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版】第一部分10 民主宪政——近现代西方文明演进与社会治理 专题限时集训(含答案)—2026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版】第一部分10 民主宪政——近现代西方文明演进与社会治理 专题限时集训(含答案)—2026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22:15

文档简介

专题限时集训(十)
1.B [根据材料“《神曲》……是把人性当作盆栽”“《堂吉诃德》《哈姆雷特》中……人性被看作是自然树木”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性逐渐从“盆栽”转变为“自然树木”,体现了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断发展,故选B项;根据材料“《神曲》”“《堂吉诃德》《哈姆雷特》”可知,材料仅罗列了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的文学作品,不能反映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神曲》《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仅凭三部作品不足以说明文学题材的不断丰富,排除C项;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材料无法体现其逐渐走向衰落,排除D项。]
2.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对海外扩张产生了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参与海外扩张的人都是文艺复兴人,以航海家亨利王子为例,他被描述为一个刚硬、虔诚、具有骑士品格的苦行者,而不是一个人文主义者,这说明文艺复兴对海外扩张的影响不能夸大,并不是所有参与海外扩张的人都深受文艺复兴的影响,故选A项;“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是阻碍,排除C项;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变革了思维方式,但这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3.C [路德蔑视对于“事功”的信仰,说明路德提倡“因信称义”,反对“因行称义”,这样的主张及简化天主教仪式的行为,有利于冲击教会专制权威,故选C项;路德的主张是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的,A项说法错误,排除;路德的主张与民主思想的传播无关,排除B项;D项与材料“力图把天主教的圣礼从七个简化成两个”不符,路德并没有否定圣礼的外在作用,排除。]
4.D [根据材料“不是从外面来巡视世界的卫兵”“从世界当中来”“鼓起勇气来争辩”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并且教会人们鼓足勇气去独立思考、判断是非对错,这符合启蒙运动“理性”的内涵,故选D项;地理大发现带给人类最深远的影响是打破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是发现“世界”的过程,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文艺复兴冲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对人性的束缚,但并没有达到教会人们去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程度,排除B项;宗教改革打击了罗马教皇和教会势力,简化了宗教仪式,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
5.B [根据材料“世界是统一的……同样的道理”“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蔑视传统……新哲学”可知,伽利略认为世界是统一的,因此包括宇宙在内的万物遵循同样的规律;笛卡尔认为人应当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培根蔑视传统,主张建立新哲学。这些主张冲击了传统世界观,充满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哲学精神,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近代科学兴起时期的思想,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深入发展的结果,“推动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哥白尼的“日心说”直接开启了科学革命时代,排除C项;这些主张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冲击了基督教神学体系,但并没有动摇基督教信仰的社会基础,排除D项。]
6.A [孟德斯鸠指出,伟大民族和野蛮民族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致力于科学和文艺,而后者则对此完全予以忽视,这说明他重视科学和文艺,认为西方国家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而且他认为如果笛卡尔和柯尔特一百年前就到达墨西哥或秘鲁,教导当地人学习科学,那么他们将不会被征服,这更进一步说明其认为西方国家在科学和文艺方面是可以引领世界的,这是浓厚的西方优越论思想的表现,故选A项;孟德斯鸠并不是主张向拉美地区传播近代科学,而是认为西方天然就优越于其他地区,排除B项;由“前者致力于科学和文艺”可得,孟德斯鸠并未否定人文学科所具备的价值,排除C项;孟德斯鸠的主张体现出西方优越论思想,将拉美地区的落后归咎于科学和文艺落后,而忽略了西方的殖民扩张行为,排除D项。]
7.B [根据题干可知,拿破仑的军队主要是由在法国大革命中获得了部分土地的农民组成的,同时,《拿破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在大革命期间形成的农民小土地所有制,遂使法国农民感到自己的命运与拿破仑政权紧密相连,因而勇敢作战,故选B项;题干主要述及的是法国,而不是“欧洲”,排除A项;《拿破仑法典》和拿破仑帝国确实维护了大革命时期形成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题干强调的是巩固了“农民小土地所有制”,而不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封建枷锁,但题干的主旨却不在于此,并且小农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排除D项。]
8.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王权权威下降,人民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的忠诚,英国逐渐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其体现了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加强,故选D项;查理一世被处死是在1649年1月30日,英国成立共和国是在1649年5月19日,排除A项;“日益沦丧”不符合史实,应为“发生转移”,即由忠于国王到忠于国家或民族,排除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标志为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C项。]
9.A [根据材料“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选举权一直仅限少数人”“1833年以后选民人数骤增到80.8万人”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代议制发展迟缓,受到了限制,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扩大了选民的人数,使更多的工业资产阶级参与了政权,故选A项;“社会稳定”并非推动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工业革命推动了议会改革,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发展,排除C项;1832年议会改革后,更多的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贵族地主的权限减少,排除D项。]
10.B [漫画名为《俄国人教拿破仑跳舞》,实际场景是俄国人用鞭子抽打拿破仑,并且吹笛表示喜悦,这反映的是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遭遇失败,这也是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故选B项;俄国农奴制压制农奴的自由和积极性,不利于调动农奴的爱国之情和战争意愿,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俄国同反法同盟的关系,排除C项;此漫画创作于1813年,此时法国远征俄国已经失败,排除D项。]
11.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议会通过财政法案,限制国王的收入,体现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表明当时英国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强化,故选D项;13世纪初,英国贵族、骑士和市民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议会就已开始限制国王权力,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政体最终确立,排除B项;议会通过立法限制了国王的收入,材料未体现国王对议会权力的限制,“权力制衡机制得以实现”说法错误,排除C项。]
12.C [根据英国议会颁布的《三年法案》《王位继承法》《任职法案》内容可知,对议会的权力、国王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对议员的条件要求等都有明确规定,这些条款都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故选C项;法案未涉及保护议员正常行使权力的条款,且“确保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根据材料“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可知,国王有依法管理政务的权力,排除B项;18世纪20年代,财政大臣沃波尔出任英国第一任首相,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排除D项。]
13.A [根据材料“7 033名未经任何竞争考试”“有2 765名只经过一些有限的竞争”“只有28人是经过完全公开的竞争”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1855—1868年录用的文官中,未经任何竞争考试而获得官职的超过七成,只经过一些有限的竞争性选拔的不足三成,经过完全公开的竞争性选拔的只有28人,这说明文官制度正式确立之前并未很好地贯彻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仍然具有局限性和传统色彩,故选A项;材料介绍了当时英国文官录取的方式占比,但并没有提及这些文官分属何党派,无法判断这时的文官选拔是否受党派斗争的影响,排除B项;由“有2 765名只经过一些有限的竞争”“有28人是经过完全公开的竞争”可知,文官选拔并不是“流于形式”,排除C项;有近三成录用的文官是经过有限竞争和公开竞争的,因此不能断定当时英国的文官选拔被贵族阶层完全垄断,排除D项。]
14.B [由“总统和国会之间经常出现相互否决的现象”可知,美国的“否决政治”常使行政和立法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B项;“否决政治”维护的是资产阶级民主,而不是人民民主,排除A项;“否决政治”是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的产物,并未削弱总统的行政权力,排除C项;“否决政治”是总统与国会在充分地利用宪法所赋予的权力,而不是进行权力争夺,排除D项。]
15.C 16.D 
17.(1)课题名称:英国“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2分)
说明:神学家约翰反映了宗教神学阶层对于“王在法下”的要求,神学家认为国王所制定的法律低于宗教所制定的法律。《刘易斯之歌》《爱德华三世镜鉴》表达了贵族阶层的立场,贵族在国王滥权之时,提出了“王在法下”的主张,要求限制王权的滥用。三则史料揭示了贵族和教士对于限制王权的强烈愿望,这些史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英国“王在法下”这一传统的发展。(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信息:法国封建专制势力强大;社会等级较为森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法国大革命方式较为激进。(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1)评价:其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试图调和君主、贵族和人民之间的矛盾;没有正确认识普通民众的参政议政能力,主张贵族世袭制,具有时代局限性。(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2)差异:前者认为孟德斯鸠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后者认为孟德斯鸠代表君主和贵族的利益。(每点1分,共2分)
(3)该观点抹杀了历史的客观性,放大了历史的主观性。孟德斯鸠有《论法的精神》等著作传世,其思想并非“虚构故事”。两位学者对孟德斯鸠观点的解释虽有差异,但均有材料依据,属于对历史的多元解释,也并非“虚构故事”。(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1 / 5专题限时集训(十) 民主宪政——近现代西方文明演进与社会治理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4·广东深圳一模)有学者认为,《神曲》洗净人性而成圣的模式,是把人性当作盆栽;但在《堂吉诃德》《哈姆雷特》中,凡人甚至反英雄的形象比较普遍,人性被看作是自然树木。这反映了(  )
A.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
B.人文主义思想深入发展
C.文学题材的不断丰富
D.文艺复兴逐渐走向衰落
2.(2024·江西鹰潭二模)伊比利亚海外扩张的先驱者绝对不是“文艺复兴人”。例如航海家亨利王子被他同时代的人描述为一个刚硬、虔诚、具有骑士品格的苦行者,而不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尽管亨利是水手和地图绘制者慷慨的资助者,但他对学术和艺术并不感兴趣。这说明文艺复兴(  )
A.对海外扩张的影响不能夸大
B.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C.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3.(2024·安徽池州模拟)路德并非蔑视一切圣礼和“事功”,而是蔑视对于“事功”的信仰,坚决反对教仪浮华、事功烦琐,力图把天主教的圣礼从七个简化成两个:洗礼和圣餐。路德的主张(  )
A.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C.利于冲击教会专制权威
D.否定了圣礼的外在作用
4.(2024·山东青岛一模)有学者在评价近代欧洲某运动时说:“它教会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们既不是神又不是从外面来巡视世界的卫兵,我们是从世界当中来说话的男男女女,必须鼓起勇气来争辩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该运动是(  )
A.地理大发现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5.(2024·江西南昌一模)伽利略(1564—1642)主张世界是统一的,无论是行星、石子、空气或云,所有这些现实都服从同样的道理;笛卡尔(1596—1650)主张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培根(1561—1626)和笛卡尔一样蔑视传统,希望建立一种不受那些陈旧观点束缚的新哲学。这些思想主张(  )
A.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有利于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
C.直接开启了科学革命的时代
D.动摇了基督教信仰的社会基础
6.(2024·广东揭阳二模)1725年,孟德斯鸠指出,伟大民族和野蛮民族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致力于科学和文艺,而后者则对此完全予以忽视。如果笛卡尔和柯尔特一百年前就到达墨西哥或秘鲁,教导当地人学习科学,那么他们将不会被征服。这表明孟德斯鸠(  )
A.带有浓厚的西方优越论思想
B.主张向拉美地区传播近代科学
C.否定人文学科所具备的价值
D.科学解释了殖民地落后的原因
7.(2024·湖南娄底模拟)《拿破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农民小土地所有制,因而构成拿破仑军队主体的穿军装的法国农民,在战场上充分表现出了那些君主制国家的军队的士兵所缺乏的主动性和勇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拿破仑战争冲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根基
B.法国农民将命运与拿破仑政权紧密相连
C.拿破仑帝国维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D.法国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封建枷锁
8.(2024·湖南邵阳二模)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对国王或对自己的上级领主不服从,那将被看作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是不忠。1628年,英国《权利请愿书》指出,对国王的不忠,并不是对公共事业的不忠。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判处死刑,罪名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这些变化反映出英国(  )
A.共和国体制的建立 B.忠诚观念日益沦丧
C.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D.民族国家意识强化
9.(2024·湖南名校联考一模)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选举权一直仅限少数人,往往为贵族地主所掌控,选民人数直到1831年只有48.8万人。可是,1833年以后选民人数骤增到80.8万人,从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发展
B.社会稳定促进选举权的扩大
C.议会改革推动工业革命
D.政府扩大了贵族地主的权限
10.(2024·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模拟)下图所示为1813年欧洲的一幅时事漫画,名为《俄国人教拿破仑跳舞》。图中右边的农民挥舞着鞭子,拿破仑在左边农民欢快的号声中跳舞。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
A.俄国农奴制的战争潜力
B.拿破仑帝国的由盛转衰
C.俄国成为反法同盟领袖
D.法军尚未做好征俄准备
11.(2024·福建漳州三模)1690年,英国议会通过财政法案,把政府给予国王的固定收入置于“仅够伙食钱”的境地。这表明当时英国(  )
A.议会开始限制国王权力
B.君主立宪政体最终确立
C.权力制衡机制得以实现
D.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强化
12.(2024·河北张家口模拟)下表所示为英国议会通过的部分法案。这些法案的颁布(  )
时间 法案
1694年 《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三年
1701年 《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
1707年 《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
A.确保了议员正常行使权力
B.剥夺了国王的一切权力
C.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D.促成了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1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据统计,英国1855—1868年录用的9 826名文官中,有7 033名未经任何竞争考试而获得官职,有2 765名只经过一些有限的竞争性选拔,只有28人是经过完全公开的竞争性选拔。这反映了当时英国的文官选拔(  )
A.具有局限性和传统色彩
B.不受党派斗争的影响
C.流于形式没有得到贯彻
D.被贵族阶层完全垄断
14.(2024·河北衡中同卷调考)有学者将美国政治体制称为“否决政治”,总统和国会之间经常出现相互否决的现象,甚至由于国会与总统分庭抗礼而造成的“府会相争”,常使联邦政府面临“关门”危机。据此可知,美国的政治体制(  )
A.有效地维护了人民民主
B.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削弱了总统的行政权力
D.导致了部门间权力争夺
15.(2024·云南昆明三模)14世纪英国达勒姆(Durham)修道院村民会议的原始记录显示“这个镇的所有佃农都被命令,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村官的召唤下来讨论与本镇利益有关的共同事务”“经共同同意,每个人都要遵守他们大家自己同意的无论什么规则”。据此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基层治理(  )
A.由君主直接管理基层
B.基督教会的影响微弱
C.具有鲜明的自治特点
D.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16.(2024·河北沧州二模)1930年,法国颁布《社会保障法》,工商部门的低工资雇员可享受疾病、生育、残疾、老年等保险待遇;1932年,又规定雇主必须为职工投保,为有子女负担的职工提供家庭补贴;1935—1936年,法国实行40小时工作周和带薪休假制度。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府致力(  )
A.建设福利国家
B.提升普通大众的生活水平
C.保障工人就业
D.恢复民众对国家制度的信心
二、非选择题
17.(2024·广东揭阳二模)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下表是某历史研究小组为研究英国史上某一课题所收集的部分史料内容。
人物或著作 内容
13世纪英国神学家约翰 国家治理体系犹如一个人,国王是头,而教士则是灵魂。“头由灵魂刺激和支配”“那些在人的法律范围内的上帝的大臣,低于那些在神的法律范围内的上帝的大臣”
13世纪60年代的政治诗歌《刘易斯之歌》 法律支配着国王的尊严……如果没有法律,他(国王)的统治将偏离正道
《爱德华三世镜鉴》 根据普通法,任何人(也包括国王)都不应当攫取另一个人的财产,如果所有者不愿意和没有正当理由的话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法国社会结构图
——摘编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判断这一历史研究小组的研究课题名称并进行说明。(8分)
(2)写出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三项有关法国的历史信息。(6分)
18.(2024·广东深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立法权应该委托给贵族集团和由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的集团。贵族集团的成员应该世袭。人民参与治国应仅限于遴选代表,代表的优点是有能力参与各种事务的讨论,人民则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行政权应该执掌在君主手中。
——摘编自[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关于孟德斯鸠思想的阶级立场,以下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
观点一 观点二
孟德斯鸠的理论主张的是摧毁当时已经腐烂透顶的封建主义和狂暴的君主专制政体,他所维护的是即将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兴阶级的利益。 ——摘编自张雁深《孟德斯鸠和他的著作》 孟德斯鸠认为“没有君主就没有贵族,没有贵族就没有君主”,他向往的是君主与贵族的共治。 ——摘编自王养冲等《法国大革命史(1789—1794)》
(1)围绕材料一中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评价。(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学者对孟德斯鸠阶级立场认知的差异。(2分)
(3)有学者认为,“历史学家像小说家一样,是虚构故事的创造者”。结合两则材料,以孟德斯鸠思想的解读为例,对该观点予以评析。(4分)
1 / 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