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23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23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23:45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A D A B D B C B C B B C A A
11.(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旱情、水灾、沙尘暴、台风、暴雨、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方面。
(2)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遥感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3)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以及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16.(1)容易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湖坝崩溃容易造成洪水灾害。
(2)遥感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可以为地震、滑坡、堰塞湖的科学处置与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
1.A 2.D [第1题,环境与灾害监测是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第2题,遥感技术的特点是探测范围大、受地面限制小、速度快、周期短等。全球性、连续性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
3.A 4.B [第3题,遥感是通过获取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的技术,监测洪涝灾害,及时获取灾情信息需要利用遥感技术,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预测,不能实现对洪涝灾害的监测,B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是定位和导航,C错误;电子地图主要是提供信息的查询功能,无法实现对洪涝灾害的监测,D错误。故选A。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对于灾情的汇总统计、分析评估及制定灾后救援方案,主要依靠地理信息系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D 6.B [第5题,BDS是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可以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③正确;可以提供一定的短文联络,④正确;提供灾区影像的是RS遥感系统,①错误;统计灾区损失的是GIS地理信息系统,②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第6题,精准定位,精准施救的是GNNS,A错误;分析评估灾情,制定救灾方案的是GIS,B正确;获取灾区影像,监测受灾情况的是RS,C错误;确定物资调配,分析受灾范围的是GIS,D错误。故选B。]
7.C 8.B [第7题,由材料可知,喷发的火山灰最高冲至约20千米高空,汤加位于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7~18千米,火山灰已到达平流层;喷发的火山灰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导致当地气温降低;火山灰可能会随降水到达地表,从而参与水循环,或直接沉降至地表,随地表径流参与水循环;火山灰在地表沉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从而参与岩石圈物质循环;火山灰会随大气运动到达其他地区上空,会对其他地区天气产生影响。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8题,GNSS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功能,不具备测量火山喷发高度的功能;GIS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利用GIS建立模型预测此次火山喷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RS为遥感,不具备分析受灾人口数量和计算经济损失的功能;计算主要是GIS的功能,GNSS和RS不具备计算火山灰数量的功能。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C 10.B [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遥感可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够持续监测旱情等灾害的发展,C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系统主要是定位导航作用,A、D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制图、查询等,B错误。故选C。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B正确;北斗卫星系统不能绘制监测图,A错误;遥感是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不能绘制监测图,C错误;人工测绘速度慢,时效性差,D错误。故选B。]
11.卫星遥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探测范围广、速度快等方面,而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减灾方面的作用可以联系实际问题作答。
12.B 13.C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的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的状态,点击后可了解滞留人数、目前情况、持续时间等信息。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是获取信息、分析与管理信息、查询信息。因此图中主要应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GIS。第13题,及时获得各地积雪的范围和分析预报未来各地的天气主要依靠RS;对受困人员进行精准定位依靠GNSS;GIS可以了解各路线的交通状况,为施救车辆选择合理线路。]
14.A 15.A [第14题,由材料可知,泥石流发生地区位于危险谷地区的方格,且位于暴雨的方格,而危险谷地区位于谷地方格旁,且位于土质疏松的方格范围,因此采用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①模式,可分析出泥石流最有可能发生的区域,A项正确。第15题,甲位于土质疏松区方格,且位于谷地方格旁,故甲属于危险谷地区,甲所在方格应填1;乙虽靠近谷地方格旁(位于谷地对角线方格),但不同时满足位于土质疏松区方格,故不符合危险谷地区条件,故乙方格应填0;丙虽位于危险谷地区方格,但不位于暴雨方格,故不易发生泥石流,丙所在方格应填0;丁位于危险谷地区方格,又位于暴雨方格,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大,丁所在方格应填1。综上可知,图中甲、乙、丙、丁所在的方格依次应填入1、0、0、1,故A项正确。]
16.第(1)题,堰塞湖堵塞河道,形成临时性的“湖泊”。由于水位的抬高,浸泡河流两岸,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堰塞湖形成的湖坝,极易崩溃,引发洪水灾害。第(2)题,运用遥感技术,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可为防灾减灾提供指导。第(3)题,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3/3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三)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为了满足中国气象预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而建设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据此回答1~2题。
1.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在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时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2.风云三号气象卫星与人工探测相比,具有的优点不包括(  )
A.探测范围大 B.受地面限制小
C.速度快、周期短 D.全球性、连续性
2021年7月河南省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平均降水量多次超过有记录以来的极值,多地发生区域性严重洪涝灾害,受灾范围广。据河南省人民政府统计,此次洪灾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约1 337.15亿元。据此完成3~4题。
3.洪涝灾害监测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电子地图
4.灾情的汇总统计、分析评估主要是依靠(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地震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此完成5~6题。
5.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马尔康市地震灾后救援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精准定位,精准施救——RS
B.分析评估灾情,制定救灾方案——GIS
C.获取灾区影像,监测受灾情况——GNSS
D.确定物资调配,分析受灾范围——RS
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汤加(约20°S)发生剧烈的火山喷发,喷发的火山灰最高冲至约20千米高空。当日澳大利亚气象局称,观测到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出现1.2米高的海啸波。据此完成7~8题。
7.对于此次汤加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火山灰最高只能到达对流层顶
B.火山灰可能导致当地气温升高
C.参与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D.不会对其他地区天气产生影响
8.在此次火山喷发过程中可以(  )
A.利用GNSS确定火山喷发的精确高度
B.利用GIS建立模型预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C.利用RS分析受灾人口数量与经济损失
D.利用GNSS和RS计算进入大气层的火山灰数量
下图为2023年某日四川气象干旱监测图。据此完成9~10题。
9.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北斗卫星系统
10.该幅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
A.北斗卫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人工测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首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环境一号C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消息称,这标志着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2+1”方案正式组成,并全面运行。环境一号C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工作能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穿透力,特别适合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应用。它将与之前在轨运行的环境一号A/B卫星,组成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该星座可对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和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监测,及时反映生态环境和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和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快速预测、评估,为紧急救援、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与地面监测手段相结合,提高环境和灾害信息的观测、采集、传送和处理能力,为提高减灾和环境保护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有何优点?
(3)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中有何作用?
面对雪灾,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某公司紧急推出春运交通图,意在帮助身在异地的人们及时了解国内交通情况。在春运交通图上标出了主要的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如果铁路或公路被“加红加粗”,那就说明它可能处于封路或受阻状态。点击后即可了解滞留人数、目前情况、持续时间等信息。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主要应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NSS D.虚拟技术
13.运用图中所示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抗雪救灾中还可以(  )
A.及时获得各地积雪的范围
B.对受困人员进行精准定位
C.为施救车辆选择合理线路
D.分析预报未来各地的天气
下图示意已经获取的网格式地理资料,它显示了泥石流发生的相关信息。读图,完成14~15题。
  
注:危险谷地区是指位于谷地方格旁(相邻以及对角线方格),且位于土质疏松的方格范围。泥石流发生地区是指位于危险谷地区的方格,且位于暴雨的方格。
14.GIS通过对谷地、土质疏松区、降水类型等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就能得出泥石流最有可能发生的区域。泥石流最有可能发生区域的叠图分析模式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15.根据泥石流发生条件,图中甲、乙、丙、丁所在的方格依次应填入(  )
A.1、0、0、1 B.0、1、1、0
C.1、1、1、0 D.0、0、1、1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堰塞湖是指地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地震灾区堰塞湖应急处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排除堰塞坝以内拦蓄的大量洪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和安全,以免堰塞湖蓄水引发堆积体上游淹没或溃决,产生二次灾害。
某区域形成的堰塞湖位置图
(1)试分析堰塞湖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在抗震救灾中将遥感技术(RS)广泛运用到对地震、滑坡、堰塞湖的动态监测上,请说明这样做的意义。
(3)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