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2024) 九上第一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2024) 九上第一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5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溶液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果粒橙 B.可乐 C.白醋 D.碘酒
2.硫酸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锌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时,可配制质量分数55%的硫酸锌溶液
C.硫酸锌属于微溶物质
D.将100℃时硫酸锌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没有晶体析出
3.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质相比,乙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t1℃时,甲、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将30g甲固体加入50g水中,得到80g溶液
D.降低温度可以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4.在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水的密度为1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160g
B.如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⑤④
C.若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氯化钠含有杂质,可能会导致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5.下列有关溶液和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溶液均是无色、澄清的液体
B.溶液的溶质只能有一种
C.把20%的蔗糖溶液分为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
D.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6.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类观念:矿泉水、冰水、苏打水都属于溶液
B.宏﹣微结合: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且间隔发生改变
C.证据推理: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守恒思想: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证明该物质中一定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7.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 B.米粥 C.蔗糖水 D.玉米汁
8.工业制备的K2Cr2O7中常混有KCl,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2Cr2O7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
B.将60℃的146gK2Cr2O7溶液降温至40℃,析出固体20g
C.40℃时,饱和KCl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之比为2:3
D.60℃时,M点对应的K2Cr2O7溶液和KCl溶液均不饱和
9.中国人藏冰用冰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工匠在开采火药的过程中,意外发现硝石能使水结冰,因此发明了硝石制冰法:将水置于小容器内,然后把小容器放到另一盛水的较大容器中,持续向大容器内添加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钾),小容器内水温骤降,凝结成冰。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硝石属于混合物
B.大容器内的水中含有较多硝酸钾分子
C.向大容器中加入NaCl也能制冰
D.水结冰是因为硝酸钾溶于水,放出热量
10.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表示t1℃时KNO3和NaCl溶解度都为30
B.b点处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
C.将d点处的KNO3溶液变为c点处状态,可将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D.t2℃时,等质量的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KNO3溶液中的水比NaCl溶液中多
11.要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钠放在天平的称量纸上称量
B.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已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有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
D.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贴签装瓶
1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存放到广口瓶中
B.用50mL规格量筒量取水
C.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D.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4g
13.结合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0℃时,KNO3的溶解度为46 g
B.23℃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C.在坐标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KNO3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D.10℃时,向100 g水中加入40gNaCl,得到140gNaCl溶液
14.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混合或反应过程中,“1+1”=“2”的是(  )
A.1mL酒精与1mL水混合后的总体积
B.1g硫和1g氧气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
C.1g氢氧化钙和1g水混合后溶液的质量
D.1g饱和硝酸铵溶液中加入1g硝酸铵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15.如图甲所示,一木块漂浮在一定质量的蒸馏水中,向蒸馏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不断搅拌,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a、c、d点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全部消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整个过程中木块先上浮后下沉
B.a点时溶液一定饱和,b点时溶液一定不饱和
C.b点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a点时大
D.c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d点时大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有一种中间有凸起小囊区的创可贴(如图所示),使用时按压伤口的同时小囊区内的水和硝酸铵固体被挤破混合,利用硝酸铵固体溶解时温度    ,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2)许多家庭做饭用天然气作燃料,使用完后,关闭阀门,火焰熄灭,这是利用了    的原理灭火。
17.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a点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一定改变”“一定不变”或“可能不变”)30℃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硝酸钾,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式即可)。
18.自然界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种类最多,在物质世界中,结构决定性质。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它们    不同,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2)CO、CO2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但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3)使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增加溶质或    。
19.配制溶液
现在实验室需要配制52克的5%的氯化钠溶液,乐乐同学的实验操作步骤示意图如图。
(1)E中瓶塞倒置的原因是    。
(2)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    ;②的作用是    。
(3)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    ,若指针偏右,此时操作为    。
(4)应选量筒的规格为    (“10”“50”“100”“500”)mL。
(5)实验操作顺序的正确标号为   
(6)实验操作,最后一步是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7)计算配制10%的稀硫酸200克,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克/毫升的浓硫酸的体积(列式并计算)。
三.实验题(共4小题)
20.康康同学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康康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B操作中若指针偏右,应进行的操作是    。
(2)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对结果会造成    影响。
21.烧杯中盛装X的饱和溶液,试管中装有NaOH固体,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1所示,结合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图分析,X的溶解度曲线为图2的     (填“甲”或“乙”或“丙”)曲线。
(2)t2℃时,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
(3)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t1℃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B.t2℃时,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将t3℃时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t3℃时的甲、乙、丙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1℃,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是丙>乙>甲
22.配制7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g。
(2)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3)D中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请在方框中写出你认为适合的内容。
23.现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硝酸钾溶液100g作为“水培溶液”,操作如图所示。
(1)配制步骤正确的     (填序号)。
A.③②④⑤①
B.①③②④⑤
C.③④②⑤①
D.③②①⑤④
(2)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请完善图二的标签     。
(3)下列操作一定会导致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序号)。
A.称量时,左盘放砝码(1g以下用游码)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称量好的氯化钠未全部转移到烧杯中
D.溶解完全后,转移时部分液体洒出
(4)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17.5%,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需使用如图中的     (填序号)。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4.化学社团同学为制作一个可以预测气温变化的简易“天气瓶”,查询到以下数据: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溶解度/g 20.9 31.6 45.8
依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若“天气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0g,则含氯化铵的质量是     g。
(2)计算1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列出计算式,结果精确的0.1%)。
溶液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D D A C B C D A C A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A D B B
1.解:A、果粒橙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A正确;
B、可乐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白醋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碘酒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A。
2.解:A、由硫酸锌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锌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硫酸锌的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为55g,则该温度下硫酸锌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则20℃时,不可能配制出质量分数55%的硫酸锌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硫酸锌的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为55g,属于易溶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由硫酸锌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锌40℃时的溶解度大于100℃时的溶解度,将100℃时硫酸锌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溶液变为不饱和,没有晶体析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溶解度曲线更陡,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故A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根据,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未说溶液是否饱和,则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分数,故B不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溶解度为50g,100g水最多溶50g甲,50g水最多溶 25g甲,得到75g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降温可使甲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解:A、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实验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1000g×16%=160g,故A正确;
B、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①⑤②④,故B错误;
C、若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氯化钠含有杂质,造成氯化钠质量偏小,导致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
D、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5.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错误。
B、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例如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多种溶质,故B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把20%的蔗糖溶液分为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故C正确。
D、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6.解:A.矿泉水是矿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苏打水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但冰水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A错误;
B.从微观上分析,蒸发时,水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增大(从液态变为气态);降水时,水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从气态变为液态或固态),故B正确;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但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还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生成物水和二氧化碳含有碳、氢、氧元素。反应物包括该物质和氧气,氧气提供氧元素,因此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7.解:A、豆浆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但其中含有一些不溶性的颗粒,不是均一、稳定的,属于乳浊液,故A不符合题意;
B、米粥中含有米粒等不溶性物质,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蔗糖水是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的,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属于溶液,故C符合题意;
D、玉米汁中含有玉米的一些不溶性成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解: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未指明具体温度,无法比较两者的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60℃的146g K2Cr2O7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降温至40℃,析出固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B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所以饱和KCl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之比为40g:100g=2:5,故C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M点在KCl和K2Cr2O7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所以对应的K2Cr2O7溶液和KCl溶液均不饱和,故D正确。
故选:D。
9.解:A.硝石主要成分是硝酸钾,还含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硝酸钾由离子构成,大容器水中含钾离子、硝酸根离子,无硝酸钾分子,故B不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不能使小容器水结冰,故C不正确;
D.硝酸钾溶于水吸热,使小容器水温降结冰,不是放热,故D不正确。
故选:A。
10.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点表示t1℃时KNO3和NaCl溶解度大于30g,故A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b点处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硝酸钾,则b点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B不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d点在硝酸钾溶解度曲线下方,则d点对应溶液表示t2℃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c点在硝酸钾溶解度曲线上,则c点对应溶液表示t2℃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将d点处的硝酸钾溶液变为c点处,即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且温度不变,可将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或增加溶质,故C符合题意;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KNO3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则t2℃时等质量的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KNO3>NaCl,则硝酸钾溶液中的水比NaCl溶液中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解:A、氢氧化钠易潮解、有腐蚀性,需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不能放在天平的称量纸上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质量为100g×10%=10g,100g﹣10g=90g(合90mL),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则需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已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有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0%,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贴签装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解:A、溶液应存放在细口瓶中,故说法错误;
B、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质量为50g×8%=4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4g=46g,水的密度为1g/mL,则水的体积为46mL,用50mL规格量筒量取水合适,故说法正确;
C、在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可加速氯化钠溶解,故说法正确;
D、根据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则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8%=4g,故说法正确。
故选:A。
13.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KNO3的溶解度为46g,故A正确;
B、23℃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呈上升趋势,所以在坐标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KNO3的溶解度逐渐增大,故C正确;
D、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向100g水中加入40gNaCl,不能得到140gNaCl溶液,故D错误。
故选:D。
14.解:A、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1mL酒精与1mL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mL,不符合“1+1”=“2”,故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参加反应的硫、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1:1:2,则在密闭容器中,1g硫和1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符合“1+1”=“2”,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常温下的溶解度只有0.17g左右,1g氢氧化钙加入1g水中,得到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小于2g,不符合“1+1”=“2”,故选项错误。
D、1g饱和硝酸铵溶液中加入1g硝酸铵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不能继续溶解,得到的仍是1g饱和溶液,不符合“1+1”=“2”,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5.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由起点→b点,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钠固体不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溶液密度增大,木块上浮;b点→d点,溶液温度降低至室温,部分氢氧化钠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液密度减小,木块下沉,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溶液中有固体存在,说明a点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b点固体全部消失,b点溶液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a点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全部消失,a点与b点相比,溶剂质量相同,则溶质质量关系为:b>a,b点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a点时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a、c点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全部消失,b点温度比a、c点高,可得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c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d点时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6.解:(1)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2)许多家庭做饭用天然气作燃料,使用完后,关闭阀门,火焰熄灭,这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原理灭火。
故答案为:(1)降低;
(2)隔离可燃物。
17.解:将a点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或加入溶剂的方法,升高温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加入溶剂,溶质质量分数变小,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45.8g,则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22.9g,所以30℃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硝酸钾,只能溶解22.9g硝酸钾,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可能不变:。
18.解:(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决定了这些物质的物理性质。
(2)CO和CO2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这是因为CO2分子中有一个额外的氧原子,使得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CO不同。CO2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而CO分子仅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这种分子构成的差异导致了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性质也不同。
(3)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可以采取:加入氢氧化钙、蒸发水的方法;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故答案为:(1)原子排列方式;
(2)分子构成不同;
(3)升高温度。
19.解:(1)取下试剂瓶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防瓶塞被污染继而污染药品;故填:防止瓶塞被污染继而污染药品;
(2)仪器①是量筒,②是玻璃棒,在溶解过程中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故填:量筒;搅拌,加快溶质的溶解速率;
(3)配制52克的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2g×5%=2.6g;若指针偏右,说明氯化钠的质量不足,此时操作为继续向左盘上添加氯化钠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间位置;故填:2.6g;继续向左盘上添加氯化钠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间位置;
(4)需要水的质量为:52g﹣2.6g=49.4g,水的体积合49.6mL,所以选择50mL的量筒;故填:50;
(5)采用固体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故填:DEBAFC;
(7)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x,则:
200g×10%=x×1.84g/mL×98%
x≈11.1mL
答:需要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11.1mL。
三.实验题(共4小题)
20.解:(1)用托盘天平称量试剂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B操作中若指针偏右,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2)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
(1)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2)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21.解:(1)向装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加适量水,由于NaOH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故温度会升高,当温度升高时,烧杯中有晶体析出,说明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图2中,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X的溶解度曲线为图2的丙曲线;
(2)t2℃时,丙的溶解度为20g,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丙的质量为,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10g:(10+50)g=2:13;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4)A、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丙>甲>乙,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知该温度下,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所需溶质质量越多,所需水的质量越少,故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A正确;
B、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不知道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所含溶质质量是否相等,故B错误;
C、将t3℃时,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2℃,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丙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故C错误;
D、将t3℃时甲、乙、丙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1℃,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且甲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大,晶体析出较多,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溶液质量不变,所以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是丙>乙>甲,故D正确。
故答案为:(1)丙;
(2)2:13;
(3)降低温度;
(4)BC。
22.解:(1)70g20%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70g×20%=14g。
(2)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3)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无需体现溶液质量,标签应为。
故答案为:
(1)14;
(2)偏小;
(3)。
23.解:(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即正确步骤为③②④⑤①,故选A;
(2)试剂瓶标签上需要标注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图二的标签为KNO3溶液、35%;
(3)溶质质量分数100%,据此分析如下:
A.使用托盘天平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即试剂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硝酸钾溶液100g,需要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为100g×35%=35g,1g以下用游码,所以称量35g硝酸钾固体不需要使用游码,因此称量时,左盘放砝码,不会影响试剂的质量,不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错误;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则实际量取溶剂水的体积偏小,溶质质量不变,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错误;
C.称量好的氯化钠未全部转移到烧杯中,溶质质量偏小,溶剂质量不变,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解完全后,转移时部分液体洒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故错误;
故选:C;
(4)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17.5%,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需要加水的质量为;稀释过程中需要量取水,需要使用⑤量筒和③胶头滴管,需要在②烧杯中稀释,还需要用④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需要的仪器有②③④⑤。
故答案为:
(1)A;
(2)KNO3溶液、35%;
(3)C;
(4)50g;②③④⑤。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4.解:(1)由图中数据可知,“天气瓶”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为3.1%,若总质量为100g,则含氯化铵的质量为100g×3.1%=3.1g。
(2)由图中数据可知,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则1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1)3.1;
(2)17.3%。
第17页(共17页)