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9 水循环(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9 水循环(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23:45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九)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A C B D C A B C A A D D D
11.(1)(地表或地下)径流、降水、下渗。
(2)从水量、坡度、植被、土质角度都可以。
例:实验主题:植被对下渗环节的影响
实验过程:选择土壤疏松程度相同的两个土堆,设计相同的坡度。在其中一个土堆上铺设苔藓,另一个土堆上什么都不覆盖,然后以相同的流量和流速分别向两个土堆同时注入等量的水;观察下渗的水量和下渗持续的时间,看两个土堆下部土层湿润的厚度和持续的时间
实验结论:植被可以减缓下渗的速度。
(3)促进不同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塑造了地表形态,改造地表环境;促进了区域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引发区域性的旱涝灾害。
15.(1)沿安第斯山脉两侧呈带状分布,西部沿海地区、东北部地区及山脉内部的河谷盆地地区相对较大,山顶地区及两侧山坡相对较小。
(2)甲地地处山间盆地地带,受地形阻挡,降水较少,大气湿度小;纬度较低,海拔相对较低,气温高,且多晴天,太阳辐射强,蒸发较强。
(3)丙地。丙地地处西部沿海地区,地形平坦,缺少水汽抬升条件,降水较少;受沿海寒流及离岸信风的影响,降水少;潜在蒸散发量较大,降水量小于潜在蒸散发量,出现水量赤字,土壤湿度较小,农业灌溉水量较大。
1.A 2.C 3.B [第1题,据图可知,该装置能使水蒸发和凝结并滴落,可演示水循环中的水汽蒸发与降水,A正确;热力环流是由地表受热不均产生的,该装置没有在水平方向产生明显的大气流动,不能模拟热力环流,B错误;海水运动主要由风力等因素驱动,该装置不能模拟出这些力,不能演示海水运动,C错误;流水作用包括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需要水流动,该装置水体流动很少,且没有侵蚀和搬运的物质,不能模拟流水作用,D错误。故选A。第2题,水通过三态变化进行天然循环。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通过蒸发、蒸腾使地表水体具备重力势能,在高空遇冷凝结成云,再通过降水到达地表,重力势能转变成水的动能,水汽输送的能量也来自太阳,故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C正确,地球内能和水循环关系很小,A错误;地表径流流动的能量和大气环流的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B、D错误。第3题,该装置只模拟了水汽的蒸发与降水环节,符合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的过程,塔里木河为内流河,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B正确;长江、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洞庭湖参与的都是海陆间水循环,该装置不能体现出海陆间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A、C、D错误。]
4.D 5.C 6.A [第4题,地表蒸发是指地表水变成气态进入大气中的过程,水汽输送是指气态的水汽在大气中的水平流动,植物蒸腾是指水从植物体内进入大气中的过程,地表径流是指液态的水在地表从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嘉陵江属于地表径流。故选D。第5题,嘉陵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因此嘉陵江的河流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故选C。第6题,嘉陵江是长江的支流,属于外流河,嘉陵江一直未干涸说明其补给水源一直没有中断,嘉陵江受到海陆间循环从海洋带来降水补给,A正确;海上内循环无法直接影响到陆地上的河流,B错误;陆地内循环主要影响位于内流区的河流,C错误;发源地秦岭森林茂密能够含蓄水源,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D错误。]
7.B 8.C [第7题,图中海洋蒸发、降水体现了海上内循环,陆地蒸发、降水体现了陆地内循环,径流将海洋和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海陆间循环,图中包含了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3个循环,B正确。第8题,全球水体的总量为海洋水(1 400)、大气水(0.016)和陆地水(59)之和,结果为1 459.016×1018kg/年,C正确。]
9.A 10.A [第9题,本题考查影响地表径流和下渗的因素。结合材料可知,学校南部地势较低,篮球场地面硬化,下渗少,受淹最严重,A正确;南部田径场虽然地势较低,但是中央设置了大草坪,雨水下渗多,不易受淹,B错误;北部教学楼和北部绿地地势较高,不易受淹,C、D错误。第10题,本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由图可知,新的排水方式通过大草坪和导渗管,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A正确,B、D错误;新的排水方式对降水量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A。]
11.第(1)题,图中向上的水管和降水盘能够模拟水循环中的降水环节,图中沙土覆盖的坡面在水洒落后会出现径流和下渗。第(2)题,选择植被覆盖率因素对下渗环节的主要影响。进行模拟实验时,首先确定实验主题为:植被对下渗环节的影响,然后进行模拟实验。选择土壤疏松程度相同的两个土堆,设计相同的坡度。在其中一个土堆上铺设苔藓,另一个土堆上什么都不覆盖,然后以相同的流量和流速分别向两个土堆同时注入等量的水;观察下渗的水量和下渗持续的时间,看两个土堆下部土层湿润的厚度和持续的时间就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植被可以减缓下渗的速度。第(3)题,图示实验过程能够体现出水循环能够实现不同地理空间水体的交换和更新,维持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过程中能够形成不同类型的流水地貌,改变和塑造地表形态;能够实现不同地区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会引发特定地区的洪涝灾害。
12.D [由材料可知,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增强城市地表水的下渗能力,增加下渗,D正确;减少地表径流,A错误;对大气降水影响不大,B错误;使得水汽蒸发量增加,C错误。故选D。]
13.D 14.D [第13题,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蒸发旺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多,排除A、B;下渗量少会使得地表径流量增大,不是淡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排除C;新加坡虽然降水多,但国土面积狭小,无大河,存水条件较差,因此淡水资源非常匮乏,D正确。第14题,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新加坡在海湾处建设滨海堤坝会造成泥沙在河口淤积,增加河口泥沙含量,排除A;建设滨海堤坝对小区域影响较大,对不同纬度热量平衡影响较小,排除B;建设滨海堤坝对河道的形态影响较小,排除C;建设滨海堤坝,能够阻隔海水与淡水的沟通,导致海湾的生态环境变化,D正确。]
15.第(1)题,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要先整体后局部。第(2)题,由材料可知,潜在蒸散发量的大小主要受气温、湿度、太阳辐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结合乙、丙两地降水量和潜在蒸散发量的大小回答即可。
3/3课时分层作业(九) 水循环
下图为地理探究活动实验装置。据此完成1~3题。
1.该装置可演示(  )
A.水循环 B.热力环流
C.海水运动 D.流水作用
2.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地球内能 B.地表径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3.下列循环环节中最符合该装置的是(  )
A.长江 B.塔里木河
C.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 D.洞庭湖
嘉陵江发源于秦岭,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长江最终流入东海。读下图,完成4~6题。
4.嘉陵江在水循环中主要属于(  )
A.地表蒸发 B.水汽输送
C.植物蒸腾 D.地表径流
5.嘉陵江的河流补给主要来自(  )
A.冰雪融水 B.地下水
C.大气降水 D.湖泊水
6.嘉陵江一直未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发源地秦岭森林茂密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包含的水循环类型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8.由图可知,全球水体的总量(单位:1018kg/年)大约是(  )
A.1 459.398 B.1 459.036
C.1 459.016 D.1 459.107
我国南方某中学,北部区域以教学楼、绿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部区域以田径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为主,其中田径场中央设置了大草坪,地势较低。该学校过去的雨水排水方式较为传统,通过雨水收集口收集雨水排入城市河道,雨季受淹严重。近几年,该学校采用了新的排水方式(下图),受淹现象得以缓解。据此完成9~10题。
9.该学校之前受淹最严重的区域是(  )
A.南部篮球场 B.南部田径场
C.北部教学楼 D.北部绿地
10.新的排水方式对该区域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加下渗量 B.增加地表径流量
C.减少降水量 D.减少地下径流量
11.某中学生利用下面的实验装置对一些地理原理进行探究,请根据要求完成探究内容。
(1)用该装置探究水循环过程,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有哪些?
(2)下渗是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图示装置,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探究某个因素对下渗的主要影响。
环节一:确定实验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二:描述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三: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纳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2.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地表径流增加 B.大气降水减少
C.水汽蒸发减少 D.地表水下渗增加
新加坡年平均降水量在2 000毫米以上,但由于地域狭小,无法在陆地上找到较大的蓄水区,淡水资源极度匮乏。为此,新加坡通过建设滨海堤坝,将海湾和外海隔开,雨水汇入海湾,使其中海水逐渐被替换为淡水,从而缓解了淡水资源短缺。下图示意新加坡滨海堤坝位置。据此完成13~14题。
13.从水循环角度看,新加坡淡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弱 B.降水量小
C.下渗量少 D.地表径流少
14.新加坡在海湾处建设滨海堤坝的主要影响是(  )
A.降低河口泥沙含量
B.打破不同纬度热量平衡
C.加剧河道弯曲程度
D.造成海湾生态环境变化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潜在蒸散发量表示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可能达到的最大蒸散量(包括土壤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潜在蒸散发量的大小主要受气温、湿度、太阳辐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潜在蒸散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可以估算区域干湿状况、作物需水量,进而为水资源合理规划提供依据。降水量小于潜在蒸散发量时出现水量赤字;降水量大于潜在蒸散发量且土壤蓄水良好时,则水量可能有盈余。下图示意厄瓜多尔潜在蒸散发量分布。
(1)描述厄瓜多尔潜在蒸散发量的总体分布特征。
(2)分析处于山间盆地的甲地潜在蒸散发量较大的原因。
(3)指出在种植同类农作物的情况下,乙、丙两地农业灌溉水量较大的地区,并分析其原因。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