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三章生物的分类和鉴别 第四章 生物资源及其保护单元复习(含答案)冀少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三章生物的分类和鉴别 第四章 生物资源及其保护单元复习(含答案)冀少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8 17:2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三章生物的分类和鉴别 第四章 生物资源及其保护
一、生物的分类
1.植物的分类:根据植物的   来分类。根据能否产生种子,将植物分为   植物和   
植物。根据种子有无    包被,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动物的分类:根据形态结构、    和生活习性来分类。
动物
3.细菌、真菌的分类:根据    来分类。根据细菌的外部形态可分为  、  和   ;根据不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可分为酵母菌和    菌等类群。
二、分类单位
1.由大到小为             。
2.特征及生物种类比较
3.分类单位与生物特征之间的关系
(1)特征: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共同特征越多;反之,共同特征    。
(2)亲缘:分类单位越小,亲缘关系    ;反之,亲缘关系    。
(3)种类: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    ;反之,生物种类    。
(4)之最:最大的分类单位是    ;最小的分类单位是    ;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三、生物资源及其保护
1.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珙桐等。
2.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朱鹮、长江江豚等。
3.珍稀动植物概念:分布区域    ,种群密度    ,现存数量稀少,若不加以保护,数量会持续下降甚至    的动植物种群。
4.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    和人类活动等。
5.生物资源的保护
(1)就地保护:建立    (最有效的措施)。
(2)    保护:建立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植物园。
(3)有关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是保护生物资源的基本遵循。
1.(2024重庆中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中写道:“本年度收录的动物部分隶属于18门、52纲、246目、1 884科、14 194属、69 407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
A.门 B.目 C.属 D.种
2.(2024成都中考)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明显差异。下列脊椎动物中,属于变温动物且进行体内受精的是 (  )
A.  B.  C.  D.
3.(2024河北中考)萝卜、白菜是常见的蔬菜,这两种植物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地位如下图所示。图中包含植物种类最多的分类等级是 (  )
A.植物界 B.白花菜目 C.十字花科 D.萝卜属
4.(2024黑龙江中考)2025年将在哈尔滨举办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下列成语中的动物,与本届亚冬会吉祥物——东北虎“滨滨”和“妮妮”一样,都能维持体温恒定的是 (  )
A.鹬蚌相争 B.鹤立鸡群 C.蛛丝马迹 D.螳螂捕蝉
5.(2024德州中考)2007年,我国在昆明建成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该种质库的建立属于哪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  )
A.就地保护 B.综合保护
C.迁地保护 D.建立自然保护区
6.(2024常州中考)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
A.濒危动物迁地保护
B.大量引进外来生物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颁布保护生物的法律法规
7.(2024陕西中考)2023年5月底,科研人员在西藏林芝发现了裸子植物藏南柏木,它被誉为亚洲第一高树。下列与它亲缘关系最近的植物是 (  )
A.银杏 B.葫芦藓
C.海带 D.肾蕨
8.(2024贵阳中考)我国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鸟和哺乳动物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下表是我国部分珍稀动物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分类单位
动物 纲 目 科 属
朱鹮 鸟纲 鹳形目 鹮科 朱鹮属
白鳍豚 哺乳纲 鲸目 白鳍豚科 白鳍豚属
藏羚 哺乳纲 偶蹄目 牛科 藏羚属
A.表中“纲”是最小的分类单位且生物间的共同特征最多
B.白鳍豚与藏羚的亲缘关系比它与朱鹮的亲缘关系远
C.保护藏羚等最有效的措施是将其移入动物园
D.保护各种珍稀动物的同时也保护了基因多样性
9.(2024长春中考)下列保护东北虎、东北豹等濒危物种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
A.加强执法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
B.建立种质库,保护遗传资源
C.大力引进外来物种,丰富食物来源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栖息环境
10.(2024烟台中考改编)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下面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做法错误的是 (  )
A.引进外来物种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
B.禁止个人将活的动物、新鲜的果蔬等由国外携带入境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收集和宣传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详解答案】
教材要点梳理
一、1.形态结构 种子 孢子 果皮 被子 裸子 蕨类
2.生理功能 线虫 节肢 鱼类 两栖类 鸟类 哺乳类
3.特征 球菌 杆菌 螺菌 霉
二、1.界、门、纲、目、科、属、种
3.(1)越少 (2)越近 越远
(3)越少 越多 (4)界 种
三、1.银杉 2.大熊猫
3.狭小 很低 灭绝
4.环境变化 物种退化
5.(1)自然保护区 (2)迁地
中考真题链接
1.D 解析: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2.B 解析:蛇属于爬行动物,体内受精,且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B正确。
3.A 解析:在生物分类学中,“界”是最大的分类等级,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A符合题意。
4.B 解析:鹬属于鸟类,是恒温动物;蚌属于软体动物,是变温动物,A不符合题意。鹤和鸡都是鸟类,都是恒温动物,B符合题意。蜘蛛和灶马都是节肢动物,是变温动物,C不符合题意。螳螂和蝉都是节肢动物,是变温动物,D不符合题意。
5.C 解析:迁地保护是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或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建立种质资源库属于迁地保护,C符合题意。
6.B 解析: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或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迁地保护,A不符合题意。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外来物种可能会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捕食本地物种或传播疾病,从而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丧失,B符合题意。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C不符合题意。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7.A 解析:银杏属于裸子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海带属于藻类,肾蕨属于蕨类植物,同一类群植物亲缘关系最近,A正确。
8.D 解析:表中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纲,最小的分类单位是属,在生物分类学中,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间的共同特征就越多,亲缘关系就越近,A错误。根据表格分析,白鳍豚和藏羚同属于哺乳纲,朱鹮属于鸟纲,所以白鳍豚与藏羚的亲缘关系相对朱鹮更近,B错误。保护珍稀动物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而不是将其移入动物园。自然保护区能够为珍稀动物提供更大的生活空间和更自然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繁衍,C错误。保护珍稀动物不仅是为了保护这些动物本身,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它们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即基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9.C 解析:加强执法力度可以有效地打击非法猎杀、贩卖濒危物种的犯罪行为,从而保护这些物种。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A不符合题意。建立种质库来保存动植物的遗传资源是保护濒危物种常用的措施,B不符合题意。大力引进外来物种存在很大的生态风险。外来物种可能会因其适应能力强和没有天敌控制,而大量繁殖,与本地物种争夺生存空间、食物等资源,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此外,外来物种还可能携带病原体,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此,在保护濒危物种时,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来丰富食物来源,C符合题意。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环境的最有效措
施之一。通过划定一定范围的区域进行保护和管理,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濒危物种的干扰和破坏,为其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同时,自然保护区还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基地和生态教育的场所,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D不符合题意。
10.A 解析:外来物种入侵会与本地的物种竞争空间、营养等资源,改变本地的生物多样性,不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A符合题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