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22 防灾减灾(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22 防灾减灾(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23:45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A A B C B C C D D C B B B D
11.(1)灾前准备、灾中救助、灾后自我保护。
(2)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的排洪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16.(1)气候: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地形地势:地处山地,地势落差较大,地震易引发滑坡。地质构造: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地质结构不稳定。
(2)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防灾减灾的安全意识;加强预报,及时预警;制定防震减灾的应急方案等。工程性防御措施:加固山体,防止滑坡,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
(3)甲村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该地冬夏季节的偏南风,在甲村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1.A 2.A [第1题,自然灾害的监测主体包括世界级监测机构、各个国家级监测机构、地区级和基层社区级监测机构。第2题,监测对象是各种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监测的手段主要有卫星、雷达等。]
3.B 4.C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应急避难场所标识。A是应急厕所标志,B是应急逃生场所标志,C是应急逃生通道标志,D是停车场标志。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小李一家以路程最短为原则,再避开被淹道路前往的最近应急避难场所应该是奥体中心,C正确。小李一家如果去市民广场应急避难场所,路程远且经过积水地区,A项不符合要求。如果去第一中学应急避难场所,路程最近但路上有积水区,B项不符合要求。如果去森林公园应急避难场所,路程远,D项不符合要求。]
5.B 6.C [第5题,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救生类物品应主要服务于附近地区的应急救灾,所以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相关。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在发生洪灾时要用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灾,B正确;寒潮、旱灾和泥石流几乎不会用到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A、C、D错误。第6题,储备基地距离灾区越近,应急时间越短,反之则越长;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越强,应急时间越短,反之则越长。故应急时间的长短主要与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和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有关,①③正确;而救灾物资的数量、救灾人员的数量对应急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②④错误。故C正确。]
7.C 8.D [第7题,应对洪水灾害,不同情况下按轻重缓急有不同的方法、步骤。当洪水来临时,没有转移出去的人员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向高处转移;当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当发生险情时,要及时报告。第8题,对落水人员应及时救治。]
9.D 10.C [第9题,雷电天气中,在野外游泳、划船,站在大树或高压线下,在教室或家中靠近窗子都容易遭受雷击。拔掉电器电源可预防雷击,故选D。第10题,在龙卷风灾害中,如在室内,应适当将窗户留出一些缝隙,以平衡建筑物内外的压强,并且躲到朝向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小房间内抱头蹲下。在野外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故选C。]
11.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灾害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内容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灾后自我保护。第(2)题,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自救的方法有: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的排洪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地质灾害,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尽快离开事故现场,切勿贸然返回,同时,一定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灾情,等待专业人员的处置和救援。
12.B 13.B [第12题,挖方边坡、护栏、碎落台可以防御滑坡、崩塌,排水边沟可减轻山洪灾害带来的危害,②③④正确;图中的防护工程并不能减轻地震带来的危害,①错误;B正确。第13题,边坡上网格状装置,可以减缓地表径流流速,A错误;拦截泥沙,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B正确;对促进蒸发、美化环境作用较小,C、D错误。故选B。]
14.B 15.D [第14题,根据紧急救援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升高、迅速降低甚至停止这一特点,说明此类自然灾害是突发性的,并且容易造成较多人员伤亡。鼠害、旱灾都具有渐进性特点,寒潮灾害可能来得突然,但一般不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第15题,降低震后救灾活动强度的唯一办法就是事先做好预防工作,减小灾后损失。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往往是附加值高的产业所占比重升高,财富密度加大,同等强度地震经济损失会更大。人口外迁不符合实际要求。]
16.第(1)题,不利自然条件可以结合区域特征,从气候、地形地势、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抗震救灾措施可以从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两方面进行思考。第(3)题,灾后重建要增强防御能力,减少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3/3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二) 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据此完成1~2题。
1.自然灾害监测的主体包括(  )
①世界级监测机构 ②国家级监测机构 ③地区级和基层社区机构 ④多种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④
2.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的有(  )
①气象灾害 ②地质灾害 ③水文灾害 ④生物灾害 ⑤气象雷达 ⑥基层社区
A.①②③④ B.⑤⑥
C.①③ D.①②③④⑤⑥
某地遭遇暴雨导致部分道路被淹,无法通行,小李一家被困。通过查找资料,小李发现附近5千米范围内有四个应急避难场所,下图为小李所在区域应急避难场所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以下哪个标识代表小李所查找的应急避难场所(  )
A          B
C          D
4.以路程最短,路途安全为原则,小李一家避开被淹道路前往的应急避难场所应该是(  )
A.市民广场 B.第一中学
C.奥体中心 D.森林公园
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读灾中应急行动示意图,完成5~6题。
5.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洪灾   C.旱灾   D.泥石流
6.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有(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救灾物资的数量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的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当洪水来临时,应对洪水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
B.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
C.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低处转移
D.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
8.下列洪水互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人员进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近几年,全球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面对各类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成了人类需要掌握的技能。据此回答9~10题。
9.读图判断下列防雷电的方法正确的是(  )
 
10.在龙卷风灾害中,下列自救方式合理的是(  )
A.如在室内,应将门窗关闭
B.在野外时,应抱住大树
C.在野外时,可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D.在室内时,躲在朝向与龙卷风方向相同的小房间内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下图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代表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1)自救与互救包括哪些方面?
(2)野外遇到滑坡、泥石流应怎样进行自救与互救?
在山区公路和铁路旁经常可以看到下图所示的工程设施。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的防护工程主要针对的自然灾害有(  )
①地震 ②滑坡 ③崩塌 ④山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图中边坡上网格状装置的主要功能是(  )
A.加快径流流速 B.保持水土
C.促进蒸发 D.美化环境
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15.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1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2023年12月18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区示意图如下。地震发生后,甲村受到了很大的破坏。该地区冬、夏季多为偏南风。
青藏高原某震区示意图
(1)分析影响图示震区开展救灾工作的不利自然条件。
(2)该震区可以采取哪些抗震救灾措施?
(3)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有专家认为甲村不适合原址重建。说明甲村需要异地重建的依据。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