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37 第六章 教学活动点拨 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37 第六章 教学活动点拨 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39:42

文档简介

教材P102活动
1.提示:洪涝灾害:秋季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山西、河南、湖北、陕西等地。夏季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干旱灾害:冬春连旱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夏连旱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秋连旱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
2.提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之交,降水量严重偏少,出现春夏连旱,6月受强降水影响出现洪涝灾害。
教材P109活动
1.提示:见下图。
2.提示:见下图。
3.提示:见下图。
教材P112活动
1.提示:通信人员、消防员、医务人员、搜救犬引导员等。
2.提示:略。
3.提示:国际救援的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①有助于加强全球性危机管理;
②有助于加强应对自然灾害危机的交流与合作;
③有助于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机制。
教材P113活动
1.提示:略。
2.提示:略。
3.提示: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要求
①可选择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室内公共的场、馆、所和地下人防工事等。
②选址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安全问题:
a.注意所选场地的安全问题,注意所选场地的地质情况,避开地震、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b.选择地势较高且平坦空旷、易于排水、适宜搭建帐篷的地形;c.选择在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的垮塌范围之外;d.选择在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影响范围之外的地段;e.应急避难场所附近还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通畅快捷的疏散通道。
教材P119活动
1.提示:略。
2.提示:该地区地形图,建筑物密度或人口密度信息等。
3.提示: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遥感图像信息与居民点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来估算泥石流冲毁的住宅数量。
教材P120问题研究
资料1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分布
资料分析
1.提示:我国各地灾害种类不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部地区气象灾害多,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频繁,东部和中部地区病虫害较严重,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较频繁。
2.提示: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
旱灾:以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地震:多发生在台湾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滑坡、泥石流:集中在西南地区。
台风、风暴潮:多发于东南沿海地区。
资料2 我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
资料分析
提示:多分布在我国自然灾害较严重且交通便利地区。
资料3 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
资料分析
1.提示: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结构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他自然灾害也多有发生。成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交通便利,救灾的辐射范围广,且经济较为发达,救灾物资的生产供应能力强。
2.提示:分析储备库的物资储备情况应主要从所在区域的自然灾害种类方面,分析灾害发生后所需的救灾物资种类及救灾物资数量。
分析储备库的选址条件时,可选择自然灾害频发、受灾人口众多、灾害损失严重且交通便利、物资供应能力较强的地区。
3/33/3教材P102活动
1.提示:洪涝灾害:秋季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山西、河南、湖北、陕西等地。夏季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干旱灾害:冬春连旱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春夏连旱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秋连旱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
2.提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之交,降水量严重偏少,出现春夏连旱,6月受强降水影响出现洪涝灾害。
教材P109活动
1.提示:见下图。
2.提示:见下图。
3.提示:见下图。
教材P112活动
1.提示:通信人员、消防员、医务人员、搜救犬引导员等。
2.提示:略。
3.提示:国际救援的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①有助于加强全球性危机管理;
②有助于加强应对自然灾害危机的交流与合作;
③有助于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机制。
教材P113活动
1.提示:略。
2.提示:略。
3.提示: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要求
①可选择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室内公共的场、馆、所和地下人防工事等。
②选址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安全问题:
a.注意所选场地的安全问题,注意所选场地的地质情况,避开地震、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b.选择地势较高且平坦空旷、易于排水、适宜搭建帐篷的地形;c.选择在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的垮塌范围之外;d.选择在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影响范围之外的地段;e.应急避难场所附近还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通畅快捷的疏散通道。
教材P119活动
1.提示:略。
2.提示:该地区地形图,建筑物密度或人口密度信息等。
3.提示: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遥感图像信息与居民点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来估算泥石流冲毁的住宅数量。
教材P120问题研究
资料1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分布
资料分析
1.提示:我国各地灾害种类不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部地区气象灾害多,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频繁,东部和中部地区病虫害较严重,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较频繁。
2.提示: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
旱灾:以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地震:多发生在台湾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滑坡、泥石流:集中在西南地区。
台风、风暴潮:多发于东南沿海地区。
资料2 我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
资料分析
提示:多分布在我国自然灾害较严重且交通便利地区。
资料3 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
资料分析
1.提示: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结构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他自然灾害也多有发生。成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交通便利,救灾的辐射范围广,且经济较为发达,救灾物资的生产供应能力强。
2.提示:分析储备库的物资储备情况应主要从所在区域的自然灾害种类方面,分析灾害发生后所需的救灾物资种类及救灾物资数量。
分析储备库的选址条件时,可选择自然灾害频发、受灾人口众多、灾害损失严重且交通便利、物资供应能力较强的地区。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