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四)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题组一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1.下列关于碰撞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碰撞是指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的过程
B.在碰撞现象中,尽管内力都远大于外力,但外力仍不可以忽略不计
C.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作非弹性碰撞
D.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由于不发生直接接触,所以不能称其为碰撞
2.在一条直线上相向运动的甲、乙两个小球,它们的动能相等。已知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它们正碰后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甲、乙两球都沿乙球的运动方向
B.甲球反向运动,乙球停下
C.甲、乙两球都反向运动
D.甲、乙两球都反向运动,且动能仍相等
?题组二 弹性碰撞的合理性分析与判断
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A以速度v0向右运动,在小球A的前方O点有一质量为m2(形状与A完全相同)的小球B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小球A与小球B发生正碰后小球A、B均向右运动,小球B在Q点处被墙壁弹回,返回时与小球A在P点相遇,PQ=PO。假设小球间的碰撞及小球与墙壁之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则 ( )
A.m1=m2 B.m1=2m2
C.m1=3m2 D.m1=4m2
4.在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实验:主持人手拿小球和篮球,使两个球相互接近但不接触,且球心在一条竖直线上,从h高处由静止释放,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假设h远大于两球的半径,下面篮球的质量是上面小球的3倍,所有碰撞皆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篮球落地后速度瞬间反向,大小不变。则小球弹起的高度为( )
A.4h B.3h C.2h D.h
5.(人教版P24T3改编)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核电站,其三期工程采用重水反应堆技术,利用中子与静止氘核的多次碰撞,使中子减速。已知某次碰撞前中子的动能为E,碰撞可视为弹性正碰。经过该次碰撞,中子损失的动能为( )
A.E B.E C.E D.E
?题组三 碰撞过程的图像问题
6.在同一竖直平面内,3个完全相同的小钢球(1号、2号、3号)悬挂于同一高度,静止时小球恰能接触且悬线平行,如图所示。在下列实验中,悬线始终保持绷紧状态,碰撞均为对心正碰。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将1号移至高度h释放,碰撞后,观察到2号静止、3号摆至高度h。若2号换成质量不同的小钢球,重复上述实验,3号仍能摆至高度h
B.将1、2号一起移至高度h释放,碰撞后,观察到1号静止,2、3号一起摆至高度h,释放后整个过程机械能和动量都守恒
C.将右侧涂胶的1号移至高度h释放,1、2号碰撞后粘在一起,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3号仍能摆至高度h
D.将1号和右侧涂胶的2号一起移至高度h释放,碰撞后,2、3号粘在一起向右运动,未能摆至高度h,释放后整个过程机械能和动量都不守恒
7.(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的左侧固定一竖直弹性挡板,挡板右侧依次放有10个质量均为2m的白色小球(在一条直线上),一质量为m的红色小球以与白色小球共线的速度v0与1号小球发生弹性正碰,红色小球反弹后与挡板发生弹性碰撞,碰后速度方向与碰前速度方向相反,两白色小球碰撞时交换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0号小球最终速度为v0
B.10号小球最终速度为v0
C.红色小球最终速度为v0
D.红色小球最终速度为v0
8.(多选)带有光滑圆弧轨道、质量为m0的滑车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水平冲上滑车,当小球上滑再返回,并脱离滑车时,以下说法可能正确的有( )
A.小球一定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平抛运动
B.小球可能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平抛运动
C.小球可能做自由落体运动
D.若小球初速度v0足够大,以致小球能从滑道右端冲出滑车,则小球再也落不进滑车
9.(多选)如图所示,质量m=2 kg的滑块B静止放置于光滑平台上,B的左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平台右侧有一质量M=4 kg的小车C,其上表面与平台等高,小车与水平面间的摩擦不计。光滑圆弧轨道半径R=0.9 m,连线PO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另一与B完全相同的滑块A从P点由静止开始沿圆弧下滑。滑块A滑至平台上挤压弹簧,弹簧恢复原长后滑块B离开平台滑上小车C且恰好未滑落,滑块B与小车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滑块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A刚到平台上的速度大小为3 m/s
B.该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4.5 J
C.该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为8 J
D.小车C的长度为0.6 m
10.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两块质量都是m的木块A和B,中间用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如图所示,现从水平方向射来一颗质量为、速度为v0的子弹,射中木块A后并留在其中(作用时间极短),求:
(1)子弹击中木块瞬间木块A、B的速度vA和vB;
(2)在以后运动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1 / 1课时分层作业(四)
1.A [碰撞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它是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发生的一种现象,一般内力远大于外力,外力可忽略不计,动能不一定守恒;如果碰撞前后系统动能不变,就叫作弹性碰撞;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同样具有短时间内发生强大内力作用的特点,所以仍然是碰撞,故B、C、D错误,A正确。]
2.C [由题意知Ek甲=Ek乙,因为动能与动量的关系p=,m甲>m乙,所以p甲>p乙,甲、乙相向运动,故甲、乙碰撞前总动量沿甲原来的方向,碰撞过程两球的总动量守恒,则碰撞后甲、乙的总动量仍沿甲原来的方向,所以碰撞后,甲球停下或反向弹回,乙必弹回,乙的速度不可能为零,A、B错误,C正确;若甲、乙两球都反向运动,且动能仍相等,则碰后总动量方向与甲原来的动量方向相反,违反了动量守恒定律,D错误。]
3.C [两球发生弹性碰撞,设碰后A、B两球的速度分别为v1、v2,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根据系统动量守恒得m1v0=m1v1+m2v2。已知小球间的碰撞及小球与墙壁之间的碰撞均无机械能损失,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且从两球碰撞后到它们再次相遇,两球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由运动学规律有v1∶v2=PO∶(PO+2PQ)=1∶3,联立解得m1∶m2=3∶1,选项C正确。]
4.A [设上面小球的质量为m,则下面篮球的质量为3m,两球自由下落h时的速度均为v=,篮球落地后速度瞬间反向,大小不变,令碰撞后小球、篮球的速度分别为v1、v2,以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分别可得3mv-mv=mv1+3mv2,由弹性碰撞中没有动能损失可得v2=,联立解得v1=故小球弹起的高度为H==4h,A正确。]
5.B [质量数为1的中子与质量数为2的氘核发生弹性正碰,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并且碰撞前后系统动能不变。设中子的初速度为v0,碰撞后中子和氘核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mv0=mv1+2mv2,解得v1=-v0,即中子的动能减小为原来的,则动能损失量为E,选项B正确。]
6.D [将1号移至高度h释放,碰撞后,观察到2号静止、3号摆至高度h,可知,小钢球1、2,2、3发生了弹性碰撞,且碰后交换速度,若2号换成质量不同的小钢球,1、2,2、3碰后并不交换速度,则3号上摆的高度不等于h,A错误;将1、2号一起移至高度h释放,碰撞后,观察到1号静止,2、3号一起摆至高度h,则释放后球速度方向、大小在改变,动量不守恒,B错误;将右侧涂胶的1号移至高度h释放,1、2号碰撞后粘在一起,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有损失,再与3号碰撞后,3号获得的速度小于1与2碰撞前瞬间1号的速度,则3号上升的高度小于h,C错误;将1号和右侧涂胶的2号一起移至高度h释放,小钢球2、3间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有损失,释放后整个过程机械能和动量都不守恒,D正确。]
7.BD [设红色小球与1号小球碰撞后两球速度分别为v01和v1,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0=mv01+2mv1,由能量守恒定律有,解得v01=-v0,白色小球碰撞时交换速度,故10号小球最终速度为v0,选项A错误,B正确;设红色小球被挡板反弹与1号小球发生第2次碰撞后速度为v0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0=mv02+2mv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解得v02=-v0,以此类推,红色小球与1号小球碰撞10次后的速度为-v0,再被挡板反弹后,红色小球最终速度为v0,选项C错误,D正确。]
8.BC [小球滑上滑车,又返回,到离开滑车的整个过程,选取小球的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1+m0v2,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得,联立解得v1=如果mm0,则v1>0,小球离开小车向右做平抛运动,故A错误,B、C正确;小球从右端离开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在水平方向上与小车的速度相同,则返回时仍然回到小车上,故D错误。]
9.ABD [滑块A自P点滑至平台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R(1-cos 60°)=,解得滑块A刚到平台上的速度大小为v0=3 m/s,故A正确;当A、B速度大小相等时弹簧弹性势能最大,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0=2mv共,由能量守恒定律有Ep=,代入数据联立解得,该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Ep=4.5 J,故B正确;弹簧恢复原长时B与A分离,设分离时A的速度为v1,B的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有mv0=mv1+mv2,,解得v1=0,v2=3 m/s,B恰好未从小车C上滑落,即B到小车C右端时二者速度相同,由动量守恒有mv2=(m+M)v3,解得B到小车C右端时二者相同的速度为v3=1 m/s,由能量守恒有Q==6 J,又Q=μmgL,可得小车C的长度为L=0.6 m,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
10.解析:(1)由于作用时间极短,所以vB=0,对子弹和木块A由动量守恒定律有vA,得vA=v0,方向水平向右。
(2)两者共速时弹簧弹性势能达到最大值,由动量守恒定律有v1
再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Ep
解得Ep=。
答案:(1)v0,方向水平向右 0 (2)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