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15:52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三)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读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壳 ②—地幔 ③—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图中的X处即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位于俄罗斯库页岛的奥多普图油井(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油井之一,深度一万多米,建于2011年。据此完成3~4题。
3.奥多普图油井的井底位于(  )
A.地壳 B.软流层
C.地幔 D.地核
4.开挖油井前,专家利用模拟地震波探测地下物质变化,在该油井深度范围内自地表向下(  )
A.横波、纵波均减速
B.横波加速,纵波减速
C.横波、纵波均加速
D.横波减速,纵波加速
下图为火山岛形成示意图,图中各岛屿形成于同一热点。据此完成5~6题。
5.形成图中岛屿的物质来源于(  )
A.地核 B.下地幔
C.上地幔 D.地壳
6.图示a、b、c、d链状火山岛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
A.a B.b
C.c D.d
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与瀑布风景图片,完成7~9题。
7.A、B、C圈层分别为(  )
A.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8.“瀑布风景”图片体现出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是地球自然环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①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
A.由坚硬岩石组成
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连续但不规则
D.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几内亚岛是太平洋最大的岛,多火山、地震。图1是新几内亚岛简图,图2示意该岛屿某次地震地震波传播路径,O代表震源。该岛屿周围海域有油气资源分布,人们通常利用地震波变化原理来勘探海底油气资源。
(1)指出该岛屿山脉所属的地球内部圈层,判断该圈层在图中沿140°E的厚度分布特点并说出理由。(8分)
(2)指出图2中地震波横波、纵波均能到达的地点并说明原因。(4分)
4 / 4课时分层作业(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 B A C C A D B D C B
12.(1)圈层:地壳。分布特点:由薄变厚,再变薄。理由:大洋地壳薄,陆地地壳厚;山地地壳厚且位于中部地区。
(2)地点:甲和丁。原因:横波无法通过地核,所以乙与丙检测不到从O处向下传播过来的横波。
1.B 2.B [第1题,读图可知,①位于约2 900千米以上,为地壳和地幔,A错误;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加快,B正确;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C错误;地幔是从地壳到深度约2 900千米的地方,乙波可以通过地幔,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X处位于地表下2 900千米左右,为古登堡面,B正确,A错误;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顶部岩石圈之下,深度为80~400千米,C错误;内、外核的分界面,位于古登堡面以下,D错误。]
3.A 4.C [第3题,奥多普图油井位于库页岛,位于陆地,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33千米,而奥多普图油井深度为12 345米,因此奥多普图油井的井底位于地壳之中,而不是更深处的软流层、地幔、地核之中,A符合题意,排除B、C、D。第4题,奥多普图油井处于地壳之中,在该油井深度范围内自地表向下,受压力影响,物质(固体)密度一般变大,则地震横波和纵波均加速,C符合题意,排除A、B、D。]
5.C 6.A [第5题,由图可知,图中岛屿为火山岛,其物质来源于板块之下的岩浆库,通常岩浆主要的发源地是板块之下的软流层,而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的顶部,因此图中岛屿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幔。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呈链状分布的各火山岛,形成于同一热点,且链状火山岛是由板块在岩浆喷发的岩浆库(热点)上移动而成,所以离岩浆喷发地越近,形成越晚。根据图示箭头可知,图中链状火山岛形成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为a、b、c、d。]
7.D 8.B 9.D [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气圈分布得最高,岩石圈分布在最底层,对应图中的C;水圈分布在大气圈底部,岩石圈顶部,对应图中的B;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对应图中的A。所以A、B、C圈层分别为生物圈、水圈、岩石圈,D正确。第8题,瀑布属于水圈,图中瀑布周围有茂密的植被和大量的岩石,同时还有蓝天和白云,因此瀑布风景图片体现了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大气圈共4个圈层,B正确。第9题,A为生物圈,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②④正确,③错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同样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①错误。D正确。]
10.C 11.B [第10题,读图分析可知,①圈层为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正确。由坚硬岩石组成的为岩石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为大气圈,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生物圈。第11题,该诗句反映的是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的关系,植物的生长需要岩石圈提供无机盐,同时植物通过枯枝落叶的形式向岩石圈提供有机物。图中①为水圈,②为大气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
12.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岛屿山脉所在的圈层为地壳。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山脉所在处为大陆海拔较高处,地壳厚度大,140°E经线穿过海洋、低地、山脉,山脉位于中部地区,因此地壳的厚度是由薄变厚,再变薄。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横波可以在固态物质中传播,不能在液态和气态物质中传播;纵波则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传播。由于横波不能在液态物质中传播,且地球外核为液态,其仅能到达地幔与地核的交界处,即古登堡面。由于横波无法通过地核,乙、丙处受地核遮挡,横波不能通过,故乙、丙处检测不到O处传来的横波。由此结合图片分析可知,横波和纵波均能到达的地点为古登堡面以上,即甲和丁。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