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D A C D A C D B B D C B A
15.(1)3次,震旦纪、石炭—二叠纪、第四纪
如图:
(2)古生代末期气候:冷湿;中生代末期气候:暖干。
(3)气候冷暖干湿交替;第四纪以来寒冷期长;整个地质时期温暖期较长。
1.B 2.D 3.A [第1题,一般而言,地层是按照先后沉积的时间顺序形成水平方向的地层,先沉积的地层年代老,位于下层;后沉积的地层年代新,位于上层,所以一般有下老上新的特点,B正确,A、C错误。陆地并不缺少地层,D错误。第2题,通过地层和地层中的化石等我们可以了解生成顺序、新老关系、发展阶段,A、B、C不符合题意;地层沉积时的环境不同,使得沉积的速度不同,因此地层不能反映时间长短,D符合题意。第3题,某沉积岩地层形成时间越早,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对应的生物越简单、越古老、越低等,A正确,B、C、D错误。]
4.C 5.D 6.A [第4题,“日射珊瑚”化石形成于古生代,当时发生多次大的变迁,形成联合古陆。海洋无脊椎生物空前繁盛,地理环境特征为温暖湿润的浅海环境,C正确;高温多雨的雨林、温热干燥的荒漠和寒冷干燥的苔原不适合珊瑚生长,A、B、D错误。第5题,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中生代末期出现了包括恐龙在内的物种大灭绝事件。综上所述,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正确。第6题,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A错误;同一时代的岩层,化石一般相同或者相似,B正确;岩层中的化石是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途径,C正确;一般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而岩浆岩、变质岩中不会有化石,故不是所有岩石都含有化石,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B、C、D不符题意,故选A。]
7.C 8.D [第7题,根据图文信息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但在新生代快速发展,鱼类在晚古生代大量繁衍。因此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序分别是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恐龙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即为乙、丁、甲、丙,C正确,A、B、D错误。第8题,根据图文信息可知,甲化石为恐龙化石,甲化石所在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古宙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因此中生代出现的陆上植物是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排除A、B、C。]
9.B 10.B [第9题,地球演化的历史为太古宙(距今25亿年以前),元古宙(距今25亿年~5.41亿年),古生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中生代(距今2.52亿年~0.66亿年),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今)。因此图中②~⑥的地质年代依次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第10题,⑤时期为中生代,出现在中生代的生物有恐龙,而恐龙又属于爬行动物,②④正确;三叶虫、蕨类植物和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①③⑤错误。]
11.D 12.C [第11题,读图可知,爬行类开始出现在古生代后期,鸟类开始出现在中生代中后期,两栖类开始出现在古生代中后期,鱼类开始出现在古生代早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种类越多,读图可知,爬行动物种类最多的地质年代应是中生代,因此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3.B 14.A [第13题,由材料可知,卡尼期洪积事件发生在2.33亿年前,此时处于中生代,繁盛的植被类型主要为裸子植物,B正确。第14题,由材料可知,卡尼期洪积事件后恐龙逐渐迎来了大繁盛,说明卡尼期洪积事件期间应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植物迎来了繁盛时期,为之后恐龙的繁盛提供了物质基础,A正确。]
15.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震旦纪、石炭—二叠纪、第四纪各发生过大冰期。
第(2)题,由图可知,古生代末期冷暖曲线偏向冷,干湿曲线偏向湿;中生代末期冷暖曲线偏向暖,干湿曲线偏向干。第(3)题,由材料可知,气候冷暖干湿并不是一直恒定的,而是在波动变化中,处于交替状态;第四纪以来冷暖曲线大部分时期偏向冷,寒冷期较长。根据冷暖曲线可知,相比较而言,整个地质时期,温暖期的时间较长。
3/3课时分层作业(四) 地球的历史
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属于地层的特点是( )
A.下新上老 B.下老上新
C.同时形成 D.陆地缺少
2.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
C.发展阶段 D.时间长短
3.某沉积岩地层形成时间越早,出土的生物化石( )
A.越简单 B.越现代
C.越高等 D.越复杂
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影响,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变迁。宁波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2023年在新疆研学时,发现岩层中存在“日射珊瑚”化石。据此完成4~6题。
4.该“日射珊瑚”化石形成时期,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最有可能为( )
A.温热干燥的荒漠 B.高温多雨的雨林
C.温暖湿润的浅海 D.寒冷干燥的苔原
5.环境变迁可能会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6.下列关于岩层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越古老的岩层,化石越高级
B.同一时代的岩层,化石一般相同或者相似
C.地质学家可根据岩层中的化石研究地球历史
D.不是所有岩石都有化石
下图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有胎盘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甲、丙
C.乙、丁、甲、丙 D.乙、丁、丙、甲
8.在甲化石地质年代出现的陆上植物是( )
A.孢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
读地质年代图,完成9~10题。
9.图中②~⑥的地质年代依次是( )
A.古生代、元古宙、太古宙、中生代、新生代
B.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C.古生代、元古宙、中生代、太古宙、新生代
D.中生代、新生代、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
10.出现在⑤时期的生物有( )
①三叶虫 ②恐龙 ③蕨类植物 ④爬行动物 ⑤原始鱼类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所示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1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元古宙
C.中生代 D.新生代
卡尼期洪积事件指的是发生在2.33亿年前的一次持续了上百万年的地质事件,该事件发生时期全球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造成了部分物种的灭绝。在卡尼期洪积事件之后,恐龙逐渐成为地球的霸主。据此完成13~14题。
13.卡尼期洪积事件时期陆地繁盛的植被类型是( )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孢子植物
14.推测卡尼期洪积事件发生的气候变化最可能是( )
A.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B.气温升高,降水减少
C.气温降低,降水增多
D.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15.在地质时期,地球表面经历过几次大冰期气候,气温低且持续时间长为大冰期,次之为小冰期。大冰期之间相隔2亿~3亿年,为大间冰期。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有几次大冰期?分别在哪个时期?在图中圈出。
(2)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据图推测,当时的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
(3)据图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