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九) 大气受热过程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2023年3月13日,昭通市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据此完成1~2题。
1.浓雾天气使大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浓雾( )
A.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削弱了地面辐射
C.削弱了太阳辐射
D.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2.深秋和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该时期( )
A.昼夜温差较小,近地面大气中水汽易凝结
B.昼夜温差较小,近地面大气中水汽不易凝结
C.昼夜温差较大,近地面大气中水汽不易凝结
D.昼夜温差较大,近地面大气中水汽易凝结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很多自然现象,以便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夏季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云层的逆辐射强烈
B.大气的吸收强烈
C.大气的散射强烈
D.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烈
4.霜冻常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B.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
C.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读某地连续四天的天气状况示意图,回答5~6题。
5.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13日 B.14日 C.15日 D.16日
6.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易出现霜冻的是( )
A.13日、14日 B.13日、15日
C.14日、16日 D.15日、16日
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7~8题。
7.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8.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9.读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
(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读北京某月某日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A.气温、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气温、地面辐射
C.地面辐射、太阳辐射、气温
D.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11.图示最有可能的月份是( )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易错题)下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拍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的塑料膜或者透明玻璃。据此完成12~13题。
12.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 )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持续的伏旱
C.连续的霜冻
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
13.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加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特别是果农、菜农,尤其要防范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失。下图示意哈尔滨市2023年10月1日前后天气变化情况。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哈尔滨国庆节当日温差小的原因。
(2)10月4日,当地果农为防范低温冻害可能带来的损失,采取了不同措施。试从以下措施中任选其一并分析其原理。
①燃烧秸秆,释放烟雾。 ②果园喷水。
(3)推测一日内果农最应实施防冻措施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1/1课时分层作业(九)
1 2 3 4 5 6 7 8 10 11 12 13
C D D D A C C D D C B D
9.(1)大气和地面的反射 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
(2)晴朗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丙
(3)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甲
14.(1)国庆节当日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白天产生的地面辐射少,大气获得热量少,气温较低;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相对较高,故哈尔滨国庆节当日温差小。
(2)①措施原理:燃烧秸秆后产生大量烟雾和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大量地面辐射,从而产生大气逆辐射,对果园起到保温作用,从而降低冻害影响。
或②措施原理:果园喷水以后,利用水汽凝结放热,提升果园局地气温,降低冻害影响。
(3)时间:日出前。理由:日出前,地面辐射损失最多,气温最低。
1.C 2.D [第1题,雾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的结果,浓雾天气时大气的能见度较低,主要是因为浓雾会削弱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C正确。第2题,雾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的结果,大雾多发的时期是深秋和初冬时节,该时期昼夜温差较大,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易凝结,D正确。]
3.D 4.D [第3题,多云的白天由于大气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故温度较低,D正确。第4题,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地面降温快,空气中的水汽迅速降温,发生凝华现象,形成霜冻,D正确。]
5.A 6.C [第5题,晴天云层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导致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温差大;而阴天云层厚,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温差小。13日白天和夜晚均有较厚的云层,都是阴天,故昼夜温差最小,A正确。第6题,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易出现霜冻。读图可知,13日、15日晚上为阴天,大气逆辐射较强,大气保温能力强,气温较高,不易出现霜冻;14日、16日晚上是晴天,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大气保温能力差,气温较低,易出现霜冻,C正确。]
7.C 8.D [第7题,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形成辐射逆温的时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则可加强因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逆温效应,C正确;山峰被周围大气包围,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A错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而多大风,大气流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B错误;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较平缓,空气流动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D错误。第8题,根据材料“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可知,产生辐射逆温主要是因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间是日出之前,A、B、C错误;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冷却而降温,与地面接近的气层冷却降温最强烈,而上层的空气冷却降温缓慢,因此使低层大气产生逆温现象,D正确。]
9.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说明晴朗夜晚气温低。晴朗夜晚温度低是因晴天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多云的白天气温低,主要是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强烈反射作用的结果。
10.D 11.C [第10题,太阳辐射在正午时刻最强,夜间无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最大值相对于太阳辐射滞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故其最大值出现在14时左右,相对于地面辐射滞后。由此判断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第11题,图中太阳辐射曲线显示,北京此日4时左右日出,20时左右日落,气温曲线显示,此月份北京白天气温高达30 ℃以上,夜间气温在25 ℃左右,最可能是7月。]
12.B 13.D [第12题,由材料可知,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黑色尼龙网有削弱太阳辐射的作用,所以此时段上海可能是持续的伏旱天气;尼龙网不能防雨;防御霜冻天气应用白色的塑料膜或透明玻璃。第1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14.第(1)题,当天气为阴天或多云的时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面辐射弱,而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因此白天大气获得的热量少,气温较低;夜间大气逆辐射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相对较高。哈尔滨国庆节当日白天和夜间都是多云的天气,因此温差小。第(2)题,燃烧秸秆主要从增强大气逆辐射的角度回答。果园喷水主要从水汽凝结放热的角度分析。第(3)题,日出前地面辐射经过一晚上的散失损失最多,气温最低,此时最应实施防冻措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