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D C B B C A A C A A D A A B
11.(1)
(2)削弱洪峰流量,推迟洪峰时间;减小河流流量季节变化。
(3) 减小 植被会截留雨水,促进下渗,增加蒸腾作用,使降水产生的径流量减少。
16.(1) ③②① 水汽输送
(2)在托盘上打孔 堵住部分孔洞
(3)从水汽输送角度看,海洋输送的水汽减少;从降水角度看,陆地降水减少;从蒸发角度看,气温升高,蒸发旺盛;从径流输送角度看,汇流到洞庭湖的径流量(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减少。
1.D 2.C [第1题,①环节是海洋蒸发,②环节是水汽输送,③环节是下渗,④环节是地表径流。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D正确。第2题,透水砖相较普通砖体更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效果显著,A错误;下沉式绿地有利于收集地表雨水,且绿地有利于下渗,B错误;地面硬化将阻碍地表水下渗,不利于增加下渗,C正确;植树种草能够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植被有利于下渗,D错误。]
3.B 4.B [第3题,读图可知,该方法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使水分蒸发到塑料薄膜上,塑料薄膜上凝结的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第4题,由于水汽在塑料薄膜上直接凝结,水滴直接进入容器,所以不能模拟水循环环节中的水汽输送和地表径流环节。]
5.C 6.A [第5题,甲在降水的基础上损失254.11亿m3,判断甲是蒸发;丙的下一环节为水库调节和河湖引水,判断丙为地表径流;乙在地表径流丙的基础上损失509.34亿m3,判断乙是人类用水后流走的地表径流;丁的下一环节是地下水抽取,判断丁为地下径流。南水北调工程是在地表径流的基础上改变水的流向,最后供给人类使用,因此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为丙。第6题,丙是地表径流,减少地表径流的损失与地下水无关,①错误;保护植被能够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最终达到减少地表径流的目的,②正确;修建水库,能够拦截地表径流,③正确;治理污染与水质有关,与水量无关,④错误。故选A。]
7.A 8.C [第7题,黄土高原修建鱼鳞坑,降水时可以拦蓄地表径流,结合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固定表土,防治水土流失。故选A。第8题,鱼鳞坑工程建成后,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使河流下游河段的流速减缓、含沙量降低,C正确,A错误;鱼鳞坑工程不会使河流径流量增加、结冰期变短,B、D错误。]
9.A 10.A [第9题,学校南部地势较低,篮球场地面硬化,下渗少,受淹最严重,A正确; 南部大草坪虽然地势较低,但是下渗多,不易受淹,B错误;北部教学楼地势较高,不易受淹,C错误;北部绿化地地势较高,不易受淹,D错误。第10题,由图可知,新的排水方式通过大草坪和导渗管,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达到减少受淹的目的,A正确,B、D错误;会增大蒸发量,C错误。]
11.第(1)题,该水循环示意图中缺乏的是海上内循环中的降水,海陆间大循环中的水汽输送和地下径流环节。第(2)题,根据植被对河流流量的影响示意图可知,有植被的流域洪峰流量低于无植被的流域,洪峰出现的时间晚于无植被的流域。有植被的流域洪水季节流量低于无植被的流域,枯水季节流量大于无植被的流域。由此可以看出,有植被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第(3)题,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植树造林使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大量截留雨水,促进雨水下渗,植被增多,蒸腾作用增强,使得降水产生的径流量减少,导致流域径流总量减小。
12.D 13.A [本题易错是由于不会正确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第12题,“透水性人行道”与不透水人行道相比,增加了水的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增加,会使得水汽蒸发增多,A、B错误,D正确。由于蒸发增多,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可能增多,C错误。第13题,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增加了水分的下渗,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减弱,A正确。该建设会使城市气温日较差减小,B错误。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可以减少城市内涝,但不能根治城市内涝,C错误。该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下渗,缓解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问题,但是不能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问题,D错误。]
14.A 15.B [第14题,滞洪区是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均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第15题,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地势较高,降水较少。]
16.第(1)题,由材料中的实验装置可以看出,其模拟水循环的动力来源于酒精灯的燃烧,故水从烧瓶中先蒸发上升(对应③),接着通过玻璃导管模拟水汽输送环节(对应②),随后在玻璃板上冷却凝结下落到托盘上,模拟降水环节(对应①),故图2实验过程示意图中水的运动方向依次为③②①。第(2)题,如若想模拟出下渗环节,可以在托盘上进行打孔使得托盘中的水可以透过托盘流入下方。如若降水量不变,想减少下渗量,在不增加实验用品的前提下,可以将部分已经打好的孔用胶带堵住,减少透过孔洞流入下方的水。第(3)题,影响陆地水体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蒸发等。从水汽输送的角度分析,夏季风势力减弱,导致洞庭湖流域的水汽来源减少;从降水的角度分析,水汽来源减少,导致洞庭湖流域降水量减少,湖泊的补给水量减少;从蒸发的角度分析,气温升高,导致洞庭湖流域蒸发量增多,湖泊水量减少;从地表径流的角度分析,区域降水量减少,导致径流汇入洞庭湖的水量减少,湖泊水的来源减少,导致湖泊面积萎缩。
1/1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水循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此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读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选项中对增加城市雨水下渗效果最不显著的是( )
A.铺设透水砖 B.下沉式绿地
C.地面硬化 D.植树种草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实验所揭示的水循环的主要动力为( )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该实验可以明显模拟出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 )
①水汽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表径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我国台湾地区某年水量平衡收支流程图,甲、乙、丙、丁代表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5~6题。
5.南水北调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对应图中的( )
A.甲环节 B.乙环节
C.丙环节 D.丁环节
6.台湾地区丙的损失量接近80%,为减少丙环节的损失,合理的措施有( )
①采用滴灌,减少地下水抽取 ②保护植被,涵养水源 ③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④治理污染,提高水质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右图为黄土高原鱼鳞坑景观。据此完成7~8题。
7.鱼鳞坑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下渗增加 B.地表径流增加
C.降水减少 D.地下径流减少
8.鱼鳞坑工程建成后,河流下游河段发生的变化是( )
A.流速变快 B.径流量增加
C.含沙量降低 D.结冰期变短
我国南方某中学,北部区域以教学楼、绿化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部区域以操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为主,其中操场中央设置了大草坪,地势较低。该学校过去的雨水排水方式较为传统,通过雨水收集口收集雨水排入城市河道,雨季受淹严重。近几年,该学校根据导渗管原理(将雨水导到其他区域)采用了新的排水方式(下图),受淹现象得以缓解。据此完成9~10题。
9.该学校受淹最严重的区域是( )
A.南部篮球场 B.南部大草坪
C.北部教学楼 D.北部绿化地
10.新的排水方式对该区域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加下渗量 B.增加地表径流量
C.减少蒸发量 D.减少地下径流量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径流是指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后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其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从降雨开始发生的截留(下渗)、产流、汇流等环节。河流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叫流量过程。河流的流量过程受降水、地形、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图1为水循环示意图,图2为植被对河流流量的影响示意图。
(1)在图1中找出缺少的水循环环节,绘制箭头并标注名称。
(2)依据图2归纳植被对河流洪峰和河流流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
(3)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植树造林导致流域径流总量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减小或增大)。说明该变化产生的原因。
(易错题)下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据此完成12~13题。
12.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 )
A.水汽蒸发减少 B.地表径流增加
C.大气降水减少 D.地表水下渗增加
13.关于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根治城市内涝问题
D.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问题
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都位于河谷地带
D.都位于北方地区
15.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稀少 B.降水少
C.河网密度小 D.平原面积小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同学模拟实验“水循环主要环节”,根据实验步骤和示意图(图1)完成下题。
实验用品:
烧瓶、石棉网、带有弯玻璃导管的橡皮塞、玻璃板、托盘、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自来水、冰块等。
实验步骤:
①往烧瓶内加入适量的自来水。按图所示,将装置连接好。
②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待玻璃导管中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块。
③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结形成水滴,再降落到托盘中。
(1)图2实验过程示意图中水的运动方向依次为________(填序号),其中②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
(2)该实验未能模拟水循环的下渗与地下径流环节,如若想模拟出下渗环节,则只需________。如若降水量不变,想减少下渗量,在不增加实验用品的前提下,可以_______。
(3)2022年长江流域持续干旱,洞庭湖水面面积较往年同期缩小显著。试从水循环角度,简要分析洞庭湖水面萎缩的原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