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4 第三章 主题拓展课 等压面图的判读 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14 第三章 主题拓展课 等压面图的判读 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4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主题拓展课 等压面图的判读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正确判读等压面是理解大气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关键,也是我们必备的知识技能。
【编者按】

(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据此完成(1)~(2)题。
(1)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
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
A.动力   辐合上升
B.热力   辐合上升
C.动力   下沉辐散
D.热力   下沉辐散
(2)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命题解读】
命题立意 该题组以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为载体,通过对等温线和等压线的判读,考查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其应用,培养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材探源 教材第84页图3-17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及第85页阅读山谷风、第86页活动1海陆风、活动2城市热岛。大气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例如,在陆地与海洋之间、山坡与山谷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都可能形成热力环流。应主要从气温和气压之间的关系来分析
素养体现 区域认知 对不同条件下的内陆湖面、谷底、郊区以及海面的热力状况进行认知
综合思维 抓住图中等温线和等压线的分布状况进行综合判读分析,得出该地大气热力状况。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不同时间和地点条件下热力环流状况
地理实践力 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实例,知晓其蕴含的大气热力状况原理
【思路点拨】 
第(1)题,图示→等温线向上凸出→该地气温较周边地区高→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近地面等压线向下凹→该处气压较周边地区低→气流辐合上升所致→热力原因造成。
选项 分析 结论
A 夏季白天内陆地区的湖泊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 错误
B 冬季晴朗夜晚,山坡降温快,冷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底暖空气被迫上升,是动力因素导致的 错误
C 郊区与城区之间,由于城区热岛效应,郊区为高压,气流下沉 错误
D 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水温较高,气流垂直上升 正确
第(2)题,逐项分析如下:
1.等压面图的基本特征
(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
(2)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面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A)。
(3)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如图B)。
(4)同一地区,高空和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如下图)。
2.等压面图判读的基本要领
(1)判断气压高低
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气压,凹向低处的为低气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①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
②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
下图示意某地高空等压面。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a、b、c、d四点的气压值(P为气压)比较,正确的是(  )
A.Pa>Pb      B.PdC.Pb=Pd   D.Pa>Pc


2.甲、乙两点相比(P为气压,T为气温),正确的是(  )
①P甲>P乙 ②P甲<P乙 ③T甲>T乙 
④T甲<T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关于b、d两点的大气运动(↑为垂直向上运动,↓为垂直向下运动),正确的是(  )
A.b↑ d↑   B.b↓ d↓
C.b↓ d↑   D.b↑ d↓

1.A 2.B 3.C [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拔越高,气压越低。a的海拔低于b,所以Pa>Pb,A正确。d海拔低于c,所以Pd>Pc,B错误。b和d在同一海拔处,但由于气压值发生变化,Pd>Pb,C错误。a、c在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等,Pa=Pc,D错误。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气压:乙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密度减小,近地面相对于甲地形成低压;甲地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所以甲地气压高于乙地,①正确,②错误;从气温上看,乙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甲地受冷空气收缩下沉,说明乙地气温高于甲地,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第3题,根据大气热力环流原理中大气的垂直运动,以及图中等压面弯曲方向,可知b处空气垂直向下运动,d处空气垂直向上运动,即b↓d↑,C正确。]
在江淮地区的一个湖泊,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该湖泊边仍然清风阵阵。读图,完成4~5题。
4.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该湖泊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湖陆间气压差异
B.纬度位置的影响
C.高低纬间的热力差异
D.湖陆热力性质差异

5.夏季午后,①地附近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  )
A    B    C    D
4.D 5.C [第4题,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该湖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湖水与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气温升高和降低的幅度不同,故而形成高压、低压的差异。第5题,夏季午后,①地附近近地面的气温高,气压低;湖面的气温低,气压高。等压面即图中的曲线在湖面上向上凸,风由湖泊吹向陆地。]

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
①该时段为夜间 ②该时段为白天 ③该时段吹谷风 ④该时段吹山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B 7.C [第6题,从图中等压面和等温面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该时段河谷等温面向高处凸,等压面向低处凹,说明该时段河谷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根据“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原理,可以判断该时段为夜间,吹山风。第7题,夜间河谷温度高,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夜雨较多。C项古诗蕴含的原理与该现象相符。]
一、选择题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主题拓展专练(二)
1.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
2.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处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甲→乙→丁→丙→甲
B.丁→丙→甲→乙→丁
C.乙→甲→丙→丁
D.乙→甲→丙→丁→乙


1.D 2.D [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气压区。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气压值乙>甲>丙>丁,故D正确。第2题,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根据等压面的形态可判断,甲处为近地面的低气压,乙处为近地面的高气压,丙处为高空的高气压,丁处为高空的低气压。甲处气流上升,乙处气流下沉,水平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即由乙流向甲、由丙流向丁,则甲、乙、丙、丁四处的气流运动方向是乙→甲→丙→丁→乙,故D正确。]
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某年3月3日下午2时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北京(N)至香港(M)一线500百帕等压面情况,绘制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海平面的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是(  )
A.昆明、重庆、长沙、台北
B.青岛、上海、长沙、昆明
C.台北、长沙、重庆、昆明
D.昆明、长沙、上海、青岛

3.A 4.D [第3题,读图可知,M处的500百帕等压面分布的高度较高,N处的500百帕等压面分布的高度较低,从M处到N处的500百帕等压面分布高度不断降低,A正确。第4题,大气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读图可知,图中各城市高空气压自北向南由低到高,故海平面的气压自南向北由低到高,故正确排序是昆明、长沙、上海、青岛,D正确。]
下图为沿40°N一带的甲、乙两地高空等压面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四地气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乙>甲>丁>丙   D.乙>甲>丙>丁
6.若图中所示区域受到大气污染,最有可能发生雾霾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B 6.A [第5题,甲、乙位于近地面,丙、丁位于高空,而丙地等压面下凹,丁地等压面上凸,说明丙地气压较低,丁地气压较高,甲、乙相反,B正确。第6题,甲地盛行下沉气流,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易导致雾霾的发生,A正确。]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海滨城市夏季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压
值由低到高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④①②    B.④③①②
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
8.图示时刻正值(  )
A.正午   B.上午
C.夜晚   D.下午


7.B 8.C [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气压①②高于③④;结合图中等压面可知,①处等压面下凹,为低压,②处等压面上凸,为高压,因此气压②>①,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因此气压③>④。由此可知,气压值由低到高的排序应为④③①②,B正确。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气压②大于①,即陆地气压高,气流下沉,这与近地面气温较低有关。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于海洋,据此推断图示时刻为夜晚,C正确。]
下图示意某地热力环流影响下近地面等压面分布情况。读图,完成9~11题。
9.在近地面同一高度,
有关三地气温和气压的
比较,正确的是(  )
A.水库气压最低
B.林地气压高于裸地
C.水库气温最低
D.裸地气温高于林地

10.下列有关此图近地面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水库流向裸地
B.由裸地流向水库再流向林地
C.由水库流向林地
D.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11.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①此图表示夜晚 ②此图表示白天 ③此时吹湖风 ④此时吹陆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A 10.D 11.D [第9题,根据图中等压面可判断水库的气压最低,裸地气压最高,林地气压次高,A正确,B错误。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因此水库的气温最高,裸地气压高于林地,则气温低于林地,C、D错误。第10题,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结合水库处等压面向下弯曲可判断,近地面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D正确。第11题,图中水库气压低于周边陆地,风应从陆地吹向水库,为陆风,③错误,④正确;水的比热容较周边陆地大,白天水库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夜晚水库气温高,形成低气压,①正确,②错误。故选D。]
山谷风是在山地及其周边地区由于热力环流引起的大气运动现象。读我国某山两侧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图示时刻山谷地区(  )
A.白天,吹山风   B.夜晚,吹山风
C.白天,吹谷风   D.夜晚,吹谷风
13.山谷风对果园的影响主要有(  )
A.光照增强   B.降水减少
C.昼夜温差增大   D.土壤有机质减少


12.C 13.C [第12题,据图中近地面等压线的弯曲可判断,两侧谷底近地面等压面上凸,说明为高压区,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低;山顶等压面下凹,为低压区,盛行上升气流,气温高。由此判断为白天,近地面风从谷底吹向山坡,为谷风。第13题,据山谷风原理可知,白天,受谷风影响,谷底的暖空气沿坡爬升;夜间,受山风影响,山顶的冷空气沿坡流向谷底,增大山坡的昼夜温差,利于果树有机质积累。]
二、综合题
14.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图中点①~⑤,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空气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空气________。
(3)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④>①=②=③>⑤
B
上升
A
下沉
画图略(A近地面为高压,B近地面为低压,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故形成逆时针的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热力环流对城市空气产生的有利影响有___________。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填白天或夜间),对沿海地区的气候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城市受热较多,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
净化空气
白天
气温日较差变小、降水变多
[解析] 第(1)题,根据气压变化的原理,在同一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读图,五个点中,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同;①与⑤在同一垂直方向上,①海拔低,则气压高于⑤;③与④在同一垂直方向上,④海拔低,气压高于③。所以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④>①=②=③>⑤。第(2)题,高空气压分布与近地面相反,在高空④>⑤,所以近地面气压A大于B,受热的是低气压B地,空气上升;冷却的是高气压A地,空气下沉。
第(3)题,近地面气压A大于B,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A流向B,在高空由气流④流向⑤;垂直方向是A地气流下沉,B地气流上升。第(4)题,在城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中,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区是低气压区,是上升气流,郊区是下沉气流。所以B代表城区。该热力环流有利于净化城市空气。第(5)题,A为高气压,如果A为海洋,则白天的海洋温度较低,气压较高,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使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变小、降水变多。
15.某滨海城市某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现象及其影响”的小课题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研究报告。
“海陆风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________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的现象。它是________环流的反映,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海陆热力性质
热力
(2)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图示时刻近地面风向,并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等压面。
风自海洋吹向陆地(必须平行于等高面);两个等压面如下图所示:
(3)分析海陆风对该滨海城市的影响。
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解析] 第(1)题,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即昼夜海陆之间不同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第(2)题,白天,陆地气温较海洋高,故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进而形成环流。第(3)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分析。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