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P83活动
提示:略。
教材P85~86活动
1.提示:支柱根和板状根:使红树林生长极其稳定,可抗大风的侵袭。呼吸根:提高呼吸能力,使红树林可生长于水下等相对缺氧的环境。“胎生”:有利于在海上生长。可排盐分的腺体:适宜在高盐等环境中生长。
2.提示: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植物群落,在海岸生态系统中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消浪、促淤护堤、抗灾减灾、净化海水、调节大气、美化海岸景观等作用。
教材P90活动
提示:略。
教材P92活动
1.提示:地貌、生物、成土母质。
2.提示:紫色土是由砂岩和紫色页岩风化形成的;东北地区温度较低,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则相反;由山顶到山麓,成土母质颗粒差异大,山顶成土母质颗粒大,山前平原成土母质颗粒小。
教材P96问题研究
资料1 城市让洪水与土壤蓄水功能缺失
资料分析
1.提示:下渗环节受阻,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小。
2.提示:土壤可以吸水、能蓄积大量雨水、减轻洪涝灾害威胁。
资料2 雨水花园
资料分析
1.提示:增加了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通过植被、土壤的过滤,净化了雨水;将雨水净化汇集,蓄积了水资源;利于城市绿地的灌溉等。
2.提示:为城市绿地提供灌溉用水,利于节约水资源;增加空气湿度,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利于保持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缓解城市内涝等。
资料3 海绵城市
资料分析
1.提示:地面材料应具有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
2.提示: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净化,渗入地下,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海绵城市即利用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建成“海绵体”,使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以有效减小城市内涝的压力。
3.提示:一是降雨分配不均,季节性降雨量过多,容易形成洪水内涝的城市,二是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城市。
1/2教材P83活动
提示:略。
教材P85~86活动
1.提示:支柱根和板状根:使红树林生长极其稳定,可抗大风的侵袭。呼吸根:提高呼吸能力,使红树林可生长于水下等相对缺氧的环境。“胎生”:有利于在海上生长。可排盐分的腺体:适宜在高盐等环境中生长。
2.提示: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植物群落,在海岸生态系统中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消浪、促淤护堤、抗灾减灾、净化海水、调节大气、美化海岸景观等作用。
教材P90活动
提示:略。
教材P92活动
1.提示:地貌、生物、成土母质。
2.提示:紫色土是由砂岩和紫色页岩风化形成的;东北地区温度较低,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则相反;由山顶到山麓,成土母质颗粒差异大,山顶成土母质颗粒大,山前平原成土母质颗粒小。
教材P96问题研究
资料1 城市让洪水与土壤蓄水功能缺失
资料分析
1.提示:下渗环节受阻,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小。
2.提示:土壤可以吸水、能蓄积大量雨水、减轻洪涝灾害威胁。
资料2 雨水花园
资料分析
1.提示:增加了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通过植被、土壤的过滤,净化了雨水;将雨水净化汇集,蓄积了水资源;利于城市绿地的灌溉等。
2.提示:为城市绿地提供灌溉用水,利于节约水资源;增加空气湿度,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利于保持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缓解城市内涝等。
资料3 海绵城市
资料分析
1.提示:地面材料应具有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
2.提示: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净化,渗入地下,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海绵城市即利用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建成“海绵体”,使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以有效减小城市内涝的压力。
3.提示:一是降雨分配不均,季节性降雨量过多,容易形成洪水内涝的城市;二是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城市。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