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D B B B C B A C D A
12.(1)原核细胞生物→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A: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B: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
(3)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
1.C 2.D 3.B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的化石不同,①正确;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②错误;由于海陆变迁,陆地地层也可能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而海洋地层也可能含有陆地生物化石,③错误;研究地层及化石是了解地球历史最主要的途径,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寒武纪时期的生物主要以藻类和单细胞生物为主,A错误;古生代主要以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为主,B错误;中生代以爬行动物为主,C错误;猛犸象是地质历史上曾经活跃的哺乳动物,属于新生代,D正确。故选D。第3题,由材料“猛犸象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时期的巨型哺乳动物,猛犸象身披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可知,猛犸象生活在陆地上,当时的气候寒冷,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B 5.B [第4题,读图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现后,O2的含量上升,B正确;CO2的含量先上升,后波动下降,A、C错误;O2和CO2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二者不是呈正相关的关系,D错误。第5题,根据地质年代及生物演化的顺序判断可知,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错误;三叶虫→鱼类→恐龙,B正确;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C错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D错误。]
6.C 7.B [第6题,我们生活的地球从诞生至今分为四个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据图中距今时间可判断,甲为冥古宙,乙为太古宙,丙为元古宙,丁为显生宙,C正确,排除A、B、D。第7题,显生宙,指“看得见生物的年代”,是开始出现大量较高等动物以来的阶段,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B正确,排除A、C、D。]
8.A 9.C [第8题,材料信息表明,披毛犀全身长满浓密的长毛,有一层厚厚的毛皮及脂肪用来抵御严寒,适合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末次冰期后,随着气候转暖,适合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披毛犀应该向高纬迁徙,A符合题意,排除B;向内陆迁徙或向沿海迁徙,与气候转暖没有关联性,排除C、D。第9题,材料信息表明,披毛犀灭绝时期是在一万年前,处于新生代,新生代是被子植物时代,因此被子植物繁盛,C正确;披毛犀灭绝时期是在一万年前,处于末次冰期之后,气候整体上转暖,A错误;恐龙称霸地球的时期为中生代,联合古陆形成的时期在古生代后期,二者均不在披毛犀灭绝时期,B、D错误。]
10.D 11.A [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片可知,人类出现在新生代第四纪。第1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和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A正确;新生代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B错误;古生代中后期,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出现,C错误;古生代末期,60%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D错误。]
12.第(1)题,从图中的地质年代与生物的进化可知,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应是从太古宙到新生代的变化,太古宙为原核细胞生物、元古宙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到新生代依次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第(2)题,A为距今约2.5亿年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地球上95%的生物灭绝。B为距今约6 5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发生地球史上又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长达约1.4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第(3)题,成煤的物质基础是森林,推测成煤时期的环境特点是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
2 / 2课时分层作业(二)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2024年8月,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干岔子乡河西村村民在耕作时,意外挖掘出一块巨大的、形状奇特的骨头。文物部门组织专家团队前往现场进行勘查。经过初步鉴定,专家们确认这些骨头属于猛犸象腿骨化石。最大的三块可以完美地拼接契合,拼接后长1.24米,直径0.21米。猛犸象是一种生活在史前时期的巨型哺乳动物,猛犸象身披细密长毛,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其化石对于研究当地史前地质、气候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③陆地地层只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海洋地层只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④研究地层与其包含的化石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猛犸象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3.推测猛犸象生存时期,黑龙江省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
A.浅湖、沼泽 B.寒冷、干燥
C.温暖、湿润 D.广阔深海
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O2、CO2的含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B.O2的含量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5.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读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6~7题。
6.甲、乙、丙、丁依次为( )
A.显生宙、元古宙、太古宙、冥古宙
B.元古宙、太古宙、冥古宙、显生宙
C.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D.冥古宙、元古宙、太古宙、显生宙
7.①②③依次为( )
A.古生代、新生代、中生代
B.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C.早生代、中生代、晚生代
D.中生代、古生代、新生代
披毛犀化石骨架是黑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披毛犀是活跃在亚欧大陆北部的哺乳动物,全身长满浓密的长毛,有一层厚厚的毛皮及脂肪用来抵御严寒,已在一万年前灭绝,是最晚灭绝的史前犀。据此完成8~9题。
8.末次冰期后,随着气候转暖,披毛犀( )
A.向高纬迁徙 B.向低纬迁徙
C.向内陆迁徙 D.向沿海迁徙
9.披毛犀灭绝时期( )
A.气候逐渐变冷 B.恐龙称霸地球
C.被子植物繁盛 D.联合古陆形成
不同地质年代的沉积岩含有不同生命现象的信息。下图示意不同地质年代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据此完成10~11题。
10.人类出现在(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1.下列关于各地质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B.中生代,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C.中生代,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
D.古生代末期,海洋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
12.(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下面是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
(1)根据图示内容写出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7分)
(2)说明表格中A、B所示两次生物灭绝事件的内容。(7分)
(3)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4分)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