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六)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美国科学家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农场里,利用二氧化碳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他们发现二氧化碳在农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作用最显著。在这两个时期,如果每周喷射两次二氧化碳气体,喷上4~5次后,蔬菜可增产90%,水稻增产70%,大豆增产60%,高粱甚至可以增产200%。据此完成1~2题。
1.干洁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特征是( )
A.约占大气总重量的0.038%
B.25 km以下的干洁空气中含量最高
C.在地球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匀
D.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元素
2.施用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农作物增产,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 )
A.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B.能吸收紫外线使植物不受到伤害
C.能吸收地面辐射使农作物增产
D.直接影响地面温度,增加降水量
居住在智利南端海伦娜岬角的居民只要走出家门,就要在衣服遮不住的肤面涂上防晒油,再戴上太阳眼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要被晒成粉红色,并伴有痒痛。据说那里的羊群、兔子眼睛受损严重,猎人可以轻易地拎起兔子的耳朵并带回家去,河里捕到的鱼多数是盲鱼,这些情况都是由于臭氧层被破坏。据此完成3~5题。
3.臭氧层主要分布于( )
A.对流层底部 B.对流层顶部
C.平流层下部 D.平流层上部
4.臭氧层变薄的区域主要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5.导致兔子、鱼视力受损的因素主要是( )
A.红外线过量 B.红外线过少
C.紫外线过量 D.紫外线过少
驾驶氢气球环游地球是许多人向往的事情。动画片《飞屋环游记》讲述了退休气球销售员费迪逊与少年罗素乘坐“飞屋”前往南美洲“天堂瀑布”冒险的故事,剧中“飞屋”被成千上万只五颜六色的氢气球牵引飞越云层从北极出发,上升到一万米高空后,带着二人遨游天际,飞向远方……据此完成6~7题。
6.二人在升空过程中,“飞屋”温度变化趋势为( )
A.越来越冷
B.越来越热
C.先变热后变冷
D.先变冷后变热
7.若飞屋保持约一万米的高度从北极上空飞往赤道上空,二人途中感受是( )
A.一直平稳
B.先平稳飞行,后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平稳飞行
D.一直颠簸
高空跳伞运动是指跳伞者乘飞机、气球等航空器升至高空后跳下,在张开降落伞之前和开伞后在空中做动作。现存最高跳伞纪录为3.3万米。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读图,完成8~9题。
8.对高空跳伞纪录保持者起跳高度所处的大气层,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C.大气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D.大气密度极小,被高度电离
9.甲、乙、丙、丁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划分依据是( )
A.气温、气压垂直方向的变化
B.气温、气流垂直方向的变化
C.气压、湿度垂直方向的变化
D.气流、湿度垂直方向的变化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星2D卫星于2019年1月11日1时1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材料二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1)A为________层,简述该层大气上界高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的规律。
(2)A层大气天气现象多变的原因是什么?
(3)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在图中________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影响的是________层,发射的人造卫星在________层中运行(填字母)。
(4)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所在地区的对流层厚度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来说是较厚还是较薄?试分析原因。
大气对流层与上面的平流层被对流层顶部分开。对流层顶的高度由赤道至极地逐渐下降。国外某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北半球对流层顶的高度从1980年至2020年间逐渐上升,2001年至2020年上升速度加快。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科研团队研究对流层顶高度的上升,需要的对流层信息有( )
①气压数据 ②温度数据 ③湿度数据 ④氧离子数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对流层顶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对流层温室气体的增多
B.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
C.海—气相互作用增强
D.高层大气的厚度变薄
13.研究发现,北半球对流层顶的变化比南半球大,可能由于( )
A.北半球陆地面积占绝对优势
B.北半球人口与经济规模较大
C.南半球原始森林茂盛辽阔
D.南半球地震、火山喷发频繁发生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人鲍姆加特纳乘坐氦气球从39千米的高空勇敢地跳下,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高的自由落体运动。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中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据此完成14~15题。
14.鲍姆加特纳勇敢地跳下时,位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电离层
15.鲍姆加特纳配备特制宇航服的原因是( )
A.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大
B.对流层中天气变化剧烈
C.39千米处的大气层氧气含量少
D.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温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四川航空3U8633航班飞行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约9 800米高空时,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爆裂,飞机剧烈抖动,机长临危不乱,迅速手动操作迫降,几十分钟后飞机安全降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19名乘客无一伤亡,成为民航史上的一次史诗级壮举。
(1)描述飞机发生事故时所在的大气层的特征。
(2)从气温、气压、风力角度分析引起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的大气环境条件。
5/5课时分层作业(六)
1 2 3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15
C A C B C D B B A C A B B C
10.(1)对流层 对流层上界高度,低纬度地区高,高纬度地区低;夏季高度高,冬季高度低。
(2)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加上地面受热不均引起冷热差异,故对流运动显著;充足的水汽和杂质,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B C C
(4)较薄。原因:西昌位于我国川西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不显著。
16.(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对流运动显著;水汽和杂质多,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2)高度高,气温低;位于高空,气压低;风力强劲(大)。
1.C 2.A [第1题,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氧化碳约占大气总体积的0.038%,A错误;25 km以下的干洁空气中含量少,B错误;经济发达和人类生产生活燃烧大量化石燃料的地区及毁林严重的地区,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反之,二氧化碳含量较少,所以二氧化碳在地球不同地区分布不均匀,C正确;地球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元素是氮元素,不是二氧化碳,D错误。第2题,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促进光合作用,可以使农作物增产,A正确;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使植物不受到伤害,B错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可以使大气增温,但不能使农作物增产,C错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会直接影响地面温度,与降水量变化关系也不大,D错误。]
3.C 4.B 5.C [第3题,臭氧层集中在22~27 km的大气层中;对流层最大厚度为17~18 km,对流层顶部臭氧层的厚度并不大,A、B错误;平流层的范围从对流层顶部至50~55 km高空,因此臭氧层在平流层下部最为集中,C正确。第4题,臭氧层变薄的区域主要出现在南极上空,B正确;北极上空、赤道上空、北大西洋上空臭氧层变薄的现象不明显,A、C、D错误。第5题,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层变薄,导致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多,使兔子、鱼视力受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D 7.B [第6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厚度在高纬度地区约为8~9千米,中纬度地区约为10~12千米,低纬度地区约为17~18千米。二人在升空过程中,飞越云层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由于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故二人在升空过程中,“飞屋”温度变化趋势为先冷后热,D正确。第7题,对流层上界高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8~9千米。故飞屋保持约一万米的高度从北极上空飞往赤道上空,途中经过平流层再经过对流层。故二人途中感受为先平稳飞行,后上下颠簸。故B正确。]
8.B 9.A [第8题,读图可知,平流层顶部高度为50 km,起跳高度位于平流层。该层的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升高,A排除;该层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B正确;该地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层结构稳定,C错误;大气密度极小,被高度电离是高层大气的特点,D错误。第9题,地球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故大气垂直分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与湿度无关,排除C、D;与气温和气压关系较大,排除B,A正确。]
10.第(1)题,A 层为对流层,对流层顶的高度主要取决于地表温度,地表温度越高,对流运动越强烈,对流层顶的高度就越高,所以本题实际上就是问地表温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地表温度随纬度变化的大致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地区降低,所以对流层顶的高度是低纬度地区高,高纬度地区低,季节变化规律是(同一地区)夏季地表温度高,冬季地表温度低,所以对流层顶的高度是夏季高,冬季低。第(2)题,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下热上冷的结构,加上受下垫面不均匀性质引起的冷热差异影响,对流运动强烈;对流层几乎集中了所有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凝结核多),为成云致雨创造了条件,天气现象多变。第(3)题,B 是平流层,该层分布的臭氧可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得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影响,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C是高层大气,该层中的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人造卫星一般位于高层大气中。第(4)题,对流层的厚度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西昌位于我国川西高原地区,这里海拔较高,所以气温较低,对流运动不显著,因此对流层厚度较薄。
11.C 12.A 13.B [第11题,大气垂直分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其中大气运动状况与气压、气温关系密切,与空气湿度和密度相关性强,与氧离子关系不大。故选C。第12题,由于对流层温室气体的增多,全球变暖趋势显著,大气对流运动更为旺盛,使对流层顶高度上升,A正确;厄尔尼诺、海—气相互作用对对流层气温影响较小,B、C错误;高层大气厚度对对流层没有影响,D错误。第13题,与南半球相比,北半球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较大,化石燃料的消耗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大,气温上升幅度大,使北半球对流运动更强烈,北半球对流层顶的变化比南半球大,B正确;北半球陆地面积、南半球原始森林对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大影响不大,A、C错误;南半球地震、火山喷发频发不会导致北半球升温,D错误。]
14.B 15.C [第1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顶的高度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千米,在高纬度地区为8~9千米,平流层顶的高度为50~55千米,鲍姆加特纳跳下的高度为距离地面39千米,该高度位于对流层以上,在平流层,所以鲍姆加特纳勇敢地跳下时,位于平流层,故B正确。第15题,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很小,A错误;对流层中天气变化剧烈,但这与其特制宇航服的特点关系不大,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中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主要原因在于39千米处的大气层氧气含量少,且气压低,C正确;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温,与其特制宇航服的特点关系不大,D错误。]
16.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位于中纬度地区,中纬度9 800米高空属于对流层,对流层的特征为: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水汽和杂质多,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第(2)题,从气温、气压、风力角度分析,9 800米高空高度高,气温低,气压低,高空摩擦力小,风力强劲。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