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 大气热力环流
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高空等压面及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2.若该热力环流表示海陆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最高的是甲地
B.乙地多为晴朗天气
C.若甲为陆地,此时为白天
D.若甲为陆地,此时为夜晚
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单位:米/秒)垂直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4.图示环流发生时间可能是( )
A.夏季白天 B.夏季晚上
C.冬季晴天 D.冬季阴天
(易错题)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回答5~6题。
5.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大气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M→N→O→P→M B.P→O→M→N→P
C.M→N→P→O→M D.N→M→O→P→N
6.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A B C D
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区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宁夏银川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其城市热岛效应表现出非典型特征。下图示意7月银川城区和郊区的地表平均温度。据此完成7~8题。
7.银川的热岛效应表现为( )
A.夜间较强 B.白天夜间均较强
C.白天较强 D.白天夜间均较弱
8.银川白天郊区温度高于城区的原因可能是( )
A.郊区农业发达 B.城区工业发达
C.郊区植被稀疏 D.城区绿地较少
下图示意威海某中学研学小组在某时刻拍摄的海滨风光。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示意图能解释图中现象成因的是( )
A B C D
10.海陆风对沿海城市的影响是( )
A.带来特大暴雨 B.带来风暴潮
C.调节气温 D.加剧潮汐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 m、60 cm、50 cm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盆热水(A盆)和一盆冰块(B盆),然后用塑料薄膜把柜的顶部密封,在塑料薄膜的一侧开一个小孔,点燃一束香,放进小孔内(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之后,你能看到烟雾在玻璃柜内A、B、C、D之间形成一个环流。
(1)这个小孔应当开在装有________(填“冰块”或“热水”)的盆子上方。
(2)这个实验要验证的是________环流,这个环流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地面冷热不均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3)下面甲、乙、丙三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环流(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及其等压面弯曲形态的是________图。图中B、D两点,气压较低的是________点;A、B两点的气压相比,气压更高的是________点。若A、B分别表示海洋和陆地,则图示时间应当是________(填“白天”或“夜晚”)。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却降温到0 ℃以下,水汽在地面或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民间有“雪落高山,霜打洼地”之说。图1、图2示意山谷风的形成原理。据此完成12~13题。
12.华北地区“霜打洼地”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5:30左右,晴朗无风
B.11:30左右,大风呼啸
C.18:00左右,浓云密布
D.24:00左右,雨雪交加
13.造成“霜打洼地”的是图示气流( )
A.① B.②
C.③ D.④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面图1是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图2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夏季白天,屋后山林地较屋前石质地面( )
A.气温低、气压高 B.气温低、气压低
C.气温高、气压高 D.气温高、气压低
15.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室内温度 B.提高室内湿度
C.减轻大气污染 D.增加生活用能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研学活动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并根据数据绘制了该城市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及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
(1)依据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推测该城市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流向以及风速差异。
(2)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
(3)同学们研究发现该城市同时由于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说出该城市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时段,并绘制该时段海洋与城区之间热力环流示意图。
1/1课时分层作业(十)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C D B A A A A C A C A D A A
11.(1)冰块
(2)热力 B
(3)甲 D B 夜晚
16.(1)风向相同,由郊区吹向城区;风速不同,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
(2)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弱,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因而城市热岛强度加大。
(3)白天时段,示意图如下:
1.C 2.D [第1题,根据高空等压面的弯曲状况与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状况相反,A、B错误;根据同海拔地区相比,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气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气压区可知,近地面甲地为高压,乙地为低压,近地面风由甲地吹向乙地,所以气流运动方向是甲→乙→丙→丁→甲,C正确,D错误。第2题,由于甲地为高压,根据气温与气压关系,推断甲地气温应该低于乙地,A错误;由于乙地气温较高,乙地为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B错误;若甲为陆地,根据此时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应该是夜晚,C错误,D正确。]
3.B 4.A [第3题,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第4题,近地面为偏西风,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为偏东风,从湖岸高空吹向湖面高空,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最可能发生在夏季白天。]
5.A 6.A [第5题,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地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故A项正确。第6题,据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故A项正确。]
7.A 8.C [第7题,材料信息表明,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区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读图可知,银川白天郊区的气温高于城区,无热岛现象,银川夜间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出现明显的热岛现象,A正确,B、C、D错误。第8题,郊区农业发达,农作物的热容量相对较大,因此不会导致郊区气温较高,A错误;城区工业发达,工业废热排放量大,应导致城区气温高于郊区,B错误;银川市的气候大陆性较强,水分条件较差,郊区植被稀疏,裸地广阔,热容量小,白天升温快,导致气温可能高于城区,C正确;如果城区绿地较少,则城区的热容量较小,白天升温则较快,应导致白天城区温度高于郊区,D错误。]
9.A 10.C [第9题,由图示植被的枝叶朝向陆地一侧可知,此时为海风。海洋因比热容大,白天升温慢,气温较低,形成高压,陆地因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气温较高,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A正确,B错误;夜晚吹陆风,C、D错误。第10题,特大暴雨或风暴潮多因台风(飓风)等特殊的天气系统形成,海陆风是海洋陆地比热容差异导致的,A、B错误;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陆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C正确;潮汐白天、夜晚均有涨落,海陆风对其影响增减均有,D错误。]
11.第(1)题,冰块处气温低,空气下沉,所以,应该把孔开在冰块上方,使香释放出的烟雾下沉进入热力环流圈。第(2)题,这个实验验证的是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由于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空气发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所以B正确。第(3)题,热力环流中,热的地区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等压面向地面方向凹陷,对应高空为高压,等压面向高空方向凸起;冷的地区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等压面向高空方向凸起,对应高空为低压,等压面向地面方向凹陷。所以甲图正确。同一地点的近地面气压比高空气压高,所以B点气压高于D点气压。同一水平高度的A、B两点,A点气温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即A点气压低于B点。夜晚,陆地相对于海洋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因此图示时间应当是夜晚。
12.A 13.D [第12题,由材料可知,“霜打洼地”常出现的时间应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在日出前后,5:30左右最有可能。同时,晴朗无风的天气云层较薄,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地面温度降低的幅度更大,更易形成霜,A正确。第13题,图1盛行谷风,应在白天,出现“霜打洼地”的可能性不大,A、B错误。图2吹山风,表示夜晚,夜晚山坡降温快,山坡冷空气下沉至洼地聚集,对应图中序号④。图2中序号③为山谷暖空气上升至谷地上空并向山坡上空运动,不是造成“霜打洼地”的气流,C错误,D正确。]
14.A 15.A [第14题,石质地面比热容小,升温快,林地比热容大,升温慢。因此夏季白天,屋后山林地较屋前石质地面升温速度慢,气温低,近地面空气遇冷下沉,气压升高,A正确。第15题,我国西南山区纬度较低,夏季气温较高,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室内空气的流通,降低室内温度,A正确;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目的不会是提高室内湿度,B错误;穿堂风中并没有空气净化装置,不具备减轻大气污染功能,C错误;穿堂风可以自然降温,减少空调等其他降温设备的使用,减少生活用能,D错误。]
16.第(1)题,从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可知,该城市7时热岛效应强度较大,且强度变小,17时城市热岛强度较小且强度变大,所以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城区温度高,气压低,郊区温度低,气压高,风由郊区吹向城区。第(2)题,冬季强降雪后,气温下降,城市取暖需求增加,城市废热排放增多,且城市为了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运行的需要,清理积雪较为及时,气温下降较慢;郊区白雪覆盖,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强,且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下降较快;从而导致城郊之间气温差值增大,热岛强度增强。第(3)题,白天受海风影响,海风从气温低的海洋吹来,对城区具有降温作用,从而降低城市热岛强度。城区的废热排放较多,气温高,气压低,郊区和海洋气压高,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区,高空气流由城区流向郊区。绘图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