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脊椎动物 一、鱼类同步练习(含答案)冀少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4 脊椎动物 一、鱼类同步练习(含答案)冀少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8 16:2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藻类、植物和动物
第四节 脊椎动物
一、鱼类
动物的简单分类
1.区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
A.体温是否恒定
B.体内有无脊柱
C.呼吸器官的差异
D.生活环境的不同
鲫鱼
2.(2025渭南阶段练)鱼类的身体呈梭形,这样的体形对于其生活的意义是 (  )
A.有利于减轻体重
B.有利于为游泳提供动力
C.有利于保持体温恒定
D.有利于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3.鱼类在水中游泳时,会不停地用口吞水,用鳃孔排水。其主要意义是 (  )
A.进行呼吸和摄食
B.完成取食和排泄
C.在饮水
D.排出食物残渣
4.鲫鱼流出鳃的水和进入鳃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情况是 (  )
A.两者气体成分含量相同
B.流出鳃的水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流出鳃的水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D.流出鳃的水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5.吃鱼时会发现雌鲫鱼肚子里有许多“鱼子”。“鱼子”是雌鲫鱼的 (  )
A.小鱼 B.受精卵
C.卵细胞 D.胚胎
6.如图是鲫鱼的外形,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结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鳍能维持
    和控制    。
(2)脊柱两侧附着有发达的    ,为鱼的运动提供动力。
(3)鲫鱼的身体呈    ,游泳时可减小水的阻力。
(4)鲫鱼的身体表面长有    ,具有保护作用。
(5)鲫鱼必须生活在水中,与之相适应的呼吸器官是    。
(6)鲫鱼的运动方式是    ,是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    的协调作用实现的。
鱼类
7.(教材改编题)鱼之所以能终生生活在水中,是因为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两个重要特征。这两个重要特征是 (  )
①体表有鳞片 ②能在水中游泳 ③有脊柱
④能在水中呼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海马全身无鳞,有鳍,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据此判断它是 (  )
A.扁形动物 B.软体动物
C.两栖动物 D.鱼类
1.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下列不属于石斑鱼的特征的是 (  )
A.生活在水中 B.用肺呼吸
C.属于脊椎动物 D.鳍能协助游泳
2.(易错题)“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关于鱼能够在水中自由嬉戏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侧线感知水流方向 B.游泳的动力来自鳍的摆动
C.用鳃进行气体交换 D.身体呈梭形,减小阻力
3.“弓鱼术”就是用一种比较特殊的绑法,把鱼绑成“弓”字的形状,这么做能让鱼儿离开水还能多活一天左右的时间,捆绑后的鱼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鱼离开水之后会死的原因是鳃丝相互黏结,与空气接触面积小
B.把鱼绑成弓形,目的是让鱼鳃张开,使鳃丝接触空气,从而使鱼获得氧气
C.鱼被绑成弓形后不能动弹,耗氧量增加
D.能被绑成弓形是因为鱼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4.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鱼类资源的是 (  )
A.渔网的网格大小无要求
B.渔业生产以捕捞为主
C.繁殖季节也可以捕鱼
D.制定禁渔、休渔制度
5.下图为小明饲养的金鱼,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鱼属于无脊椎动物
B.调节金鱼上浮和下沉的结构是鳍
C.金鱼时刻都在吞水主要是进行气体交换
D.流出金鱼鳃盖后缘的水的含氧量比流入金鱼口的水的含氧量多
6.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指出下列哪一组是真正的鱼类 (  )
①娃娃鱼 ②鲍鱼 ③海马 ④章鱼 ⑤鲈鱼 ⑥中华鲟 ⑦海豚 ⑧带鱼
A.②④⑤⑧ B.①②⑤⑧ C.③⑤⑥⑧ D.③④⑥⑧
7.(2024菏泽中考)下列有关鲫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为脊椎动物
B.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恒定
C.身体呈梭形,减少运动时的阻力,适于水中生活
D.侧线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压的作用
8.(科学探究)实验:“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 ”
材料:鱼缸中的一条活鱼、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是一种化学试剂,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该试剂由蓝色变成黄色,短时间内对生物无毒害)。
请根据题意并观察图,完成以下设计过程及分析:
(1)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水从鱼的口进入,再从鱼的    流出,在此过程中,水与①    里的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在此过程中,鱼消耗的气体是水中的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2)预测:在A点滴加BTB之后,B点呈现    色。
(3)结论:若结果与预测一致,得出的结论是流出鱼体的水和进入鱼体的水相比,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两空均填“增多”或“减少”)。
【详解答案】
基础达标
1.B 2.D 3.A 4.C 5.C
6.(1)胸鳍 腹鳍 臀鳍 尾鳍 背鳍
鱼体平衡 运动方向 (2)肌肉
(3)梭形 (4)鳞片 (5)鳃
(6)游泳 鳍
7.D 8.D
能力提升
1.B 解析:鱼类属于脊椎动物,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B 解析:鱼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鳍主要起协调作用,包括维持鱼体平衡、控制运动方向等。
3.C 解析:鱼的首尾固定后,身体会紧绷地弯曲起来,使鱼无法剧烈活动,从而会降低鱼的耗氧量及减少能量消耗,进而延长鱼的存活时间。
4.D 解析: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格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这样是为了限制捕捞幼鱼,可以更好地保护鱼类资源,A不符合题意;为保护渔业资源,我国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的方针,不是以捕捞为主,B不符合题意;为了加快鱼类资源的恢复,在鱼类繁殖期禁止捕鱼,C不符合题意;我国于1986年起实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制定“禁渔期”“禁渔区”等休渔制度,目的是保护产卵期的亲鱼和育肥期的幼鱼,D符合题意。
5.C 解析:鱼类属于脊椎动物,A错误;调节金鱼上浮和下沉的结构是鱼鳔,B错误;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进而进行气体交换,C正确;流出金鱼鳃盖后缘的水的含氧量比流入金鱼口的水的含氧量少,D错误。
6.C 解析: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长有鳞片,鳞片外有黏液,可以减小游动时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①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②鲍鱼是软体动物,③海马是鱼类,④章鱼是软体动物,⑤鲈鱼是鱼类,⑥中华鲟是鱼类,⑦海豚是哺乳动物,⑧带鱼是鱼类。
7.B 解析:鱼类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
8.(1)鳃盖后缘 鳃丝 氧气 (2)黄
(3)减少 增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