
河流
实地调查
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功能:获取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实现导航、定位、____等功能。
(2)特点: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______的优点。
(3)应用:________、地面监测、交通导航等许多方面。
授时
低成本
大地测量
2.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____、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应用: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的规划、决策和____等方面。
分析
管理
四、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滑坡
1.卫星定位位移监测预警系统
(1)原理:通过在滑坡体和建筑物上设置的多个卫星定位监测桩进行________,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至____________。一旦变形量超过________,系统将实时预警。
(2)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____________。
数据采集
位移分析系统
预警阈值
地理信息系统
2.建立卫星定位位移监测预警系统的意义
(1)为研究滑坡变形特征、变形机制和危害程度等提供了________。
(2)通过监测预警的______为及时处置滑坡险情提供了____保障。
翔实数据
实时性
技术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理信息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 (  )
2.遥感只能借助人造卫星感知地物。 (  )
3.遥感影像上的地物颜色不是地物的真正颜色。 (  )
4.在防灾减灾中,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是相互孤立的。 (  )
5.晴天正午时刻,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果园比公路亮。 (  )
×
×

×
×
提示:1.×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相关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只是其中的一种技术手段。
2.× 遥感可以在距离地球一定距离的飞机、飞船、卫星上,使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
3.√ 在遥感影像上,水文要素(如湖泊、河流等)为深蓝色或者蓝黑色,人工建筑(如城市、村庄、道路等)呈现灰白色或者浅蓝色,植被呈现红色,这种彩色称为假彩色。
4.×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都是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在防灾减灾中,三者是互相支持、密不可分的。
5.× 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在同样的条件下,晴天正午时刻,公路的温度比果园上升快,所以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公路比果园亮。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2023年8月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为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主体业务提供国产化数据保障,将有力提升我国灾害预防、
应急管理、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能力;将为防灾减灾救灾、环境保护业务化应用提供基础保障,并广泛服务于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地震等行业,进一步满足相关领域中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供给需求。
问题1 (综合思维)利用该卫星进行防灾减灾主要是应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
提示:遥感。
问题2 (综合思维)这些高科技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提示:通过卫星的实时监测可在减灾工作中做到灾害前兆预测、灾害跟踪监视,以便及时发出警报;灾害发生后,遥感资料可帮助识别重灾区和能通往救灾区的路线,从而决定救灾的轻重缓急。
1.“3S”技术的对比
项目 遥感(RS)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地理信息系统(GIS)
组成部分 卫星(飞机)、传感器、地面接收站 GNS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GNSS信号接收机 硬件、软件、地理数据、人员、应用模型
项目 遥感(RS)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地理信息系统(GIS)
工作环节 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地面监控部分→GNSS卫星星座→定位、导航→GNSS信号接收机 信息输入→数据处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
项目 遥感(RS)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地理信息系统(GIS)
基本特点 监测范围广;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 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功能强大,提供信息量大;更新及时,应用广泛、简便;能够提高城市管理、决策的水平和效率
项目 遥感(RS)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主要功能 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获取信息 导航、定位 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
应用领域 资源评估、环境监测、灾害预警 大地测量、地面监测、交通导航 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的规划、决策和管理
2.“3S”技术的相互关系
箭头①②表示遥感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箭头③④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信息处理结果功能,箭头⑤⑥表
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
息功能。
3.“3S”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技术 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遥感(RS) 灾害前监测,及时发出警报;进行灾害跟踪监视;建立灾害模型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灾情发生后的通信联络;减灾过程中的灾情跟踪、监测、实时监控;灾害发生地点的准确测报;救灾人员赶赴现场的导航;可提高减灾的效率和精确度
地理信息技术 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和动态监测、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订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4.“3S”判别方法
“点与面”判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在地理信息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则选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果是“面”,则需看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若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遥感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位置则应选用地理信息系统
“想与看”区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搜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地理信息系统
(2023·湖北卷)由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正助力重庆市交通管理部门打通城市交通“肠梗阻”。下图示意重庆市城区局部街景。据此完成(1)~(3)题。
(1)架设在高楼层的高空人行天桥数量和分布是重庆智慧交通“大脑”掌握的重要信息。重庆城区高空人行天桥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 B.高层建筑多
C.河网密度大 D.地面车流多

(2)支撑重庆智慧交通“大脑”运行的关键数据包括(  )
①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等静态数据 ②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 ③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 ④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缓解重庆市交通堵点压力,下列应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做到的是(  )
A.分析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预测交通出行人数
B.分析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
C.分析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给出车辆通行建议
D.分析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

(1)A (2)A (3)C [第(1)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重庆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建设通道使人车分流,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手段,但重庆地势起伏大,因此在城区高空架设人行天桥较多。故选A。
第(2)题,重庆运行智慧交通“大脑”是为了使重庆的交通畅通,因此其关键数据应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等静态数据,居民出行时空动态数据,以及不同路段的即时车流量和人流量,①②③正确;物流车辆在城市交通车辆中占比较小,获取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相关数据对研究城市交通意义不大,④错误。故选A。
第(3)题,出行人数与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无关,A错误;居民出行的习惯和频率不能用智慧交通“大脑”实时得到,B错误;利用智慧交通“大脑”可实时得到过江通道的数量和交通量,实时给出车辆通行建议,可以减轻交通拥堵,C正确;通过合理布置交通指示牌,可以减少多层立交桥的通行出错率,但并不能做到实时缓解交通堵点压力,D错误。]
必备知识
1.遥感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接收、处理、分析和应用几个环节,通过遥感影像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主要服务于资源评估、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应用于大地测量、地面监测、交通导航等许多方面。
必备知识
3.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已应用于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的规划、决策和管理等方面。
课堂小结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题组1 遥感及其应用
云南鲁甸地震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迅速启动卫星测控应急预案,调动4颗卫星不间断地为灾区救援提供图像数据支持。据此完成1~2题。
1.卫星不间断地为灾区救援提供图像数据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2.获得灾区图像数据主要经过的工作环节是(  )
A.目标物→地面系统→传感器→成果
B.传感器→地面系统→目标物→成果
C.目标物→传感器→成果→地面系统
D.目标物→传感器→地面系统→成果

1.B 2.D [第1题,卫星不间断地为灾区救援提供图像数据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可以动态监测受灾范围变化;地理信息系统是对遥感数据的分析,不是获取数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导航和定位,不能获取受灾信息;数字地球是互联网+地理信息技术。
第2题,遥感卫星是利用电磁波信息获取地物信息特征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遥感的工作环节是目标物反射或发射电磁波→传感器获取地物的电磁波信息→通过卫星收集并传到地面系统→成果。]
题组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BDS)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据此完成3~4题。
3.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功能相似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广泛用于(  )
A.农业中的精准施肥
B.城市管理的规划设计
C.植物健康状况把脉
D.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

3.C 4.A [第3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GPS,利用卫星群来获取地面经纬度坐标及其高程坐标并用于定位和导航,C正确。
第4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功能,可用于农业中的精准施肥,A正确;城市管理的规划设计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是GIS的功能,B错误;植物健康状况把脉是RS的功能,C错误;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需要利用GIS和RS的功能,D错误。]
题组3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如图是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某地一次自然灾害过程进行评估的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本次灾害和评估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判断正确的是(  )
A.寒潮—遥感 B.地震—遥感
C.泥石流—地理信息系统 D.台风—地理信息系统
6.甲最可能是(  )
A.坡面堆积 B.坡面径流
C.坡面下渗 D.坡面朝向


5.C 6.A [第5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图层叠加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图中有径流量、植被覆盖率、陡谷这些条件,可分析本次自然灾害为泥石流。
第6题,读图可知,由甲和陡谷能得出“地质地形”的结论,则甲最可能是坡面堆积状况,而地表堆积碎屑物是形成泥石流的物质基础;坡面径流、坡面下渗受地表径流和植被的影响,不符合题意;与坡面朝向关系不大。]
[教学活动点拨]
教材P108活动
1.提示:植被在假彩色遥感影像图中用红色表示,根据红色分布情况可描述植被的分布范围。再对比两图可概括出植被变化状况。
2.提示:图中红色或灰色为陆地,蓝色为海洋,图中海岸线是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据此可画出海岸线的位置。对比两图可看出海岸线的变化,如北部海岸线退缩,东部整体向海洋推进。
3.提示:图中陆地上的浅白色或浅蓝色且呈弯曲线状的为河流,据图可画出入海的河流。对比两图可概括图中入海河流的变化。
4.提示:对比两图,除了以上变化之外,还有三角洲的形状、面积等都发生了变化。
教材P109活动
1.提示:遥感影像图中,灰白色且棱角明显、形状规则的为人工建筑物。对比两图,三眼沟下游和罗家峪沟下游的建筑物从有到无,即受灾区域。
2.提示:对比两幅图可知,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在三眼沟下游的月园村、城关一小一带,救灾队应把学校及村庄等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作为救灾重点。
3.提示:舟曲泥石流灾害给我们的启示可从建筑物的选址、生产生活(禁止破坏植被,禁止在沟谷中放置垃圾等)、防灾减灾的研究等方面分析。
教材P111活动(上)
1.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就“地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野外调查”展开讨论。要点提示:野外调查前,可以利用遥感影像了解调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野外调查中,可以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导航,测定观察点及观察对象(地质构造、植被、土壤、矿产资源等地理事物)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信息;野外调查后,可以将实地调查获取的地理数据录入到地理信息系统,对相关地理事物的分布及演变趋势等进行空间分析,并进行可视化表达。
2.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技术设备来获取数据?”“可以获取哪些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干什么?”“可以用什么样的数据分析工具来实现这个目的?”等问题。要点提示:使用带定位芯片的项圈,获取有关时间、经度、纬度、高度、速度等数据,可以了解其活动范围、生活习性等,为设立保护区、改进人工繁育措施等提供服务。
教材P111活动(下)
提示:图中卫星定位位移监测预警系统应用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采集监测桩的数据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管理、分析数据信息的作用。
课时分层作业(十八)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右图为2024年我国某滑坡平面位移矢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滑坡(  )
A.整体自东北滑向西南
B.滑源区的位移量最大
C.流通区长度约80米
D.堆积区堆积物呈扇形
2.在滑坡形成地理背景调查中,利用遥感技术可(  )
A.制定救灾方案 B.获取地震频率
C.定位救灾人群 D.采集气象信息4


1.D 2.D [第1题,读图,由指向标可知,该滑坡整体自西南滑向东北,A错误;依据图例可知,流通区的位移量最大,B错误;依据比例尺可知,流通区长度约为160米,C错误;堆积区上窄下宽呈扇形堆积,D正确。故选D。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遥感能够接收地表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从而采集各种气象信息,D正确;制定救灾方案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A错误;地震频率的监测通常需要专门的地震监测仪器和系统,遥感技术难以直接获取,B错误;定位救灾人群使用的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错误。故选D。]
中央气象台台风网数据,2024年9月西北太平洋共生成8个台风,其中摩羯、贝碧嘉、普拉桑等多个台风在我国登陆。10月2日13时台风中心所在位置为北纬21.8度、东经119.4度,位于我国台湾海峡附近海域。据此完成3~4题。
3.获取台风位置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VR
C.RS D.GNSS

4.台风登陆前后会给途经地区带来大量降水,下列可能是台风引发的次生灾害的是(  )
A.天津被沙尘笼罩
B.台湾省沿海发生地震
C.南方地区遭受寒潮
D.浙江山谷暴发泥石流

3.C 4.D [第3题,遥感技术(RS)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能够获取台风实时位置变化,C正确;GIS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不能监测台风实时位置变化,A错误;VR指的是由计算机模拟生成的三维虚拟环境,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B错误;GNSS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无法实现实时监测台风,D错误。
第4题,台风登陆前后会给途经地区带来大量降水,不会形成沙尘笼罩的天气,A错误;地震形成的原因是板块运动,与台风无关,B错误;南方遭受寒潮主要是受到南下冷空气影响,C错误;山谷地势落差较大,大量降水可能会引发泥石流,D正确。]
森林航空消防是有人驾驶飞机、无人机,携带水或化学灭火剂飞往森林起火区,执行喷洒投放灭火、航空监测等任务的消防方式。每年3—5月是云南森林火险高发期,近年来云南对森林航空消防的依赖度不断提高。据此完成5~6题。
5.每年3—5月云南森林火险高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雷电多发 B.清明祭祖
C.植被茂密 D.降水较少
6.与卫星遥感监测相比,航空监测(  )
A.连续性强 B.投资成本高
C.灵活性强 D.监测范围广


5.D 6.C [第5题,每年3—5月云南雨季未到,降水少,气温升高,此时易发森林火险,D正确;夏季对流运动强,雷电多发,A错误;清明祭祖引发的火灾,不是3—5月云南森林火险高发的自然原因,B错误;云南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全年都较茂密,C错误。
第6题,由材料“森林航空消防是有人驾驶飞机、无人机,携带水或化学灭火剂飞往森林起火区,执行喷洒投放灭火、航空监测等任务的消防方式”可知,航空监测是采用航空摄像、激光雷达或遥感成像等方法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状况的监测活动,故航空监测比卫星遥感监测灵活性强,C正确;两者连续性差异不大;相比航空监测,卫星遥感监测的投资成本更高、监测范围更广。A、B、D错误。]
读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据此完成7~8题。
7.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
8.该气象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依赖(  )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


7.C 8.B [第7题,遥感技术向地面发射无线电波,通过返回的数据来获取地表的情况和信息,可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够持续监测旱情等灾害的发展,C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导航等,不能监测旱情,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用于分析地理数据,不能作为持续监测的手段,B错误;数字地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全球的数字模型,并在高速网络上进行快速流通,从而使人们能够快速、直观、完整地了解地球,是了解地球的工具,不能持续监测旱情,D错误。故选C。
第8题,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B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用于定位和导航,不能绘制干旱监测图,A错误;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旱情但是不能绘制干旱监测图,C错误;数字地球主要是用信息技术了解地球,不能绘制干旱监测图,D错误。故选B。]
下图为地理信息技术(RS、GNSS、GIS)的相互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数据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GIS B.乙是GIS
C.丙是RS D.甲是GNSS

10.有关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RS可以监测地形起伏的变化
②RS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
③GNSS可以确定救护车位置
④GI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信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A 10.B [第9题,依据题干①③是甲提供的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甲具备对地理信息分析、计算和处理的功能,因此甲为GIS;②⑥是乙提供的影像数据,乙主要具备获取地理信息的功能,因此乙为RS;④⑤为丙提供的定位信息,丙的主要功能为定位地理事物,因此丙为GNSS。综上所述,A正确。
第10题,GNSS主要是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所以监测地形起伏的变化主要运用GNSS,①错误;RS主要具备获取地理信息的功能,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②正确;GNSS主要功能为定位和导航,可以确定救护车位置,③正确; GIS主要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计算、预测等,获取森林火场信息需要借助RS,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
11.(1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地处南秦岭山区,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岷山山系贯穿全境,海拔在1 173~4 504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沟壑纵横,高低悬殊,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某次强降雨导致县城北面的罗家峪沟、三眼沟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电力、交通、通信中断。
材料二 舟曲位置图和泥石流暴发示意图
(1)本次灾害主要通过遥感技术监测灾情,这种技术的关键装置是__________,与人工实际测绘相比,这种技术的优点有哪些?(5分)
(2)“3S”技术常综合应用,你认为在舟曲泥石流救灾中可怎样运用?试说出两条。(6分)
传感器
[解析] 第(1)题,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更新周期短、适应性强等优点。
第(2)题,GNS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NS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根据以上对“3S”技术的特点及区分进行分析举例。
[答案] (1) 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飞得高,探得远)、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即适应性强)等特点,从收益方面比较,遥感还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
(2)RS获取泥石流灾害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装载GNSS的急救车发送信息到监测中心,GIS监测急救车是否偏离预定路线;RS获取山区信息,并可判断泥石流发生的方向,GNSS获取受灾地区的精确位置,引导救援人员及时、准确到达受灾地点等。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