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七)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2.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其影响因素是箭头( )
A.① B.② C.③ D.④
火烧云属于低云类。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或者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所以叫火烧云。据此完成3~4题。
3.火烧云的成因是( )
A.红外光穿透云层
B.红光被云层反射
C.大气逆辐射红光作用弱
D.大气对可见光散射存在差异
4.大气中所含水汽越多,云霞颜色就越红。谚语“朝霞不出门”预报天气将要转雨,这是因为当地( )
A.西方水汽充足,早晨就降水
B.空气中尘埃等杂质多,污染物浓度大
C.空气中水汽较多,午后会降水
D.大气保温作用强,天气湿热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露水起晴天”主要是由于晴朗的夜晚( )
A.①辐射强 B.②辐射强
C.③辐射弱 D.④辐射弱
6.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可以导致(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居民外出必备太阳伞。下图为太阳伞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居民使用太阳伞的时刻主要是( )
A.清晨 B.正午 C.日落 D.午夜
8.夏季居民使用太阳伞可以( )
A.增强地面温度 B.减少大气辐射
C.削弱太阳辐射 D.增强地面反射
每年冬天,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临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如图1);②熏烟驱霜(晚霜来临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图2)。读图,回答9~10题。
9.图1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
A.防太阳暴晒
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C.防病虫害
D.防洪、防涝
10.图2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这是因为烟雾能够( )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11.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实验一 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
实验二 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
(1)实验一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2)甲箱温度应该比乙箱温度的读数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为什么?
(3)实验二中放入瓶中的温度计的读数会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为什么?
(4)华北地区春播时常进行地膜覆盖,试解释其原理。
冰雾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即形成冰雾。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某地设计了日光温室,保障喜温作物越冬。该温室前屋面上覆盖了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下面图甲为新疆某地冰雾出现的概率日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地日光温室景观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一天中,该地上午9时前后最易出现冰雾,其原因是此时( )
①空气湿度大 ②降温最快 ③风速较强 ④气温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若某日出现冰雾,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下列掀起和盖上草苫的时间合理的是( )
A.20时前后掀起、14时前后盖上
B.正午前后掀起、日落前后盖上
C.日出前后掀起、14时前后盖上
D.10时前后掀起、12时前后盖上
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下图),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读图,完成14~15题。
14.树木涂白的主要目的是( )
A.防虫、防冻
B.整齐、美观
C.减少树皮水分蒸发
D.延长树木的寿命
15.关于树木涂白主要作用的原理,正确的是( )
A.降低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 B.减少地面长波辐射
C.延迟树木萌芽和开花 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线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的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 ℃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 ℃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5/6课时分层作业(七)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B B D C D D B C B A B B A A
11.(1)D
(2)大 有土层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多。
(3)大 太阳辐射可穿透玻璃瓶使瓶内气温升高,而玻璃可阻挡瓶内热量向外散发,所以瓶内气温会高一些。
(4)地膜覆盖,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越薄膜,地膜可阻挡膜内热量向外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16.(1)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时热量已大为减弱。
(2)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沿线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达700 m),40°N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400 m);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高。
1.B 2.B [第1题,近地面大气增温的过程是大部分①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增温后又以②地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第2题,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②地面辐射。]
3.D 4.C [第3题,穿透云层的主要是可见光,红外光肉眼不可见,A错误。云层反射没有选择性,各种波长的光都反射,B错误。大气逆辐射是肉眼不可见的长波辐射,C错误。太阳光穿过云层时,被散射,呈现不同色彩。红光波长较长,最不易被散射,D正确。第4题,日出前后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水汽多和较大颗粒物较多,大气状态十分不稳定,预示云雨天气即将到来。随太阳高度升高,气温上升,大气对流旺盛,午后易形成阴雨天气。故选C。]
5.D 6.D [第5题,露水主要是近地面气温低,降温导致水汽凝结成小水滴,“露水起晴天”的主要原因是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即图中④辐射弱,使得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近地面水汽凝结,形成露水,D正确。第6题,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大气的厚度对其无影响,A错误;②为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倡导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即②增强,B错误;③为地面辐射,倡导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白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但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使得地面辐射减弱,即白天时③增强,夜晚时③减弱,C错误;倡导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使得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减少,大气逆辐射减弱,即④减弱,D正确。]
7.B 8.C [第7题,一天当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是使用太阳伞的主要时刻。清晨、日落太阳辐射弱,午夜无太阳辐射,不需要遮阳伞。第8题,太阳伞多为深色,夏季居民使用太阳伞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太阳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降低体感温度等。]
9.B 10.A [第9题,覆盖防寒,即阻断寒潮、霜冻直接接触茶树叶面。第10题,熏烟能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11.(1)实验一是对有土层的玻璃箱和没有土层的玻璃箱进行温度比较,主要测试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D正确。该实验测试不出温室效应,A错误。从图中看,太阳光线没有差异,不是测试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B错误。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从实验中读不出来,C错误。(2)甲箱有土层,比没有土层的乙箱温度高。原因是有土层的玻璃箱比没有土层的玻璃箱吸收太阳辐射较多,产生的地面辐射多。(3)放入瓶中的温度计读数会大一些,原因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穿透能力强,可穿透玻璃瓶,使玻璃瓶内气温升高。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穿透能力差,玻璃可阻挡瓶内热量向外辐射,导致瓶内气温高。(4)华北春播时气温相对较低,覆盖地膜主要为了保温。原理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穿透能力强,可穿透地膜,使地膜内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穿透能力差,地膜可阻挡膜内热量向外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12.B 13.B [第12题,本题考查冰雾出现的天气条件。结合材料可知,冰雾是在冬季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所以冰雾形成时空气中水汽较多,空气湿度较大,且气温低,①④正确;上午9时气温在上升,②错误;风速较大,易吹散水汽,不利于冰雾的形成,③错误。综上可知,B正确。第13题,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冰雾出现时,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白天光照强烈时应让温室内获得更充足的光照,将草苫等保温材料掀起;在光照差或无光照时盖上保温材料以减少热量散失,由图甲可知正午前后冰雾出现的概率低,应该掀起草苫,日落前后盖上,B正确。]
14.A 15.A [第14题,树木涂白使用的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生石灰和硫黄具有杀菌的功能,可以杀死树皮内的越冬虫卵和昆虫;树木涂白可以反射白天的太阳辐射,减小树干的昼夜温差,起到防冻的效果。故选A。第15题,冬季通常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较大,容易引起树木冻害。通过涂白,能够充分利用白色物质反光特性,减少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缩小树干的昼夜温差,从而达到防治冻害的目的。故选A。]
16.第(1)题,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受其影响,越往上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越少。第(2)题,根据示意图需要从山体的内部、外部、38°N沿线、40°N沿线、山体外部的东西两侧分别进行比较。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