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1章 第3节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基础课) 讲义--2026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1章 第3节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基础课) 讲义--2026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13:58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基础课)
素养 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栏目的实验,了解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2.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掌握溶液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初高 衔接 1.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1)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2.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步骤 (1)用固体配制:计算→称量→溶解。 (2)用浓溶液稀释:计算→量取→稀释。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__________所含溶质B的__________叫作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2.符号:__________。
3.定义式:cB=_______。
4.单位:__________或mol·m-3,有时也用mmol·L-1。
注意:公式cB=中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完成下列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
(1)已知V L溶液中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质量为m g,则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
(2)将4 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配成500 mL溶液,所得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
(3)配制1 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需要胆矾(CuSO4·5H2O)的质量为__________。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实验目的:配制100 mL 0.4 mol·L-1的NaCl溶液。
2.实验原理:cB==。
3.主要仪器
(1)容量瓶
(2)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一定检查是否漏水;②不能溶解固体;③不能稀释溶液;④不能加热;⑤不能作为反应容器;⑥不能长期存放溶液。
4.配制步骤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配制NaCl溶液时,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固体。 (  )
(2)洗干净的容量瓶不需要干燥,可以直接使用 。 (  )
(3)配制溶液时能将容量瓶先用试剂润洗。 (  )
(4)配制480 mL溶液选用500 mL的容量瓶。 (  )
(5)定容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或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滴在容量瓶外,应重新配制。 (  )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某同学与家长一起去商店购买了一瓶某品牌的84消毒液,其包装说明如下:
净含量:500 mL 密度:1.19 g·cm-3
主要成分:NaClO(25%)
使用方法:稀释至100倍(体积比)后使用
注意事项:密封保存
[问题1] 该84消毒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问题2] 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至100倍后用以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是多少?
1.根据定义式计算
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
(1)推导过程
设溶液体积为1 L,溶液密度为ρ g·m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
则由c=== mol·L-1。
(2)结论:c= mol·L-1(ρ的单位为或g·cm-3)。
3.溶液稀释和混合的计算
(1)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保持不变。
c(浓)·V(浓)=c(稀)·V(稀),
m(浓)·ω(浓)=m(稀)·ω(稀)。
(2)溶液混合的计算: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质量不变。
c1·V1+c2·V2=c(混)·V(混),
m1·ω1+m2·ω2=m(混)·ω(混)。
[教材 迁移·应用]
某血液检验报告单的部分数据
项目名称 结果 单位 参考值
甘油三酯 1.52 mmol·L-1 0~1.71
总胆固醇 4.27 mmol·L-1 3.6~5.18
葡萄糖 7.94 mmol·L-1 3.61~6.11
上表中甘油三酯的浓度为__________mol·L-1,不符合健康标准的项目为__________,该被检人员可能为__________患者。
1.如图是某市销售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数据。
盐酸
化学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外观:合格 密度:1.18 g·cm-3
HCl的质量分数:36.5% 符合GB622-89
则该盐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3 mol·L-1 B.8.4 mol·L-1
C.11.8 mol·L-1 D.0.5 mol·L-1
2.(1)用14.2 g无水硫酸钠配制成5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2)若从(1)中取出50 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3)若将(2)中取出的50 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 mL,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1。
3.将V1 L 0.1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成0.2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求两种溶液的体积比(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
进行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时,一般先求溶质的物质的量,若不知道溶液体积,根据V=求得体积,再根据公式c=求得物质的量浓度;如果知道溶液的密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直接利用c=求解。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
如图是实验室用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过程:
[问题1] 用固体配制溶液和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在操作步骤和使用的仪器上有何不同?
[问题2] 假如配制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应怎样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在烧杯中刚好溶解,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这样可以吗?若不可以,这样所配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
[问题3] 在上述操作中,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玻璃棒的下端为什么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内壁上?
1.配制溶液时的注意事项
(1)溶解或稀释时若有明显的热量变化,必须等溶液温度恢复至室温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2)转移溶液时必须用玻璃棒引流。
(3)溶解用的烧杯和玻璃棒一定要洗涤2~3次,洗涤液要转移到容量瓶中。
(4)移液后要先振荡均匀再定容。
(5)定容时一定要用胶头滴管小心操作,万一加水过多,则必须重新配制。
(6)定容时观察刻度线要平视,使液体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后,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不能再加水至刻度线。
2.误差分析
(1)以配制100 mL 0.4 mol·L-1的氯化钠溶液为例,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配制 步骤 可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n V c
计算 计算结果m=2.34 g,称2.3 g 偏小 不变 偏低
称量 砝码生锈(没有脱落) 偏大 不变 偏高
少量NaCl沾在滤纸上 偏小 不变 偏低
溶解 有少量液体溅出 偏小 不变 偏低
转移 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不变 不变 不变
洗涤 未洗涤烧杯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偏小 不变 偏低
定容 仰视 不变 偏大 偏低
俯视 不变 偏小 偏高
超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 偏小 不变 偏低
摇匀 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不变 偏大 偏低
装瓶 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未干燥 不变 偏大 偏低
(2)定容时仰视或俯视刻度线图解
1.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转移溶液    D.定容
2.现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mL-1)配制1 mol·L-1的稀硫酸100 mL。
(1)经计算,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L。
(2)实验中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100 mL量筒
②托盘天平(带砝码)
③玻璃棒
④50 mL容量瓶
⑤10 mL量筒
⑥50 mL烧杯
⑦100 mL容量瓶
⑧胶头滴管
(3)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转移浓硫酸后,小烧杯未洗涤:________;
②量取浓硫酸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两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________;
③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________;
④移液前容量瓶内留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容量瓶具备的功能有(  )
A.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长期贮存溶液
C.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D.加热溶解固体
2.下列关于1 mol·L-1 Na2CO3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 mol Na2CO3溶于1 L水中
B.1 L溶液中含有106 g Na2CO3
C.1 L溶液中含有1 mol Na2CO3
D.106 g Na2CO3溶于少量水后,再加水稀释至1 000 mL
3.将30 mL 0.5 mol·L-1 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3 mol·L-1 B.0.03 mol·L-1
C.0.05 mol·L-1 D.0.04 mol·L-1
4.配制100 mL 1.0 mol·L-1 NaOH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配制时,应选用100 mL的容量瓶
B.在托盘天平上放两片规格相同的滤纸,将NaOH放在滤纸上称量
C.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D.把称取的NaOH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冷却,转移至容量瓶中
5.实验室用CuSO4·5H2O晶体配制460 mL 0.100 mol·L-1CuSO4溶液。现有下列仪器:
A.烧杯 B.500 mL容量瓶
C.药匙 D.玻璃棒
E.托盘天平(带砝码) F.量筒
G.试剂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时,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
(2)用托盘天平称取的CuSO4·5H2O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若定容时加蒸馏水不慎超过刻度线,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则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再摇匀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容量瓶内底部有少量蒸馏水而未干燥处理
D.称取的CuSO4·5H2O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
(4)若取50.0 mL上述已配好的溶液,与150 mL 0.200 mol·L-1的CuSO4溶液混合,最后得到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0/10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基础课)
素养 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栏目的实验,了解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2.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掌握溶液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初高 衔接 1.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1)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2.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步骤 (1)用固体配制:计算→称量→溶解。 (2)用浓溶液稀释:计算→量取→稀释。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叫作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2.符号:cB。
3.定义式:cB=。
4.单位:mol·L-1或mol·m-3,有时也用mmol·L-1。
注意:公式cB=中V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完成下列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
(1)已知V L溶液中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质量为m g,则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将4 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配成500 mL溶液,所得溶液的浓度为0.2 mol·L-1。
(3)配制1 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需要胆矾(CuSO4·5H2O)的质量为25.0 g。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实验目的:配制100 mL 0.4 mol·L-1的NaCl溶液。
2.实验原理:cB==。
3.主要仪器
(1)容量瓶
(2)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一定检查是否漏水;②不能溶解固体;③不能稀释溶液;④不能加热;⑤不能作为反应容器;⑥不能长期存放溶液。
4.配制步骤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配制NaCl溶液时,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固体。 (×)
(2)洗干净的容量瓶不需要干燥,可以直接使用 。 (√)
(3)配制溶液时能将容量瓶先用试剂润洗。 (×)
(4)配制480 mL溶液选用500 mL的容量瓶。 (√)
(5)定容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或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滴在容量瓶外,应重新配制。 (√)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某同学与家长一起去商店购买了一瓶某品牌的84消毒液,其包装说明如下:
净含量:500 mL 密度:1.19 g·cm-3
主要成分:NaClO(25%)
使用方法:稀释至100倍(体积比)后使用
注意事项:密封保存
[问题1] 该84消毒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提示:根据c=,求出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4 mol·L-1。
[问题2] 取100 mL该84消毒液稀释至100倍后用以消毒,稀释后的溶液中c(Na+)是多少?
提示:根据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物质的量不变计算。稀释前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4 mol·L-1,稀释至100倍,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04 mol·L-1,所以稀释后的溶液中c(Na+)约为0.04 mol·L-1。
1.根据定义式计算
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
(1)推导过程
设溶液体积为1 L,溶液密度为ρ g·m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
则由c=== mol·L-1。
(2)结论:c= mol·L-1(ρ的单位为或g·cm-3)。
3.溶液稀释和混合的计算
(1)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质量都保持不变。
c(浓)·V(浓)=c(稀)·V(稀),
m(浓)·ω(浓)=m(稀)·ω(稀)。
(2)溶液混合的计算: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和质量不变。
c1·V1+c2·V2=c(混)·V(混),
m1·ω1+m2·ω2=m(混)·ω(混)。
[教材 迁移·应用]
某血液检验报告单的部分数据
项目名称 结果 单位 参考值
甘油三酯 1.52 mmol·L-1 0~1.71
总胆固醇 4.27 mmol·L-1 3.6~5.18
葡萄糖 7.94 mmol·L-1 3.61~6.11
上表中甘油三酯的浓度为1.52×10-3mol·L-1,不符合健康标准的项目为葡萄糖,该被检人员可能为糖尿病患者。
1.如图是某市销售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数据。
盐酸
化学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外观:合格 密度:1.18 g·cm-3
HCl的质量分数:36.5% 符合GB622-89
则该盐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3 mol·L-1 B.8.4 mol·L-1
C.11.8 mol·L-1 D.0.5 mol·L-1
C [该盐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11.8 mol·L-1。]
2.(1)用14.2 g无水硫酸钠配制成5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2)若从(1)中取出50 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3)若将(2)中取出的50 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 mL,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1。
[解析] (1)n(Na2SO4)==0.1 mol,c(Na2SO4)==0.2 mol·L-1。(2)从(1)中取出50 mL溶液,浓度仍为0.2 mol·L-1,溶质的质量m=n·M=c·V·M=0.2 mol·L-1×0.05 L×142 g·mol-1=1.42 g。(3)50 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 mL,据c(浓)·V(浓)=c(稀)·V(稀),Na2SO4的浓度变为原来的,即0.1 mol·L-1,故Na+浓度为浓度为0.1 mol·L-1。
[答案] (1)0.2 (2)0.2 1.42 (3)0.2 0.1
3.将V1 L 0.1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成0.2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求两种溶液的体积比(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0.1 mol·L-1×V1 L+0.6 mol·L-1×V2 L=0.2 mol·L-1(V1+V2),V1∶V2=4∶1。
[答案] V1∶V2=4∶1
进行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时,一般先求溶质的物质的量,若不知道溶液体积,根据V=求得体积,再根据公式c=求得物质的量浓度;如果知道溶液的密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直接利用c=求解。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
如图是实验室用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过程:
[问题1] 用固体配制溶液和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在操作步骤和使用的仪器上有何不同?
提示:用固体配制溶液需要用天平称量所需固体的质量;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需要用量筒量取所需浓溶液的体积。
[问题2] 假如配制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应怎样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在烧杯中刚好溶解,即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这样可以吗?若不可以,这样所配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
提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吸水,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因此称量时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不可以;溶液未冷却,液体膨胀,故向容量瓶中所加的水偏少,这样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
[问题3] 在上述操作中,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玻璃棒的下端为什么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内壁上?
提示: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溶液外洒而造成损失。如果玻璃棒下端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上的内壁上,刻度线以上的内壁上附着的液体不能及时流下,定容后造成溶液体积偏大,所以玻璃棒的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内壁上。
1.配制溶液时的注意事项
(1)溶解或稀释时若有明显的热量变化,必须等溶液温度恢复至室温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2)转移溶液时必须用玻璃棒引流。
(3)溶解用的烧杯和玻璃棒一定要洗涤2~3次,洗涤液要转移到容量瓶中。
(4)移液后要先振荡均匀再定容。
(5)定容时一定要用胶头滴管小心操作,万一加水过多,则必须重新配制。
(6)定容时观察刻度线要平视,使液体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后,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不能再加水至刻度线。
2.误差分析
(1)以配制100 mL 0.4 mol·L-1的氯化钠溶液为例,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配制 步骤 可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n V c
计算 计算结果m=2.34 g,称2.3 g 偏小 不变 偏低
称量 砝码生锈(没有脱落) 偏大 不变 偏高
少量NaCl沾在滤纸上 偏小 不变 偏低
溶解 有少量液体溅出 偏小 不变 偏低
转移 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不变 不变 不变
洗涤 未洗涤烧杯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偏小 不变 偏低
定容 仰视 不变 偏大 偏低
俯视 不变 偏小 偏高
超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 偏小 不变 偏低
摇匀 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不变 偏大 偏低
装瓶 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未干燥 不变 偏大 偏低
(2)定容时仰视或俯视刻度线图解
1.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转移溶液    D.定容
B [A项,称量物质时应“左物右码”,错误;C项,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错误;D项,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中,错误。]
2.现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mL-1)配制1 mol·L-1的稀硫酸100 mL。
(1)经计算,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L。
(2)实验中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100 mL量筒
②托盘天平(带砝码)
③玻璃棒
④50 mL容量瓶
⑤10 mL量筒
⑥50 mL烧杯
⑦100 mL容量瓶
⑧胶头滴管
(3)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转移浓硫酸后,小烧杯未洗涤:________;
②量取浓硫酸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两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________;
③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________;
④移液前容量瓶内留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4 (2)③⑤⑥⑦⑧ (3)搅拌和引流 (4)①偏低 ②偏高 ③偏高 ④无影响
1.容量瓶具备的功能有(  )
A.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长期贮存溶液
C.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D.加热溶解固体
A [容量瓶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B项错误;容量瓶不能用于加热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C、D项错误。]
2.下列关于1 mol·L-1 Na2CO3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 mol Na2CO3溶于1 L水中
B.1 L溶液中含有106 g Na2CO3
C.1 L溶液中含有1 mol Na2CO3
D.106 g Na2CO3溶于少量水后,再加水稀释至1 000 mL
A [A项中1 mol Na2CO3溶于1 L水中,溶液的体积大于1 L,得到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 mol·L-1,不正确。B、C、D项中均是1 L溶液,溶质是1 mol Na2CO3,得到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均是1 mol·L-1,正确。]
3.将30 mL 0.5 mol·L-1 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3 mol·L-1 B.0.03 mol·L-1
C.0.05 mol·L-1 D.0.04 mol·L-1
B [由c1V1=c2V2得0.03 L×0.5 mol·L-1=0.5 L×c2,c2=0.03 mol·L-1。]
4.配制100 mL 1.0 mol·L-1 NaOH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配制时,应选用100 mL的容量瓶
B.在托盘天平上放两片规格相同的滤纸,将NaOH放在滤纸上称量
C.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D.把称取的NaOH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冷却,转移至容量瓶中
B [配制100 mL溶液,应选用100 mL的容量瓶,故A正确;氢氧化钠为腐蚀品,应放在烧杯中称量,故B错误;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故C正确;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故冷却后转移至容量瓶中,故D正确。]
5.实验室用CuSO4·5H2O晶体配制460 mL 0.100 mol·L-1CuSO4溶液。现有下列仪器:
A.烧杯 B.500 mL容量瓶
C.药匙 D.玻璃棒
E.托盘天平(带砝码) F.量筒
G.试剂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时,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
(2)用托盘天平称取的CuSO4·5H2O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若定容时加蒸馏水不慎超过刻度线,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则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再摇匀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容量瓶内底部有少量蒸馏水而未干燥处理
D.称取的CuSO4·5H2O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
(4)若取50.0 mL上述已配好的溶液,与150 mL 0.200 mol·L-1的CuSO4溶液混合,最后得到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解析] (1)称量时需要用托盘天平、药匙,溶解时需要用量筒、烧杯、玻璃棒,转移溶液时需要用500 mL容量瓶,定容时需要用胶头滴管。(2)所需溶质质量m(CuSO4·5H2O)=n·M=0.05 mol×250 g·mol-1=12.5 g。(3)B项,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D项,CuSO4·5H2O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时,所称的溶质中CuSO4的质量偏大,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A项,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C项,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4)c(CuSO4)==0.175 mol·L-1。
[答案] (1)胶头滴管 (2)12.5 g 重新配制 (3)BD (4)0.175 mol·L-1
数智分层作业(六) 物质的量浓度
(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试卷共55分)
1.用2.0 mol·L-1 HCl溶液配制 HCl溶液,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C [用2.0 mol·L-1 HCl溶液配制 HCl溶液时,需要用量筒量取5 mL 2.0 mol·L-1 HCl溶液,然后将量筒量取的液体倒入烧杯中并加蒸馏水稀释,用玻璃棒搅拌,冷却至室温,将烧杯中的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并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在刻度线以下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故选C。]
2.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  )
A.将58.5 g NaCl溶解于1 L水中配成的溶液
B.将含有6.02×1022个分子的NH3溶于水并配成1 L溶液
C.将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D.K+的物质的量为2 mol的K2SO4溶液
C [58.5 g NaCl的物质的量为1 mol,溶于1 L水配成溶液,所得溶液浓度小于1 mol·L-1,A项错误;NH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C项正确;含的K2SO4的物质的量为1 mol,但溶液体积未知,不能确定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D项错误。]
3.实验中需2.0 mol·L-1Na2CO3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  )
A.1 000 mL,212.0 g    B.950 mL,201.4 g
C.1 000 mL,572.4 g D.500 mL,100.7 g
A [选择1 000 mL的容量瓶。m(Na2CO3)=n·M=c·V·M=2.0 mol·L-1×1 L×106 g·mol-1=212.0 g。]
4.0.5 L 1 mol·L-1FeCl3溶液与0.2 L 1 mol·L-1 KCl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5∶2 B.15∶2
C.3∶1 D.1∶3
C [0.5 L 1 mol·L-1FeCl3溶液中Cl-的浓度为3 mol·L-1,0.2 L 1 mol·L-1KCl溶液中Cl-的浓度为1 mol·L-1,则两溶液中Cl-的浓度之比为3∶1。]
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溶液配制完成后,容量瓶可以用来存放配制的溶液
B.用500 mL的容量瓶可以直接配制480 mL的溶液
C.容量瓶不可以用来溶解固体,但是可以用来稀释浓的溶液
D.容量瓶不可以用来加热,但是锥形瓶可以用来加热
D [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不能用来溶解固体和稀释浓的溶液,不能长期贮存溶液,也不能加热。]
6.用无水Na2CO3配制250 mL 1.00 mol·L-1Na2CO3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B.移液时有液滴洒落瓶外
C.称量时碳酸钠固体含有结晶水
D.容量瓶没有干燥
A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移液时有液滴洒落瓶外,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称量时碳酸钠固体含有结晶水,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容量瓶没有干燥对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对溶液浓度无影响;故选A。]
7.配制500 mL 0.1 mol·L-1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准确称量2.9 g NaCl固体溶于500 mL蒸馏水
B.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干燥的NaCl固体2.925 g
C.在500 mL容量瓶中溶解氯化钠固体,然后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准确称量2.9 g混有KCl的NaCl固体,其他操作均正确,配好后的溶液中c(Cl-)偏低
D [将2.9 g NaCl固体溶于500 mL蒸馏水配制NaCl溶液,得到的溶液的体积不是500 mL,A错误;托盘天平精确度是0.1 g,则用托盘天平不能准确称量2.925 g干燥的NaCl固体,B错误;溶解NaCl固体应该在烧杯中进行,不能使用容量瓶溶解,C错误;由于M(KCl)>M(NaCl),所以准确称量2.9 g混有KCl的NaCl固体,其他操作均正确,Cl-的物质的量偏小,由于溶液的体积不变,则配好后的溶液中c(Cl-)偏低,D正确。]
8.下列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将25 g CuSO4·5H2O晶体加水配成100 m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将100 mL 5 mol·L-1盐酸在蒸发皿中蒸发至50 m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变为10 mol·L-1
C.将10 mL 0.1 mol·L-1NaCl溶液和90 mL水混合,若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1
D.实验室要用容量瓶配制0.2 mol·L-1的NaCl溶液950 mL,应称量NaCl固体11.7 g
[答案] B
9.(8分)将24.4 g 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密度为1.219 g·mL-1。
(1)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1分)
(2)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从该溶液中取出10 mL,其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溶液的密度为______,含NaOH的质量为______,含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5分)
(4)将取出的10 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1分)
[答案] (1)6.1 mol·L-1 (2)20% (3)6.1 mol·L-1 20% 1.219 g·mL-1 2.44 g 0.061 mol (4)0.61 mol·L-1
10.欲配制240 mL 2.0 mol·L-1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称量NaOH固体19.2 g
B.溶解、转移时需用玻璃棒,定容时需用胶头滴管
C.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D.NaOH溶液未冷却即转移、定容,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B [应选取25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0.25 L×2.0 mol·L-1×40 g·mol-1=20.0 g,A错误;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配制所得溶液的浓度不变,C错误;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未冷却就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待冷却至室温后,液面会低于刻度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D错误。]
11.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中可得的NaCl溶液
B.将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水中可得1 mol·L-1盐酸
C.将25.0 g胆矾溶于水后配成100 m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1 mol·L-1
D.将78 g Na2O2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可得到浓度为1 mol·L-1的NaOH溶液
C [58.5 g NaCl的物质的量为1 mol,溶于1 L水中配成的溶液的体积大于1 L,浓度小于1 mol·L-1,故A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HCl的物质的量为1 mol,但是将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溶于1 L水得到溶液的体积不是1 L,所以浓度不等于1 mol·L-1,故B错误;25.0 g胆矾中含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溶液的体积为100 mL,c===1 mol·L-1,故C正确;78 g Na2O2溶于水,反应可生成2 mo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 L,溶液的浓度为2 mol·L-1,故D错误。]
12.(素养题)如图是某品牌饮用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饮用矿泉水
净含量:500 mL 
配料表:纯净水 硫酸镁 氯化钾
保质期:12个月
主要离子成分:
钾离子(K+):1.0~27.3 mg·L-1
镁离子(Mg2+):0.1~4.8 mg·L-1
A.标签上离子的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
B.Mg2+的摩尔质量为24 g
C.该品牌饮用矿泉水中c(Mg2+)最大值为2.0×10-4 mol·L-1
D.一瓶该品牌饮用矿泉水中的物质的量不超过1.0×10-5 mol
C [标签上离子的浓度单位为mg·L-1,而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所以标签上离子的浓度不是物质的量浓度,故A错误;Mg2+的摩尔质量为24 g·mol-1,故B错误;根据标签可知1 L该饮用矿泉水中最多含Mg2+4.8 mg,则c(Mg2+)最大值为=,故C正确;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为硫酸镁,所以溶液中最大=c(Mg2+)最大=2.0×10-4mol·L-1,则一瓶该品牌饮用矿泉水中的最大物质的量=0.5 L×2.0×10-4 mol·L-1=1.0×10-4 mol,故D错误。]
13.(14分)某次实验中预计需要使用480 mL a mol·L-1的纯碱溶液,如图是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该溶液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容量瓶上标有①温度 ②浓度 ③规格 ④压强 ⑤刻度线中的________(填序号)。(1分)
(2)使用容量瓶前必须对容量瓶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应选择V=________mL的容量瓶,需要称取________g Na2CO3。(4分)
(4)所给出的流程图中的操作内容有两个明显的错误,请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指出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溶液浓度的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分)
①溶解、转移溶液后,没有洗涤玻璃棒及烧杯:________。
②定容时仰视刻度线:________。
③容量瓶未干燥,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容量瓶上标有温度、规格、刻度线。(2)使用容量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3)根据“大而近”原则,应该选择500 mL的容量瓶。所需的m(Na2CO3) =c·V·M=0.5 L×a mol·L-1×106 g·mol-1=53a g。(4)流程图中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应该左物右码),定容时仰视刻度线。(5)根据公式c=进行误差分析:①没有洗涤玻璃棒及烧杯时,n偏小,c偏小。②定容时仰视刻度线,V偏大,c偏小。③容量瓶未干燥,n、V均不受影响,对c无影响。
[答案] (1)①③⑤ (2)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3)500 53a (4)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5)①偏小 ②偏小 ③无影响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