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1 海水的温度和密度(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1 海水的温度和密度(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23:45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B A A A C A D C A A D B B D
11.(1)渤海海水盐度具有季节差异,冬季盐度较高,夏季盐度较低;黄海盐度季节差异小。渤海温度冬季偏低,季节差异较大,黄海温度季节差异较小。渤海海水密度较小,黄海密度较大。
(2)辽东湾结冰范围最广、冰层最厚。理由:渤海三湾中辽东湾纬度更高,气温低,结冰期长;辽东湾海域较封闭,海水交换能力和流动性差,海水盐度较低。
16.(1)甲到乙海域表层海水盐度逐渐下降。原因:甲海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少,海水温度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偏高。向南,随纬度增高,乙海域水温下降,蒸发量减少;降水增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降低。
(2)甲海域表层海水盐度低于丙海域。原因:丙海域有巴西暖流流经,暖流增高海水温度,蒸发量大;海水温度高,溶解盐类物质多,盐度高。
(3)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密切,乙海域纬度较高,水温偏低,海水体积减小,密度增大;丙海域纬度偏低,水温偏高,海水体积膨胀,密度减小。
1.B 2.A [第1题,太阳辐射总体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受太阳辐射影响,表层海水温度整体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正确。第2题,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在同纬度地区,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小于陆地,图中甲海域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小于同纬度陆地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热力差异,A正确。]
3.A 4.A [第3题,海水表面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故③表示海水表面温度变化。水温垂直变化是1 km以内水温变化较大,1 km以下水温变化缓慢,保持低温状态,故①表示水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故A正确。第4题,由上题可知,③表示海水表面温度变化,海水表层温度因不同纬度海区所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而形成差异,A正确。]
5.C 6.A 7.D [第5题,表层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一般随纬度升高而减少,因此海水温度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图中温度变化曲线也表明了这一规律,C正确,B、D错误;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并不是赤道地区最高,因此不具有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的特征,A错误。第6题,读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多),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盐度比两侧的副热带海区低(降水多的原因),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密度小(主要是温度高所致),A正确。第7题,同一艘船只,如果轮船整体重量不变,航行过程中轮船的吃水深浅一般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海水密度一般与温度呈负相关,与海水盐度呈正相关。墨西哥湾、我国台湾东部海区、阿拉伯海、红海四个海区的纬度相似,水温差异不大,但红海的盐度最高,因此密度最大,因此航行过程中轮船的吃水最浅,D符合题意。]
8.C 9.A 10.A [第8题,由材料可知,浒苔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25°C,最可能原因是5月水温较低,随着温度升高,浒苔数量增加,7月水温最适宜浒苔生长,数量最多,而8月水温过高导致浒苔数量大量减少,故C正确;由图可知,5~8月黄海海域盐度变化很小,不会导致浒苔数量大规模变化,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7~8月黄海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差异并不大,不会导致浒苔数量7月大幅度增加而8月大幅度减少,B错误;由图可知,营养盐含量越来越少,但此阶段浒苔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故海水的营养盐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第9题,根据材料,该海域海水5~6月温度适宜浒苔生长,浒苔大量繁殖,消耗了海水中大量的营养盐,导致海水中营养盐含量明显下降,A正确;光照强不会导致海水中营养盐分解变快,B错误;沿岸海水下沉、海水盐度变低等对海水中营养盐含量的影响较小,C、D错误。第10题,海水水温高,有利于海域表层浒苔生长,海水温度升高,海域表层浒苔数量增多(7月前水温不会超过适宜温度),因此表层海水中浒苔数量与温度呈正相关,C、D错误;浒苔的生长会消耗海水中的营养盐,海域表层浒苔数量越多,海水中的营养盐消耗越多,因此表层海水中浒苔的数量与营养盐呈负相关,A正确,B错误。]
11.第(1)题,渤海属于内陆海,黄海属于边缘海,渤海水域比黄海浅,渤海靠近海岸,有大量河流注入,海水盐度比黄海低,且密度较小,由于存在结冰现象,冬季渤海盐度相对较高;而黄海缺少淡水注入,整体盐度较高,且密度较大。温度上渤海三面环绕陆地,冬季温度偏低,温度季节差异大,而黄海温度季节变化小。第(2)题,海冰的厚度一方面取决于当地海域气温的高低,年平均气温≤-4℃日数越多,海冰越厚;另一方面取决于盐度,盐度越低的海域,冰点越高。据图可知,渤海三湾中辽东湾年平均气温≤-4℃日数在60天左右,渤海湾和莱州湾在20天左右;从纬度位置上看,辽东湾比渤海湾和莱州湾纬度更高,气温低,更容易结冰;从海域特点上看,辽东湾海域较封闭,海水交换能力和流动性差,海水盐度低,海水又浅,有利于结冰。所以渤海三湾中辽东湾结冰范围最广、冰层最厚。
12.D 13.B [第12题,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 000米以内下降明显,1 000米以下变化较小,①正确,②错误;在中低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加,表层增加明显,深层增加缓慢,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第13题,抹香鲸分布在赤道到两极的不结冰的海区,结合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可知,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减。低纬度海区盐度低,温度高,降水较多,①错误;副热带海区盐度高,降水少,蒸发旺盛,②正确;高纬度海区盐度低,温度低,蒸发量小,③正确;深层海水盐度与表层相差不大,④错误。故选B。]
14.B 15.D [第14题,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盐度为0时的淡水,冰点应为0℃,由此判断,a为最大密度温度线,b为海水冰点温度线。由b曲线变化可知,随着盐度升高,海水冰点温度下降,可以低于0℃,因此某地海水没有结冰,不一定水温就在0℃以上,A错误;图中显示,当冰点温度和最大密度温度相同时,海水盐度位于2.5%~3.0%,接近2.7%,B正确;a曲线表明,盐度为0时的淡水,在3~4℃时密度最大,C错误;a曲线变化规律表明,海水的盐度越高,其最大密度温度越低,D错误。第15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波罗的海盐度不到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波罗的海海水密度最大时其温度约为1.7°C。D正确。]
16.第(1)题,结合等值线可知,甲到乙海域海水盐度逐渐下降;甲海域位于20°S附近,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降水较少,温度较高,蒸发较强,海水盐度较高;乙地位于40°S附近,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当地主要受到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第(2)题,结合等值线可知,甲海域的盐度低于丙海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丙海域附近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温度较高,蒸发较强,且海水温度高,溶解盐类物质多,盐度较高;而甲地区附近有寒流流经,温度较低,蒸发较弱,盐度较低。第(3)题,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密切,一般温度越高,密度越小;结合图片可知,乙海域相比于丙海域纬度较高,水温偏低,海水体积减小,密度增大;而丙海域纬度低,水温偏高,海水体积膨胀,密度减小。
4/4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海水的温度和密度
下图为8月太平洋部分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层海水温度整体上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太阳辐射
C.海水运动 D.海底火山
2.图中甲海域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小于同纬度陆地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热力差异 B.大气运动
C.太阳辐射 D.海底火山
读图,完成3~4题。
3.能表示海水表面温度变化和水温垂直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A.③①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4.曲线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热力差异
C.大气环流 D.海水导热率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矿物质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
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B.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C.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D.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6.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7.同一艘船只,如果轮船整体重量不变,则其在下列海区航行,轮船的吃水线最浅的是(  )
A.墨西哥湾 B.台湾东部海区
C.阿拉伯海 D.红海
绿潮是世界许多沿海国家近海发生的一种海洋生态灾害。自2007年至2018年,浒苔爆发形成的绿潮在黄海连年暴发。研究发现,浒苔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25°C,其生长消亡与盐度、营养盐、水温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2018年5~8月黄海海域表层海水盐度与营养盐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8.该年度5月出现大量浒苔,7月最多,8月大量减少。据此推测,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海水的(  )
A.盐度 B.密度
C.温度 D.营养盐
9.该海域海水5~6月营养盐含量明显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浒苔大量消耗 B.光照强分解快
C.沿岸海水下沉 D.海水盐度变低
10.7月之前浒苔的数量(  )
A.与温度正相关、与营养盐负相关
B.与温度正相关、与营养盐正相关
C.与温度负相关、与营养盐负相关
D.与温度负相关、与营养盐正相关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渤海三湾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组成,每年都有结冰现象,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用于生产生活。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1)说出渤海与黄海海水性质的差异。
(2)渤海三湾中哪个海湾结冰范围最广、冰层最厚?为什么?
抹香鲸是典型的广盐性生物,广泛分布于赤道到两极的不结冰的海区,呼吸换气时浮出水面,捕食时下潜深度可达2 000米。据此完成12~13题。
12.抹香鲸换气后下潜捕食过程中,海水温度和密度变化示意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抹香鲸分布海区盐度特点及成因为(  )
①低纬度海区盐度低,温度高;减盐效应 ②副热带海区盐度高,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温度低;蒸发量小 ④深层海水盐度最高,密度大;增密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海水冰点温度、最大密度温度与盐度关系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地海水没有结冰,说明水温在0℃以上
B.当冰点温度和最大密度温度相同时,海水盐度接近2.7%
C.淡水在0℃时密度最大
D.海水的盐度越高,其最大密度温度越高
15.波罗的海海水达最大密度时,其温度大约是(  )
A.2.0℃ B.-0.6℃
C.0.4℃ D.1.7℃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盐度和密度是海水的基本性质,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下图示意南美洲大陆南部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
(1)简述甲到乙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变化特点及形成原因。
(2)比较甲与丙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乙海域的表层海水密度大于丙海域。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