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六) 全反射
?题组一 对全反射的理解
1.下列现象或应用不属于全反射的是( )
A.露珠或喷泉的水珠,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明亮
B.直棒斜插入水中时呈现弯折现象
C.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
D.在盛水的玻璃杯中放一空试管,用灯光照亮玻璃杯侧面,在水面上观察水中的试管,看到试管壁特别明亮
2.如图所示,夏天,在平静无风的海面上,向远方望去,有时能看到山峰、船舶、集市、庙宇等出现在空中,沙漠里有时也会看到远处的水源、仙人掌近在咫尺,可望而不可及,这就是“蜃景”。下列有关“蜃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的折射率要小
B.沙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的折射率要小
C.A是“蜃景”,B是景物
D.C是“蜃景”,D是景物
3.已知某种介质的折射率n=,在这种介质与空气的交界面MN上有光线入射,如图所示的光路中正确的是(MN上部是空气,MN下部是介质)( )
A B
C D
4.如图所示,口径较大、充满水的薄壁圆柱形浅玻璃缸底有一发光小球,则( )
A.小球必须位于缸底中心才能从侧面看到小球
B.小球所发的光能从水面任何区域射出
C.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频率变大
D.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传播速度变大
?题组二 全反射的应用
5.光在某种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为1.5×108 m/s,那么,光从此种介质射向空气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应为( )
A.60° B.45°
C.30° D.75°
6.如图所示为水流导光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长直开口透明塑料瓶内装有适量清水,在其底侧开一小孔,水从小孔流出形成弯曲不散开的水流,用细激光束透过塑料瓶水平射向该小孔,观察到激光束没有完全被限制在水流内传播。下列操作有助于激光束完全被限制在水流内传播的是( )
A.增大该激光的强度
B.向瓶内再加适量清水
C.改用频率更低的激光
D.改用折射率更小的液体
7.光导纤维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内芯和外套材料不同,光在内芯中传播。以下关于光导纤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全反射
B.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全反射
C.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折射
D.内芯的折射率与外套相同,外套的材料有韧性,可以起保护作用
8.如图所示,由某种透明介质制成的长直细圆柱体置于真空中。某种单色光在介质中传输,经过多次全反射后从右端射出。若以全反射临界角传输的光线刚好从右端以张角2θ出射,则此介质的折射率为( )
A.
C.
9.如图所示是一种折射率n=1.5的棱镜,现有一束光线沿MN的方向射到棱镜的AB界面上,入射角的大小为i(sini=0.75)。求:
(1)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
(2)此束光线射出棱镜后的方向,写出推导过程并画出光路图(不考虑返回到AB面上的光线)。
10.如图所示,井口大小和深度相同的两口井,一口是枯井,一口是水井(水面在井口之下),两井底部各有一只青蛙,则( )
A.水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大些,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B.枯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大些,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C.水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小些,晴天的夜晚,枯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D.两只青蛙觉得井口一样大,晴天的夜晚,水井中的青蛙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11.一个半径为R的玻璃半球,如图所示,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该玻璃半球的折射率为,一束竖直光照射在半球的平面与水平桌面上,结果在水平桌面上出现一个暗环,该暗环的面积为( )
A.πR2 B.(-1)πR2
C.2(-1)πR2 D.πR2
12.如图所示,空气中有一点光源S到长方形玻璃砖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d,玻璃砖的厚度为d,从S发出的光线SA以入射角θ=45°入射到玻璃砖上表面,经过玻璃砖后从下表面射出。已知沿此光线传播的光从光源S到玻璃砖上表面的传播时间与在玻璃砖中传播时间相等。求此玻璃砖的折射率n和相应的临界角C。
13.电子产品中常用到发光二极管,其中一种是由半径为R的半球体透明介质和发光管芯组成,管芯发光部分是一个圆心与半球体介质的球心O重合的圆面,如图所示,PQ为发光圆面的直径,圆弧ABC在半球体介质过球心O的纵截面上,B、D分别为圆弧ABC、BDC的中点。由PQ上的M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D点折射出去后与OB平行,已知θ=75°。
(1)求半球体介质的折射率及光从该介质射入空气中的临界角;
(2)为使从发光圆面射向半球面上的所有光线都能直接射出,则管芯发光圆面的面积最大为多少?
4 / 4课时分层作业(十六)
1.B [露珠或喷泉的水珠,在阳光照耀下部分位置发生全反射,所以格外明亮,选项A属于全反射;直棒斜插入水中时呈现弯折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选项B不属于全反射;光导纤维传输信号利用了全反射,选项C属于全反射;在盛水的玻璃杯中放一空试管,用灯光照亮玻璃杯侧面,在水面上观察水中的试管,看到试管壁特别明亮,是由于发生了全反射,选项D属于全反射。]
2.B [沙漠里下层空气温度比上层高,故沙漠地表附近的空气折射率从下到上逐渐增大,远处的景物发出的光线射向沙漠地表时,由于不断被折射,越来越偏离法线方向,进入下层的入射角不断增大,以致发生全反射,光线反射回空气,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会看到倒立的景物,从而产生了沙漠“蜃景”现象。海面上的上层空气的温度比下层空气的温度高,故海面上的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的折射率要小,近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线射向空中时,不断被折射,射向折射率较小的上一层的入射角增大到临界角时,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光线就会从高空的空气层返回折射率较大的下一层,从而产生“蜃景”现象。故A、C、D正确,B错误。]
3.C [首先判定是否发生全反射,sin C==,临界角C=45°,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θ≥C时发生全反射,故A、B错误;由题中D图知:入射角θ2=30°,折射角θ1=60°,所以n==>,故D错误;由折射率n=知,C正确。]
4.D [无论小球处于什么位置,小球所发的光总会有一部分沿水平方向射向侧面,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可以垂直玻璃缸壁射出,人可以从侧面看见小球,故A错误;小球所发的光射向水面的入射角较大时会发生全反射,故不能从水面的任何区域射出,故B错误;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频率不变,故C错误;小球所发的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n为水的折射率),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故D正确。]
5.C [根据n=,sin C=,得sin C===,得C=30°。]
6.B [改变激光强度对全反射无影响,选项A错误;激光束没有完全被限制在水流内传播,说明部分光发生折射现象,没有全部发生全反射,要使全部的激光发生全反射,应增大激光与水流界面之间的入射角或减小临界角,要增大入射角,可向瓶内再加适量清水,增大水在小孔高度处的压强,使水流在出水口处弯曲的程度小一些,选项B正确;由sin C=知要减小临界角,应改用折射率更大的液体或频率更高的激光,选项C、D错误。]
7.A [光导纤维内芯折射率较大,光在内芯中传播,射到内芯与外套的界面时,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若此时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则发生全反射,光被约束在内芯中,故A正确。]
8.D [设介质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α,则有sinα=,经过多次全反射后从右端射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n=,联立解得n=,故A、B、C错误,D正确。]
9.解析:(1)由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知v== m/s=2.0×108 m/s。
(2)设光线进入棱镜后的折射角为r,由n=得sin r==0.5,故r=30°。
光路图如图所示,设光线射到BC界面的入射角为i1,则i1=90°-(180°-60°-75°)=45°。
由sin C==<sin 45°,可知i1>C,光线在BC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光线沿DE方向射到AC界面时,与AC界面垂直,故此束光线射出棱镜后的方向与AC界面垂直。
答案:(1)2.0×108 m/s (2)见解析
10.B [由于井口边沿的约束,而不能看到更大的范围,据此根据边界作出边界光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看出α>γ,所以水井中的青蛙觉得井口小些;β>α,所以水井中的青蛙可看到更多的星星。故选B。]
11.C [由临界角定义sin C=,得C=45°,取光线a射到A点的入射角等于45°,如图甲所示,则在A点恰好沿AD方向发生全反射,则只有光线a右侧、O点左侧的光线能射出到水平桌面上。
取a右侧非常靠近a的光线,射到球面上发生折射,由折射定律得到r=90°,即沿AB方向射到水平桌面上B点。a、b之间的光线均发生全反射,射不到平面上,如图乙所示。由几何关系得到=(-1)R,暗环的面积为S=πR2-πx2=2(-1)πR2。]
12.解析:根据题意得光从光源S到玻璃砖上表面的传播时间t1=。
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v=。
设光进入玻璃砖的折射角为r,光在玻璃砖中传播时间t2=。
由折射定律得n=。
由于t1=t2,所以联立以上各式解得r=30°,n=。
又根据临界角定义可得n=,
所以可得C=45°。
答案: 45°
13.解析:(1)由几何关系得光线射到D点的入射角、折射角分别为θ2=30°、θ1=45°,
则半球体介质的折射率n==。
又sin C=,
解得临界角C=45°。
(2)如图所示。
由正弦定理得=,
整理得sin α=sin β。
当β=90°时,α最大,即从P或Q点垂直于PQ发出的光线射到球面上时入射角最大,则sin αmax=。
所有光都能直接射出,应满足sin αmax解得r<。
管芯发光圆面的面积最大为S=π=。
答案:(1) 45° (2)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