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章末综合测评4 自然灾害(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章末综合测评4 自然灾害(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39:13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测评(四) 自然灾害
一、选择题
2022年8月18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突发山洪,造成2个乡镇6个村1 517户6 245人受灾,其中17人死亡,17人失联(截至18日)。经自然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现场查看综合分析,此次灾害有三方面成因:一是近期连续降雨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或接近饱和;二是此次降雨时间短、强度大;三是17日晚强降雨导致河道流量突增至每秒100立方米左右,引发山洪灾害。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此次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属于风暴潮灾害 ②属于洪水灾害 ③与天气和地形因素有关 ④易在冬春季节发生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据记者了解,此次山洪还诱发的多起次生灾害为(  )
A.泥石流 B.冻害
C.雷暴 D.暴雨
2023年2月20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和周边地区遭遇由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局部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印度尼西亚此次洪灾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潮汐 B.气候、地形
C.气候、人类活动 D.植被、地表径流
4.除了洪涝,印度尼西亚频发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台风   B.干旱   C.地震   D.寒潮
读某季节大气环流图,完成5~7题。
5.该大气环流最强盛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该大气环流最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洪涝   C.寒潮   D.风暴潮
7.该大气环流引发的自然灾害带来的良性影响可能有(  )
A.雪灾、冻害 B.缓解酷暑和旱情
C.农业受损 D.减少病虫害
截至2023年7月31日,第5号台风“杜苏芮”已导致福建省泉州市114人受伤,福建省直接经济损失30.53亿元,而且其残余环流北上,给华北、黄淮等地带来了极端强降水,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据此完成8~9题。
8.“杜苏芮”造成巨大危害,成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正值高温多雨期 B.带来狂风暴雨
C.受灾区人口稠密 D.受灾区经济发达
9.对台风防灾减灾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窗户,避免强风吹坏
B.遇强风时,可在大树下避风
C.可趴在洼地,避免强风影响
D.防止雷击,迅速切断各类电器的电源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地震活动等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2018年10月11日,西藏昌都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主河道被堵,形成堰塞湖。2017年11月18日,昌都附近的林芝地区曾发生过地震。据此完成10~11题。
10.此次金沙江堰塞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高原河谷,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C.该地地震活动多发,地质结构不稳定
D.该地气温较高,积雪融化
11.关于堰塞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堰塞湖抬高水位,可大力开发水电
B.堰塞湖可以改善河道航运条件
C.堰塞湖不会引发次生灾害
D.堰塞湖对其下游居民有较大威胁
受连日降雨影响,2021年3月28日上午10点左右,G352国道湖南古丈县境内牛角山村路段出现山体滑坡,交通中断。据当地公路部门估算,滑坡的土石方量约2万立方米。截至29日上午10点,降雨仍未停止,因滑坡点山体陡峭,仍存在继续塌方的危险,抢修工作尚未开展,当地已调集挖掘机等机械抵达现场。据此完成12~13题。
12.有关此次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持续强降雨有关
B.直接导致了交通线路的中断
C.降水是此次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诱因
D.植被破坏是导致此次灾害的直接原因
13.下图是抢修路线上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我国是世界大陆地震多发区(下图阴影表示地震带)。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有关我国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地震东多西少
B.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上,地震灾害严重
C.地震烈度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
D.我国地震灾情东轻西重
15.下列地区不属于我国地震多发区的是(  )
A.青藏地区 B.新疆
C.台湾 D.东北地区
16.由于持续降水,2019年7月23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滑坡体阻隔河道,形成堰塞湖。下图为堰塞湖形成示意图。下列应对堰塞湖溃坝危害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用混凝土加固堰塞体
B.直接爆破摧毁堰塞体
C.紧急撤离上游居民
D.开挖溢流泄水槽
2023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了解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是防范灾害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下图为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据此完成17~19题。
17.下列不属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原则的是(  )
A.均衡布局,就近安排
B.安全可靠,因地制宜
C.结合现状,长远规划
D.防灾为主,平时禁用
18.设置在露天空旷地带的应急避难场所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滑坡 B.寒潮
C.地震 D.暴雨
19.以下避灾措施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乘坐电梯逃生
B.洪涝发生时向高处转移
C.泥石流发生时顺着山坡往下躲避
D.台风发生时抱紧大树以防摔倒
随着科技发展,我国科研人员运用RS、GIS、GNSS相关技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据此完成第20题。
20.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草场火灾,可以(  )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用来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乐山市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地带,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某年8月17日,乐山市普降大到暴雨,出现特大洪水,中心城区多个区域内涝,洪水漫过乐山大佛脚趾。乐山市政府积极应对,提前转移河心洲、沿江低洼地带、山洪灾害危险区、城市内涝区群众6.3万余人。
(1)指出乐山此次洪水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
(2)简析此次乐山市出现特大洪水的自然原因。
(3)乐山市此次遭遇特大洪水,人员伤亡却极少。依据材料,简述政府针对洪水灾害可采取的应急措施。
22.亚马孙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卫星监测显示,2019年8月,亚马孙地区发生多起森林大火,并持续燃烧了半个月以上。巴西、秘鲁与玻利维亚交界处为火灾重灾区。
材料二 亚马孙部分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1)亚马孙雨林位于________洲北部。
(2)亚马孙河的含沙量较小,简要分析其原因。
(3)分析此次森林大火在短期内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4)提出该地区防治森林火灾应采取的措施。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在高温高湿的不稳定气团中,上下温度差特别悬殊,冷热空气急剧垂直运动,过快速度的空气对流形成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可达300米;强风旋涡使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空气稀薄,气压很低。当龙卷风扫过建筑物顶部或车辆时,会使建筑物或交通车辆发生“爆炸”。
2019年7月3日下午,辽宁开原市强对流天气产生的龙卷风袭击了小半个城市,10多分钟的灾害造成6人死亡,受灾房屋3 591间,受灾人数达90余人。下图为我国多年强龙卷风统计图。
(1)从影响范围、时间、降水量、风力大小等方面,比较龙卷风与台风产生影响的差异。
(2)4月份是除7月份外我国第二个龙卷风高发月份,分析4月份龙卷风高发的主要原因。
(3)分析龙卷风会使建筑物或交通车辆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
8/8章末综合测评(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C D C D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C B D D D C B D
21.(1)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2)降水强度大;位于三条河流交汇处,汇水速度快,来水量大;位于山地向盆地的过渡地带,雨水易在此汇集;市区地势平缓,排水不畅。
(3)实施精准预报,及时预警;提前转移群众,做好防洪准备。
22.(1)南美
(2)植被茂盛,裸地少;地势平坦,水流平缓;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且变率较小。
(3)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大气、水体等被污染;地方小气候可能发生变化。
(4)加强管理与宣传力度,严控林区火源;加强动态监控预警,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增加灭火设施,提高灭火效率;加强国际合作,优化联防联控机制。
23.(1)龙卷风比台风活动空间小;出现时间短;产生降水少;但其破坏作用的风力大。
(2)4月份春季地面温度上升快;垂直空间上温差大;空气对流旺盛;南北温差大使大气不稳定;导致龙卷风多发。
(3)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的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龙卷风中心气压极低,经过的建筑物或车辆的内部气压高,巨大的气压差形成的气压梯度力导致“爆炸”。
1.B 2.A [第1题,风暴潮,又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风潮”等,它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而此次灾害是强降水导致河水流量突增引起的山洪,属于洪水灾害,①错误,②正确;这次灾害既与强降水有关,也与山区的地形有关,特别是山谷的集水作用,③正确;当地的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节降水少,④错误;故B正确。第2题,山区的强降水很可能诱发泥石流灾害,A正确;山洪与冻害、雷暴无关,B、C错误;暴雨是导致山洪暴发的原因,不是山洪诱发的灾害,D错误。]
3.B 4.C [第3题,由材料可知,此次洪灾发生前,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和周边地区遭受连续强降雨;读图可知,雅加达及其周边地区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形成洪灾,B正确。第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C正确;印度尼西亚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难以形成台风,台风灾害较少,A错误;印度尼西亚为热带雨林气候,正常年份降水丰富,不会发生干旱,干旱灾害多发生在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B错误;印度尼西亚位于赤道附近,不受寒潮影响,D错误。]
5.D 6.C 7.D [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高压在冬季最强盛。此时陆地温度低为冬季,故排除A、B、C,选择D。第6题,由图中各箭头的源地及行进路线可知,应该是源于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形成的寒潮,故C正确;台风主要从东南向西北移动,在夏秋季节多见,故排除A;洪涝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势低洼的季风区,夏季多发,故排除B;风暴潮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由台风引起,故排除D。故选择C。第7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自然灾害是寒潮,剧烈降温和寒冷天气不利于病虫害越冬,可以减少病虫害,故D正确;雪灾、冻害、农业受损都属于不良影响,故排除A、C;寒潮发生在冬半年,该时期气温低,故不能缓解酷暑和旱情,故排除B。故选择D。]
8.B 9.D [第8题,台风“杜苏芮”风力大,带来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造成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交通中断等,损失巨大,B正确;A不是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C、D不是自然原因。第9题,台风来临时,由于带来狂风暴雨,容易造成低洼地方的水灾,狂风容易把人吹倒,因此台风来临在坚固的建筑物内躲避比较安全,C错误;台风来临时,风力太大,不适宜打开窗户,A错误;强风可能把大树吹倒,不可在大树下避风,B错误;为防止雷击,应迅速切断各类电器的电源,D正确。]
10.C 11.D [第10题,堰塞湖主要是山体崩塌的碎石泥沙堵塞河道形成的,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不是其主要成因,A错误;此次堰塞湖形成时为10月,该地主要雨季已过,降水量不大,B错误;该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板块运动活跃,昌都附近的林芝地区近期发生过地震,导致山体不稳定,容易发生滑坡,从而形成堰塞湖,C正确;该地10月已到秋季,气温已经有所下降,故气温较高说法错误,且积雪融化不是其主要成因,D错误。故选C。第11题,堰塞湖地质条件不稳定,有可能发生溃坝,不适合水电的开发,A错误;堰塞湖堰塞体堆积物疏松容易溃坝,且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落差大,不适宜发展航运,对航运条件改善作用不大,B错误;堰塞湖会引发溃坝、洪水等多种次生灾害,C错误;堰塞湖水位较高,堰塞体堆积物疏松,一旦溃坝易形成洪水,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危害,D正确。]
12.D 13.C [第12题,注意此题要求找出不正确选项。由材料可知,受连日降雨影响发生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直接导致了交通线路的中断,因此降雨是此次灾害的直接诱因,A、B、C不符合题意。植被破坏可能会导致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灾害,但不属于直接原因,材料中也未体现植被破坏的信息,D符合题意。故选D。第13题,滑坡的产生与岩体的性质和地质地貌条件有关。③岩层向公路倾斜,且断口出露在公路上方,存在滑动面,地质不稳,最容易发生滑坡,C正确。①是花岗岩,岩性坚硬,不易崩塌,A错误。②岩层没有受到破坏,④岩层层理发育方向与坡面不一致,不容易发生滑坡,B、D错误。故选C。]
14.B 15.D [第14题,根据图中信息,我国地震西多东少,A错误;我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灾害严重,B正确;地震烈度表示地表受破坏的程度,C错误;我国地震灾情与受灾区域密切相关,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灾情比西部地区严重,D错误。所以选B。第1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青藏地区、新疆、台湾属于地震多发区,而东北地区不属于地震多发区,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6.D [将堰塞体用混凝土加固,随着堰塞湖湖水越聚越多,最终还是会溃坝而且危害更大,A错误;直接摧毁堰塞体会导致湖水迅速下泄,对下游地区形成快速冲击,造成危害,B错误;滑坡体阻隔形成的堰塞湖不稳定,容易垮塌,主要会对下游居民造成危害,C错误;开挖泄洪通道使堰塞湖水(受控)慢慢流出,可降低危害程度,D正确。]
17.D 18.C 19.B [第17题,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原则是:均衡布局,就近安排;安全可靠,因地制宜;结合现状,长远规划,A、B、C正确。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紧急时避难,闲时利用应急逃生模拟平台宣传应急逃生知识,D错误。题干要求选择不属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原则,故选D。第18题,地震发生时,容易引发房屋倒塌,露天空旷地带的应急避难场所可以很好地避免地震带来的伤亡,C正确。寒潮和暴雨来临时露天避难所不能很好地避免其带来的低温、强降水等灾害天气,B、D错误。滑坡发生时,露天空旷地带地势相对低平,很容易受到滑坡带的影响,A错误。故选C。第19题,地震发生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生,A错误。洪涝发生时,低处容易积水成灾,应该向高处转移,B正确。泥石流发生时应该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转移,C错误。台风发生时尽量远离大树,防止大风吹断大树造成伤亡,D错误。故选B。]
20.D [结合选项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可知,地理信息系统能及时知道火灾发生的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21.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乐山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乐山市普降大到暴雨,地表径流强度较大,一些植被覆盖度较低或者岩石有裂缝破碎的地方可能会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8月17日乐山市普降大到暴雨,出现特大洪水,降水的持续时间长,且降水强度大。乐山市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且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地带,三江汇流处来水量大,上游主要是山区,汇水速度快。乐山市出现特大洪水,中心城区多个区域严重内涝,市区地势相对平缓,排水速度较慢,排水不畅。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乐山市政府积极应对,提前转移河心洲、沿江低洼地带、山洪灾害危险区以及城市内涝区的群众,表明当地有关部门对降水以及相关地质灾害的发生做到了提前精准预报和预警,并且当地政府部门积极组织,提前转移危险区的群众,所以此次灾害人员伤亡极少。
22.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亚马孙雨林位于南美洲北部。第(2)题,河流中的泥沙主要来自河流侵蚀,亚马孙平原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裸地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且变率小;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流水侵蚀作用弱,河流含沙量小。第(3)题,森林大火短期内会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地表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大气、水体受到污染;森林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第(4)题,防治森林火灾的措施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分析,如增加灭火设施,提高灭火效率;加强火灾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范森林火灾的意识;加强管理,严控林区火源;加强国际合作等。
23.第(1)题,龙卷风是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比台风活动空间小;从材料“10多分钟的灾害”可以看出,出现时间短;强风旋涡使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空气稀薄,水汽少,产生降水少;当龙卷风扫过建筑物顶部或车辆时,会使建筑物或交通车辆发生“爆炸”,其破坏作用的风力大。第(2)题,龙卷风是在高温高湿的不稳定气团中,上下温度差特别悬殊,冷热空气急剧垂直运动,过快速度的空气对流形成,4月份春季地面温度上升快,高空气温较低,垂直空间上温差大;空气对流旺盛,冷热空气急剧垂直运动;南方升温快,南北温差大使大气不稳定,易形成强对流天气,导致龙卷风多发。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龙卷风的特点,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的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外围气压高,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龙卷风中心气压极低,而建筑物或车辆内部气压相对较高,经过建筑物或车辆时,巨大的气压差形成的气压梯度力导致“爆炸”。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