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北京时间2023年9月27日4时15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此回答1~2题。
1.利用遥感卫星监测地面,其优点是( )
①探测范围大 ②获取资料快 ③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④获取信息量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遥感的关键装置是( )
A.航空器 B.传感器
C.胶片 D.磁带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最适合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的图层是( )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②④
4.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
“我是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据此完成5~6题。
5.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遥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6.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 )
A.道路清扫 B.医疗救护
C.幼儿看护 D.事故处理
(易错题)某游客从A处驱车赶往B处,其手机地图App提示:“前方1千米处行驶非常缓慢。”热力图是该地图App功能之一,它是利用手机基站定位获取该区域的用户数量来渲染地图颜色,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和变化趋势的一个产品。据此完成7~8 题。
7.此地图App该提示使用的技术有( )
A.GNSS RS B.GIS RS
C.GNSS GIS D.GIS RS GNSS
8.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 )
A.规划布局景区道路 B.评估区域商业价值
C.核定区域游客数量 D.助力交通部门决策
精准农业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根据地理环境和实际需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农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图为信息技术支持精准农业的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时准确定位
②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准确地表达和处理田间信息
③遥感为精准农业提供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与状况 ④数字地球在发展精准农业中没有用武之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0.精准农业的实施,可以( )
①改良农产品品种 ②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改变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点 ④充分挖掘农田最大的生产潜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依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拖拉机作业是横平竖直,没有一点误差,这导航系统好使!今年开春我们合作社的800亩辣椒播种就靠它了。”前不久,安集海镇乡土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田间地头,看着远处的播种机高兴地说。
(1)推测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后,农业生产会呈现哪些特点?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运用于农田作业,是充分利用了北斗卫星系统的哪些功能?
(3)你认为在哪些农业生产中还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下面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时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12~13题。
12.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蓝波段 B.绿波段
C.红波段 D.近红外波段
13.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月和9月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
B.棉花盛絮期对蓝波段、绿波段和红波段的反射率比盛蕾期明显降低
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D.北疆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势是耕地面积广大,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
科技公司研发了无桩借还车的运营模式。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单车。下图示意北京某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情况。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所示的手机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RS和GNSS
C.RS和GIS D.GNSS和GIS
15.共享单车推广使用的影响主要是( )
A.使城市交通设施更加完善
B.使城市空气质量恶化
C.使城市公交客运流量增加
D.使城区交通压力增大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堰塞湖是指地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地震灾区堰塞湖应急处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排除堰塞坝以内拦蓄的大量洪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和安全,以免堰塞湖蓄水可能引发堆积体上游淹没或溃决,产生二次灾害。
(1)试分析堰塞湖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在抗震救灾中,将遥感技术(RS)广泛运用到对地震滑坡、堰塞湖的动态监测上,请说明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3)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1/1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C B D B C A C C B D D B D A
11.(1)速度快、质量好、效率高等特点。
(2)定位、导航。
(3)播种、收割、施用农药(农肥)、农业运输等。
16.(1)容易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湖坝崩溃容易造成洪水灾害。
(2)遥感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可以为地震滑坡、堰塞湖的科学处置与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
1.C 2.B [第1题,遥感技术受地面限制小,而不是不受地面限制。第2题,遥感能实现远距离识别地物,主要依靠能识别不同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的传感器。]
3.D 4.B [第3题,遥感通过飞行器上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但无法获得地球内部事物的信息,结合选项可知,D正确。第4题,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有地形、土壤、水源等。因此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水系图层、土壤图层、地形图层、地下水图层,B正确。]
5.C 6.A [第5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机器人“抵达您的楼下”需要定位,应用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同时,机器人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即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机器人没有用到这种技术。故选C。第6题,智能机器人可以对固定不变的事物进行规划处理,所以未来最先被取代的工作可能是道路清扫,A正确;医疗救护、幼儿看护和事故处理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智能机器人暂时不能处理,还需要人为判断和处理。故选A。]
7.C 8.C [本题组易错是由于没有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7题,根据材料,此地图App提示前方道路信息需要对车辆定位,使用的是GNSS。需要对线路状况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需使用GIS。第8题,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核定区域游客数量,游客数量是不断变化的。]
9.B 10.D [第9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时准确定位;遥感为精准农业提供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和状况;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地表达和处理田间信息;数字地球在发展精准农业中大有用武之地。第10题,精准农业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挖掘农田最大的生产潜力,但不能改良农产品品种,也不能改变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点。]
11.第(1)题,由材料可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后,“拖拉机作业是横平竖直,没有一点误差”,农业生产会呈现速度快、质量好、效率高等特点。第(2)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和导航的功能,农田作业充分利用了这两项功能。第(3)题,在播种、收割、施用农药(农肥)、农业运输等农业生产中也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2.D 13.B [第12题,6月,1、2、3波段都可以容易地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9月,只有4波段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所以,最佳波段应为近红外波段。第13题,读图分析可知,在4波段,9月比6月更容易把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A错;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C错;北疆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绿洲上,面积较小,D错。故选B。]
14.D 15.A [第14题,用手机确定地理位置,主要依靠GNSS;将获得的单车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该使用GIS。第15题,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会使城市交通设施更加完善;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使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提高;能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减轻城市的交通压力;使用共享单车出行多为短途,公交客运流量可能会相对减少。]
16.第(1)题,堰塞湖堵塞河道,形成临时性的“湖泊”。由于水位的抬高,浸泡河流两岸,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堰塞湖的湖坝,极易崩溃,引发洪水灾害。第(2)题,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指导。第(3)题,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采取相应的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