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拓展专练(一) 风的解读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3.近地面,空气做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梯度风是指到达一定海拔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不受地表摩擦力影响的风力。下图为不同地区不同高度梯度风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相同高度上,城区梯度风占比较小,主要原因是城区( )
A.人口工业集中,气温较高 B.楼房高大密集,摩擦力大
C.水域面积较小,比热容大 D.空气尘埃较多,污染严重
5.同样高度,若城区梯度风占比变小,将会导致( )
A.城市热岛效应加强 B.郊区大气污染加重
C.城市逆温天气增加 D.农村雨雾天气多发
布拉风是指冷空气从山地或高原经低矮隘道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的一种剧烈大气运动,它会给所经之处带来严重灾害。下图为布拉风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布拉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拉风主要发生在内陆干旱地区
B.布拉风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C.布拉风在从山地向山麓移动的过程中气温会逐渐降低
D.布拉风风力强劲是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重力共同影响的结果
7.布拉风带来的主要灾害是( )
A.狂风、暴雨 B.滑坡、泥石流
C.干热风、旱灾 D.寒潮、狂风
8.布拉风易形成于( )
A.夏季的白天 B.夏季的夜晚
C.冬季的白天 D.冬季的夜晚
一个晴朗的下午,某湖滨城市周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该城市可能位于( )
A.日本 B.英国
C.意大利 D.阿根廷
10.该城市位于湖泊的( )
A.东岸 B.南岸
C.西岸 D.北岸
11.图示地区湖风强于陆风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厦门是紧贴大陆边缘的海岛,由于海陆风环流的存在,形成特殊的空气污染过程。下图为某日局部风向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能正确表示厦门该日21:00风向的是( )
13.从海陆风角度考虑,厦门空气质量最好的时间是( )
A.6:00 B.10:00
C.14:00 D.20:00
下图为北京市北郊8月不同高度平均风速日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引起不同高度风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日月引力 B.地面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
15.不同高度平均风速白天差异小于夜晚,其原因是白天( )
A.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B.大气保温作用弱
C.大气削弱作用强 D.人为热排放少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等压线是等值线的一种。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
(1)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压梯度大小,并说明理由。
(2)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3)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绒布河谷位于珠峰北坡,受地形、冰川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特殊的局地环流。图1示意绒布河谷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黑三角M代表珠峰位置,A、B、C观测站位于绒布河谷轴线中心附近,B站最狭窄,河谷南端分别为西绒布(WG)、中绒布(MG)和东绒布(EG)冰川。图2示意观测站B测得的某日风向与风速统计。
(1)指出绒布河谷风向与风速的关系。
(2)分析14~24时绒布河谷南风盛行的原因。
(3)比较A、B、C三个观测站南风风速大小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6/6主题拓展专练(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D B A D D D D B A A C B A
16.(1)大小:甲大于(>)乙。理由:甲地等压线比乙地密集。
(2)(甲地吹西北风或偏北风,乙地吹偏东风)
(3)大小:甲大于(>)乙。
理由:甲地(乙地)等压线较密集(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小),风速较大(小)。
17.(1)0~12时风速较小时期,风向变化较大;13~24时风速较大时期,风向稳定。
(2)下午绒布河谷南部受冰雪覆盖影响,气温较低,冷空气堆积下沉,并沿山谷向北流动,形成偏南风;珠峰南坡较强偏南谷风,从西绒布冰川和中绒布冰川的垭口进入河谷,形成偏南风;日落后,地面辐射冷却,冰川影响减弱,山风发展,吹偏南风。
(3)三个观测站南风风速大小关系为:B站最大、A站次之、C站最小。
由于B站处河谷比A站处狭窄,且地势较低,受狭管效应和下坡风影响,B站观测到的南风比A站强;C站位于河谷最北端,受南风影响较小,偏南风最弱。
1.A 2.C 3.D [第1题,PM>PN时,⑤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⑦为北半球高空风向,⑥为近地面风向。第2题,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PM4.B 5.A [第4题,城区建筑物高大密集,同等高度上,城区的摩擦力更大,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梯度风是不受地表摩擦力影响的风力,所以相同高度上,城区梯度风占比较小,B正确;人口工业集中,气温高对于摩擦力影响较小,A错误;城区的水域面积不一定小于郊区和农村,C错误;污染不是影响梯度风的主要因素,D错误。第5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梯度风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不受地表摩擦力影响的风力,梯度风占比减少,说明受摩擦力影响的风增多,城区风力会减小,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城区的大气污染加重,A正确,B错误;城市逆温天气会减少,C错误;对于农村雨雾天气影响较小,D错误。]
6.D 7.D 8.D [第6题,由图可知,布拉风主要存在于沿海较冷的高原或山地与较暖海面之间,内陆干旱地区距海较远且水域较少,不易形成布拉风,A错误;布拉风是由于高原或山地气压较高,海面气压较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大气从高处向低处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空气同时受重力影响,风力强劲,B错误,D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气温随海拔的降低而升高,布拉风在下降的过程中,温度会上升,C错误。故选D。第7题,由材料可知,布拉风是一种剧烈的大气运动,风速较快,且温度低,因此布拉风会使气温迅速降低,给所经地区带来寒潮、狂风等灾害,C错误,D正确;冷空气从高处向低处运动,不利于形成降水,不会出现暴雨,也不会导致滑坡和泥石流,A、B错误。第8题,布拉风的形成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冬季的夜晚,山地或高原地区降温快,降温幅度大,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温暖的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最有利于布拉风的形成,D正确。]
9.D 10.B 11.A [第9题,题图显示城市热岛环流,风向发生左偏,该城市可能位于南半球,阿根廷位于南半球,D正确。第10题,湖滨存在湖陆风,晴朗的下午盛行湖风。该城市北面风力大,应该是与湖风叠加,城市位于湖泊的南岸,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1题,湖陆风是一种周期现象,风从低温吹出。湖泊日温差小,年温差也小,夏季湖面日平均气温低于陆地,白天的湖风强于夜晚的陆风,可判断图示地区湖风强于陆风的季节为夏季,南半球的夏季为1月,A正确,7月为南半球冬季,4月、10月湖泊与城市温差较小,湖风不明显,B、C、D错误。故选A。]
12.A 13.C [第12题,读图可知,该日21:00的风向可参考图中晚上经过厦门的风向即虚线风向,为西南风,A为西南风,A正确;B为西北风,B错误;C为东北风,C错误;D为东南风,D错误。第13题,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陆地工业废气,风有助于污染物的扩散,有助于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海风从海上吹来,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从而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海风从每天上午开始直到傍晚,风力以下午为最强,日落后逐渐变为陆风,到次日上午再转为海风,故厦门空气质量最好的时间是14:0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B 15.A [第1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风速随着高度的升高,大致表现为变大,主要原因是随着高度的升高,地表建筑物等对风的摩擦力减小,风速加大,B正确。第15题,白天地面温度高,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导致不同高度平均风速白天差异小于夜晚,故A正确。]
16.第(1)题,气压梯度为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距,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图中甲的等压线较乙地密集,故气压梯度大于乙。第(2)题,风向的绘制:先画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两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又由于是海平面气压图,为近地面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第(3)题,图中甲的等压线较乙地密集,气压梯度大于乙,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乙,故风速也大于乙。
17.第(1)题,通过将图2的两幅图对应分析可以得出,该地风向与风速的关系表现为0~12时,风速较小,且风向变化较大;13~24时,风速较大,但风向较为稳定。第(2)题,14~24时可分为下午和日落后两个时段。下午绒布河谷南部受冰雪覆盖影响,近地面气温较低,冷空气堆积下沉,并沿山谷向北流动,抵制了偏北谷风发展,形成偏南风;至17时,随着珠峰南坡较强偏南谷风的持续发展,从西绒布冰川和中绒布冰川垭口进入河谷的南坡谷风气流在绒布河谷中向北发展,这时河谷中的偏南风为冰川风和南坡越山气流的叠加,因而观测到绒布河谷中南风最强出现在北京时间18时左右;日落后,地面为冷源,辐射冷却,使得近地面气温降低,冰川影响减弱,山风发展,仍盛行偏南风。第(3)题,读图可知,三个观测站由南向北依次为A、B、C,材料中提出A、B、C观测站位于绒布河谷轴线中心附近,B站最狭窄。结合上题分析,偏南风主要是受冰川风、山风以及越山谷风共同影响。B站处河谷比A站处狭窄,且地势较低,受狭管效应和下坡风影响,风力加大,B站观测到的南风比A站强;C站位于河谷最北端,受南风影响较小,偏南风最弱。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