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8 土壤(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8 土壤(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23:45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八) 土壤
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土壤剖面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淀积层
B.②为淋溶层
C.③为母质层
D.④为腐殖质层
2.④层(  )
A.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
B.主要是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图中①至⑤分别代表了自然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完成3~5题。
3.直接影响土壤水热状况的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人类活动
4.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5.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一般高于草地
下图为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下列关于气候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
B.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作用较快
C.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
D.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较慢
7.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其原因是(  )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光热条件差
D.水分条件差
8.下列地区中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的是(  )
A.气候湿热、草类茂盛的地区
B.气候湿热的热带森林地区
C.气候相对寒冷的草原地区
D.气候相对寒冷的森林地区
下表示意吉林公主岭和湖南祁阳两地土壤的基本数据。据此完成9~10题。
地点 有机质含量/(g·kg-1) 氮含量/(g·kg-1) 磷含量/(g·kg-1) 钾含量/(g·kg-1) pH值
公主岭 22.8 1.40 1.39 22.1 7.6
祁阳 13.6 1.07 1.07 22.1 5.7
9.与祁阳相比,公主岭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
B.土壤矿物质含量高
C.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枯枝落叶多
D.降水多,土壤风化和淋溶作用强
10.两地进行土壤改良和养护的正确做法是(  )
A.公主岭—全面退耕还草
B.公主岭—补充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祁阳—土壤中掺入沙子,增加透气性
D.祁阳—引淡水灌溉,抑制蒸发返盐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图Ⅰ为森林土壤剖面图,图Ⅱ为草原土壤剖面图,图Ⅲ为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
(1)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在完整土壤分层中都具有的土壤层是________层和____________层。
(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A.成土母质 B.气候
C.植物 D.地形
(3)分析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中腐殖质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含水率数据。据此完成12~13题。
12.夏秋季节有机质含量低于冬春季节,说明该地(  )
A.植被为温带荒漠带
B.夏秋季节气温高,分解快
C.夏秋季节降水量大
D.冬春季节正处于植被落叶期
13.有关土壤肥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B.土壤水分的多少对土壤肥力没有影响
C.肥力较高的土壤,其矿物元素含量更高
D.高温多雨地区不可能出现高肥力土壤
土壤的淋溶作用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示意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据此完成14~15题。
深度/ cm N/(mg·kg-1) P/(mg·kg-1) Na/(mg·kg-1) Mg/(mg·kg-1)
0 128 340 30 10
20 91 265 45 10
50 84 283 56 8
14.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  )
A.N   B.P   C.Na   D.Mg
15.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  )
A.地下水位降低 B.土壤肥力下降
C.土壤盐碱化增强 D.土壤荒漠化降低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原土壤指草原、湿草原和森林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暗色土壤,广泛分布于温带、暖温带以及热带地区的大陆内部,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其主要成土过程有腐殖质累积过程和钙化过程。在我国,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下图为我国草原土壤分层图,自上而下分布有灰土、淋溶土、富铁土、铁铝土。
(1)指出我国草原土壤主要分布的省区。
(2)分析草原土壤的形成过程。
(3)推测草原开垦后,草原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情况。
3/5课时分层作业(十八)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B B B C A B A C A C B A C B
11.(1)腐殖质 淋溶
(2)A
(3)成因: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
影响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溶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
16.(1)我国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等省份。
(2)草原的凋落物为草原土壤提供腐殖质,腐殖质不断累积,形成灰土层;在雨季随雨水淋溶,灰土层之下形成淋溶层;硅、铝、铁、钙等化学元素在淋溶作用下,由淋溶层向下移动,在下部淀积形成富铁土和铁铝土。
(3)草原开垦后,天然草类植被急剧减少;植被减少造成土壤有机质来源减少,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变得更贫瘠。
1.B 2.B [第1题,完整的自然土壤剖面自上而下依次是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故图中①为腐殖质层、②为淋溶层、③为淀积层、④为母质层。故选B。第2题,由上题可知,④为母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的是腐殖质层,A错误;母质层主要是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B正确;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的是淋溶层,C错误;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的是有机层,D错误。]
3.B 4.C 5.A [第3题,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不决定水热状况,A错误;气候的直接影响指土壤与大气之间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B正确;生物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C错误;人类活动主要影响土壤类型,D错误。第4题,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地质③、地形④变化较小,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水文⑤、生物②、大气①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③④正确,故选C。第5题,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影响着土壤有机质含量,两者密切相关,A正确;山坡土壤易被侵蚀搬运,土壤厚度较薄,B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或基岩,C错误;草地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高于林地,D错误。]
6.B 7.A 8.C [第6题,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的有机质分解较慢,有机质含量较多;常年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都较快,有机质易分解。第7题,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易被侵蚀、搬运,难以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第8题,气候湿热地区淋溶作用强,有机质的分解较快。气候冷湿地区微生物分解缓慢,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草类茂盛且根系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有机质。]
9.A 10.C [第9题,公主岭纬度高、气温低,生物循环慢,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速度慢,土壤有机质含量多,A正确;公主岭土壤矿物质含量比祁阳高,但矿物质含量多少与有机质含量关系不大,排除B;公主岭是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枯枝落叶多,排除C;公主岭降水少,土壤风化和淋溶作用弱,排除D。第10题,公主岭位于东北地区,全面退耕还草不符合实际,A错误;公主岭土壤呈碱性,不宜补充熟石灰,B错误;祁阳土壤属于红壤,土质黏重,掺入沙子,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C正确;盐碱地的改良方法是引淡水灌溉,抑制蒸发返盐,祁阳是酸性土壤,不适宜,D错误。]
11.第(1)题,草原土壤剖面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森林土壤剖面图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枯枝落叶层并非土壤层,故对照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可以看到,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共同具有的土壤层是腐殖质层和淋溶层。第(2)题,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A正确,故选A。第(3)题,腐殖质层位于枯枝落叶层的下方,植物的大量枯枝落叶及动物的遗体落在地表后,逐渐腐化,部分枯枝落叶、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分解后所组成的物质为腐殖质层。影响腐殖质层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数量,其数量越多腐殖质的沉积数量越多。微生物的活跃程度,气温高的地区微生物活跃程度高,分解速度快,腐殖质沉积数量少;气温低的地区微生物活跃程度低,分解速度慢,腐殖质沉积数量多。降水量多少,降水量多的地区,其淋溶强度大,地表冲刷能力强,腐殖质沉积数量少;降水少的地区,其地表的淋溶强度弱,腐殖质沉积数量多。坡度大小,坡度小的地区易沉积,坡度大的地区易流失。人类活动,受人类不合理的耕作及开发影响,腐殖质层可能会被破坏。
12.B 13.A [第12题,夏秋季节气温高,微生物活动活跃,加速了有机质的分解,导致夏秋季节有机质含量低于冬春季节,B正确;该地区土壤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较高,不可能是温带荒漠带,A错误;夏秋季节降水量大不是影响夏秋季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冬春季节的主要因素,C错误;虽然植被落叶有利于为土壤补充有机质,使土壤有机质增加,但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当地冬春季节植被是否落叶,D错误。故选B。第1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A正确;土壤中的水分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具有一定影响,会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所以会影响土壤肥力,B错误;肥力较高的土壤,矿物元素含量不一定高,有可能其有机质含量更高,C错误;高温多雨的地区,也可以经过人类改造形成肥力较高的土壤,如水稻土,D错误。故选A。]
14.C 15.B [第14题,表中各元素随深度的增加都在变化,其中N元素、P元素、Mg元素的表层含量比深层更大,说明淋溶程度不大;只有Na元素由表层至深层含量增加,说明由表层通过淋溶作用转移到深层的程度高,C正确。第15题,该地淋溶作用增强,说明地表水增加,由于长时间水分下渗,表层营养物质被淋洗,土壤肥力下降,B正确;湿润地区,淋溶作用显著,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上升,A错误;土壤盐碱化是土壤中可溶性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积聚而形成的,与淋溶关系不大,C错误;该地地表水增加,淋溶作用显著,致使土壤肥力下降,并不会减弱土壤荒漠化,D错误。]
16.第(1)题,由材料“在我国,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可知,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的省份有黑龙江、吉林、辽宁等;长城以北的省份有内蒙古等;贺兰山以东的省份有宁夏和陕西等。第(2)题,由材料可知,草原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有腐殖质累积过程和钙化过程。腐殖质累积过程与草原植被有关,草原的凋落物为草原土壤提供腐殖质,腐殖质不断累积,形成表层的灰土层;雨季,土壤中的硅、铝、铁、钙等化学元素在淋溶作用下形成淋溶层;硅、铝、铁、钙等化学元素由淋溶层向下移动,在下部淀积形成富铁土和铁铝土。最终形成的草原土壤由上到下是灰土、淋溶土、富铁土、铁铝土。第(3)题,土壤有机质来自腐殖质,而腐殖质主要来自植被的凋落物。草原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自草类植被的凋落物,随着草原开垦,天然草类植被急剧减少,草原土壤有机质来源随之减少,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变得更贫瘠。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