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4 第二章 复习建构课 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4 第二章 复习建构课 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1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复习建构课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网络构建
1.逆温的含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主题探究专攻
 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及影响
2.逆温的类型
(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幅度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运动到冷的地面上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大,气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该逆温现象多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3)锋面逆温: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形成逆温。
(4)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一般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3.逆温的影响
(1)出现多雾和晴朗天气。早晨多雾大多与逆温现象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2)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小时,霾占据主力。如图为某时甲、乙、丙、丁四地空间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对接合格考
1.图中信息可以看出(  )
A.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B.甲地中部大气稳定
C.四地温差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D.丙地中部有逆温现象
2.图中最有利于多雾天气形成的情形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天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C 2.C 3.D [第1题,读图可知,总体而言,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A错误;甲地中部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较强,大气并不稳定,B错误;随着海拔升高,四地气温曲线趋于密集,表明温差随海拔升高而减小,C正确;丙地中部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无逆温现象,D错误。故选C。
第2题,乙、丁气温大致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强,不利于雾的形成,B、D错误;甲近地面气温低于0℃,不利于雾的形成(气温低于0℃,空气中的水汽易在近地面凝结成霜),A错误;丙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弱,在湿度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容易形成多雾天气,且雾气不易扩散,C正确,故选C。
第3题,空气的对流运动有利于污染物的消散,乙、丁气温大致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强,而甲、丙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消散。相比而言,丁地近地面与高空的气温差异最大,空气对流运动较乙更强,最有利于雾霾天气污染物的扩散,故选D。]
1.覆膜类
(1)覆膜的原理及作用(不同区域的温室大棚和地膜覆盖功能不同,注意区分)
大气受热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农田覆盖技术
(2)主要形式
①温室大棚: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阳光温室)等。
②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墒)、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害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等。
2.覆草类(原理及作用)
3.覆砂石、鹅卵石类(原理及作用)
4.其他覆盖类型
(1)积雪保温:积雪里有空气,导热率低。因此积雪既能防止土壤热量散失,同时又防止地面冷空气的侵入,对土壤起到保温作用。
(2)烟雾防冻: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水汽和CO2,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能量。
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据此完成4~6题。
对接合格考
4.果农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
A.防止杂草生长 B.促使雪水下渗
C.提高地表温度 D.增大昼夜温差
5.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地表植被 ②减少水分蒸发 ③提高土壤肥力 ④调节土壤温度 ⑤防止果树烂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6.专家认为对于土质黏重的土壤不宜直接在表层覆草,需深翻后再覆草,其主要作用是(  )
A.防止水土流失 B.减轻土壤盐碱化
C.减少土壤水分下渗 D.减少土壤含水量

4.C 6.B 6.D [第4题,2~3月大气回温,果树开始发芽,如果覆盖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土地不能直接接受太阳辐射,地表温度难以升高,不覆盖可以提高地表温度,有利于果树生长。第5题,果农在果园覆草使其他植物不易生长,减少了地表植被,①错误;阳光照射到地面少,减少水分蒸发,②正确;覆草腐烂可以提高土壤肥力,③正确;减少土壤与外界的热交换,调节土壤温度,④正确;与果树根没有关系,⑤错误。第6题,土质黏重水分不易渗漏,直接在土壤表层覆草导致水分积累太多,深翻后土壤空隙度大,容易排水,所以深翻后再覆草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土壤含水量,故选D。]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