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一章 细胞
一、显微镜的使用
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功能
支持 部分 镜座 支持和稳定镜身
镜臂 支持和固着其他部件,取放镜时手握部位
放置玻片标本
镜筒 上端安装 ,下端连接转换器,转换器上安装
光学 部分 放大物像
反光镜 一面是 镜,只能反光;一面 是 镜,有聚光和反光的作用
调节 部分 遮光器 有大小不一的 ,调节通过的光线量
转换器 调换物镜镜头
准焦 螺旋 准焦螺旋:大范围升降镜筒
准焦螺旋:小幅度升降镜筒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一手握住 ,一手托住 ,放在实验台距边缘大约 厘米处,安装好物镜和目镜。
(2)对光(总结为三转)
①转动 ,使低倍物镜对准 。
②转动遮光器,使 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 的视野。
(3)安放玻片:使玻片标本 朝上正对 的中心。
(4)调整焦距:转动 使镜筒下降,眼睛从侧面看着 ,直到物镜接近标本;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 ,直至看到物像,再轻轻转动 ,使物像更清晰。
(5)观察和收放(收放总结为1提、2擦、3转、4降、5竖、6放)。
3.显微镜的成像规律
(1)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光线→反光镜→ →通光孔→标本(要透明)→物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的实像)→镜筒→ (再次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2)显微镜的成像特点: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 的虚像。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②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成“反比”关系。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成“正比”关系。
(4)在高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是小而 的,细胞是大而 的;而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是 而亮的,细胞是小而 的。
(5)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物镜放大倍数越小,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
(6)玻片移动:想要将视野中某个方向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要往物像所在方向移动,即偏哪
移哪。
(7)视野中的污点只存在于三个位置上:目镜、玻片标本或物镜,判断顺序:先转动目镜(污点动,在
上),再移动 (污点动,在玻片标本上),如果都没动,就说明在 上。
(8)低倍镜换高倍镜步骤:①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心;②转动 ,选用高倍物镜;③选用大光圈;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二、植物细胞
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片→ 液(清水)→撕洋葱表皮→
开洋葱表皮→ 盖玻片→染色(稀碘液)→吸。
注意:
(1)被染成深色的结构是 。
(2)其过程可简化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2.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细胞
3.与细胞中的能量代谢有关的结构
(1)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 释放出来,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2)叶绿体:将 转变为 ,储存在有机物中。
4.液泡:内有 ,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色素等。
5.细胞质:可 ,促进细胞内物质的转运和 的物质交换。
三、动物细胞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片→滴液( )→ 口腔上皮细胞→涂口腔上皮细胞→盖盖玻片→染色(稀碘液)→吸。可简化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2.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细胞
四、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 、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 没有细胞壁、液泡及
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动、植物细胞结构图
探究草履虫的趋性
1.提出问题: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有怎样的反应
2.做出假设: 。
3.设计实验:利用身边的实验材料,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所需要的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1)在A、B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使两滴培养液相连通。
(2)在A载玻片一端培养液中加少许盐,B载玻片 作为对照。
(3)用放大镜观察A、B载玻片上草履虫的反应。
4.完成实验:按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5.得出结论: 。
6.实验突破:在进行实验时,要将实验对象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其中一组 ,称为对照组。其他组给以某种特殊的处理,其余条件与对照组保持一致,称为 。
为探究某种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王凯同学在两块载玻片上都滴加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如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时,含草履虫较多的液滴应从培养液的 (填“表”或“底”)层吸取。
(2)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划一下,目的是 。
A.刺激草履虫 B.给草履虫供氧
C.杀死草履虫 D.连通两个液滴
(3)用镊子夹取一点某种物质,放在2号载玻片右侧液滴的边缘,迅速观察两液滴中的草履虫的变化(1号载玻片起对照作用)。
①若右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左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 (填“有害”或“有利”,下同)刺激。
②若左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右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 刺激。
(4)通过实验可以说明: 。
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1.用洁净的纱布将 和 擦拭干净。
2.按如下步骤,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1)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
(2)清水漱口,用消毒牙签的钝端在口腔内壁上轻刮几下后,放在载玻片上的液体中,轻轻涂开。
(3)用镊子夹起 ,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盖住液滴。
(4)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碘液浸润全部标本。
3.按照如下方法,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
(2)从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块表皮,放在液滴中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
(4)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4.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注意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转动 换高倍镜观察。
5.从看到的图像中选一个或几个细胞画在纸上。
1.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取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用凉开水漱口
B.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为清水
C.盖盖玻片时,使它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下
D.用碘液染色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小秦为观察细胞的结构,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所示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c→ →e(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小秦进行步骤c的操作时,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的一滴液体是 ;若要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则应滴一滴 。
(2)图3中,小秦将装片向 方移动,可使视野从甲变为乙的状态;而出现乙这种情况,可能是图1中的步骤 (填字母)操作不当造成的;要使视野从丙变为丁的状态,小秦应调节图2中的[ ] ([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3)该实验中用碘液对标本进行染色,目的是在显微镜下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内的 。
(4)小秦依照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画细胞结构简图时,对图中比较暗的地方要用 表示。
1.(2024绵阳中考)小英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目镜中出现过如图四个视野。正确操作情况下,四个视野出现的先后顺序应为 ( )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2.(2024西藏中考改编)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害物质一定不能通过④
B.①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C.绿色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含有⑤
D.梨甘甜可口是因为②中含有较多糖类
3.(2024日照中考)桑葚味美,营养丰富,其紫红色的花青素存在于细胞的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叶绿体
4.(2024牡丹江中考)在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康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他选用目镜10×、物镜10×的镜头,此时看到的物像放大了 倍;在视野的右上方看到了根尖的部分结构,要看到较完整的根尖结构应向 方移动切片。
5.(2024绥化中考改编)某同学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请补充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将干净的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在中央滴一滴 (填“清水”或“生理盐水”)。
(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 。
(3)观察临时装片,在每个细胞内部都有一个近似球形的 ,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4)在细胞结构中,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的是 。
(5)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能量是由细胞中的 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来的。
(6)植物细胞中,细胞质里有 ,它里面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详解答案】
教材要点梳理
1.载物台 目镜 物镜 目镜 物镜
平面 凹面 光圈 粗 细
2.(1)镜臂 镜座 10
(2)①转换器 通光孔 ②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 ③反光镜 均匀白亮
(3)正面 通光孔
(4)粗准焦螺旋 物镜 上升 细准焦螺旋
3.(1)光圈 目镜
(2)放大 倒立
(3)①× ②小 大
(4)暗 少 大 多
(5)越小 越大
(7)目镜 玻片标本 物镜
(8)转换器
二、1.滴 展 盖 (1)细胞核
2.叶绿体 遗传物质(DNA) 遗传信息
3.(1)化学能 (2)光能 化学能
4.细胞液
5.流动 细胞与外界
三、1.生理盐水 刮
2.细胞膜 细胞核
四、细胞膜 细胞核 叶绿体 叶绿体
教材图片专练
1.转换器 物镜 遮光器 细准焦螺旋
2.线粒体 细胞壁 细胞膜
教材实验突破
实验1 探究草履虫的趋性
2.草履虫可能会逃避盐的刺激
3.(2)不加盐
5.草履虫会逃避盐的刺激
6.不做处理 实验组
针对训练
(1)表 (2)D (3)有害 有利
(4)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趋利避害
实验2 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1.载玻片 盖玻片
2.(1)生理盐水 (3)盖玻片 (4)碘液
3.(1)清水 (4)碘液
4.转换器
针对训练
1.D
2.(1)d→b→a 清水 生理盐水
(2)右下 b ⑦ 细准焦螺旋
(3)细胞核 (4)铅笔细点
中考真题链接
1.C 解析:使用显微镜时,首先完成对光(③),通过一定的操作,看到物像,物像偏左且不清晰(①),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此时物像偏左但清晰(④),接着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装片,物像才向右方移动到视野中央,微调细准焦螺旋,物像位于中央且清晰(②),C符合题意。
2.B 解析:④是细胞膜,有害物质可能会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错误。①是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B正确。⑤是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存在于植物绿色部位的细胞里,C错误。⑥是液泡,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糖类、无机盐、色素等;梨的甜味主要来自液泡中的糖类,②是细胞质,D错误。
3.C 解析: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糖类、无机盐、色素等。所以,桑葚紫红色的花青素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故C符合题意。
4.100 右上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选用目镜10×、物镜10×的镜头,此时看到的物像放大了100倍。在视野的右上方看到了根尖的部分结构,要看到较完整的根尖结构应将物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根据分析可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向右上方移动切片,物像正好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
5.(1)清水 (2)气泡 (3)细胞核
(4)细胞膜 (5)线粒体 (6)液泡
解析:(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2)在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效果。(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4)细胞膜可以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5)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6)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多种物质,如糖类、无机盐、色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