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章末综合测评2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水(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章末综合测评2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水(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39:13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测评(二)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水
一、选择题
川航3U8633:“我现在有点故障,我申请下高度,我要返航,我现在风挡裂了……”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 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健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回答1~2题。
1.驾驶舱风挡碎裂的瞬间,机长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①风大 ②失重 ③低温 ④缺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紧急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这是由于此时处在大气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2022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10年来最低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6天,蓝天含金量显著提升,雾霾天气减少。下图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序号分别表示各种辐射作用。读图,完成3~5题。
3.箭头④比①细,是由于(  )
A.大气逆辐射 B.地面反射
C.大气的削弱作用 D.大气的保温作用
4.关于①②③④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地面辐射
B.②表示太阳辐射
C.③表示大气逆辐射
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
5.出现雾霾天气,会使(  )
A.③增强 B.③不变
C.③减弱 D.④增强
科研人员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低于四周沙漠现象。下图示意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日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
6.该日绿洲与沙漠风速(  )
①日出后增大 ②日落后增大 ③白天稳定 ④夜晚稳定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该日近地面绿洲与沙漠的风向为(  )
A.由沙漠吹向绿洲
B.由绿洲吹向沙漠
C.白天由绿洲吹向沙漠
D.夜晚由沙漠吹向绿洲
8.该日绿洲东部地面的风向主要是(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历史上古徽州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山区,气候湿热,徽派建筑在布局上因地制宜,构思精巧,天井贯通院落中间,四周住房相围,寓意为“四水归堂”,天井使民居通风透气,冬暖夏凉,还可以有效排泄雨水。下图为徽派建筑实体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符合天井近地面大气环流形式的是(  )
A         B
C         D
10.天井民居布局对气候的调节作用表现在(  )
①夏季可以有效减少太阳辐射 ②夜晚便于保持室内温度 ③冬季可以增加室内太阳辐射 ④白天有利于排泄室内潮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1年7月20日,郑州24小时降雨量达到624.1毫米,16时至17时,一小时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持续性强降雨造成郑州城市内涝,交通、通信、供水等系统受到严重影响。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造成此次郑州城市内涝的原因是(  )
A.⑥较小 B.④较大
C.③较大 D.②较小
12.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①⑦⑥③ B.⑨⑦⑥⑤
C.⑥⑤⑨⑦ D.⑨⑦⑥④
13.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①的水量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⑦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目前人类对环节②施加的影响最大
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据此完成14~16题。
14.甲、乙、丙、丁四地中盐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丁地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主要原因有(  )
①距陆地远,水温高 ②纬度较低,水温高
③受暖流影响,水温高 ④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推测小黄鱼产卵季节的洄游方向及原因是(  )
A.甲→乙→丙,寻找适宜水温
B.甲→乙→丙,顺流节省体力
C.丙→乙→甲,南部海域水温过高
D.丙→乙→甲,北部海域逐渐回暖
温州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水杯、浮漂和长尾夹等工具进行海水密度影响因素模拟实验。下图示意实验结果,其中甲、乙两杯水仅温度不同,丙、丁两杯水仅盐度不同。据此完成17~18题。
17.根据实验结果推测(  )
①甲水温高于乙 ②乙水温高于甲 ③丙盐度高于丁 ④丁盐度高于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海水密度只与盐度有关
B.甲、乙对比实验可证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大
C.提高乙杯水温,乙杯浮漂出露部分会增多
D.提高丙杯水温,丙杯浮漂出露部分有可能和丁杯浮漂出露部分一样多
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冲浪爱好者利用了(  )
A.潮汐的能量 B.洋流的能量
C.海啸的能量 D.波浪的能量
20.下列关于图中波浪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波浪越高,能量越大
B.风速越小,波浪越大
C.波浪越高,波峰越低
D.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反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热岛”效应和绿洲“冷岛”效应都是热力环流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下图为大陆内部某荒漠与邻近绿洲近地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1)“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不同下垫面的热容量差异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2)绘制白天绿洲“冷岛”效应的大气运动图(在下图中所示横线处标出气流运动箭头)。
(3)简述荒漠与绿洲局地热力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4)在一些较干旱的绿洲,人们常在种植瓜果的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请分析覆盖层的作用。
(5)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请你列举一些措施。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盐湖是北美洲第一大咸水湖,它位于美国西部内华达山和落基山脉之间的盆地中,行政区属于犹他州,该湖距州府盐湖城40 km。大盐湖形成于距今14 500年前后,古时是一个巨型淡水湖,目前的大盐湖位于古湖的东北部,属于古湖残留水体。近代该湖平均面积为3 885 km2,湖水平均海拔高度为1 281 m,最低水位出现在1963年,为1 278.25 m,高低水位差值为6.65 m。下图为大盐湖流域示意图。
(1)请利用水循环的知识说明该淡水湖为什么变成了现在的咸水湖?
(2)请判断该湖及周边是哪一种水循环类型,并说明原因。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墨西哥湾洋流运动规模大,且有丰富的潮汐能。下图为墨西哥湾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墨西哥湾暖流流向并说明形成过程。
(2)说明墨西哥湾潮汐能丰富的原因。
8/8章末综合测评(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C C A C B A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C B A D C D D A
21.(1)B
(2)(逆时针方向)
(3)绿洲和荒漠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可以降低温度;绿洲和荒漠之间进行水汽交换,可以增加湿度;绿洲具有削减风力的作用。
(4)覆盖层可减弱对土壤的侵蚀作用(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水分下渗;增大昼夜温差。
(5)增加绿化面积;增加湿地面积;节能减排,减少人为热量的排放。
22.(1)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2)陆地内循环。理由:大盐湖流域处于高原山间盆地,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23.(1)自西南流向东北。东北信风所引起的赤道海流在大西洋西侧积聚,使加勒比海、墨西哥湾水位抬高;高纬度海域水位低,低纬度海域水位高,引起海水自西南流向东北。
(2)河口水域辽阔;风力较大;涨潮落潮规模大,潮差大。
1.C 2.A [第1题,由材料可知,驾驶舱风挡碎裂时,飞机飞行在9 800米高空,该处大气稀薄,氧气不足,风大,气温较低;驾驶舱风挡碎裂时,飞机没有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不存在失重问题。故选C。第2题,紧急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是由于此时飞机处于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因为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A正确。]
3.C 4.C 5.A [第3题,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将热量传递给地面,不影响太阳辐射,A错误;地面反射是地面将到达地面的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不影响未到达之前的太阳辐射,B错误;图中箭头粗细表示能量多少,箭头①④都表示太阳辐射,①到④箭头变细,是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导致能量不断减少,C正确;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得地面热量散失减缓,不影响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C。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①由大气层外射向地球,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错误;②由地面射向大气,是地面释放的地面辐射,B错误; ③由大气射向地面,是大气辐射中的大气逆辐射,C正确;④是经大气削弱以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C。第5题,出现雾霾天气,会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增强,故③增强,④减弱。故选A。]
6.C 7.B 8.A [第6题,读图可知,该日绿洲和沙漠之间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异,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6时绿洲和沙漠之间的温差最小,气压差最小,热力环流的强度最弱;6时以后,由于太阳升起,沙漠快速升温,绿洲和沙漠之间的温差增大,气压差不断变大,风速增大;18时以后,随着太阳落下,绿洲与沙漠之间的温差减小,气压差减小,风速减小,①正确,②错误;白天温差变化较大,气压差变化也大,风速不稳定;夜晚温差变化较小,气压差变化也小,风速比较稳定,③错误,④正确。故选C。第7题,读图可知,无论白天还是夜间,绿洲的气温都低于沙漠,所以在绿洲和相邻的沙漠之间形成热力环流,沙漠因温度高,气流上升,地面形成低压;绿洲温度低,气流下沉,地面形成高压;所以在近地面,绿洲处形成高压,沙漠处则形成低压,风从高压流向低压,即由绿洲吹向沙漠,B正确。故选B。第8题,据材料“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低于四周沙漠现象”可知,沙漠位于绿洲的四周,绿洲东部地区,风从绿洲吹向沙漠,盛行偏东风,A正确。故选A。]
9.A 10.B [第9题,结合材料可知,天井可以通风透气,白天民居内与室外相比,气温偏低,气压偏高,在气压差作用下,气流在近地面由民居内流向室外,把民居内的热量和湿气排向室外,晚上气流流向相反,由外流进民居内,带来外部冷空气,起到通风透气的作用。因此,白天天井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气流外流,晚上天井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外部气流流进室内。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第10题,徽派民居四周住房相围,夏季可以有效减少太阳辐射进入室内,降低气温,故①正确;结合上题,在温差作用下,白天气流向外,利于排泄室内潮气,故④正确;四周住房相围,仅留天井,不利于光照进入室内,故③错误;夜晚室内气温高,外界气温低,气流由室外流进室内,主要目的为通风降温,故②错误。故选B。]
11.C 12.A 13.C [第1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21年7月20日,郑州24小时的降雨量较大,导致地表径流量(③)较多,无法外排,导致郑州城市内涝,C正确;郑州城市内涝时降雨量(⑥)较多,受地面硬化影响,雨水下渗量(④)较少,海上降水量(②)与此次郑州城市内涝无关,排除A、B、D。故选C。第12题,根据所学知识,海陆间循环包括蒸发(①)、水汽输送(⑦)、陆地上降水(⑥)、地表径流(③)、下渗(④)、地下径流(⑤)等过程,A正确。故选A。第1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修建水库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但对海洋水蒸发(①)影响较小,排除A;跨流域调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对于增加水汽输送(⑦)影响较小,排除B;植树造林可以拦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④),C正确;目前,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③)影响最大,排除D。故选C。]
14.B 15.A 16.D [第14题,读图可知,乙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受淡水稀释的影响,该地海水盐度最低,甲、丙、丁地受陆地淡水补给较少,盐度较乙处高,B正确。第15题,由材料可知,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冬季越冬应选择较温暖的海域。冬季陆地温度低,丁地距陆地较远,受陆地影响小,且受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有利于小黄鱼越冬,①③正确;丁地的纬度位置较乙、丙高,②错误;乙地位于河流入海口,饵料较丁地更丰富,④错误。综上可知,A正确。第16题,读图可知,小黄鱼在甲、乙、丙海域产卵,其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该海域春季海水温度由南到北逐渐升温,小黄鱼产卵洄游的路线,最可能为丙→乙→甲,A、B错误;春季,北部海域海水温度逐渐回暖,但南部海域海水温度不会过高,C错误,D正确。故选D。]
17.C 18.D [第17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一杯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小,甲、乙两杯水仅温度不同,甲浮漂出露多说明甲杯水密度较大,水温应低于乙,①错误、②正确;一般来说,同一杯水,盐度越高,密度越高,丙、丁两杯水仅盐度不同,丙浮漂出露多说明丙杯水密度较大,盐度高于丁,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第18题,海水密度与海水的温度、盐度都有关,且该实验有温度和盐度两个变量,A错误;甲、乙对比实验证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B错误;若提高乙杯水温,则乙杯水密度会降低,乙杯浮漂出露部分会减少,C错误;若提高丙杯水温,则丙杯水密度会减小,丙杯浮漂出露部分会减少,丙杯浮漂出露部分有可能和丁杯浮漂出露部分一样多,D正确。]
19.D 20.A [第19题,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波浪、潮汐和洋流,海面的浪潮涌动属于波浪,由图可知,冲浪爱好者利用的是波浪的能量。D正确。第20题,波浪是海水受海风的作用和气压变化等影响,促使它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发生向上、向下、向前和向后方向运动,这就形成了海上波浪。风速越小,波浪越小;波浪越高,波峰越高,能量越大;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同。A正确。]
21.第(1)题,根据题目提示,城市“热岛”效应和绿洲“冷岛”效应都是热力环流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下垫面受热不均,故选B。第(2)题,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白天,荒漠升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绿洲升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高空气流从荒漠流向绿洲,近地面气流由绿洲流向荒漠,形成逆时针方向环流。见下图:
第(3)题,近地面的气流由绿洲流向荒漠,可降低荒漠温度,增加荒漠水汽,调节荒漠湿度,绿洲还可以阻挡风沙,减弱风力。第(4)题,铺上砾石,增加了昼夜温差,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同时由于地表覆盖了砾石,有利于保持和积蓄土壤中的水分,从而保证瓜果更好地生长。粗砂、砾石逐步风化,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微量元素。粗砂、砾石还可减少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第(5)题,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起到降温增湿的作用,也可以建设城市通风廊道,促进通风散热;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减少人为热量的排放。
22.第(1)题,淡水湖变成咸水湖,说明湖泊中盐分浓度逐渐升高,应从盐分积累、淡水稀释减弱等方面考虑。题干要求“利用水循环的知识说明”,因此应从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等的变化分析。由于地壳运动,山脉隆起,周围高大山脉阻挡水汽进入,气候干旱,降水少;由材料“大盐湖形成于距今14 500年前后,古时是一个巨型淡水湖”可知,由于气候变暖,现在周边的冰川已消退,因而大盐湖的蒸发量远超过补给量,同时盐分随径流不断汇入。从材料和图中可以看出大盐湖是内流湖,有河流汇入但没有河流流出,因而湖中盐分无法被带出湖盆。所以湖水含盐量增多,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第(2)题,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形式。陆地上的水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气流将水汽带到上空,经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形成陆地内循环;海洋表面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回归海洋,即海洋与海洋上空范围内进行的水循环为海上内循环;海洋水和陆地水之间相互转换的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由图可知,大盐湖流域位于北美洲西部高原山间盆地,由于海拔高,加上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该流域水循环类型为陆地内循环。
23.第(1)题,墨西哥湾暖流起源于墨西哥湾,经过佛罗里达海峡沿着美国的东部海域与加拿大纽芬兰省向北,最后跨越北大西洋,因此其流向应是自西南流向东北。成因: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同时洋流的流向还受到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和海水密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墨西哥湾暖流作为世界表层洋流系统中大西洋环流的一部分,同样是由海平面盛行风风向和海水密度差异驱动形成。具体来说可以描述为:①东北信风所引起的赤道海流在大西洋西侧的海湾内大量积聚,使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的水位不断抬高外流;②注入墨西哥湾的大河流(如密西西比河)将大量河水排入,引起水位抬高;③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海水密度大、水面低,高纬度海域与低纬度海域的巨大水团的密度差引起该海域海水沿墨西哥湾自南向北流动,形成墨西哥湾暖流。第(2)题,潮汐能丰富的地区应是水量大、潮差大的地区。墨西哥湾风力较大,可以抬高潮水水位;注入墨西哥湾的大河流(如密西西比河)将大量河水排入,对潮水起顶托作用,再次引起水位抬高;涨潮落潮规模大,潮差大。因此墨西哥湾潮汐能丰富。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