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7 自然灾害的防避(含答案)--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7 自然灾害的防避(含答案)--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15:52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自然灾害的防避
江西省南昌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2024年6月,南昌市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全市降水量达355.1毫米,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为此,南昌市采取一系列蓄洪措施。据此完成1~2题。
1.该市此次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②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③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 ④气温高,蒸发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为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①灾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②灾前适当购买生活物资,做好物资储备
③灾中及时向地势低平的地方转移 
④灾后食用洪水泡过的未过期食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以及坝体左右的实体护翼组成的防灾减灾工程(如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泥石流 B.干旱
C.洪涝 D.滑坡
4.遇到上题所指的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
A.抓住漂浮物漂浮
B.沿沟谷垂直方向往高处跑
C.就地寻找掩体躲藏
D.沿沟谷延伸方向往低处跑
在浙江高速公路旁的挖方边坡的坡面上,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建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的防护工程最主要是防范下列灾害中的(  )
A.地震   B.滑坡
C.泥石流    D.风沙
6.下列不是图中边坡网格状建设主要功能的是(  )
A.加速径流 B.生态修复
C.保持水土 D.道路美化
冻雨是过冷水滴在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0 ℃的物体,迅速冻结成冰的降水现象,俗称“滴水成冰”。2024年1月30日到2月7日,湖北省遭遇连续冻雨天气。冻雨后,很多公园、小区里的树林像经历了台风,树枝满地甚至大树倒地。市民出小区堪比穿越丛林。据相关园林人员介绍,此次冻雨造成大树的折断和倒伏,主要是树冠高大的香樟树(下图),其次是广玉兰,而银杏、法桐很少倒伏。据此完成7~8题。
7.对香樟树折断倒伏最严重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
①香樟树根系浅 ②香樟树高大,重心高 ③常绿树冬季叶片未凋落,积冰面积大 ④枝叶含水量小,低温导致枝叶被冻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为了减轻冻雨灾害对我们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加强气象监测,及时发出预警
B.加强交通管制,减少交通事故
C.采用化学方法高效清除大面积积雪
D.增派人力,及时清除积雪、积冰
9.(2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纳古呢沟位于甘肃省岷县,流域面积0.886平方千米,主沟长度1.56千米,流域高差330米,流域形态呈纺锤形,沟谷呈“V”字形。纳古呢沟几乎每年雨季都暴发泥石流,小规模泥石流的发生频率为3~5次/年,中、大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为7~8年/次,且新发泥石流侧蚀老泥石流堆积体现象明显。堆积区为沟口至耳阳河主河段,泥石流堆积体对主河道有明显的挤压作用(如图)。
材料二 纳古呢沟受断裂活动影响,岩体破碎严重,发育多组节理裂隙,沟谷两侧有对滑式滑坡体的存在。在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共同作用下,该地形成了“泥石流—滑坡—堰塞湖—溃决型泥石流”灾害体系,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巨大威胁。
(1)纳古呢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该流域泥石流的特点有:发生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多/少),频率____________(选填:高/低),泥石流规模变化大,曾有大型泥石流发生。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推断该流域“泥石流—滑坡—堰塞湖—溃决型泥石流”灾害体系的演化机制。(8分)
(4)为减轻泥石流灾害提出可行性建议。(8分)
4 / 4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1 2 3 4 5 6 7 8
A A A B B A B C
9.(1)风化碎屑物 裂隙(断层)破碎物(滑坡体的松散堆积物、老泥石流的堆积物)
(2)多 高 泥石流堆积体个数多,规模大小不一;耳阳河河道受泥石流堆积体影响,发生偏移。
(3)泥石流侵蚀沟道,破坏滑坡体坡脚的稳定性,加剧滑坡发生;滑坡体堵塞沟道形成堰塞湖;随着蓄水量的增加,堰塞湖溃决,形成溃决型泥石流。
(4)加强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的预防监测;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减缓水土流失;做好应急方案制订及组织实施;建设预防泥石流的工程设施,如护坡、拦沙坝等;宣传普及泥石流知识,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A 2.A [第1题,南昌市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为城区,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广,下渗受阻,地表径流量大,易导致洪水发生,①正确;由材料“江西省南昌市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355.1毫米”可知,该市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是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②正确;南昌市植被覆盖率没有大幅度降低,③错误;气温高,蒸发量大,则地表径流水量减少,所以不是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第2题,灾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灾害发生时,利于居民及时安全撤离,①正确;灾前适当购买生活物资,做好物资储备,以备不时之需,②正确;地势低平地区容易遭受洪涝灾害,当洪涝灾害发生时,引导居民尽量远离低洼地区,及时转移到高处,做好居民的安全转移及灾后重建等工作,③错误;洪水泡过的食物可能已发霉变质或被污染,因此洪水泡过的食物不能食用,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
3.A 4.B [第3题,“桩林坝”是一种地质防护工程,“安装在沟谷中”主要防御的是泥石流灾害,A正确;干旱是由于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导致土地、人畜缺水的现象,无法用此工程防御,B错误;对山洪有一定的阻滞作用,但最主要防御的自然灾害还是泥石流,C错误;该工程“安装在沟谷中”,不是对坡体的加固,所以不是针对滑坡,D错误。故选A。第4题,在野外沟谷中遭遇泥石流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沿沟谷垂直方向往高处跑,B正确;泥石流是夹杂着土体、石块、树木等杂物的黏稠状的特殊洪流,它不是单纯的水体,A错误;如果“就地寻找掩体躲藏”,很容易被泥石流掩埋,C错误;泥石流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运动速度极快,“沿沟谷延伸方向往低处跑”,会被泥石流掩埋,D错误。故选B。]
5.B 6.A [第5题,该地位于浙江省,降水多,风沙活动少,边坡坡度大,通过工程加固,主要是为了防范滑坡灾害,减轻对高速公路的影响,B正确,D错误;这种工程措施无法防范地震灾害,A错误;泥石流发生在沟谷中,不是该工程主要防范的地质灾害,C错误。第6题,图中边坡网格状装置的主要功能是减缓径流,减轻对路基的侵蚀,A叙述错误,符合题意;边坡网格状装置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草木的生长,有利于生态修复,B、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边坡网格状装置,有利于草木的生长,可美化道路,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7.B 8.C [第7题,香樟树树冠高大,为深根系树木,且读图可知,主要是高处的枝干折断和倒伏,并非整棵树倒伏,故不是根系的问题,①错误;从图文材料可知,折断和倒伏的主要是树冠高大的香樟树,树冠高大重心高,树冠积冰多,容易折断和倒伏,②正确;常绿树枝繁叶茂,枝叶积冰多,易被重量压垮,③正确;常绿树枝叶含水量高,低温导致细胞内部冻结,使枝干变脆易折,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8题,为了减轻冻雨灾害造成的影响,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加强交通管制、及时清除积雪,A、B、D措施可行,但不符合题意;化学方法除雪主要是撒盐或者使用其他的融雪剂,对环境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注意方法和剂量,用来清除大面积积雪不合理,C措施不可行,符合题意。故选C。]
9.第(1)题,纳古呢沟流域的岩石经不断风化形成大量风化碎屑物;图示有大量裂隙,材料二显示岩层断裂活动频繁,故有松散的裂隙破碎物;流域内地表落差大,滑坡等地质灾害也会产生松散物;结合材料“新发泥石流侧蚀老泥石流堆积体”,可知老泥石流堆积物也提供了物质来源。第(2)题,从材料二“纳古呢沟受断裂活动影响,岩体破碎严重,发育多组节理裂隙”可知,该流域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堆积体个数多,规模大小不一,反映出泥石流发生次数多,频率高;由材料一“堆积区为沟口至耳阳河主河段,泥石流堆积体对主河道有明显的挤压作用”可知,耳阳河河道受泥石流堆积体影响,发生偏移,反映出泥石流规模变化大,曾有大型泥石流发生。第(3)题,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势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侵蚀沟道,破坏滑坡体坡脚的稳定性,加剧滑坡发生;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或河谷,上游形成堰塞湖;随着蓄水量的增加,堰塞体承受的水压过大,导致堰塞湖溃决,泥沙随水流倾泻形成溃决型泥石流。第(4)题,灾前,可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加强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的预防监测,做好灾前防范措施;应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减少泥石流发生频率;对于突发性泥石流要做好应急方案制订及组织实施;综合利用工程措施进行防护,如陡坡进行工程护坡、沟谷建设拦沙坝等;加强宣传普及泥石流知识,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提高公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